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代张九龄诗词之一,湘中作这首诗该怎么鉴赏?

唐代张九龄诗词之一,湘中作这首诗该怎么鉴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595 更新时间:2024/1/19 16:12:49

湘中作【唐代】九龄译注赏湘流绕南岳,绝目转青青。

怀禄未能已,瞻途屡所经。

烟屿宜春望,林猿莫夜听。

永路日多绪,孤舟天复冥。

浮没从此去,嗟嗟劳我形。

该诗着重抒写诗人赴湘水途中的感受。首句说:“湘流绕南岳”,展示出一幅气势壮阔的山水图画,同时在写景中暗寓行旅的路线。该句虽不事刻画,但着一“绕”字便可使人想见山形的曲折、水流的婉蜒。次句承上写舟行所见,极目望去,进入视野的都是青青的山色。一个“转”字颇值得玩味,它既与“绕”字呼应,传达出舟绕山而行的逼真感受,而且隐约透露出诗人的内心情绪。因为青青山色固然令人赏心悦目,但如果一路行来,转过一山又是一山,眼前唯见青山白水,久而久之,自不免觉得单调乏味,更况从下可知诗人此行并非为着游山玩水,所以开头两句虽只是写景叙事,已为全诗奠定了倦游的基调。

“怀禄未能已,瞻途屡所经。”是该诗的主旨,全诗的写景抒情都从这两句生发。上句揭示了行旅“未能已”的原因乃在于“怀禄”,具体到该首诗不过是作官的一种委婉的说法,从中可见诗人身不由己、无可奈何的处境。下句接着说因“屡所终”之故,旅途的自然山水在他的眼里统统失去了新鲜感吸引力。这两句诗语调低沉,其中不仅流露出诗人的羁旅之感、飘泊之叹,还有诗人对宦游生涯的厌倦。

正因为诗人怀着这样一种心情并且移情于物,所以湘江上的一切景物便都蒙上了一层凄清黯淡的色彩。“烟屿”以下四句所展示的就是这样一幅处处渗透着诗人主观感情的图景。五、六两句,一从视觉着笔,一从听觉入手,传达出旅人白天、夜晚的不同感受,运笔极为简练。“烟屿”本是美景,惜乎只“宜春望”,言外之意是眼下却不能给人带来审美愉悦;猿啼本自凄哀,在万籁俱寂的夜里,格外显得凄厉,使人伤情。这两句一“宜”一“莫”,正反成对,使诗意跌宕不平。接着两句继续写旅途情景,但变换了一种角度。江水迢迢,长途漫漫,一叶孤舟从日出到日落,从黄昏到夜晚,日复一日,简直不知何日是归期、何处是尽头!如果说上两句侧重抒发的是诗人凄凉感伤的情怀,那么这两句更多地带有孤寂苦闷的意味。

以上八句层层蓄势,结末的抒慨虽语气直露却情真意切、水到渠成。“浮没”一词,语意双关,既指行舟的随波逐流,也喻宦海的沉浮,“浮没从此去”一句似乎很旷达,但紧接着便是一声嗟叹:“嗟嗟劳我形。”并在此沉重的叹息中收束全诗。

该诗将山水同行旅结合起来写,却又不同于一般的山水行旅诗。它没有对沿途风光多作刻画,而主要用赋的手法抒写行旅感受,即或写到景物,也是为这一主旨服务。联系诗人的际遇,不难理解,这行旅中的种种感受,正是他屡遭迁谪的经历和他厌仕途的心结在诗中的折射。诗人将它们不露痕迹而又富于示地融进长途跋涉的体验中,从而创造出既真实动人又含蓄蕴藉的独特意境。

标签: 唐代张九龄

更多文章

  • 唐诗望月怀远如何赏析,张九龄在诗中描绘了有什么景象?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诗,望月怀远

    望月怀远,唐代张九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

  • 唐诗感遇十二首·其四如何理解,张九龄在诗中流露出了什么情感?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诗,感遇十二首·其四

    感遇十二首·其四,唐代张九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显然,诗中暗寓的是作者自己的遭际与感受。孤鸿是自喻,而双翠鸟则指在朝中窃据高位的李林甫、牛

  • 唐诗感遇十二首·其一如何理解,张九龄在诗中流露出了什么情感?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诗,感遇十二首·其一

    感遇十二首·其一,唐代张九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开元(713-741)后期,唐玄宗沉溺声色,奸佞专权,朝政日趋黑暗。为了规劝玄宗励精图治,张九龄曾撰《千秋金镜录》

  • 唐诗感遇·江南有丹橘如何理解,张九龄在诗中流露出了什么情感?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诗,感遇·江南有丹橘

    感遇·江南有丹橘,唐代张九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诗开头两句,诗人就以饱满的热情,颂扬橘树经得起严冬考验,绘制了一幅江南橘林的美丽图景,形成

  • 韩休为相七个月搞得唐玄宗李隆基面容消瘦 百姓却高兴了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玄宗

    李隆基即位后,先起用姚崇、宋璟为相,其后又用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杜逻、韩休、张九龄为相。他们各有所长,并且尽忠职守,使得朝政充满朝气。而且李隆基在此时亦能虚怀纳谏,因此政治清明,政局稳定。唐玄宗李隆基原本是个“仪范伟丽”之人,身材雄伟,相貌英俊。开元年间,天下安定,国家富足,呈现了盛世局面,玄宗心

  •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九》原文及翻译,韩休为相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韩休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九》原文甲寅,以休为黄门侍郎、同平章事。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及为相,甚允时望。始,嵩以休恬和,谓其易制,故引之。及与共事,休守正不阿,嵩渐恶之。宋璟叹曰:“不意韩休乃能如是!”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上尝临镜默然不乐,左右曰:

  • 唐朝宰相韩休是个怎样的人?总爱和皇帝顶撞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韩休,唐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韩休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韩休被提拔为宰相有点戏剧性。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前任宰相死后,唐玄宗命徐国公萧嵩推荐宰相人选,萧嵩将韩休的道德、品行赞扬了一番,于是韩休被提升为宰相。萧嵩原以为韩休是一个“柔易”之人,容易控制,哪知韩休当

  • 韩休为何只当了十个月的宰相就被罢免了呢?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韩休

    韩休被提拔为宰相有点戏剧性。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前任宰相死后,唐玄宗命徐国公萧嵩推荐宰相人选,萧嵩将韩休的道德、品行赞扬了一番,于是韩休被提升为宰相。萧嵩原以为韩休是一个“柔易”之人,容易控制,哪知韩休当上宰相以后,连“恩人”萧嵩也敢顶。在任宰相之前,韩休担任虢州(今河南西部)刺史,因地处洛阳

  • 宇文融的人物事迹,宇文融与盛唐时代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宇文融

    在中国历史上,盛唐时代(即开元天宝时代)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他不仅是唐代历史的转折时期,也是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转型时期的重要阶段。在这个以“变革”为“核心命题”的时代,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旧的财政、经济、军事和行政体制已经不能有效地应对,许多社会矛盾不能及时地化解,整个社会潜伏着种种危机。这时

  • 唐朝宰相宇文融人物简介,为什么被贬官?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宇文融

    宇文融,京兆万年人,明辨有吏干。开元初,拜监察御史,充使搜括户口,奏置劝农判官十人,分行天下,颇扰人不便。进御史中丞,出为魏州刺史。请复九河旧道,开稻田以利人,回易陆运。入为鸿胪卿,兼户部侍郎,转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荐宋璟为右丞相,裴耀卿、许景先为侍郎,甚允朝廷之望。未几罢相,坐事贬严州卒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