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纳兰容若:康熙皇帝一生最宠爱的诗人!

揭秘纳兰容若:康熙皇帝一生最宠爱的诗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268 更新时间:2023/12/30 2:05:44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18岁中举,22岁中进士,可谓少年得志。正如他的师傅徐乾学(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所形容的:“从吾游者亦众矣,如容若之天姿之纯粹,识见之高明、学问之淹通、才力之强敏,殆未有过之者也。”他的老爹明珠,是康熙皇帝的大红人,独揽朝政,气势炽烈。而他本人,参加进士考试时,中二甲第一名:“叙事析理,谙熟出老宿上,结字端劲,合古法,诸公嗟叹,天子用嘉”。康熙当即选其为御前侍卫。“御殿则在帝左右,扈从则给事起居……吟咏参谋,备受恩宠。”

《清史稿》等书都记载了大学士明珠“广置田产,市买奴仆”,“田产丰盈,日进斗金”。什刹后海的豪宅,是其官邸。而皂甲屯(属今海淀区上庄乡)的明府花园,是其乡间别墅。皂甲屯村外,尚有纳兰氏祖茔(曾获“小十三陵”之称)。明府花园始建于清顺治十一年,呈长方形,占地约50亩:“南面为正门,东西设便门,北面为更道后门,进正门,绕过大影壁,东面为车马库与马圈和田庄处。西面为坐北朝南多进四合院和跨院,为主人客厅及卧室,最西部为花园,园内广植花木。花园北部用清理河道的泥土堆积假山一座,上置茅亭一座,为观赏四周风景而设。环宅园西北部的河流,疏浚展宽后,用丈余花冈石条,衬砌了长达一里多的河道,两岸遍垂柳,并设五座石桥于河上,水道宽阔,可以行舟……”

黄兆桐先生在重温别墅旧貌之时,没忘记提上一笔,“清代著名诗人纳兰性德曾出生在这里,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纳兰性德为明府花园锦上添花了。村外的纳兰氏墓园,同样很气派,有树林、泉水与石桥。附近还有千年名刹东岳庙,被用作纳兰氏的家庙。《重修榆河乡东岳庙碑记》:“都城德胜门之北有榆河乡,中有皂荚屯者,或云昔日造甲处。其地平原,厚土木深,有相国明公与其嗣总宪揆文瑞公墓在焉。主穴迎相国之考妣,以故相国岁时瞻扫。”而纳兰性德,也与其妻卢氏合葬在这里。在他死后,与其同时期的诗人杜诏,登贯华阁,目睹纳兰性德30岁时小像,倍感凄凉,写下“风流休敦鸳鸯社,只是伤心皂甲屯”等诗句。并注明:“皂甲屯,其葬地也。”

自古以来,北京多帝王,却少有大诗人。元大都的胡同里,出过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但基本上都是写散曲(近似于今之流行歌曲)的,带有勾栏瓦舍的媚俗气息,显得不够贵族。幸好,公元1655年,京西皂甲屯的明府花园,纳兰性德诞生了。他是权倾朝野的武英殿大学士明珠之长子。自小就养尊处优,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却迥异于一般的八旗子弟,心性高傲,渴望成为富有创造力的艺术家。当然,最终也如愿以偿了。康熙颇好风雅,每有吟兴,性德总能出口成章、随声唱和。君臣二人相处得很投机,也很有情调。康熙无论南巡北狩,譬如祭祀长白山、五台山、泰山,及游览苏杭,都喜欢带着性德在身边,旅途上充满诗情画意。性德随驾护航之余,总能不失时机地奉上《驾幸五台山恭纪》、《塞外七夕》、《扈从圣驾祀东岳礼成恭纪》、《秣棱怀古》、《江南杂诗》之类的诗词,给皇上醒酒、提神、解闷,令龙颜大悦。性德的陪伴,使霸气十足的康熙变得儒雅了好多,所谓近朱者赤也。

当然,纳兰性德之进入文学史,并非仅仅因为沾了皇帝的光,还是要靠实力的。他二十几岁就出书了:《侧帽集》与《饮水词》。后人精挑细选,得342首,以《纳兰词》命名。即使在当时,也不乏文坛泰斗给予高度评价。顾贞观长叹:“容若词一种凄婉处,令人不能卒读”。“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此乃李白的精神。纳兰性德不可能达到如此纯粹的地步,无法拒绝“皇恩浩荡”,他还是捧着文房四宝上了天子的船。康熙爱读性德的诗词,经常赏赐给他金牌、佩刀、字帖等礼物,以充润笔的稿酬?抑或鼓励其多出歌功颂德的好作品?不管怎么说,清代文坛,纳兰性德算是一个拿到了“金牌”的诗人。然而,后人并未将其视作“犬儒派”或御用文人(像纪晓岚那样的),还因为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写给自己的,情感真挚、心态善良、语言优美(“真善美”都占全了)。尤其他的爱情诗,缠绵悱恻,感人肺腑,并不比唐之李商隐、宋之柳永逊色多少。

纳兰性德为皇帝写过一些应试之作,但也仅仅逢场作戏而已,他更愿意向自己的爱人(原配卢氏、继室官氏)倾述相思之苦、之甜:“戏将莲子抛池里,种出莲花是并头”,“偏是玉人怜雪藕,为他心里一丝丝”……他后来悼念亡妻的一系列词章,绝对是声声啼血、字字连心:“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月,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两处鸳鸯各自凉!真无奈,把声声檐雨,谱出回肠。”由此可见,纳兰性德的本性绝非官僚、财迷一类世俗小人,而是十足的情种。即使称其为清代的李白稍欠恰当,他也算得上是中国的普希金,爱美人胜于爱江山。普希金不也是如此嘛,爱美人胜于爱沙皇。纳兰性德是尊敬康熙大帝的。但仅仅是尊敬,并不眷恋。他的骨子里,其实与视名利富贵如浮云的李白不乏相似之处。李白的伟大不仅在于其诗篇,还在于其对五花马、千金裘的贬斥(呼儿将出换美酒)。纳兰性德的内心,同样是一个清新超拔的隐士,只不过隐于市、隐于朝而已。并不见得就比隐于野、隐于山水来得容易。

纳兰性德府

譬如当他颇受康熙青睐,成为御前一等侍卫官,王公贵族们皆预料这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必将得到进一步重用,走上仕宦而致将相的光明途程:“纳兰性德在内心深处,却与侍卫的上马从征、殿前宿卫的生活很不协调,他既苦于天涯飘泊,也厌恶金阶侍立。他鄙弃庸碌的生活,内心无比空虚,甚至想离开京师,放弃功名,到江南去过归隐生活。”(引自张宝章、严宽《容若葬于皂甲屯》一文)时人谓之“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皇气逼人的紫禁城,对于纳兰性德这样的真名士来说,是一个束缚个性的大鸟笼子;纵然是以金丝银线编制,同样意味着对翅膀的限制。他尊重皇帝,但更热爱自由。曾自称“不是人间富贵花”,以示对功名利禄的超脱与淡泊。宦门一入深似海。这种苦闷的情绪长期折磨着清高的诗人,使之常有窒息之感。当然,纳兰性德是懂礼貌的,不好意思像陶渊明那样罢官,挂冠而去。但折腰的滋味实在不好受。李白早就说过:“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纳兰性德也是愁眉苦脸的。他去大觉寺烧香拜佛,吟咏道:“蝴蝶乍从帘影度,樱桃半是鸟衔残,此时相对一忘言。”真正的鸟儿,无法在笼子里颐养天年的。纳兰性德的灵魂,难以忍受紫禁城里的“无期徒刑”。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他因病辞世,年仅31岁。和诗鬼李贺一样,成了短命天才。

纳兰性德死后,直至今天,仍有着众多的崇拜者。在旧社会,字字珠玑的《纳兰词》被公子哥儿、富家小姐争相传抄。自从进入网络时代,他的亡灵非但不显得落伍,反而搭上了快车:只需轻轻点击一下,就能打开一个叫“渌水亭”的网页——那是属于纳兰性德的“空中花园”……

标签: 康熙诗人纳兰容若

更多文章

  • 娶美女短寿? 解密清第一词人纳兰容若短命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纳兰容若

    香港文汇报今日刊出陈雄的文章,分析了清代第一词人纳兰容若的艳福和寿命。这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多情种子,只活了31岁(还是虚岁),他的早夭,是因为其艳福,还是起因于忧郁症呢?文章称,纳兰容若,有人说光听这个风光旖旎、教人惊艳的名字,就能感觉到辗转连绵的情意,天生的多情种子,自有一种完美情结,选妻的首要

  • 纳兰容若表妹是谁 他跟表妹有爱情吗 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纳兰容若,表妹

    纳兰容若与表妹:纳兰容若,这样一个温文儒雅风度翩翩的气质男生,是女人心中的情人,然而在他结婚之前,也有一段爱情故事。那就是,他跟他表妹纳喇氏的爱情。这是纳兰容若的初恋,同时也是以悲剧结束的。纳兰容若表妹简介:纳兰容若表妹纳喇氏,姿质颇殊,才气过人,善诗词,工琴箫,温婉动人。尝因父亡,寄居于学士府。纳

  • 戏剧《桃花扇》简介:清初作家孔尚任的著名剧本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桃花扇,清朝,三言二拍,

    《桃花扇》是一部表现亡国之痛的历史剧。作者将明末侯方域与秦淮艳姬李香君的悲欢离合同南明弘光朝的兴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悲剧的结局突破了才子佳人大团圆的传统模式,男女之情与兴亡之感都得到哲理性的升华。《桃花扇》是中国清代著名的传奇剧本,作者是孔尚任,是他经历十余年三易其稿

  • 解密:孔尚任被康熙皇帝罢官是因为《桃花扇》?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孔尚任,康熙,桃花扇,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风头正劲的孔尚任被莫名其妙地罢官了。 300多年来,人们众说纷纭,尤其“给只棒槌就当针(真)”的文人书生们,一头钻进故纸堆,皓首穷经找证据,企图弄明白这位“天下第一家”的文化明星、剧作大腕儿,到底因何突然被罢官?结果,弄去弄来弄成一个“谜”。要研究孔尚任罢官,首先要看看他

  • 孔尚任“桃花扇”当年火过“小苹果”贵族竞相借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孔尚任,桃花扇,清朝

    他从小饱读诗书,却屡试不中,再次“高考”落榜后,高价买了个功名。获得康熙隆恩,事业顺风顺水时,他却因一件“疑案”被免职,最终离开了公务员队伍。他就是《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少年求学少年聪慧,但考试屡屡落榜1648年,孔尚任出生。他是孔子第六十四世孙,“圣裔”的身份让他注定与众不同。孔尚任的父亲叫孔贞

  • 三征噶尔丹的历史背景:噶尔丹趁草原内乱崛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三征噶尔丹,准噶尔部,蒙古,

    准噶尔兴起准噶尔部是厄鲁特蒙古的分支,明清之际兴起于巴尔喀什湖以东伊犁河一带。清朝初年,准噶尔首领巴图尔珲台吉及其子僧格曾遣使入贡。僧格弟噶尔丹继位后,依旧向清廷称臣。康熙十八年(1679年),噶尔丹得到五世达赖喇嘛授予的“博硕克图汗”称号,上疏要求清廷确认其汗号,并授予敕印。然而噶尔丹并非成吉思汗

  • 三征噶尔丹简介:康熙朝一场重要的平叛战争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征噶尔丹,准噶尔部,蒙古,

    三征噶尔丹是指中国清朝康熙年间清军三次征伐漠西蒙古(卫拉特)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的历史事件,是平定准噶尔噶尔丹的叛乱之战。是一次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正义战争。噶尔丹是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康熙十七年(1678年),噶尔丹为割据西北、统治蒙古诸部,在俄国政府的怂恿支持下,兴兵进攻喀尔喀蒙古土谢

  • 噶尔丹是活佛转世吗?他为何成为康熙的心腹大患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噶尔丹,康熙,清朝

    活佛是藏传佛教特有传承体系,通常译为“转世者”或者“化身”。最近有关某影视明星成为活佛的新闻引起大众的关注,后来证明此活佛是假的。在历史上曾有一个人,他不仅是正儿八经的活佛转世,而且是达赖、班禅的得意弟子,虽然饱受佛学的熏陶,但他却跨上战马,率领骑兵雄踞西北,兵锋甚至一度指向北京,成为康熙帝的心腹大

  • 揭固伦恪靖公主的故事 蓝齐儿下嫁噶尔丹是杜撰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公主,固伦恪靖公主,蓝齐儿

    公主应该是四次受封在历史记载中,固伦恪靖公主十九岁受封为和硕公主,嫁给博尔济吉特氏喀尔喀郡王敦多布多尔济。康熙四十五年受封为和硕恪靖公主,雍正二年晋封为固伦恪靖公主,这就是历史上固伦恪靖公主三次受封的过程。对于固伦恪靖公主三次受封的说法,云志坚并不赞同,他认为固伦恪靖公主应该是四次受封,这与其母亲、

  • 历史上有李卫这个人吗?李卫生平简介及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卫,康熙,清朝

    李卫(1687年2月2日-1738年12月3日),字又玠,江南铜山人(今江苏徐州丰县大沙河镇李寨人),雍正时期,与鄂尔泰,田文镜并称为“三大模范”。李卫康熙年间入朝为官,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李卫深受雍正皇帝赏识,历任浙江总督、直隶总督等职,乾隆三年病逝,谥敏达。李卫并不是出身于市井的小混混,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