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眼盲心不盲,清代著名画家汪士慎画的梅花暗香浮动!

眼盲心不盲,清代著名画家汪士慎画的梅花暗香浮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561 更新时间:2023/12/7 9:52:35

汪士慎还善于做诗,他喜弹琴,特别在他目有痼疾,将成残废时,常常抚琴自慰。汪士慎把嗜茶、爱梅及赋诗三者融汇一起,形成笔墨,构成了书画艺术上的淡雅秀逸的风格。所以,在巢林诗中,咏茶的就有20

多首。“茶苦”而清,“梅清”则高,好友金农送他“茶仙”的雅号。

清朝康熙二十五年(1686),汪士慎出生在安徽休宁县富溪乡,这是个有名的产茶之地。有关汪士慎早年在家乡的生活、求学等情况,至今仍是个谜,世人知之甚少。他是1723年离开徽州去扬州的的,这时他已经37岁。

据说,汪士慎平时寡言少语,与人交往时,从来不提他过去的事,也从来不提他家乡的事。按常理分析,汪士慎对在家乡时的际遇,一定有难以齿之处。是什么原因人们无法断定。在汪士慎留下的作品中也许可以找到他前半生的蛛丝马迹。

首先是汪士慎的画作。很多字画作者,在自己作品的落款中都留下自己的籍贯。这是为家乡“争光”也好,纯粹习惯也罢,但至少可以让欣赏者知道作者是哪里人。汪士慎在画作中,常常写着“富溪汪氏”,有时写“溪东外史”。由此,人们就只好在休宁的富溪之东去寻找汪士慎的居住地了。

清 汪士慎 梅花图 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

其次是从汪士慎一生多次使用的“别号”上,后人能知道他在家可能排行老六,人们称他为“汪六”或“汪六先生”。

再次是汪士慎的诗作。汪士慎留下了一本诗集,名叫《巢林集》。在这部诗集中,比较明显透露出他的身世的有两首,一为:

忆昔同少壮,怀抱多慷慨。

接纳重义气,谈笑生悲凉。

从这首诗中,似乎看不出当年的少年,如今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当然,这自然就让人想到这个当年胸怀壮志、慷慨大义、谈笑风生的少年,可能是在后来的人生变故中遭受挫折、坎坷,而渐渐变处像一尊木偶。

另一首诗为:

身依故土家何有,鬓欲成翁事已非。

寄语故人应怜我,我怜无处对春晖。

清 汪士慎 花卉山水图册页

身在“故士”却没有家,这是怎么回事?是与同村族人有矛盾?是家庭其他成员不容他?不过,虽然已经离开了“故土”,但他还是希望“故人”能同情他,谅解他:他有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心情,却因身在异乡而无法报答!这首诗,多少能让人读出汪士慎离开家乡的无奈……一片无可奈何的惨境。

在汪士慎留下的这些作品中,人们无法寻觅他写诗、作画、练字、刻印的师承关系,好像他是个无师自通的怪才。

清 汪士慎 梅花图

卖画置新居

37岁时,汪士慎携家带口来到扬州,投奔老乡马曰琯、马曰璐兄弟。马氏兄弟是徽州祁门人,一直在扬州经营盐业,当时已是名震扬州的大户。马氏兄弟具有典型的“贾而好儒”的品质,特别乐意结交化人,对文化人也十分慷慨,只要有好字、好画、好书,那可能就成了他俩的好朋友。他们刻的《小玲珑山馆丛书》是极有名的,其中有不少濒临消失的珍贵图书,都是他兄弟俩高价购得,然后聘请一流的刻工,为他们精刻的,对文献的传承,起了很好的作用。

老乡兼画家的汪士慎的到来,受到马氏兄弟的厚待。马氏兄弟把他安排在自家的“七峰亭”。这个亭子,原来是马氏兄弟在家接待文人墨客的一座“沙龙”。汪士慎来后,马氏兄弟请人来将这座亭子整理成住房,让汪士慎一家住在这里。由于这座亭子的四周散布着七块巨石,像七座山峰,因此,汪士慎将这一新居命名为“七峰草堂”,并自名“七峰居士”。

清 汪士慎 花卉山水图册页

汪士慎来扬州的一个重要外部原因,就是扬州当时是江南著名的繁华之地。这里经济繁荣,而且文气畅达,字画都有很好的市场。汪士慎来了之后,就开始卖画。但这个来自皖南深山的画家,显然不太适应这个环境。马曰琯曾写诗说他“嗜茶顶有茶经读,能画羞来画直酬”。这是说汪士慎在卖画时,不好意思和买画人讨价还价。

汪士慎的画,到底好不好卖呢?卖的价钱怎么样呢?没有直接的依据能让现代人回答这个问题,但实际的状况表明,汪士慎以画为生的日子并不好过。在汪士慎所处的年代,社会上比较风行的师古之风,临摹的古画在市场上比走俏,而汪士慎的画则有浓厚的文人画气息,有“师心”“师自然”的风格,即不受拘束的发挥较多。由于这一矛盾的存在,汪士慎的画作自然不会有很好的销路,就像他自己说的:“自笑成孤调。难堪入尘世。”清高自笑,但绝不随波逐流。

既然“不好意思”去卖画,那就把画交给一些书画贩子吧。

一个名叫边寿民的淮安人,一把从汪士慎这里带走了10册画。不久,捎信来说已经卖了4册,得了“三两八钱银子”,这在当时是很低的价格。接着,一名既卖画又画画的人,叫方可村,来帮汪士慎卖画。由于方可村对书画市场的行情很清楚,所以,生活拮据的汪士慎很愿意听他的意见。有一次,方可村约着汪士慎,两人一道乘船去宁波卖画。这一趟,汪士慎兴奋不已,不仅卖画挣了钱,还因为走江过海而大开眼界。

清 汪士慎 花卉山水图册页

自己卖画,加上叫朋友们代卖,汪士慎艰难地有了点积蓄。48岁那年,他委托马氏兄弟为他在扬州城物色到一处老房子。在当时,48岁已算步入老年了,汪士慎在这个时候终于有了自己的“家”、自己的画室。

山茶水仙

汪士慎的新居周边,植有各种花卉,种植最多的是梅花,其次是山茶,这些花经常可见他的画作中。他的门前窗下,还有茉莉、栀子、牵牛、牡丹及梨花等,还有一棵高大的杉树。这些花卉,在汪士慎的画作中,大多显得冷艳、惨淡,并带有憔悴之状。后人认为这是汪士慎实际生活的写照。

汪士慎的新房,被浓密的树阴严严地罩着,因此,汪士慎给自己的新居起名为“青杉书屋”。此后,汪士慎在这个房子里创作的字画,都自豪地书上“写于青杉书屋”。

盲人书画家

作为扬州八怪“第一怪”的汪士慎,其书画造诣之深,是举世公认的,但他的苦难却是很多人不知道的。

清 汪士慎 春风香国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就在乔迁青杉书屋的那一年,汪士慎患了眼疾。他的眼睛又热又痛,尤其是左眼,眼底布满血丝,红肿流泪。眼睛,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其重要性已不言而喻,而更何况对于一个要靠眼睛来观察世界的画家呢?但汪士慎没有钱去求医问药,他只能忍受着眼疾的煎熬。

在汪士慎一生中,有个现象值得人们关注:在患了眼疾之后,他一反常态地经常出门旅游了。有人认为,这是汪士慎对自己眼疾后果有充分的预料――他想在失明之前,尽情地把世界看遍。

他的眼疾越来越严重,但为了生计,他还得不停地画。54岁时,他在画完一幅《梅花图》后,左眼终于失明。可能是早有思想准备,所以他并不没有表现得如何消沉,而是乐观豁达,继续作画,并称自己的创作是“独目著寒花”。他这时的画,当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就评价说“清品极高”。在他左眼失明的第二年,创作了一幅《乞水图》,画的是一个老翁,抱着一个瓮在“收藏”积雪;这是为了用雪水煎茶。郑板桥在这幅画上有题诗,称此画为“抱瓮柴门四晓烟,画图清趣入神仙”。画如其人,透过这幅画,人们能感悟到汪士慎品质之高洁。

清 汪士慎 花卉山水图册页

然而,汪士慎的不幸并没有就此打住。左眼已经失明,右眼的疼痛也在不断加剧。对此,汪士慎表现得十分镇静,他似乎感觉右眼失明是迟早的事,因此,在失去观察能力之前,他是尽情地多看,多看花卉风景;二是抓紧整理自己的诗集。“扬州八怪”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画兼诗,诗画相兼被后人认为是“扬州八怪”文人画的一个重要特点。人们普遍认为,汪士慎的诗写得很好,他在左眼失明后的第四年,将自己的诗作收集为四卷,名为《巢林集》。加上后来的诗,他的《巢林集》一共收集诗歌七卷。当然,汪士慎非常想把自己的诗集刻印出来,但就他的财力,显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是老乡马氏兄弟理解汪士慎,他的七卷诗集《巢林集》最后是由马氏兄弟资助他刻印的。汪士慎在双目失明之前能见到自己的诗集刊刻付印,当然是最令他快意的事。

66岁时,不幸再次降临在汪士慎的头上,他的双目失明了。对于一个画家来说,这该是何等痛苦,自然是不言而喻的。这个时候,他只有靠自己的“心”来观察世界和人生了,因此,他给自己取了个有趣的名字——心观道人。

清 汪士慎 花卉山水图册页

两年之后的初春,突然降了一场大雪,天地间白茫茫一片。“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坐在家门口,情趣盎然地欣赏着眼前的雪景。看得兴奋处,他关上门,回到屋内,挥毫作画。

不一会儿,有人敲门。门外的狗也叫了起来。金农放下笔,去开门。

啊!是汪士慎!是一个小童领着他走来的,汪士慎已经失明好几年了,居然在这个天气里来到金农家。

清 汪士慎 花卉山水图册页

两人喝着热茶,谈着书画。说到兴致高时,汪士慎兴奋地用手摸索着去寻找笔,他要写字,还是作画?金农也激动起来。他赶紧为汪士慎铺开纸,研好墨,将笔递在汪士慎手中。汪士慎全凭着自己的感觉,挥笔在纸上创作了一幅狂草书法!金农看着看着,泪水止不住流下来。谁敢相信,眼前的这幅狂草作品出自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之手?金农忍不住在这幅作品的边上留下自己的一首长诗:

双扉久不闻人声,

忽惊打门声丁丁。

黄犬吠客披衣迎,

咄哉盲翁无世情。

袖中大字大如斗、

自言写时顿运肘。

心光顿发空诸有,

当前多少美少年,

有眼有手徒纷然,

但见满纸丑恶笔倒起颠。

叟兮又言小弟目盲非不祥,

老兄软脚叉又何妨?

木棉裘暖饱饭日,

复日明日还来荒寺话斜阳。

清 汪士慎 花卉山水图册页

在金农看来,那些青年(“美少年”)有眼有手又怎样?只会写些“丑恶”而已!而眼前的盲人汪士慎却是那样高洁、不染世俗之情(“无世情”)。眼睛瞎了,并不是不祥啊,“脚软”也照样能走能跑,改日还来与老兄“话斜阳”——这是多么超脱的一个盲人艺术家?

当然,双目失明后的汪士慎继续走访知音的事,肯定还有,但这之后还提笔“狂草”,就没听说过了。他后来的几年是如何度过的,没人知道。人们知道的只是这位杰出的艺术家死于1759年,即74岁时离世。

清 汪士慎 花卉山水图册页

标签: 清朝画家汪士慎

更多文章

  •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为何被废?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仓央嘉措,康熙,达赖

    六世达赖嘉措真正的名字是仓央嘉措,而他的法名则是罗桑仁钦仓央嘉措,在西藏地区是一位十分有名气的诗人和政治人物。在1697年的时候被摄政王认定他是由五世达赖转世而生出的灵童,所以才被人们称为六世达赖。关于这个人物的相关信息在六世达赖嘉措简介中有所记载,那么六世达赖嘉措简介中是如何介绍这个人物的呢?六世

  • 不负如来不负卿 曾缄译文成就了情僧仓央嘉措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仓央嘉措,情僧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仓央嘉措(1683—1706年),藏传佛教格鲁派第六世达赖喇嘛。他也是西藏著名诗人,是历代达赖喇嘛中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生于西藏南部门隅地区,幼年当过牧童,熟悉农村风情,喜爱民歌,深受民间文学熏陶。其父信仰佛教,属宁玛派,对其有一定影响

  • 写出最动人心扉情诗的和尚—受争议的仓央嘉措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和尚,仓央嘉措

    在《步步惊心》的热播下,仓央嘉措的十诫诗开始发展,广为人知。其实十诫诗的原版是“第一最好不想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他是颇受争议的和尚,他的时代动荡不安,权利相争,他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体验到了劳动人民的辛

  • 王庄街道与耿王庄有没有关系?耿继茂圈地范围究竟有多大呢?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吴三桂

    “王庄”是福州人耳熟能详的地名了,也有许多人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和清朝“作乱藩王”耿精忠的王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其实,许多人不知道,耿王府并不是在现在的王庄街道上。1“双料王爷”耿精忠其实是个“官三代”最早的“靖南王”其实并不是耿精忠,而是他的祖父耿仲明。耿仲明原为明朝登州参将,后投靠后金(后满清

  • 华妃是个怎样的人?华妃为什么非要陷害沈眉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妃,沈眉庄,清朝

    在一开始,新人入殿请安后,华妃就办了一个皇后安插过来的小宫女,赏了嚣张的夏冬春一丈红。这是她最开始的出场,给人留下的印象不可谓不深。她这么做,一是为了消灭皇后在自己身边的眼线,二是为了整肃宫规同时给新人立威。之后,华妃开始迫害沈眉庄,后来又杀了淳贵人。这二者和华妃就具有争宠关系了。淳贵人死后,华妃开

  • 甄嬛传温太医温实初 温实初和沈眉庄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甄嬛传,甄嬛,清朝太医

    电视剧《甄嬛传》描述了清朝雍正年间后宫之间的尔虞我诈的权势阴谋。演员张晓龙在剧中扮演后宫太医温实初,张晓龙不但是演员同时也是这部剧的礼仪指导。网上的网友赞誉这部剧的在礼仪上的精细程度,堪比八七版的红楼梦。《甄嬛传》播后剧中温实初这个角色获得了许多观众的喜爱,张晓龙的微博粉丝数也从之前的几千一跃上升到

  • 甄嬛传沈眉庄怎么死的?沈眉庄和温实初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甄嬛,雍正,甄嬛传

    导读:沈眉庄,电视剧《后宫·甄嬛传》人物,斓曦扮演。沈眉庄人如其名,娴雅端庄。她出身良好,饱读诗书,大方得体,性格恬淡,眉庄的家庭从来都把她作为后宫女子典范作为教养,可以说贤良淑德是眉庄行走后宫最大的资本,眉庄是同批秀女中最早获得皇宠的女子。深得皇帝的深爱饰演的沈眉庄是一个很别致的人物,她年轻貌美,

  • 连城诀中泯灭人性的凌退思竟为财宝活埋女儿?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连城诀中泯灭人性的凌退思竟为财宝活埋女儿

    在凌退思简介中,凌退思是金庸先生小说《连城诀》中的人物,此人是金庸先生刻画出的一个反面角色,为人阴毒狠辣,是个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之人。他面对江湖传闻的巨大财富垂涎欲滴,最终为财而死。凌退思是两湖龙沙帮的帮主,这是他的第一个角色,但是后来龙沙帮被血刀老祖打散,他自己逃跑。后来听说传闻张中巨大财宝就在

  • 泯灭人性的凌退思竟为财宝活埋亲生女儿?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凌退思

    在凌退思简介中,凌退思是金庸先生小说《连城诀》中的人物,此人是金庸先生刻画出的一个反面角色,为人阴毒狠辣,是个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之人。他面对江湖传闻的巨大财富垂涎欲滴,最终为财而死。凌退思是两湖龙沙帮的帮主,这是他的第一个角色,但是后来龙沙帮被血刀老祖打散,他自己逃跑。后来听说传闻张中巨大财宝就在

  • 金庸小说《连城诀》中的凌退思是因何而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连城诀,凌退思

    凌退思,金庸名著《连城诀》中的角色,原为两湖龙沙帮帮主,龙沙帮被血刀老祖所灭后,凌退思逃亡,几经辗转,成为荆州知府,为人残忍无情,不惜害死自己的亲生女儿,最后在抢夺梁武帝宝藏时,中毒而死。凌退思是进士出身,做过翰林。又是两湖龙沙帮的老大。至于是先中进士还是先做土匪,书中没有交代。凌退思无意得知荆州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