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袁枚是哪个朝代的 性灵派三大家之袁枚资料介绍

袁枚是哪个朝代的 性灵派三大家之袁枚资料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937 更新时间:2024/1/11 6:29:37

袁枚是哪个朝代的: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随园先生。晚年自号苍山居士,清代诗人、诗论家。浙江钱塘人。他是清代乾隆年间的进士,才华出众,诗文冠江南。他与纪晓岚(清乾隆四库全书的总编纂)有“南袁北纪”之称。

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是总督尹继善的赏识。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

一生以率情以行、风格特异而闻名。曾自谓“孔郑门前不掉头,程朱席上懒勾留”。他好咏,好色,好钱,好游,好友,好花鸟泉石,不愿“为大官作奴”。在江宁(今南京)任上建得随园后,思想“使吾官于此,即一月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因而辞去官职,“竟以一官易此园”。

自此,他就在这里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从事诗文著述,编诗话发现人才,奖掖后进,为当时诗坛所宗。袁枚24岁参加朝廷的科考,试题是《赋得因风想玉珂》,诗中有“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然而总裁们以为“语涉不庄,将置之孙山”,幸得当时总督尹继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

著作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子不语》24卷及《续子不语》10卷;随园食单1卷;散文,尺牍,随园食单说部等30余种。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袁枚倡导“性灵说”。主张写诗要写出自己的个性,认为“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主张直抒胸臆,写出个人的“性情遭际”。主张“性灵”和“学识”结合起来,以性情、天分和学历作为创作基本,以“真、新、活”为创作追求,这样才能将先天条件和后天努力相结合,创作出佳品,认为“诗文之作意用笔,如美人之发肤巧笑,先天也;诗文之征文用典,如美人之衣裳首饰,后天也”。主张文学应该进化,应有时代特色,反对宗唐宗宋。他讥讽神韵派是“贫贱骄人”,格调派是“木偶演戏”,肌理派是“开骨董店”,宗宋派是“乞儿搬家”。他也反对沈德潜的“温柔敦厚”说,认为“孔子论诗可信者,‘兴观群怨’也;不可信者,‘温柔敦厚’也”。主张骈文和散文并重,认为骈文与散文正如自然界的偶与奇一样不可偏废,二者同源而异流,它们的关系是双峰并峙,两水分流。诗歌清新隽永,流转自如。写景诗飘逸玲珑。袁枚的文学思想有发展的观点,对封建正统文学观点及形式主义思潮有冲击作用。另外,他强调骈文作为美文学的存在价值,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他的诗多叙写身边琐事,多风花雪月的吟哦,缺少社会内容,有些诗趋向艳俗,不免浅薄甚至浮滑。

更多文章

  • 蒋士铨《水调歌头·偶为共命鸟》:开篇即定下悲剧性的基调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蒋士铨,《水调歌头·偶为共命鸟》

    蒋士铨(1725—1784)清代戏曲家,文学家。字心馀、苕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铅山(今属江西)人。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

  • 蒋士铨《岁暮到家》:这是一首表现骨肉亲情的诗作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蒋士铨,《岁暮到家》

    蒋士铨(1725—1784)清代戏曲家,文学家。字心馀、苕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铅山(今属江西)人。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

  • 清朝诗人蒋士铨一首诗,写出了过年回家父母的反应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蒋士铨,清朝

    我们过年为什么要回家?很多时候并非是因为我们有多么想家,而是因为家中有一个等待我们的人。他们时刻都欢迎着、等待着我们回去。尤其在岁末年初的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中全家团圆的情结,在年纪越来越大的人心中,长得越来越茂盛。还记得过年刚回家时候父母的反应吗?这首古诗当中的十个字太形象了。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

  • 清朝奇葩状元李蟠带着36个馒头进考场,写到深夜才交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蟠,状元

    科举考试从隋唐开始,直到清末,有历史记载的状元共356名,这些状元各有不同经历。其中有这么一位状元,殿试经历可谓独步古今,揣着36个馒头进考场,别人都交卷了他才刚开始,最后却被康熙指定为状元,他就是李蟠。李蟠,生于书香门第,祖父是明朝天启时的举人,父亲是明朝弘光时的拔贡。从小资质聪慧,36岁中举,4

  • 趣闻揭秘 历史上饭量最大的状元李蟠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蟠

    状元大多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然而历史古城徐州清代状元李蟠碑园、状元碑亭,状元纪念馆却有个趣闻。小编对状元李蟠做一些细节性的探讨,结果得知李蟠居然是历史上最能吃的状元,食量大的惊人,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网络配图李蟠(公元1656年—公元1729年),江苏徐州丰县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李向阳,

  • 史上十大传奇状元:李蟠最能吃 殿试吃掉36个馒头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蟠,郑颢,裴思谦,王嗣宗

    核心提示:李蟠是康熙年间丁丑科的状元。他身材高大,特别能吃,加之思路、写字都很慢。所以在殿试时揣了36个馒头。网络配图科举考试,是古代大多数读书人出官人仕的唯一途径,而科举考试中的状元,更是万众仰慕的佼佼者。自隋朝创立科考以来,历代状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孙伏伽起,到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

  • 天京事变中,为什么石达开要求处死秦日纲?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石达开,清朝

    天京事变中,石达开为什么要求处死秦日纲?只为一己之私?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天京事变时,石达开要求将秦日纲处死,不仅仅有为了太平天国着想的方面,其中也不乏个人原因,除掉自己的异己,除掉以后会对自己造成极大威胁的人。1856年夏秋之际,太平天国高层内讧,在最初的变故之中,只

  • 洪秀全为什么杀了自己如此重视的秦日纲?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洪秀全

    秦日纲是太平天国起义运动中的主要领导者,太平天国在永安建制之后,大封功臣。秦日纲高封为天官正丞相,列在群臣之首,仅在东、西、南、北、翼五王之下。而在这以上几位中,实际上秦日纲是最晚一位加入拜上帝教会的。一直到洪秀全的等人要发动起义之前,才在萧朝贵的主持下,接受洗礼加入。而他之所以能凭借浅薄的资历,在

  • 纳兰容若与顾贞观的友谊 对纳兰容若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纳兰容若

    纳兰容若虽是满人,在后人看来,纳兰容若的骨子里更像是汉人。他喜欢诗词歌赋,喜欢和才高八斗的汉人把酒言欢,谈天论地。在纳兰容若所交往的汉人朋友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顾贞观。纳兰容若与顾贞观的友情,至今被后人津津乐道。纳兰容若剧照常言道,朋友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对纳兰性德而言,顾贞观就是他一辈子的蓝颜知己。

  • 古代不伦恋:朱彝尊抱着老婆却爱着小姨子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小姨子

    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十七岁的朱彝尊与浙江归安县儒学教谕冯镇鼎之女十五岁的冯福贞结婚了。因为朱家穷,他不仅给不起聘礼,而且还无力迎娶,只有入赘冯家。朱彝尊穷就不说了,关键他还对当时的清朝政府很抵触,不肯参加清朝的科举求取功名。所以,他并不受丈母娘和老丈人待见。网络配图朱彝尊为什么抵触清朝政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