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宋哲宗孟皇后:因祸得福 被迫垂帘听政

揭秘宋哲宗孟皇后:因祸得福 被迫垂帘听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914 更新时间:2024/1/18 20:14:27

宋哲宗是宋朝的第七个皇帝,父亲神宗去世时,他才10岁,奶奶高太后垂帘听政,从10岁到18岁,朝堂上意气风发的少年皇帝只是摆设。

宋朝的变法是一场大戏,其中牵涉到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名人,比如王安石、司马光、欧阳修、苏东坡等。高太后是坚决反对变法的保守派,她也许知道,小皇帝已经积怨很久了,或许也想到了,哲宗在亲政后变本加厉的爆发,将保守党一律踩到脚底下。

和保守党一起被贬的,还有他的孟皇后

孟皇后是奶奶高太后为他安排的。孟氏端庄贤惠、聪明多才、礼仪周到,当年16岁的孟氏怎么会想到,她隆重的婚礼只是让她踏进了一个影响到整个国家前途命运的巨大政治漩涡。

她,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要被她的男人冷落。

只一年时间,高太后去世。孟皇后的安耽日子也宣告结束。哲宗专宠起容貌俏丽的宫女刘清菁。刘美人当然觊觎皇后的位置,不惜一切手段谋害孟皇后。1096年,20岁的孟皇后以“旁惑邪言,阴挟媚道”为由被废,出居瑶华宫,成为一名女道士。

后人经常将孟皇后的被废怪罪于刘清菁,但如果没有哲宗的支持,她敢?

孟氏的女道士生涯4年后,哲宗亡,徽宗即位,孟氏被召回宫中。皇宫里的女人一样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只一年,孟氏又被踢出宫去,再次被发配到瑶华宫做女道士。这一次,幽居岁月长夜漫漫,一直到她51岁,这个世界才又想起她。

也只有到这时,孟氏才真正在历史舞台上发挥作用。

1127年正月,金兵攻下了北宋首都,北宋亡。宋徽宗、宋钦宗及皇室成员尽被掳而北去,孟氏因不在皇室名册中,又因瑶华宫起火避居民居家中,免遭被俘北上的命运。

金军撤退后,开封城留下了张邦昌为首的傀儡政府。张邦昌自忖没有号召力,就招来孟氏撑腰,册其为“宋太后”。也许当初高太后的眼光没错,此时,孟太后不但没有对给她带来灾难的宋室反目相向,而是竭力寻找宋室遗孤,以期光复。当她知道宋徽宗第九子赵构因执勤在外而未被掳北时,立即秘密去信劝说其称帝。

有了孟太后的诏书,21岁的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是为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如此,宋室王朝得以延续。

1128年的冬天,孟太后的舟船在呼呼寒风中抵达杭州。仓促中,以凤凰山的旧州治(北宋杭州市政府所在地)为行宫,安顿下来。

战争还在继续,临安城里也不安耽,苗傅、刘正彦发动“兵变”,拥立三岁的皇太子赵旉为帝,请孟太后垂帘。

那天北风刮得很急,双方谈判不成,千钧一发之际,孟太后坐在竹椅上,由四位老太监抬出皇宫。她没有来到高宗所在的楼上,而毫无畏惧地到了叛军的面前。令赵构和大臣们大惊失色。

面对内外交困,孟太后沉着应对。她一面曲意抚慰叛军,答应让宋高宗退位,一面悄悄召见韩世忠的夫人梁红玉,密令她前往嘉兴去找韩将军火速勤王。不久,韩世忠、张浚等名将水陆并进,一举攻破临平防线,乘胜夺下武林门小堰坝(从此该地被叫作“德胜坝”)。叛乱平息。高宗一复位,孟太后立即撤帘。

这以后的几年里,南宋小朝廷被金兵追着打,孟太后一直在浙江江西一带流亡,也没过上多少安定日子。直到韩世忠的“黄天荡之役”后,局势改变,南宋政权逐渐稳定,宋高宗立即派人到赣州去接回孟太后。宋高宗对她十分孝敬,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无奈孟太后积劳成疾,常常头晕目眩,手脚发麻,病情越来越重。1131年,55岁的孟太后去世,安葬在绍兴上皇村。

孟太后一生,因福得祸,因祸得福,实在让人感慨万千。一个被北宋皇室遗弃的女人,却一肩将宋室从北方挑到了南方。她虽在杭时间仅半年,但这是极为关键的半年。“苗刘兵变”使得刚刚诞生的南宋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中,是她稳掌船舵,避过了灭顶之灾。

《梦粱录》记载:“昭慈圣献孟太后宅,在后市街。”应是南宋定都杭州后,宋高宗为追思孟太后而建。

标签: 宋哲宗孟皇后宋朝皇后

更多文章

  • 宋哲宗孟皇后的传奇一生: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哲宗,皇后,宋代

    宋哲宗皇后的传奇一生:公元1090,哲宗年届15,高太后准备为他迎娶皇后.高太后与大臣们经综合多方因素、反复权衡家庭背景相对简单的孟元的孙女为后。当时选后的历史背景为高太后(英宗高皇后——奶奶辈)垂帘听政和向太后为先帝(神宗)之后独断朝纲.哲宗生母朱德妃时称为朱太妃受到高太后压制.其间夹杂着复杂的政

  • 宋哲宗昭怀皇后死亡之谜:昭怀皇后不是自杀是他杀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昭怀皇后,刘清菁,宋哲宗

    两宋后宫少内斗,因此迷案不多,这是史学界公认的常识,原因之一,就是祖宗家法严,迫使历代后妃不得不以“冲淡”自守,和平共处。《明史》在“马皇后列传”里也特别提到,马秀英入主六宫,“以宋多贤后,命女史录其家法,朝夕省览。”但是赵炎读《宋史》,仍然发现了一个迷雾重重的“自杀门”:哲宗昭怀皇后刘清菁之死。姐

  • 宋徽宗惠恭皇后简介 显恭皇后王氏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宋徽宗,惠恭皇后,显恭皇后,宋朝皇后

    显恭皇后王氏(1084年-1108年),北宋宋徽宗的元配皇后,开封人,父亲为德州刺史王藻。徽宗即位后册立为皇后,生赵桓(后来的宋钦宗)和荣德帝姬。王皇后性格恭谨节俭,当时贵妃郑氏和王氏争宠,皇后均待之以平。大观二年(1108年)王皇后薨逝,得年二十五岁,谥曰静和,先葬于裕陵,绍兴年间才改于徽宗庙室。

  • 宋徽宗皇后郑氏简介 显肃皇后郑氏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徽宗,宋神宗,皇后

    徽宗为端王时已由郑氏和王氏二人侍奉,徽宗即位后封贤妃,其后又晋贵妃。郑氏性端谨,姿色娇美,自入宫后喜好读书,奏章整理得井井有条,且能歌善舞,徽宗十分喜欢她的才华。王皇后逝世后,徽宗于政和元年(1111年)册立郑氏为后,后来有宫人为她制作冠服,郑皇后深明大义,其时国库不多,冠服又奢侈,于是命宫人改制贵

  • 宋徽宗显肃皇后郑氏简介 显肃皇后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徽宗,宋徽宗皇后,显肃皇后

    导读:显肃皇后郑氏(1079年-1131年),北宋宋徽宗的第二任皇后,开封人。郑氏少年入宫,聪明伶俐,向太后总是令郑氏侍候端王赵佶。徽宗即位后,向太后便把郑氏赐给徽宗。徽宗为端王时已由郑氏和王氏二人侍奉,徽宗即位后封贤妃,其后又晋贵妃。郑氏性端谨,姿色娇美,自入宫后喜好读书,奏章整理得井井有条,且能

  • 宋徽宗明达皇后简介 宋徽宗明达皇后子女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徽宗,明达皇后,宋朝皇后

    明达皇后(11世纪-1113年)刘氏,北宋宋徽宗的妃嫔。刘氏出身寒微,但姿色明艳,入宫后即为徽宗所宠幸,由才人晋升至仅次于皇后的贵妃,生下三个儿子,即济阳郡王(后封为益王,靖康之难前已废为庶人)赵棫,祁王赵模,信王赵榛。政和三年(1113年)秋薨逝,追封为皇后,谥曰明达懿文。史籍记载宋史卷二百四十三

  • 《醉落魄·预赏景龙门追悼明节皇后》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宋朝,赵佶

    醉落魄·预赏景龙门追悼明节皇后赵佶 〔宋代〕无言哽噎。看灯记得年时节。行行指月行行说。愿月常圆,休要暂时缺。今年华市灯罗列。好灯争奈人心别。人前不敢分明说。不忍抬头,羞见旧时月。创作背景这是一首悼亡词。1121年(宣和三年)夏四月丙寅,贵妃刘氏薨。徽宗对刘妃的去世极为悲痛,啜泣不已,五月甲辰,特旨追

  • 宋徽宗明节皇后简介 宋徽宗宠妃小刘氏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徽宗,宋徽宗皇后,明节皇后,宋朝

    明节皇后(1088年-1121年)刘氏,北宋宋徽宗宠妃,追赠皇后。刘氏出生低微,父亲为酒保,后入宫给宋哲宗昭怀皇后做了婢女。昭怀皇后死,她出宫,但后又由内侍杨戬引荐入宫,封为安妃。因为刘安妃与刘贵妃为同姓,便被刘贵妃收为养女。刘妃天资聪颖,善解人意,且心灵手巧,善化妆,每造一件新衣服,立刻被人仿制,

  • 宋高宗赵构宪节皇后邢秉懿简介 宋高宗邢皇后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高宗,宪节皇后,邢秉懿,宋朝皇后

    邢秉懿(1106年—1139年),开封祥符人,朝请郎邢焕之女,宋高宗赵构的原配夫人,谥号宪节皇后。邢秉懿是开封祥符人,父亲邢焕,曾任朝请郎。宋高宗赵构为康王时,聘娶邢秉懿,封为嘉国夫人。后来赵构出使金国,将妻小都留在藩邸。靖康之难起,邢秉懿与赵构另外两位侧室田春罗、姜醉媚以及赵构的五个女儿被金人掳走

  • 宪圣慈烈皇后:宋高宗皇后吴氏怎么当上皇后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高宗,皇后,后宫,

    高宗赵构的皇后吴氏,开封人,14岁被选入宫侍奉高宗赵构。1143年吴氏被正式册立为皇后。经历高、孝、光、宁四朝,在后位(含太后)长达55年,是历史上在后位最长的皇后之一。1197年,吴太后病死,终年83岁。谥号为“宪圣慈烈皇后”,葬永思陵。三级跳式的一路升迁南宋高宗赵构的皇后吴氏大概天生就是当皇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