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名臣耶律楚材抑郁而终:曾感慨“人生自古谁无死”

名臣耶律楚材抑郁而终:曾感慨“人生自古谁无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952 更新时间:2024/2/1 12:56:44

耶律楚材(公元1190年—公元1244年) ,蒙古帝国大臣。字晋卿,号玉泉老人,法号湛然居士。蒙古名为吾图撒合里,意思是“长髯人”。出身于契丹贵族家庭,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生于燕京(今北京),三岁丧父 ,随母杨氏定居义州弘政(今锦州义县),十二岁入闾山显州书院。

辽金在与宋朝的战战和和中先后被中原文化同化。蒙古人征服他们后起用了其贵族官僚,这些官僚是最先让蒙古贵族接触汉制的先驱,其中耶律楚材是最具代表性的。

耶律楚材是契丹皇族的后裔,辽朝东丹王耶律突欲的八世孙。耶律突欲是契丹皇族中最早接受北宋文化的人之一,他治理东丹,一概采用汉法。他对中原文化十分推崇,有很厚的汉学功底,契丹贵族内部动乱时他逃到中原度过了其后半生。他的后代有一段时间也是在中原生活的,后来才辗转回到辽国并成为金朝的贵族。汉学的影响一直在这个家族延续下去。自耶律楚材的祖父起他们家世代为金朝的达官贵族,常居燕京。当时燕京是北方封建社会的经济文化中心,这里有深厚的汉文化的基础。这使得耶律氏世代受到汉文化熏陶,形成了读书知礼的家风。耶律楚材从小就受到了儒家思想的熏陶,他的理想是按照儒家的学说来治理天下。

耶律楚材秉承家族传统,自幼学习汉籍,精通汉文,年纪轻轻就已“博及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著”了。初仕金,为开州同知、左右司员外郎。成吉思汗十年(1215),蒙古军攻占燕京,成吉思汗得知他才华横溢、满腹经纶,遂派人向他询问治国大计。 据格鲁塞《草原帝国》记载:“占领北京后,在愿意支持蒙古统治的俘虏中,成吉思汗选中一位契丹族王子耶律楚材,他以‘身长八尺,美髯宏声’博得成吉思汗的喜爱 ,被任命为辅臣。这是幸运的选择,因为耶律楚材融中国高度文化和政治家气质于一身。像回鹘大臣塔塔统阿一样,他是辅佐亚洲新君主的最合适的人。”他早已对腐朽的大金王朝失去信心。面对干戈四起、生灵涂炭的神州大地,他决定以自己的才华辅助成吉思汗,拯救水深火热中的人民。十四 年,随成吉思汗西征 ,常晓以征伐、治国、安民之道,屡立奇功,备受器重。二十一年又随成吉思汗征西夏,谏言禁止州郡官吏擅自征发杀戮,使贪暴之风稍敛。

窝阔台汗即位后,耶律楚材倡立朝仪,劝亲王察合台(太宗兄)等人行君臣礼,以尊汗权 。从此更日益受到重用,被誉为“社稷之臣” 。初执掌中原地区赋税事宜,建议颁行《便宜一十八事》 ,设立州郡长官,使军民分治;制定初步法令,反对改汉地为牧场;建立赋税制度,设置燕京等处十路征收课税所。窝阔台汗三年(1231),任中书令(宰相)。此后,他积极恢复文治,逐步实施“以儒治国”的方案和“定制度 、议礼乐、立宗庙、建宫室、创学校、设科举、拔隐逸、访遗老、举贤良、求方正、劝农桑、抑游惰、省刑罚、薄赋敛、尚名节、斥纵横、去冗员、黜酷吏、崇孝悌、赈困穷” 的政治主张。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殚精竭虑,创举颇多。主要有保护农业,实行封建赋税制度;改革政治体制,提拔重用儒臣;反对屠杀生命,保护百姓生命;禁止掠民为驱,实行编户制度;反对扑买课税,禁止以权谋私;主张尊孔重教,整理儒家经典。使新兴的蒙古贵族逐渐放弃了落后的游牧生活方式,采用汉族以儒教为中心的传统思想和制度来治理中原。使战争不断的乱世转为和平的盛世,使先进的中原封建农业文明得以保存和继续发展,也为后来忽必烈建立元朝奠定了基础。

耶律楚材还主张用孔孟之道作为治国之民的原则,还用儒士来担任各级官吏。耶律楚才不愧为“治天下匠”,为蒙古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促进蒙古贵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一人。蒙古人为了纪念耶律楚材的功劳,专门为他修建了祭祠,至今还保存在北京颐和园里。

提起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相信大多数人会不假思索地想起文天祥,想起他面对蒙古人的威逼利诱,在生死面前作出的震撼千古的回答——“留取丹心照汗青”。但鲜为人知的是,“人生自古谁无死”,最早并非出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起码,稍早一些的《峄山书怀》诗中,就有该句。

峄山,位于山东省邹城市东南12公里处,“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中的“东山”,说的就是它,素有“岱南奇观”之誉。历代文人多有吟咏。田振铎、刘玉平等人所编的《峄山新志》(济宁新闻出版局,1993年)中,收录耶律楚材《峄山书怀》诗二首,其一云:“人生自古谁无死,最恼苦乐由他人!望极天涯路漫漫,才如江湖命如丝。贤愚千载知谁是?唯有流水自来去。忽闻邹峄仙境妙,踏破铁鞋走天奇。”

耶律楚材,我国古代著名政治家,生于金明昌元年(1190年),卒于乃马真后三年(1244年)。在其逝世30多年后,文天祥始作《过零丁洋》,因而,耶律楚材的创作毫无疑问要早于文天祥。

耶律楚材,家世复杂,其八世祖为辽丹东王,父亲耶律履官至金国尚书右丞(耶律履任右丞时,曾于承安五年,偕部下登峄山,并题壁留念),而自己又投靠了灭掉金国的蒙古国,追随成吉思汗平定四方,太宗时官至中书令。尽管他深受蒙古两代君主的信任,政绩卓著,且精通佛理,似乎并不畏惧死亡,但面对蒙古贵族的歧视和非议,仍深感“才如江湖命如丝”。登上父亲曾经游历过的峄山,他触景生情,于是发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最恼苦乐由他人”的感慨。1241年,太宗驾崩,第二年,乃马真后称制,耶律楚材不再被信任,两年后抑郁而终,享年五十四岁。

更多文章

  • 元代第一相耶律楚材趣事:曾写对联保全一座古刹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蒙古,耶律楚材,可汗

    耶律楚材,不是学历史的也许不太熟悉。看过《射雕英雄传》的也仅是知道,他是继黄蓉、鲁大脚之后丐帮帮主耶律齐的父亲。实际上,耶律楚材是元代著名的政治家,出身契丹族皇族,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他和山西有过一段缘分:写了一副对联,保全了一座古刹。这副联在交城县卦山天宁寺,并非悬挂于亭台楼阁之上,而是

  • 耶律楚材:成吉思汗有了他才有了并吞天下的资本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耶律楚材,成吉思汗,窝阔台

    耶律楚材(1190~1244) 元代政治家、作家。字晋卿。契丹族人。辽东丹王突欲八世孙,金尚书右丞耶律履的儿子。他少年时博览群书,留心佛道,兼通天文、地理、历法,下笔为文如宿构。金朝贞□初年(1213),任左右司员外郎。元太祖成吉思□入燕京,闻其名而召用,并十分亲信。太宗(窝阔台□)任用他为中书令。

  • 千古名相耶律楚材简介:改变元朝历史的契丹贵族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耶律楚材,元朝,契丹,宰相

    800多年前一个春风和煦的3月,北京北郊,年轻的契丹贵族耶律楚材正与亲友一一辞别。就在不久前,他接受了蒙古国成吉思汗的征召,要前往成吉思汗大帐所在地漠北。这一漫漫行程改变了耶律楚材的一生,从此之后,他不仅仅是一位能诗擅文的契丹贵族,更成为辅佐蒙古国几代君王的千古名相,连元代的历史都为此而发生巨大变革

  • 耶律楚材简介:让成吉思汗敬也三分的一代奇才!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成吉思汗

    蒙元时期是一个民族纷争的时期。蒙古族的兴起使中原文化又一次与异族文化发生了碰撞。蒙古作为一个草原游牧民族,其文化是落后的,它的金戈铁马征服世界之后,其本有的落后的制度文化能够使一个地跨欧亚、包括各种各样文化的庞大帝国正常运行吗?在逐步的扩张与统治中,蒙古统治者明白只有适应各个不同统治区域的风俗与文化

  • 一代名相耶律楚材:一个改变元朝历史的契丹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名相,耶律楚材,历史

    蒙元时期是一个民族纷争的时期。蒙古族的兴起使中原文化又一次与异族文化发生了碰撞。蒙古作为一个草原游牧民族,其文化是落后的,它的金戈铁马征服世界之后,其本有的落后的制度文化能够使一个地跨欧亚、包括各种各样文化的庞大帝国正常运行吗?在逐步的扩张与统治中,蒙古统治者明白只有适应各个不同统治区域的风俗与文化

  • 东天神将郭侃 原是射雕英雄传郭靖的原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郭侃,元朝名将

    东天神将郭侃 原是大侠郭靖的原型历史上真实的郭靖,历史上有没有郭靖?看过金庸武侠小说的都不可能不知道此人,郭靖是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男主角和《神雕侠侣》中的重要角色,《倚天屠龙记》中也曾引述其相关事迹,他是贯通「射雕三部曲」的关键人物之一。郭靖融合《九阴真经》、「降龙十八掌」和「左右互搏」

  • 郭侃是大唐名将郭子仪的后裔?郭子仪后裔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郭侃,元朝名将

    郭侃是大唐名将郭子仪的后裔?郭子仪后裔有谁?郭侃是唐代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其祖父为郭宝玉,父亲为郭德海,郭侃是其次子。郭侃幼年时被蒙古将领木华黎部下史天泽所收养,留于家而教养之。弱冠为百户,鸷勇有谋略。郭侃(1217年-1277年),字仲和,原籍华州郑县(今陕西省华县)人,蒙古帝国将领。其祖父郭宝玉

  • 郭侃的父亲是谁 郭侃的父亲郭德海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郭侃,元朝名将,郭德海

    郭侃的父亲是谁 郭侃的父亲郭德海简介郭侃(1217年-1277年),字仲和,原籍华州郑县(今陕西省华县)人,蒙古帝国将领。其祖父郭宝玉,父亲郭德海,皆成吉思汗手下大将。公元1252年跟随旭烈兀远征西方,独自在西亚屡破伊斯兰军队百二十余城、破十字军百八十余城,讨伐了诸多国家其足迹越过喀什米尔,为其征服

  • 元朝最后的大将王保保:唯一击败过常遇春的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保保,北元,中兴,

    他被朱元璋称为“奇男子”;他被金庸描述成镇压农民起义军的首脑;他在甘肃大地上同名将徐达展开殊死搏杀,在兰州大地上留下了诸多传说……他就是元末名将王保保。元末,天下大乱,在各地反元势力纷纷揭竿而起的同时,许多豪强也组织武装同农民起义军相对抗。当时的豪强武装中有三支力量最为强悍,其中最为出名的是察罕帖木

  • 元顺帝第二任皇后是谁?元顺帝皇后伯颜忽都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伯颜忽都,元朝皇后,元顺帝

    元顺帝伯颜忽都皇后简介:弘吉剌·伯颜忽都(1324年-1365年9月7日), 元惠宗(元顺帝)第二任皇后,宣慈惠圣皇后真哥的侄子毓德王孛罗帖木儿之女。弘吉剌·伯颜忽都(1324年-1365年9月7日), 元惠宗(元顺帝)第二任皇后,宣慈惠圣皇后真哥的侄子毓德王孛罗帖木儿之女。元统三年(13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