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谢太后简介 南宋理宗皇后谢道清的别样人生介绍

谢太后简介 南宋理宗皇后谢道清的别样人生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1419 更新时间:2024/1/7 18:17:42

谢太后简介:谢道清(1210年—1283年),天台人,宋理宗皇后,共主南宋朝政2年。祖父谢深甫,曾任右丞相,因拥立杨太后有功,杨太后选谢女入宫,恰好此时宫中有鹊来巢,以为祥兆。而道清生而黧黑,眼睛旁有一黑痣,入宫后一次大病,皮肤脱去后莹白如玉,黑痣也没了。本来理宗欲立贾氏为后,但杨太后认为谢氏端庄有福,左右也窃窃私语说:“不立真皇后还立假(贾)皇后吗?”这样才成为理宗皇后。

谢道清生下来时就皮肤黝黑,一只眼睛有毛病。谢渠伯死得早,家道愈发衰落。谢道清曾亲自从事家务。

当初,谢深甫任宰相,有援立杨太后之功,杨太后很感激他。理宗即位后,打算选择皇后,杨太后命令选择谢家的几位女儿。只有谢道清未嫁在家,兄弟们想把她送进宫里。她的伯父谢攑伯不同意说:“如果奉诏献女,当要厚置嫁妆,今后不过是一个老宫女,有什么好处呢?”恰遇元宵节晚上,县里有喜鹊来灯山做巢,人们认为这是有后妃的祥兆。谢攑伯不能阻止,于是出资送谢道清上路入宫。

不久谢道清出了麻疹,过一段时间,皮肤蜕落,莹白如玉;医生又治好她的眼病。当时贾涉的女儿姿色绝美,也在入选之中。入宫后,理宗想立贾氏。杨太后说:“谢家女儿端重有福气,应当立为皇后。”宋理宗身边的人也私下议论说:“不立真皇后,竟立假皇后吗?”宋理宗不能改变杨太后的主意,于是决定立谢道清。开始封为通义郡夫人,宝庆三年(1227年)九月,进封为贵妃,十二月,册封为皇后。

谢道清被立为皇后,贾贵妃独得宋理宗宠爱;贾贵妃死后,阎贵妃又以姿色得宠。谢道清对此毫不介意,宽大为怀。杨太后认为她很贤惠,而且宋理宗对她也越发优待尊敬。开庆初年(1259年),元朝部队渡过长江,理宗打算迁都到平江、庆元,谢道清劝谏不可迁都,深恐动摇民心,理宗才作罢。

景定五年(1264年),宋理宗驾崩,宋度宗即位。咸淳三年(1267),宋度宗尊谢道清为皇太后,号为寿和圣福。进谢道清的的三代:父亲谢渠伯为魏王;祖父谢深甫、曾祖父谢景之都封为鲁王。宗族男女各分等升官赐封赏赉。

咸淳十年(1274年),宋度宗驾崩,宋恭帝即皇帝位,尊谢道清为太皇太后。谢道清年老而且有病,大臣们多次请她垂帘与宋恭帝一同听政,再三强求后谢道清才同意。加封谢道清的五代。

谢道清因为战争费用太多,亲自裁减节俭宫中费用,汰减慈元殿提举以下官员,省去泛索钱每月一万。平章贾似道战败兵溃,陈宜中上疏请求将他正法。谢道清说:“贾似道三朝以来勤劳从政,哪能因为一旦获罪而失去优遇大臣之礼?”先削夺他的官职,后来才依法贬死。

临安朝官见国家有难,往往匿名逃走。谢道清命令在朝堂张榜说“:我国家三百年来,对待士大夫不薄。我与嗣皇帝遭遇国家多难,你们大小臣子们不能出一计以救时艰,京官则弃官逃走,地方官则丢印弃城,逃避艰难苟且偷生,哪里还像人的作为?又怎么见先帝于地下?天命并未改变,国法尚还存在。凡在官府者,尚书省即发与一份薪水;弃国而逃者,御史台纠察上报。”

德祐元年(1275)六月初一,发生日食后,谢道清削去自己“圣福”的尊号来顺应天变。丞相王飊既老且病,陈宜中、留梦炎庸碌无所长,每天在朝堂相争斗。而张世杰在焦山兵败,陈宜中弃官逃去。太后多次召见不来,送书信给宜中的母亲,让她劝勉宜中。十月,才回到朝廷。谢道清又亲自写信召夏贵等人的部队说:“我们母子不足为念,难道不报答先帝的恩德吗?”夏贵等人也少有人来。

这月,元军攻破常州,谢道清派陆秀夫等上前去请和,元军不同意。陈宜中就率领公卿大臣请求迁都,谢道清不允许,陈宜中痛哭着再三请求,谢道清不得已听从他。第二天应当出发,而陈宜中却仓卒不到,于是宫车已驾好,时候将晚而陈宜中不到,谢道清大怒而作罢。

德祐二年(1276)正月,又命令陈宜中出使元军军中,约议向元朝称臣。陈宜中责难这样做,谢道清哭着说:“只要能保存国家,称臣不必计较。”不久,元军进攻皋亭山,陈宜中逃走,文武百官也暗中逃走。谢道清秘密安排江万载摄行军中事,带兵暗中保护益、广二王等部分赵宋皇族及部分宋庭机构撤离临安,准备重建宋朝。

二月,元军进驻钱塘,南宋全然失去了抵抗能力。为保全临安城,使黎民免受兵火洗劫,谢道清派左丞相吴坚等,赴元大都(今北京)将降表进呈给元世祖忽必烈,南宋至此基本告亡(后赵昰、赵昺从临安逃亡闽、广,组建赵宋流亡政权,并使用景炎、祥兴年号,直到兵败崖山,陆秀夫抱帝昺投海而尽,这一流亡政权才彻底垮台)。

三月,掳走恭帝等南宋君臣押往大都,谢道清正患病在床,由元军监视,暂时留在临安。八月,谢道清被元军从临安押往大都居住,降封寿春郡夫人。又过了七个年头,谢道清74岁那年,离开了人世,归葬于家乡,墓葬邻近其父亲的陵室。

标签: 谢太后谢道清宋理宗

更多文章

  • 孝全皇后与恭慈皇太后之间的关系怎么样?两个人是水火不容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孝全皇后,恭慈皇太后

    在清朝后宫,有时会出现皇太后与皇后同时存在的情况,这种情况下,虽然皇后是名义上的六宫之主,但不得不说,皇太后在后宫事务方面也有十分关键的作用,有时甚至会起主导影响。于是,身为儿媳的皇后便会以长为尊,给皇太后三分薄面,但清朝却有一位强势的皇后,与皇太后争夺后宫大权,最终丢掉了性命,她就是孝全成皇后钮祜

  • 宋度宗皇后全皇后简介 全皇后全玖结局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度宗,宋度宗皇后,全皇后全玖,宋朝皇后

    全皇后全玖,浙江会稽人,宋度宗皇后。度宗死后被尊为皇太后。1276年,元军兵临临安,谢太皇太后带领宋恭帝投降,全太后也随儿子被押解到大都。最后在大都的正智寺出家为尼而终。早年经历宋度宗全皇后,会稽人,理宗母亲慈宪夫人的侄孙女。她略通书史,年幼时跟随父亲全昭孙任岳州知州。开庆初年,任期已满回朝,经过潭

  • 宋江曾与晁盖争夺梁山的领导权:谁射死了晁盖?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江,晁盖,水浒

    《水浒》中托塔天王晁盖是宋江之前的梁山老大,曾有人推想如果晁盖不死,梁山会去向何方。其实,晁盖是必须要死的,梁山原本就不是他的梁山。所以,后来排座次的时候,时迁白胜这等人都上应星宿了,晁盖却连个土地爷也没混上,证明他就是个打酱油的。水浒梁山上,在晁盖和宋江之间一直在进行领导权的争夺,这一点早有公认。

  • 晁盖是怎么死的?水浒中注定死的悲剧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晁盖,水浒

    晁盖是怎么死的?熟读水浒的人都知道晁盖死于史文恭之手,然而再往深处去回味,我们会发现晁盖不是死在史文恭手里,其实是死在了自己人手里。他的死亡,显示了梁山政治斗争的残酷与悲凉。就晁盖本人来说,在他身上有一个结,这个结解不开,就只有死亡这一条路。刘唐、公孙胜这些江湖游民,听说大名府留守梁中书有十万贯财宝

  • 揭秘一个真实的高俅:历史上的高俅是奸臣吗?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高俅,历史上的,奸臣

    施耐庵的小说《水浒传》中,高俅作为反面人物、十恶不赦的大奸臣而广为人知。他以一市井小流氓的身份出场,因为具有很高的蹴鞠技术,被喜爱蹴鞠的端王所赏识。在端王登基成为皇帝后,高俅便飞黄腾达,很快官至太尉。他陷害林冲,手段之毒辣,心计之精巧,让开卷不久的读者瞠目结舌! 120回《水浒传》结束,108 条梁

  • 历史上真正的高俅 有恩必报援助落难中的苏轼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高俅,宋代

    导读:施耐庵的小说《水浒传》中,高俅作为反面人物、十恶不赦的大奸臣而广为人知。他以一市井小流氓的身份出场,因为具有很高的蹴鞠技术,被喜爱蹴鞠的端王所赏识。在端王登基成为皇帝后,高俅便飞黄腾达,很快官至太尉。他陷害林冲,手段之毒辣,心计之精巧,让开卷不久的读者瞠目结舌!120回《水浒传》结束,108条

  • 古代跑官的闹剧:北宋高俅凭“球技”当官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古代,跑官,野史

    以“男色”邀宠而得意于官场公元前542年,楚灵王绞杀其侄郏敖,自立为王。《韩非子》载:“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后人多以为灵王仅喜欢宫女之细腰,其实,其所好之细腰,绝非唯有女性。相反,主要以男人细腰为美。结果,其选官任职的一大标准是:细腰。因此,楚王庭前的士臣,纷纷屏息束腰,节食减肥。宁可饿得

  • 南宋抗金抗蒙名将孟珙主要功绩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南宋,名将,孟珙

    孟珙(1195年—1246年),字璞玉,原籍绛州(今山西新绛),曾祖孟安是岳飞部将,祖父孟林亦是岳飞部属,随军至随州,定居于枣阳(今皆属湖北)。南宋优秀的军事家、统帅,民族英雄,抗金抗蒙名将。南宋中期宋蒙战争爆发后,曾以一人之力统御南宋三分之二战线上的战事,由于其在抵抗蒙古军的杰出表现,被后世军史家

  • 南宋抗金传奇名将孟珙简介 孟珙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南宋,抗金名将,孟珙

    孟珙(1195年—1246年),字璞玉,原籍绛州(今山西新绛),曾祖孟安是岳飞部将,祖父孟林亦是岳飞部属,随军至随州,定居于枣阳(今皆属湖北)。南宋优秀的军事家、统帅,民族英雄,抗金抗蒙名将。南宋中期宋蒙战争爆发后,曾以一人之力统御南宋三分之二战线上的战事,由于其在抵抗蒙古军的杰出表现,被后世军史家

  • 揭秘孟珙:亲手将金国皇帝切成两半的抗金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抗金名将,孟珙,宋朝

    不少读者误以为南宋军事力量很弱,被金国人压着打,这和历史不符。之所以南宋没有击溃金国,和南宋执政者的主和政策有关。除了南宋最初的三五年,绍兴之后的战争,基本上以南宋胜利结束。南宋末年,北方蒙古兴起,金国为了充实军备,向南宋提出增加岁币的要求,被南宋朝廷断然拒绝。之后的十数年,金国频繁攻打南宋。它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