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耶律楚材:成吉思汗有了他才有了并吞天下的资本

耶律楚材:成吉思汗有了他才有了并吞天下的资本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940 更新时间:2023/12/26 10:19:38

耶律楚材(1190~1244) 元代政治家、作家。字晋卿。契丹族人。辽东丹王突欲八世孙,金尚书右丞耶律履的儿子。他少年时博览群书,留心佛道,兼通天文、地理、历法,下笔为文如宿构。金朝贞□初年(1213),任左右司员外郎。元太祖成吉思□入燕京,闻其名而召用,并十分亲信。太宗(窝阔台□)任用他为中书令。耶律楚材先后做了30多年的官。当时有人劝太宗杀掉汉人,空出土地作为牧场,因耶律楚材劝阻未成。他一生为蒙古建国出谋划策,功勋卓著。

金章宗明昌元年六月二十日(1190年7月24日),生于燕京,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长子东丹国国王耶律倍的八世孙。

当楚材出生时,其父耶律履已届六十岁高龄,当时的金朝国政日益衰败,耶律履以“吾六十得此子,吾家千里驹也,他日必成伟器,且当为异国用”,便引用《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中“虽楚有材,晋实用之”的典故,为其子命名。

耶律楚材两岁丧父,后由其母杨氏扶养、教育成人。因精通汉族文化使他能博览群书,又能诗善文,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医卜及释道等学说无一不精。

武夷山茶博园耶律楚材头像博学能文,青年时代任金朝开州同知。金宣宗迁都后,完颜福兴留守中都,辟为左右司员外郎。1215年5月31日,蒙古军攻克中都。1217年太师国王木华黎改中都为燕京。

元朝仕官

耶律楚材于1215年至1218年期间在燕京报恩寺向一位佛教的宗师行秀(1166—1246年,号万松老人)学佛。他参禅三年,懂得了“忘死生,外身世,毁誉不能动,哀乐不能入”的道理,被认可为佛门的世俗弟子,法号“湛然居士”。

1218年夏天,成吉思汗于漠北草原怯绿连河(今克鲁伦河)畔的大斡耳朵召见楚材,甚为赞赏。由于楚材蓄有一把长须,成吉思汗便以据称其为“吾图撒合理”(长胡子)。

治天下匠

成吉思汗对耶律楚材日益重视,令当时一位善于造弓的西夏工匠常八斤不满,便向成吉思汗提出质疑:“现在重要的是打仗,要耶律楚材这种读书人有什么帮助呢?”耶律楚材反问:“造弓都还需要造弓匠,治理天下难道就不需要‘治天下匠’?”成吉思汗觉得很有道理,就更加倚重他。

同时耶律楚材献“西征”世界巨谋大策,甚为赞赏,辟为左右员外郎。楚材入仕后,积极改变蒙古军以往“凡攻城邑,敌以矢石相加者,即为拒命,既克,必杀之。”的作风。

近臣别迭曾主张:“虽得汉人亦无所用,不若尽去之,使草木畅茂,以为牧地。”认为汉人不谙逐水草而居,并无大用,宜尽杀之。耶律楚材反驳,指出“大军不日旌旗南指,军需粮秣须早日筹备,而这些皆须依赖农业地区,怎么能废除农耕呢!相反,如果对这些地区的生产处理得当,则银、绢、粟等物品可源源不断地输入军中。”耶律楚材乃奏设燕京等十路征收课税使,其长官皆由儒士担任。后来太宗窝阔台至云中(今山西大同),十路课税使均进金帛于庭中,更实现了“士民安堵耕盈野,老幼迎郊浆满壶”的局面。

成吉思汗定燕,召为相,历事两朝,凡蒙古陋风,悉为改革,蒙古立国规模多出其手,也为后来忽必烈建立元朝奠定了基础。

拜相

1227年8月25日,成吉思汗逝世,皇子拖雷监国两年后,宗王贵族和大臣们按照传统,召开“忽里台”大会,1229年9月13日推举窝阔台为新一任大蒙古国皇帝(蒙古帝国大汗)。

元太宗三年(1231年)农历八月,始立中书省,以耶律楚材为中书令。期间推行各种改革及善政。

确立跪礼,制订君臣之仪

在窝阔台1229年9月13日登基之前,为了争取蒙古帝国内诸王子弟支持,楚材便向窝阔台兄长察合台游说:“你虽然是大汗的哥哥,但是从地位上讲,你是臣子,应当对大汗行跪拜礼。你带头下跪了,就没有人敢不拜。”于是,察合台就率领黄金家族和各大臣跪拜。从此跪礼成为蒙古定制。

兴科崇儒,发展文人治国

蒙古军攻破金都汴京,耶律楚材多方寻求孔子后人,得五十一世孙元措,封为衍圣公,并建孔子庙,以示对儒学的推崇。又召耆宿硕儒进讲东宫,“由是,文治兴焉。”太宗九年,耶律楚材奏请开科取士,四方饱学之士联翩而至,得儒士数千人,充任各级官吏。

改变屠城传统,着重富国保民

蒙古军队曾以嗜杀著称,“旧制,凡攻城邑,敌以矢石相加者,即为拒命,既克,必杀之。”,金朝汴京破城时,大将速不台主张屠尽全城居民,耶律楚材谏止说,国家兴兵打仗,就是为了得到土地和人民,得地无民,又有何用!窝阔台犹豫不决。耶律楚材说,奇工巧匠、富厚之家皆荟萃于此城中,若悉数屠戮,我军入城将一无所获。窝阔台这才下令,除完颜氏一族外,余皆赦免,汴京147万生灵始得保全性命。金朝覆亡后,秦(今甘肃天水)、巩(今甘肃陇西)等20余州军民因害怕屠城,皆抗命不降,又是耶律楚材居中调停,窝阔台下诏不杀,于是秦、陇等处皆稽首归附。其后蒙古军攻取淮、汉诸城,也照此办理,遂成定例。

整顿吏治,废除羊羔儿利

蒙古兵兴之初,徭役繁苛,民不堪命,罄其所有犹不足以完租赋,不少人被迫辗转流徙,飘泊异乡。老弱之家无力迁徙者只得向西域商人借贷输官,一年之后利息倍之,次年利息又倍之。如此循环往复,利息竟高达数十倍,谓之“羊羔儿利”,百姓卖妻鬻子犹不足以偿债。耶律楚材奏请本利相侔而止,百姓无力偿还者,由官府代偿。后来,耶律楚材又协助太宗窝阔台定赋税,分郡县,籍户口,理狱讼,别军民,使得庶政略备,民稍苏息。本文来自历史大全网

刚正不阿,以为天下表率

一次耶律楚材秉公断案,拘禁了窝阔台的宠臣杨惟忠,窝阔台大怒,把他绑了起来。事后仔细想想,又觉得不妥,忙传旨释放。耶律楚材却不肯解缚,执拗地让窝阔台就此事作出解释:既然逮系,就该明示百官,某人罪在不赦;现在释放,是因为无罪。如此轻易反复,似耍弄婴儿,国家大事,岂可如此!朝中群臣皆为他的出言无状而大惊失色,但耶律楚材硬是逼着窝阔台承认了错误:“朕虽为帝,宁无过举耶?”

1241年12月11日,元太宗窝阔台病逝,乃马真皇后临朝称制,她当政期间,朝政多乱,耶律楚材身为中书令,却力争不得。

乃马真皇后称制三年(甲辰年)五月十四日(1244年6月20日),耶律楚材悲愤以终,因病去世,享年五十五岁。

耶律楚材去世后,乃马真皇后哀悼,赙赠甚厚。后有谮楚材者,言其在相位日久,天下贡赋,半入其家。后命近臣麻里扎覆视之,唯琴阮十余,及古今书画、金石、遗文数千卷。至元年(1330年),元文宗赠经国议制寅亮佐运功臣、太师、上柱国,追封广宁王,谥文正。

楚材生前曾要求葬在瓮山泊畔,忽必烈即位后,于中统二年(1261年)遵耶律楚材的遗愿,将他的遗骸移葬于故乡玉泉以东的瓮山,即今北京颐和园的万寿山。

身后

耶律楚材墓在明朝时被毁,清乾隆时修复,改建为祠。耶律楚材祠在颐和园昆明湖东岸,文昌阁之北,内有乾隆皇帝御诗墓碑,巨冢是耶律楚材及夫人合葬的坟墓。 其子耶律铸为元世祖时宰相。

更多文章

  • 千古名相耶律楚材简介:改变元朝历史的契丹贵族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耶律楚材,元朝,契丹,宰相

    800多年前一个春风和煦的3月,北京北郊,年轻的契丹贵族耶律楚材正与亲友一一辞别。就在不久前,他接受了蒙古国成吉思汗的征召,要前往成吉思汗大帐所在地漠北。这一漫漫行程改变了耶律楚材的一生,从此之后,他不仅仅是一位能诗擅文的契丹贵族,更成为辅佐蒙古国几代君王的千古名相,连元代的历史都为此而发生巨大变革

  • 耶律楚材简介:让成吉思汗敬也三分的一代奇才!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成吉思汗

    蒙元时期是一个民族纷争的时期。蒙古族的兴起使中原文化又一次与异族文化发生了碰撞。蒙古作为一个草原游牧民族,其文化是落后的,它的金戈铁马征服世界之后,其本有的落后的制度文化能够使一个地跨欧亚、包括各种各样文化的庞大帝国正常运行吗?在逐步的扩张与统治中,蒙古统治者明白只有适应各个不同统治区域的风俗与文化

  • 一代名相耶律楚材:一个改变元朝历史的契丹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名相,耶律楚材,历史

    蒙元时期是一个民族纷争的时期。蒙古族的兴起使中原文化又一次与异族文化发生了碰撞。蒙古作为一个草原游牧民族,其文化是落后的,它的金戈铁马征服世界之后,其本有的落后的制度文化能够使一个地跨欧亚、包括各种各样文化的庞大帝国正常运行吗?在逐步的扩张与统治中,蒙古统治者明白只有适应各个不同统治区域的风俗与文化

  • 东天神将郭侃 原是射雕英雄传郭靖的原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郭侃,元朝名将

    东天神将郭侃 原是大侠郭靖的原型历史上真实的郭靖,历史上有没有郭靖?看过金庸武侠小说的都不可能不知道此人,郭靖是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男主角和《神雕侠侣》中的重要角色,《倚天屠龙记》中也曾引述其相关事迹,他是贯通「射雕三部曲」的关键人物之一。郭靖融合《九阴真经》、「降龙十八掌」和「左右互搏」

  • 郭侃是大唐名将郭子仪的后裔?郭子仪后裔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郭侃,元朝名将

    郭侃是大唐名将郭子仪的后裔?郭子仪后裔有谁?郭侃是唐代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其祖父为郭宝玉,父亲为郭德海,郭侃是其次子。郭侃幼年时被蒙古将领木华黎部下史天泽所收养,留于家而教养之。弱冠为百户,鸷勇有谋略。郭侃(1217年-1277年),字仲和,原籍华州郑县(今陕西省华县)人,蒙古帝国将领。其祖父郭宝玉

  • 郭侃的父亲是谁 郭侃的父亲郭德海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郭侃,元朝名将,郭德海

    郭侃的父亲是谁 郭侃的父亲郭德海简介郭侃(1217年-1277年),字仲和,原籍华州郑县(今陕西省华县)人,蒙古帝国将领。其祖父郭宝玉,父亲郭德海,皆成吉思汗手下大将。公元1252年跟随旭烈兀远征西方,独自在西亚屡破伊斯兰军队百二十余城、破十字军百八十余城,讨伐了诸多国家其足迹越过喀什米尔,为其征服

  • 元朝最后的大将王保保:唯一击败过常遇春的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保保,北元,中兴,

    他被朱元璋称为“奇男子”;他被金庸描述成镇压农民起义军的首脑;他在甘肃大地上同名将徐达展开殊死搏杀,在兰州大地上留下了诸多传说……他就是元末名将王保保。元末,天下大乱,在各地反元势力纷纷揭竿而起的同时,许多豪强也组织武装同农民起义军相对抗。当时的豪强武装中有三支力量最为强悍,其中最为出名的是察罕帖木

  • 元顺帝第二任皇后是谁?元顺帝皇后伯颜忽都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伯颜忽都,元朝皇后,元顺帝

    元顺帝伯颜忽都皇后简介:弘吉剌·伯颜忽都(1324年-1365年9月7日), 元惠宗(元顺帝)第二任皇后,宣慈惠圣皇后真哥的侄子毓德王孛罗帖木儿之女。弘吉剌·伯颜忽都(1324年-1365年9月7日), 元惠宗(元顺帝)第二任皇后,宣慈惠圣皇后真哥的侄子毓德王孛罗帖木儿之女。元统三年(1335年),

  • 伯颜忽都简介_元顺帝第二任皇后结局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伯颜忽都,元朝皇后,元顺帝

    伯颜忽都皇后简介弘吉剌·伯颜忽都(1324年-1365年9月7日),元惠宗(元顺帝)第二任皇后,宣慈惠圣皇后真哥的侄子毓德王孛罗帖木儿之女。弘吉剌·伯颜忽都(1324年-1365年9月7日),元惠宗(元顺帝)第二任皇后,宣慈惠圣皇后真哥的侄子毓德王孛罗帖木儿之女。元统三年(1335年),皇后答纳失里

  • 揭元朝第一铜豌豆关汉卿笔下的西厢记性爱狂欢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关汉卿,元曲,西厢记,

    一方面,关汉卿不无得意地宣称:“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郎君”、“浪子”,都是混迹于风月场的浪荡公子。另一方面,他又豪迈地宣布:“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知,这“铜豌豆”就是妓院对老狎客的称呼。在中国历史上,活得如此坦荡、如此真实、如此精彩的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