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诗奴”贾岛:才高过人一生直率,敢碰瓷大诗人和皇帝

“诗奴”贾岛:才高过人一生直率,敢碰瓷大诗人和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635 更新时间:2023/12/6 10:42:16

你们知道贾岛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

姓名:贾岛

年龄:779-843年

籍贯: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

爱好:苦吟

绰号:诗奴,与孟郊并称郊寒岛瘦

专辑:《长江集》

代表作:《题李凝幽居》

名言: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社会履历:

少年时为僧。

19岁云游,认识孟郊等。

三十一岁,还俗,入长安,进士不第。

六十一岁,迁普州司仓参军。

六十四岁,卒。

唐代牛人辈出,随便拉出来一个都是牛皮闪闪。

如果再被授予某个荣誉称号的话,那更是牛人中的牛人,比如说“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

而贾岛的称号则是“诗囚”。

嗯?他跟以上三位放在一起似乎就像是我们学生时代经常碰到的一道选择题,让你选择其中一个不一样的。

“诗囚”的意思就是说,他喜作诗苦吟,在字句上狠下工夫。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喜欢抠字眼儿。

这可能跟他从小生活的环境有关。

他家境贫寒,吃饱饭、睡暖屋、穿整衣是他最大的心愿。

这样的人踏踏实实地做个官、经经商,本应该是最适合的道路,但他偏偏喜欢上了文学。

文学是清苦的。

如果他能够像唐家三少那样日码万字、多年不断更,日子应该过得很滋润的,但他偏偏跟王家卫一个尿性,喜欢字斟句酌,好几年才更新一次,这让喜欢他的粉丝怎么受得了?这让想捧他的编辑如何下手?

既然做自由撰稿人养活不了自己,那就去当官儿吧。

当了官,动动嘴皮子,给人题题词、做做序、写写墓志铭什么的,收到的润笔费也可以让自己过得滋润一些。

一入官场深似海,怎奈他离海太远了,考了好多次,也没有来到“海边”。

之所以有此遭遇,可能跟他的个性有关。

贾岛年少时就自恃才高过人,自负而直率,曾在考场外口出狂言,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

五代十国何光远《鉴戒录》记载他:“以八百举子所业,悉不如己,自是往往独语,旁若无人。或闹市高吟,或长衢啸傲。”

他甚至还对时任宰相的裴度出言不逊:“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庭君始知。”

此诗讽刺了裴度为建自家府邸赶走了附近的百姓,拆除了多家民居。

他本来已经做好了破釜沉舟、考不上就成仁的打算,安史之乱爆发了。

他的家乡,又恰恰是安禄山的老巢所在地。

如果他肯自甘堕落,凭着才名,他本可以在老乡安禄山那里谋得一个好出炉的。

但他是一个骄傲的人,他看不起安禄山,所以,就遁入空门,皈依佛祖,法名无本。

暂离红尘的僧人生活,虽然清苦,但他却可以有大把的时间,醉心于诗文创作,以反复推敲诗句用词为乐。

他如痴如醉,成了诗文的囚徒,自得其乐,不可自拔。

每有新诗问世,不由热泪横流。

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大唐又恢复了宁静。

他那颗原本波澜不惊的心,也起了涟漪。

他不甘心,他不想自己的一生就这样隐于空门之中。

他决定到长安再去碰碰运气。

长安依然繁华依旧。

经历战乱的长安,依然显现出万国来朝的繁盛。

当时,依旧是深秋季节。

朱雀大街上的树,有金色叶落下来,带着凄美的韵律。

他想哭,他想笑,他想喊,他将所有的情绪酝酿成了诗绪,他要吟诗一首。

他随口道:“落叶满长安。”

好诗,好诗,但这句诗好像不对劲,好像诗歌下联吧。

那上一句呢?

他又苦吟起来。

一遍搔着头,一遍往前走,不知不觉走到了大街的中间。

对面正在鸣锣开道,是京兆尹刘栖楚的车驾过来了。

京兆尹就相当于现今京都的市长。

贾岛却毫不在意,直接冲进了市长大人的车队。

结局当然是被缉拿到刘市长面前。

刘市长还未呵斥他,他却突然大喊大笑起来,有了有了!

刘栖楚一脸黑人问号:“什么有了?你夫人有了,就赶紧回家去,跑这疯疯癫癫的算是怎么回事?别真的是个疯子,跑来碰瓷的吧。”

其实,贾岛的“有了”的意思,是他想出了上句:“秋风生渭水。”

但贾岛疯疯癫癫的模样,还是被抓了起来。

在狱中,贾岛虽然吃了不少苦头,但却做出了一首完整的《忆江上吴处士》: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处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猱桡未返,消息海云端。

贾岛碰瓷了市长大人,吃了一回牢狱之灾,却还是不长记性。

没过多久,他又一次骑驴闯了官道。

这次,他碰瓷了韩愈

事情是这样的。

他呢,去郊区拜访一位叫做李凝的朋友。这位朋友住的地方很偏僻,居住环境与贾岛内向的性格、耽幽爱奇、淡于荣利的心性很匹合,玉石,诗兴大发,做了一首诗:“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看到这里,有人会误解,觉得这个僧,是说贾岛去拜访李凝的时候,正好看到有个僧人去敲李凝家的门。

其实,这个僧是指贾岛自己,他不是当过和尚吗?

但他苦吟的,不是该用“僧”还是该用“我”或者“吾”,而是想该用“敲”还是该用“推”?

到底是“推”好呢?还是“敲”好呢?

甚至在回去的路上,这个问题还困扰着他。

他坐在驴背上,不知不觉间竟抬起手来,在空中比划着推和敲的姿势。

路人看见这个骑着驴子的人做出如此古怪的动作,纷纷笑着嘀咕道,“这个人是个疯子吧?”

驴背上的贾岛丝毫没有注意到周围的笑声。

当然,他也没有注意到路的另一边传来的阵阵喝道声,以及随后出现的一队人马。

他完全沉浸在诗句的推敲中,并不知道自己的驴子再一次正冲入车队中。

随着一声呵斥声,贾岛才回过神来。

他像上次一样,再次被几个压抑押着,到了轿子前。

有了上一次的碰瓷经验,这次倒不怎么害怕了。

轿子里的官员面色阴沉问道,“看你一副读书人的打扮,怎么会不懂礼节,冲撞了巡城的车驾。”

贾岛将自己因为思考着不知道该用“敲”好还是该用“推”好的事,跟那位官员说了一遍,并将诗稿吟咏了一番。

那位官员也是个读书人,仿佛被诗歌的意境吸引,微微思索了一番。

随即面露微笑道,“好你个贾阆仙,造就听闻过你苦吟的故事,今日一见,果然是个‘诗囚’呀。”,

贾岛见这位官员说话的口气,好像跟自己相识,便暗自松了一口气,知道今天自己可能免过了一顿牢狱之灾,便又将“推”和“敲”的事说了一遍。

那位官员说“自然是‘敲’字为佳,敲字有声,深夜生来本是雅事,一片幽静中,能有此声反而更显其静。不知阆仙以为如何?”

听到那位官员的解释,贾岛反复思索的迷惑顿解,一时间如同拨云见日。

他惊喜地向官员拜了一拜,道“,请问大人尊姓大名?”

那位官员微微含笑说,“在下昌黎韩愈。”

贾岛原本欢喜的脸上更是写满了惊喜,原来眼前这位官员,就是自己仰慕已久名动天下的诗人韩愈。

经过这次“碰瓷”事件,再加上韩愈的推荐,贾岛的诗名开始在长安传播开来。

他曾作了一首《寄韩潮州愈》,表态了对韩愈的崇敬盒感激之情,高山流水,情意深长。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贾岛的诗写了人生的种种际遇,大多数是诉说人生的悲凉,但其诗风纯朴,意境悠长,读了让人感慨。

那个时候,他寓居在长安城一家客栈里。

闲来无事的时候,就跟一帮诗酒朋友经常聚在一起,谈酒论诗,每每高兴时,笑声传到屋外很远。

有一天,他刚刚送走朋友,心情还处于兴奋中,便忍不住提笔写了一首诗,记录刚刚欢快的场景。

众所周知的是,贾岛有个苦吟诗人的称号。

这个外号是说他写诗有个习惯,就是写成的诗句必须反复吟咏,感觉诗句朗朗上口了,才会满意。

据传,他因为苦吟,多次冲撞路人。

几年前,还曾在市井中冒犯了当时的京都府尹刘栖楚而被抓去,关了一个晚上。

这一次,贾岛在房间里来回走动着,并高声吟咏刚刚的诗句。

此时正值秋季,寺庙里来来往往的香客很多。

贾岛的吟咏声吸引了一个人的注意。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微服出游的唐文宗

这一天,唐文宗心情不错,便悄悄出了宫门,到外面去看看。

没想到,刚走到一处楼下,就听到屋内传来低低的吟诗声。

从唐文宗的谥号就能看得出来,恭俭儒雅,博通群书。喜作五言诗,古调清峻。

《全唐诗》中就收录他的六首诗作。

他听到别人吟诗,就立刻被这声音吸引住了。

他循着声音走到楼上,走进了贾岛的房间。

此时,贾岛正专心地反复吟咏着,根本没有注意到走进来的这个人。

唐文宗在屋里转了一圈,看到案子上的诗稿,就随手拿了起来。

窸窣的翻动诗稿的声音,惊动了贾岛。

贾岛一看大怒,心说这瓜怂谁呀,这么无礼是个东西?

走过去,一下子就将其夺了回来。

唐问宗没想到自己的举动会遭到别人粗暴的回应。

他一甩袖子就下楼了。

此时的贾岛还没有消气,气呼呼地冲着唐文宗的背影道:“妈的,老子最讨厌别人翻我没有完成的诗稿了。”

等唐文宗下了楼,贾岛的的气才稍微消了一些。

他知道自己刚刚确实太冲动了,想跟来人带个谦,便趴在窗户上往下看。

他看到楼下有一群衣着不凡的人,正等候刚刚下楼的那人。

等那人下去后,他们都小心翼翼地陪着走了。

贾岛暗叫一声不好,意识自己可能闯了大祸。

他赶紧下楼,想象那人请罪。

可是,跑到门口时,那人却已经坐马车离开了。

后来,贾岛经过百般打听,才知道那人居然就是当今皇上,更是后悔不已。

他已经没有吟诗的心情了。

第二天,他托人去宫中打听,甚至还将自己的请罪书,托人送给皇上,却一直没有得到答复。

又过了几天,贾岛接到认命,前往遂州长江县担任主簿。

遂州长江县,也就是现在的遂宁市大英县,处在偏远之地。

而主簿这个官职又是个小官闲差,收入甚微。

但贾岛清楚地自己为何走到今天这一步。

他无话可说,只能委屈地去上任了。

此后,贾岛一生命运坎坷,没做过什么重要的官职,生活很清贫。

临终前,家中只剩下一头病驴,一张古琴,甚至连安葬的钱都没有。

标签: 贾岛唐朝

更多文章

  • 唐代诗人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诗词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清明节诗词赏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清明日园林寄友人唐代:贾岛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译文今天是清明节,和几个好友在园林中小聚。天气晴朗,春风和煦吹动着柳絮飞扬,清明乞新火后,人们的厨房里

  • 唐代诗词剑客如何赏析?表达了贾岛什么感情?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代,剑客

    剑客 / 述剑【唐代】贾岛,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贾岛诗思奇僻。这首《剑客》却率意造语,直吐胸臆,给人别具一格的感觉。诗题一作《述剑》。诗人以剑客的口吻,着力刻画“剑”和“剑客”的形象,托物言志,抒写自己兴利除弊的

  • 唐代诗词戏赠友人如何赏析?表达了贾岛什么感情?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代,戏赠友人

    戏赠友人【唐代】贾岛,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笔砚为辘轳,吟咏作縻绠。朝来重汲引,依旧得清冷。书赠同怀人,词中多苦辛。这首诗首联“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直接指出一口井如果没有了水,固然是废井;倘若有水而无人汲,也依然是废井。诗人从这个角

  • 唐代诗词送邹明府游灵武如何赏析?表达了贾岛什么感情?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代,送邹明府游灵武

    送邹明府游灵武【唐代】贾岛,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平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此诗前两联刻画作者友人邹明府的形象。首联说,邹明府曾经在西畿县就任三年,勤于政务,衣食节俭,以至于马都没有长出来肥膘

  • 唐代诗词送无可上人如何赏析?表达了贾岛什么感情?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代,送无可上人

    送无可上人【唐代】贾岛,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麈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在秋雨初晴的时候,诗人送其从弟至天台问道。“蛩鸣”承“霁色新”,见出雨后之情形,“同离寺”则接次句而来。三、四句承上启下

  • 唐代贾岛之寻隐者不遇赏析,该诗的诗人在诗中有什么隐喻?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代,寻隐者不遇

    寻隐者不遇 / 孙革访羊尊师诗,唐代贾岛,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这首诗就是一

  • 关于贾岛推敲的出处是什么?它来自于哪一个历史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典故,贾岛推敲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贾岛推敲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出处】《刘公嘉话》。【释义】推敲是指作家在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调动词句,以求准确、妥帖地把形象物化为定型产品的操作情况。形容做事要反复琢磨、斟酌,力求精益求精。【历史典故】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什么叫苦吟

  • 宋廷芬五个女儿,竟共侍一帝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在中国历史上,将姐妹花纳入后宫的皇帝不在少数,然而能够像唐德宗李适那样,将五姐妹全都纳入后宫的帝王怕是只有他一个了。唐朝的李适想必就是抱着这一想法来实行文治的,这时候,唐朝文学家宋廷芬的五个女儿进入了唐德宗李适的视野。这个宋廷芬,饱受儒学浸润,文学造诣很深,有其父必有其女,宋廷芬的五个女儿,个个貌美

  • 名满天下的滕王阁,揭秘李元婴修建滕王阁背后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元婴,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元婴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滕王阁因一首《滕王阁序》而名满天下,但世人对修建阁楼的这位“滕王”却知之甚少。滕王阁是因滕王李元婴而得名的,李元婴是唐高祖最小的儿子,唐太宗的亲弟弟。史书记载他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音律,善书画,颇

  • 一辈子荒唐好色的皇室王爷,如何评价李元婴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元婴,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元婴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提到李世民,大家都不会觉得陌生,他可以称得上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英明的帝王之一,不过很多人也没有忽略他身上的污点,主要就是因为李世民曾经杀掉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这件事情是他一辈子都没有办法抹去的。不过李世民的父亲儿子有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