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五石散有什么功效?为什么孙思邈临死前要徒弟毁了五石散?

五石散有什么功效?为什么孙思邈临死前要徒弟毁了五石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341 更新时间:2024/1/26 11:00:13

孙思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这里先跟大家强调一下,五石散又叫寒食散,并非孙思邈发明,而是汉朝的张仲景

中国民间读者,对历史的关注大多集中在政治史上,而非在文化史上,尤其是医学史这样的类目更是冷门中的冷门。

继续往下说,张仲景的代表作是《伤寒杂病论》,而孙思邈的代表作是《千金方》,两者的差别是什么呢?对于我们这样非医学专业的人来说,我讲起来困难,估计你们听起来也困难,大概来说,《千金方》是各种药方的集合,是拿来就能看病,对着读者的症状就能下药。《伤寒杂病论》理论性高一点,也有实践,但是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治疗伤寒病。

很多人肯定会认为,按照这种说法,《千金方》治疗范围更广,更直接,肯定救的人越多,其实不一定,《伤寒杂病论》产生在汉代,当时社会动乱,战争频发,伤寒病是最威胁人性命的一种疾病,经常有大规模人口因为伤寒病而去世。

张仲景在写出《伤寒杂病论》后极大的改变了这种情况,因此,人们称张仲景为医圣,相对来说,孙思邈只是被称为“药王”,在中国古代的尊称体系中,“圣”是最高级别的赞誉。

五石散就是张仲景在应对伤寒病的时候发明的,伤寒病最大的症状就是痢疾,说白了,应该就是腹泻,这种症状一般都和肠道疾病有关,五石散应该就是利用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石、硫磺这五种原材料形成的一种调解肠道的药物。(来自非专业人士的瞎猜测)

总之,五石散对伤寒病的治疗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汉代时期的张仲景发明的治病良药,到唐朝孙思邈的时候,却要毁了他呢?

五石散的牛叉之处就在于,本来以为发明它是用来治疗伤寒病的,结果这个药却有很多副作用,这种副作用简直令人着迷。

接下来就来说说这个五石散的副作用,大家肯定不会相信,吃了五石散,男人会变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要说中国古代男人最爱美的朝代,那就是汉朝之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的男人,特别崇尚那种飘飘然的感觉,长期服食五石散后,人会逐渐变瘦,这样衣服就会显得宽松,再加上五石散吃完后又需要散热,不但脸色红润有光泽,因此更有仙风道骨的感觉。

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因为国家不让这些知识分子参政,甚至是莫谈国事,这些没有事干的人,就开始追求其他一些其他的东西,比如长生不老,吃五石散除了可以让人感觉有仙风道骨的样子,就是对其本身来说,也会产生迷幻的感觉。

然而,那个时代的人并不知道那是药物作用下发生的,反而认为是成仙的前兆,追求长生不老是中国古代一个长期热点话题,五石散就成为人们追求长生不老的工具。

正因为如此,魏晋时期的很多名士,例如大书法家王羲之、竹林七贤、让梨的孔融、大才子谢安等等都喜欢服食五石散,吃药也吃出了一股清流。

相对于这些名士而言,起码吃五石散还是为了追求一种清流,而有些人吃这个东西则有其他的目的,比如曹操的驸马何晏,就因为把五石散当春药,而出名,苏轼曾在自己的《东坡志林》中提到过:“世有食钟乳乌喙而纵酒色所以求长年者,盖始于何晏。晏少而富贵,故服寒食散以济其欲。”具体效果咱就不得而知了。

之所以,孙思邈在临死的时候,要徒弟毁掉五石散,不让大家在服用,其实也是有感于从魏晋南北朝以来,社会上狂热痴迷五石散的风气,长期服食五石散的副作用是极其大的,寻求长生不老是不可能了,关键是这个东西还上瘾,一旦沾上就像吸毒一样,稍有不慎,性命不保。

孙思邈作为“药王”,为的是救死扶伤,看着这么多的人因为追求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而死,自然是希望做出点什么。

当然,五石散发展到隋唐时期,已经成为民间常见药物了,想要毁掉又谈何容易呢。

医圣也好,药王也好,他能治好疑难杂症,却治不了人们想要成仙的心病。

标签: 孙思邈唐朝

更多文章

  • 明目张胆的成语故事,韦思谦为国家“明目张胆”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目张胆,韦思谦

    中国古代监察官的杰出代表韦思谦,河南阳武(今新乡市原阳县)人,在唐高宗时期曾任监察御史、御史大夫。他一生刚直不阿,以为国家“明目张胆”而闻名,史载“疑狱剧事,多与参裁”,甚为唐高宗和武则天器重。唐代的监察机制呈现出系统化和完善化的特点,形成了组织完备、分工清楚、职责明确的御史台和谏官制度。监察御史肩

  • 【旧唐书·韦思谦传】原文及翻译,韦思谦,郑州阳武人也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韦思谦

    韦思谦,郑州阳武人也。本名仁约,字思谦,以音类(武)则天父讳,故称字焉。其先自京兆南徙,家于襄阳。举进士,累补应城令,岁余调选。思谦在官,坐公事微殿①,旧制多未叙进。吏部尚书高季辅曰:“自居选部,今始得此一人,岂以小疵而弃大德。”擢授监察御史,由是知名。尝谓人曰:“御史出都,若不动摇山岳,震慑州县,

  • 唐朝宰相韦思谦人物生平简介,轶事趣闻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韦思谦

    韦思谦的祖先自雍州杜陵(今西安杜陵)南迁,客居襄阳(今湖北襄阳),后又迁徙到郑州阳武(今河南原阳)。八岁时母亲去世,因孝顺而出名。考中进士后,多次升任后做到了应城令,一年后参加选考。韦思谦在任上,因为政绩考核为末等,依照过去的制度,这类情况大多不能晋升。吏部尚书高季辅却提拔他做监察御史,因此出名。他

  • 唐朝大臣袁恕己:心怀国家天下忠义双全之人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袁恕己

    袁恕己是唐朝大臣,发动神龙政变的主要功臣之一,唐代历史上一个不可被遗忘的重要人物。那么袁恕己简介是怎样的呢?袁恕己是唐代永静军人,东汉末年大军阀袁绍的后代,因为诛伐奸人及统兵有功,在武则天时期就倍受重用。袁恕己画像唐长安四年,武则天皇帝病重,袁恕己联合当时宰相张柬之,桓彦范等大臣发动了历史上有名的神

  • 唐朝大臣袁恕己:心怀天下忠义双全的将领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朝大臣袁恕己

    袁恕己是唐朝大臣,发动神龙政变的主要功臣之一,唐代历史上一个不可被遗忘的重要人物。那么袁恕己简介是怎样的呢?袁恕己是唐代永静军人,东汉末年大军阀袁绍的后代,因为诛伐奸人及统兵有功,在武则天时期就倍受重用。唐长安四年,武则天皇帝病重,袁恕己联合当时宰相张柬之,桓彦范等大臣发动了历史上有名的神龙政变,逼

  • 唐朝袁恕己人物生平简介,轶事趣闻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袁恕己

    袁恕己在长安年间官至司刑寺少卿,兼相王府司马。拜相封王705年(神龙元年),武则天病重。袁恕己与张柬之、崔玄暐、桓彦范、敬晖等人趁机发动兵变,诛杀张易之兄弟,拥立唐中宗复位。他随相王李旦统率南衙禁军,以防止不测,捕获韦承庆、崔神庆等张氏党羽,因功升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并封银青光禄大夫、南阳郡

  • 皇帝让宰相窦怀贞娶55岁老宫女,背后有何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窦怀贞,唐朝

    你们知道窦怀贞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窦怀贞,他的祖上倒是非常的有名,祖父是窦玄德,不过窦玄德可是老实之人,而窦怀贞却是奸诈狡猾钻营之辈,两人的品性截然不同。窦怀贞是一个擅长攀爬的人,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趋炎附势,所以同朝为官的大臣们都看不起他,连皇帝也鄙视他。景龙二年,唐中宗准备故意的羞

  • 唐中宗为什么要为宰相窦怀贞做媒?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中宗,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唐中宗为什么要为宰相窦怀贞做媒?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唐中宗时期,有一位宰相叫窦怀贞,他的祖父窦玄德是个很厚道的人,贞观年间,任都水使者,为官清正,死后追封光禄大夫。可是,窦怀贞却完全背离了祖父的为人处世准则。他整天钻研拍马溜须之术,善于攀附钻营,成为奸

  • 窦怀贞:唐朝高官娶六旬老太,最后下场惨不忍睹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窦怀贞,唐朝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窦怀贞,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说起来,他生于大唐盛世,自身家世不俗,父亲曾官拜左相。早年间担任过县令、都督等职,政绩不俗颇有声名。但却在此后的升迁中逐渐移了性情,或者说是暴露了本性。他为了官职,变得谄媚不堪,处处巴结逢迎,就算是皇上身边的侍者都在时

  • 窦怀贞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到底有多无耻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窦怀贞,唐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窦怀贞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权势富贵对谁来说都很诱人,大部分人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一步步接近,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在封建社会,社会等级制度明显,地位高低之分差异甚大,生活更是天差地别。有些人甚至会为了钱财,权力做出一些超过社会底线的事情。在唐朝就有这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