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伯颜忽都简介_元顺帝第二任皇后结局怎么死的?

伯颜忽都简介_元顺帝第二任皇后结局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923 更新时间:2023/12/26 13:12:04

伯颜忽都皇后简介

弘吉剌·伯颜忽都(1324年-1365年9月7日),元惠宗元顺帝)第二任皇后,宣慈惠圣皇后真哥的侄子毓德王孛罗帖木儿之女。

弘吉剌·伯颜忽都(1324年-1365年9月7日),元惠宗(元顺帝)第二任皇后,宣慈惠圣皇后真哥的侄子毓德王孛罗帖木儿之女。元统三年(1335年),皇后答纳失里的兄弟谋反,皇后答纳失里也被毒死。至元三年(1337年)三月,元惠宗册封伯颜忽都为皇后。

伯颜忽都生皇子真金,二岁夭折。伯颜忽都性情节俭,不妒忌,动不动就以礼法自持。本来元惠宗打算立他一向宠爱的高丽人奇氏为皇后,只是丞相伯颜硬行劝阻,元惠宗只好立了伯颜忽都为皇后(伯颜忽都跟伯颜并无特殊关系)。奇氏居兴圣西宫,元惠宗很少去皇后的东内,奇氏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叫爱猷识理达腊,更加赢得了元惠宗的欢心,1340年,元惠宗册立奇氏为第二皇后。

一次伯颜忽都跟从元惠宗巡上京,走到中道,元惠宗遣宦官传旨,欲临幸皇后,皇后推辞:“暮夜非至尊往来之时。”宦官多次往复传达,皇后竟拒之不纳,元惠宗更加尊重她。元惠宗问皇后:“中政院所支钱粮,皆传汝旨,汝还记之否?”皇后回答:“妾当用则支。关防出入,必己选人司之,妾岂能尽记耶?”伯颜忽都居坤德殿,终日端坐,未尝随便出门。至正二十五年八月二十一丁未日(1365年9月7日),伯颜忽都皇后驾崩,享年42岁。奇皇后见其所遗衣服弊坏,大笑:“正宫皇后,何至服此等衣耶!”一个月后,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从冀宁回京,哭皇后哭得很悲痛。

如何当上皇后的?

答纳失里皇后就这么死了,少年皇帝需要再立一位新皇后。对于谁坐这张宝座,元顺帝的心里早有人选。但是他刚提出这层意思,就被权臣伯颜毫无还价余地地拒绝了。

理由很简单:小皇帝心爱的女子,是一名女奴。

元王朝的势力范围极大,高丽就是它的一个属国。做为属国,高国每年都要向元王朝进贡,而在“贡品”中占相当比重的不是财物,而是人。女人。被选为贡品的女子一般被称为“贡女”。高丽贡女并不一定美艳动人,但是份属“贡品”,官贵们都以拥有高丽女奴的多少与数量相比较,女奴少且“质量”差的,往往被人取笑。如此一来,元王朝索要的贡女数量就越来越多。上至皇族宗王,下至蒙古色目高官,都不停地向高丽索取贡女。高丽国为了满足宗主国的需求,不得不多次禁止国中婚嫁,以便选取贡女。

偏执的伯颜太师,怎么可能允许让一个高丽女子成为皇后呢!就连当年钦察氏当上原配皇后,在伯颜看来都是不合规矩的。因此元顺帝册立奇氏的要求一经提出,就立即被伯颜坚决挡了回去。按照伯颜的思路,元顺帝必须按照成吉思汗定下“弘吉剌氏生女为后,生男尚公主”的规矩,册立一名出身显赫的弘吉剌氏为皇后,才是正理。

于是,在钦察氏答纳失里皇后死去的第三年,即至元三年(公元1337)三月,元顺帝依照伯颜的意志册立了他的第二任皇后。她的名字叫伯颜忽都,出身显赫的氏族,是元武宗皇后真哥的侄孙女,父亲是毓德王孛罗贴木儿。她也是元王朝历史上最后一位弘吉剌氏皇后。

按照官样套路,弘吉剌氏伯颜忽都也得到了一道写得天花乱坠的册后诏书:“帝王之道,齐其家而天下平;风教所基,正乎位而人伦厚。爰择配以承宗事,若稽古以率典常。咨尔弘吉剌氏,淑哲温恭,齐庄贞一。属选贤于中壸,躬受命于慈闱。勖帅来嫔,蹈榘仪之有度;动容中礼,谨夙夜以无违。兹表式于宫庭,宜推崇其位号。乃蠲吉旦,庸举彝章,遣摄太尉某持节授以玉册宝章,命尔为皇后。於戏!乾施坤承,克顺成于四序;日明月俪,久照临于万方。朕欲跻世于乂安,尔其助予之德化,共御亨嘉之运,益延昌炽之期。勉尔徽音,聿修内治。”

然而华丽的词藻并不能掩盖伯颜忽都皇后生涯的寂寞苦涩。而这份苦涩,似乎从她封后的那一天起就已经有了预兆:册后大典进行之际竟天降大雨,新皇后还未来得及接受朝贺,典礼便草草收场了。

此后伯颜忽都的皇后生涯就象那场典礼一样,虽然她是皇后,虽然元顺帝偶尔也会光临她的居所,但她却没有真正得到皇后应有的待遇。面对这样的处境,伯颜忽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忍耐力以及深谙后宫生存之道的智慧(尽管这种智慧是那么无奈和可怜)。

伯颜忽都刚做皇后的时候,元顺帝倒也对她新鲜过一阵,她还生下了一个儿子真金。不幸的是这个能够成为母亲护身符的嫡子只活了两个年头就夭折了。伯颜忽都皇后非常清楚自己并不得宠的事实。尤其是当奇氏也生下皇子、当初坚持要册立伯颜忽都的权臣伯颜又被贬而死之后,无论奇氏有多招摇,表现出多少得宠的模样,做多少本来应该由长皇后去做的出头露脸的事,伯颜忽都也从不表现出丝毫的的怨恨妒忌。有时候就连她身边的宫女都看不过去发牢骚,她也一言不发。她皇后生涯中的绝大多数日子,都只是日复一日地端坐在自己居住的坤德殿里,既不议论国家大事,也不管后宫的是非。她连自己生活的那个宫院都很少走出去,当然也就没有什么是非能找上她。

更多文章

  • 揭元朝第一铜豌豆关汉卿笔下的西厢记性爱狂欢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关汉卿,元曲,西厢记,

    一方面,关汉卿不无得意地宣称:“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郎君”、“浪子”,都是混迹于风月场的浪荡公子。另一方面,他又豪迈地宣布:“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知,这“铜豌豆”就是妓院对老狎客的称呼。在中国历史上,活得如此坦荡、如此真实、如此精彩的文人

  • 关汉卿简介 中国古代戏曲创作代表人物关汉卿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关汉卿,元朝,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著名的有《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

  • 从奴隶到太师 成吉思汗将半壁江山交付木华黎打理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成吉思汗,木华黎

    蒙古帝国的创建者铁木真成吉思汗,一生经历无数劫难,命悬一线,幸得众多忠勇可嘉的部众相救和辅佐,成就了他不朽的功勋和霸业。这些早在铁木真落难时就追随他并救了他的命,不离不弃的人中,数木华黎,博尔术,博尔忽以及赤老温最为著名,时称“掇里班-曲律”,即汉语的蒙古四杰。他们成为了铁木真打天下的核心成员。博尔

  • 太师国王木华黎:奴隶出身却列为蒙古四杰的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成吉思汗,开国四杰,木华黎

    木华黎(1170―1223),又作木合里、摩和赉等,蒙古国磊将、开国功臣,与博尔术最受器重,被铁木真誉为“犹车之有辕,身之有臂。”以沉毅多智、雄勇善战著称,三十年间追随铁木真,无役不从。辅佐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战功卓著,被称誉为“四杰”之一。成吉思汗曾对木华黎说:“国内平定,汝等之力居多。我之与汝

  • 哪个皇帝老婆最多?元太祖铁木真44个夺魁!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皇帝,老婆,铁木真

    在中国,谈到皇帝们的婚姻时,有一句话广为流传,那就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有人从“一夫多妻”制推论出每个皇帝都有数不清的妻妾,换言之,至少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事实果真如此吗?美国《侨报》对一些史料进行分析后,得出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新结论。“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系杜撰三宫,其意本来是指古代诸侯夫

  • 铁木真简介 蒙古帝国可汗成吉思汗铁木真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铁木真,蒙古,成吉思汗

    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1227),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GhinggisKhan),意为“拥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长”。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162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金世宗大定二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取名铁木真。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国,此后

  • 元太祖铁木真简介 成吉思汗如何建立蒙古汗国?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元太祖铁木真,元朝皇帝

    成吉思汗简介: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1227),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206年春天建国称帝,此后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1265年(至元二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庙号为太祖。1266年(至元三年)十月,太庙建

  • 元昭宗爱猷识理答腊:北元第二位皇帝,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元昭宗,北元

    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即元昭宗,北元第二位皇帝,蒙古帝国第16代大汗,汗号“必里克图汗“。他是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的长子,生母是奇皇后。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早年接受儒学教育,至正十三年(1353年)被册封为皇太子。当时惠宗荒淫纵欲,太子联合扩廓

  • 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他的一生经历过哪些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白朴,元朝

    元曲是元朝的一种用北曲演唱的传统戏剧形式,一般指的是杂剧。杂剧形成于宋朝,在元朝大德年间达到鼎盛时期。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和郑光祖被誉为元曲四大家,他们也是元杂剧主要的代表作家。他们的作品在内容上揭露社会的黑暗面,以反映百姓生活的疾苦为主;在结构上,四折一楔子和”一人主唱“是最显著的特点。下面为大家

  • 白朴简介 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元曲四大家白朴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白朴(1226—130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