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玄宗的肱股之臣,揭秘张说的最后结局如何?

唐玄宗的肱股之臣,揭秘张说的最后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302 更新时间:2024/1/7 20:32:53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张说,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姚元崇祖籍浙江湖州,能文能武,被后人尊称为“救时宰相”;张说当年在制科考试中,策论被评为天下第一,官场之路越走越宽,最终成为大唐宰相。

这两人都算得上是唐玄宗的肱股之臣了,姚元崇以开府仪同三司致仕,后人将他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为“唐朝四大贤相”;张说去世时,唐玄宗在光顺门为其举哀,罢十九年元正朝会,追赠太师。

两人同朝为官,且同为唐玄宗的宰辅之臣,难免就会发生一些磕磕碰碰。

当年,唐玄宗刚即位时,建立自己的领导班子成为第一要事。他准备任命姚元崇为宰相,张说得到这个消息后,就想加以阻止,便指使御史大夫赵彦召弹劾姚元崇,唐玄宗很赏识姚元崇,就没把弹劾当回事。

张说见此,又心生一计,让殿中监姜皎提议任命姚元崇为河东总管,反正就是不能让他进入权利中枢,三番两次的这样搞,唐玄宗也知道是张说在后面捣鬼,认为这不过是朝堂争斗罢了,依然任命姚元崇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这么一折腾,姚元崇和张说两人算是彻底结下了梁子。拜相后,张说作为失落的一方,为了自保,他跑到了岐王李范那边寻求帮助。

李范,本名李隆范,是李隆基的弟弟,曾参与剿灭太平公主运动,也算是李隆基得力助手,后来在李范去世的时候,“帝哭之恸,彻常膳至累旬”,可见这哥儿俩关系很好,但是,无论多么好的关系,在权利的分配上,皇权不容挑战!张说求助岐王这事,可以说是走了一步臭棋,关键是,这事儿还被姚元崇知道了。

于是,他马上奏报唐玄宗,张说被逐出京师,贬为相州刺史,之后再贬岳州刺史。开元四年的时候,张说与担任宰相的苏颋攀上关系,在苏颋的运作下,张说改任荆州刺史,之后任右羽林将军、检校幽州都督,为他回京打开了空间。

到了开元十一年的时候,张说被任命为中书令,他与姚元崇再次同朝为官。

不过,张说这个人的人品实在是差了点,飞扬跋扈、贪婪爱财也就算了,毕竟位居宰辅之位,心里难免荡漾,关键是这货经常爆粗口,大家同朝为官,好歹也算是同事一场,他老是骂人家,这谁能受的了?

也正因为这个,张说在朝廷得罪了一大帮人,河南尹崔隐甫、御史中丞宇文融皆被其得罪,李林甫也想借势往上爬,抓到这个机会,这三人参了张说一本,姚元崇为相,顺水推舟,将张说打击了一番,顺带着把当年那个弹劾姚元崇的御史大夫赵彦召一并收拾了,这货当年以巫术升官,最终也死在这个上面。

应该说,斗争是姚元崇和张说两人后半生的家常便饭,不幸的是,姚元崇死在了张说的前面。

临死前,姚元崇把几个儿子叫了过来嘱咐后事。

姚元崇说道,我和张丞相素不和睦,怕是我死后他就会对你们打击报复......

几个儿子一听,不由面露难色。

姚崇也不看他们,继续说道,等我死后,他必然以同僚的身份前来吊唁,我了解张说这个人,他惯于铺张奢靡,对于吃喝玩乐非常在意,在我死后,你们把我平生喜欢的东西尽量多摆出一些,不管是金的、银的、玉的,放在灵堂上。如果他看都不看这些东西,怕是这矛盾没法化解了,你们早做准备,逃离长安城这个是非之地。如果他看那些东西了,基本上就没什么担心的了,把他看的上眼的全给他,然后再提个请求,让他给我写个碑文。

等碑文写好后,你们迅速报给皇帝,同时将石料提前准备好,尽快镌刻,等刻好后,就说皇上已经看过碑文并且同意刻碑了。

姚元崇死后,张说果然来吊唁他了,并且盯上了灵堂上的那几件宝物。

姚元崇的儿子们按照之前的计划将这几件宝物赠给了张说,并请求他写份碑文。

几天后,张说派人将写好的碑文送到姚府。所谓“拿人手短吃人嘴软”,张说的这个碑文写的真不错,把姚元崇狠狠的赞扬了一番。可是,过了这个热乎劲后,张说心生悔意,派人过来取这个碑文,说是有些字句不好,需要修改一下。

姚元崇的儿子则领着张说派来的人去观看已经刻好的石碑,并说这个碑文皇帝已经御览过了,张说得到消息,心头顿时涌起一股无名火,死了的姚元崇居然还能算计我!不过,到了这个时候,后悔也晚了。

标签: 张说唐朝

更多文章

  • 贪官污吏郭元振为何被武则天选为一国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郭元振,武则天

    郭元振,名震,字元振。早年十八岁中了进士,任四川通泉县县尉。在他任上,经常做一些不法勾当,甚至买卖人口,私铸钱币。当朝女皇武则天知道这事后,就把郭元振召到京城,打算处死他。然而两人经过一番交谈后,武则天发现他口若悬河,才华横溢,就把他留在京城,给了他一些官职当。万岁通天元年,郭元振向武则天建议,并成

  • 人贩子郭元振为何被武则天选为一国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郭元振

    唐郭元振郭元振,名震,字元振。早年十八岁中了进士,任四川通泉县县尉。在他任上,经常做一些不法勾当,甚至买卖人口,私铸钱币。当朝女皇武则天知道这事后,就把郭元振召到京城,打算处死他。然而两人经过一番交谈后,武则天发现他口若悬河,才华横溢,就把他留在京城,给了他一些官职当。郭元振画像万岁通天元年,郭元振

  • 武则天为何选人贩子郭元振为一国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武则天,郭元振

    郭元振,名震,字元振。早年十八岁中了进士,任四川通泉县县尉。在他任上,经常做一些不法勾当,甚至买卖人口,私铸钱币。当朝女皇武则天知道这事后,就把郭元振召到京城,打算处死他。然而两人经过一番交谈后,武则天发现他口若悬河,才华横溢,就把他留在京城,给了他一些官职当。郭元振画像万岁通天元年,郭元振向武则天

  • 揭秘:武则天为何选人贩子郭元振为一国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武则天

    郭元振,名震,字元振。早年十八岁中了进士,任四川通泉县县尉。在他任上,经常做一些不法勾当,甚至买卖人口,私铸钱币。当朝女皇武则天知道这事后,就把郭元振召到京城,打算处死他。然而两人经过一番交谈后,武则天发现他口若悬河,才华横溢,就把他留在京城,给了他一些官职当。网络配图万岁通天元年,郭元振向武则天建

  • 大唐郭元振与人夜战,砍下一手,天亮后竟发现是一猪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朝

    大唐名将、宰相、代国公郭元振,籍贯魏州贵乡,也就是现在的河北邯郸大名县。郭元振本名郭震,元振是他的字,这就跟那个时代的大部分名人一样,都是以字行。像屈原、文征明,你如果说屈平、文壁,大概就没几个人知道。郭元振十八岁中进士,从武则天时代起出仕,到唐玄宗时代时去世,曾历任凉州都督、安西大都护、兵部尚书等

  • 唐朝郭元振人物生平简介,轶事趣闻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郭元振

    咸亨四年(673年),年仅十八岁的郭元振考中进士,被任命为通泉县(今四川射洪)县尉。在任内,郭元振常做些违法之事,甚至铸造私钱、掠卖人口,百姓对他非常厌恶并深以为苦。至少到长寿二年(693年)为止,郭元振还在通泉县任上。后来,武周皇帝武则天得知此事,将郭元振召入京城,准备将他治罪,却在与他交谈之后,

  • 郭元振:少年义侠济难不求回报,终成一代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郭元振,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郭元振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现代年轻人找对象,通过一名中间人从中说合,名曰牵红线。据说,牵红线的典故来自于唐朝名将郭元振。他的事迹还收进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据史载,郭元振不但文武双全,而且长得风流倜傥,一表人才。他18岁就考中进士,被任命为通泉(

  • 【旧唐书·崔日用】全文及翻译,崔日用,滑州灵昌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崔日用

    旧唐书原文:崔日用,滑州灵昌人,其先自博陵徙家焉。进士举,初为芮城尉。大足元年, 则天幸长安,路次陕州。宗楚客时为刺史,日用支供顿事,广求珍味,称楚客之命, 遍馈从官。楚客知而大加赏叹,盛称荐之,由是擢为新丰尉。无几,拜监察御史。神龙中,秘书监郑普思欲纳女后宫,潜谋左道,日用遽奏劾之。普思方承恩,中

  • 崔日用天生就是个“官场泥鳅”,玩转唐朝官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崔日用

    唐朝的崔日用很不简单,不仅脑瓜灵得很,且眼特“毒”,无论多么复杂险恶的局面,他都能左右逢源,天生就是个“官场泥鳅”。一次,身为御史中丞的崔日用,受命出席御宴。高官们个个随身佩戴一个漂亮的“金鱼”,气宇轩昂,神气极了。这虽不是真鱼,却标志

  • 唐朝宰相崔日用人物生平简介,崔日用是个什么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唐朝

    崔日用进士出身,初为芮城县尉。大足元年(701年),武则天回长安,路经陕州。崔日用替刺史宗楚客尽心招待,得其赞赏,被推荐为新丰县尉,不久拜监察御史。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即位。崔日用攀附宗楚客、武三思、武延秀等,得以骤迁兵部侍郎兼修文馆学士。景云元年(710年),中宗暴毙。崔日用担心祸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