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南宋抗金抗蒙名将孟珙主要功绩有哪些?

南宋抗金抗蒙名将孟珙主要功绩有哪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266 更新时间:2023/12/26 5:13:34

孟珙(1195年—1246年),字璞玉,原籍绛州(今山西新绛),曾祖孟安是岳飞部将,祖父孟林亦是岳飞部属,随军至随州,定居于枣阳(今皆属湖北)。南宋优秀的军事家、统帅,民族英雄,抗金抗蒙名将。南宋中期宋蒙战争爆发后,曾以一人之力统御南宋三分之二战线上的战事,由于其在抵抗蒙古军的杰出表现,被后世军史家称之“机动防御大师”。

藩篱三层

淳佑元年(1241)春,孟珙改任京湖安抚制置大使兼夔州路制置大使,后进封汉东郡侯爵,兼任京湖安抚制置使,统领长江上游、中游的防务,正式成为南宋两个战区的主帅。纵宋朝300余年,没有任何一个武将能达到他的职权。尽管如此,孟珙依然尽心尽责地为国家出力。宋蒙战争的局面基本稳定下来后,孟珙开始着手建立整体性的防御体系。

首先是大本营京湖战区的建设。孟珙引用三国名将陆抗的话:“荆州,国之藩表,如其有虞,非但失一郡,当倾国争之。若非增兵八万并力备御,虽韩、白复生,无所展巧。”他指出,长江从上游的秭归到中游的寿昌(今湖北鄂州,并非宋时鄂州)防线漫长,既有渡口,又有关隘,处处防守的话令人堪忧,因此必须倾全国之力守住荆襄一带。中游重镇江陵城,四周都是良田,孟珙发现这个情况后认为这样的平原没有阻拦,敌人骑兵能够很快到达城下。他亲手绘制工程图,组织军民在江陵附近以沮、漳、汉三条河流为依托,建起堡垒和隘口。后来襄樊的失守直接导致南宋灭亡,证明了京湖对于南方政权的重要性。

其次是屯田。孟珙认为兵以卫民为天职,民以养兵为义务,兵与民相依为命,“立砦栅”与“安耕种”相辅相成。从秭归到汉口,孟珙大兴屯田,调夫筑堰、募农给种,共有十八万八千顷。屯田使得军队的后勤供应得到了充分保障,朝廷也降诏奖谕。

孟珙贡献最大的是藩篱三层理论。他奏请朝廷,准备设立三层防线,第一层设在川东的涪州、万州,第二层设在湘西北的鼎州、澧州,第三层则设在湘西南的辰、靖及广西的桂州一带。全称“藩篱三层”。宋理宗对此也深表赞同,为了能更有力地支持孟珙的工作,宋理宗还特地撤销了四川宣抚司,将孟珙的四川宣抚使改为夔州路制置大使兼屯田使。(宋制,宣抚使高于制置使)这样四川制置司就只管利州、潼川府、成都府三路,四川成了三川,而剩下的一川被纳入了孟珙的直接管理下。

“藩篱三层”是具有远见卓识的,尤其是当时不被重视的第三道防线。孟珙已经指出蒙古军从云南、广西迂回进攻湖南的可能性。但是他反对朝廷随意向广西边境派兵的做法,认为那里遍布少数民族部落,只需要择人分布数地,”使之分治生夷,险要形势,随宜措置,创关屯兵,积粮聚刍“即可,就算蒙古人入侵,如果得不到当地土著的支持,必然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而一味增兵,不但空费粮饷,甚至可能会激化同当地人的矛盾。果然,在孟珙去世六年后,忽必烈、兀良合台等人过吐蕃、灭大理、入湖南,得到了应验。

创办书院

宋朝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顶峰,读书氛围浓厚。孟珙身为武将,也非常注重文教事业。在挥师抵御蒙古入侵的同时,他不以武备费文事,于战乱之际兴建公安、南阳书院,影响深远。该二书院是没收官僚田庄建起来的,各建房层六十间,“在公安者即名‘公安书院’,实维寇祠旧址;在武昌者曰‘南阳书院’,取武侯躬耕之地以名。” 书院建成后,孟珙奏请宋理宗为其题匾。

为了办好书院,孟珙虽然承担着京湖地区防御重任,但仍亲自选择有学问品行者为山长,全面负责书院的教学及日常管理工作,建立了自上而下书院管理体制。每旬有课,每季有试,空闲时间则学习骑射,大家都在努力学习以成就事业。书院的设立和开放式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慧眼识英

在多年的戎马倥偬中,孟珙发现和培养了大量人才。这些人在孟珙去世后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很多都成为了南宋各战场上的顶梁柱。孟珙的几位兄弟自不必说,都是一时良将。袭扰河南之战的王坚、刘整,前者指挥了闻名世界的“钓鱼城之战”;后者主管潼川府路,可惜被排挤后投降蒙古,成了灭亡南宋的主谋大将(王曾瑜语)。而处决败将梁栋的监斩官,就是日后京湖战场大名鼎鼎的名将高达。嘉熙四年(1240年),孟珙收留了一位叫李庭芝的青年,对他十分器重,任命其为主管机宜文字。果然,李庭芝于南宋末年成为淮东的主帅,与蒙元军展开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岳飞的岳家军涌现出张宪岳云杨再兴李宝等名将,孟家军的人才也不遑多让。

值得一说的还有南宋最后一位权相贾似道,也是孟珙推荐的。淳祐五年(1245年),时任沿江制置副使、知江州兼江西安抚使的贾似道,在淮西筑城,政绩斐然、名声鹊起。孟珙在了解情况后,认为是个人才,向宋理宗建议让贾似道接任京湖安抚制置大使的职务,并把初露头角的李庭芝推荐给了贾似道(关于贾似道的评价太复杂,此处不讨论)。至少在孟珙最初推荐时,贾似道身上表现出的才华,绝对超过了秦桧当年在靖康之变时的一张嘴皮子。在开庆元年(1259年)的鄂州之战,贾似道的才能得到发挥,甚至受到了忽必烈的称赞。

标签: 南宋名将孟珙

更多文章

  • 南宋抗金传奇名将孟珙简介 孟珙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南宋,抗金名将,孟珙

    孟珙(1195年—1246年),字璞玉,原籍绛州(今山西新绛),曾祖孟安是岳飞部将,祖父孟林亦是岳飞部属,随军至随州,定居于枣阳(今皆属湖北)。南宋优秀的军事家、统帅,民族英雄,抗金抗蒙名将。南宋中期宋蒙战争爆发后,曾以一人之力统御南宋三分之二战线上的战事,由于其在抵抗蒙古军的杰出表现,被后世军史家

  • 揭秘孟珙:亲手将金国皇帝切成两半的抗金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抗金名将,孟珙,宋朝

    不少读者误以为南宋军事力量很弱,被金国人压着打,这和历史不符。之所以南宋没有击溃金国,和南宋执政者的主和政策有关。除了南宋最初的三五年,绍兴之后的战争,基本上以南宋胜利结束。南宋末年,北方蒙古兴起,金国为了充实军备,向南宋提出增加岁币的要求,被南宋朝廷断然拒绝。之后的十数年,金国频繁攻打南宋。它的本

  • 吴玠简介:北宋枭雄吴玠独守大散关的抗金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吴玠,抗金名将

    吴玠 (1093—1139)南宋抗金名将。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后移居水洛(今甘肃庄浪)。 早年从军御边,抗击西夏建功。后领兵抗金,和尚原之战中,大败金兵兀术部,破川陕路金兵进攻。因功官至四川宣抚使。北宋末年入伍从军,隶属于泾原军(方镇名,治所在今甘肃省平凉)。靖康初年,西夏犯边,吴玠

  • 南宋抗金名将吴玠怎么死的 吴玠和岳飞谁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抗金名将,吴玠

    导读:吴玠(1093年-1139年),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父亲吴扆为军校,母亲刘氏,生二子吴玠、吴璘。后迁居水洛城(今甘肃庄浪),南宋初年抗金名将。少时沉毅有志节,知兵善骑射,读书能通大义,未冠,以良家子隶泾原军。北宋宋徽宗宣和年间,参与平定方腊之乱和河北群盗,累功权泾原第十将。宋钦

  • 独守打散关的抗金名将——吴玠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打散关,名将,吴玠

    吴玠 (1093—1139)南宋抗金名将。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后移居水洛(今甘肃庄浪)。 早年从军御边,抗击西夏建功。后领兵抗金,和尚原之战中,大败金兵兀术部,破川陕路金兵进攻。因功官至四川宣抚使。抗金名将——吴玠,字晋卿,和岳飞是同时代人,生于1093年,卒于1139年。宋时德顺军

  • 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简介 历史上李元昊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元昊,简介

    李元昊简介:李元昊是西夏开国皇帝,党项族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之后,李姓为唐所赐。李继迁孙,李德明长子,生母卫慕氏。1038年11月10日自立为帝,脱离宋朝,国号“大夏”,亦称西夏,定都兴庆府。晚年沉湎酒色,好大喜功,被其子宁令哥所弑,死后葬于泰陵。西夏景宗李元昊(1003年~1048年),西夏开国君

  • 西夏王李元昊简介 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西夏皇帝,李元昊,西夏,古代皇帝

    李元昊(1003年6月7日-1048年1月19日)是西夏开国皇帝(1038年11月10日-1048年1月19日在位),党项族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之后,李姓为唐所赐。李继迁孙,李德明长子,生母卫慕氏。1038年11月10日自立为帝,脱离宋朝,国号“大夏”,亦称西夏,定都兴庆府。晚年沉湎酒色,好大喜功,

  • 揭秘:北宋朝第一大帅哥狄青到底帅到何种地步?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北宋,狄青,帅哥

    导读:狄青是北宋第一大帅哥。到底有多帅?帅到上战场不敢以真面目视人,怕敌人看到狄青长得太过秀美,嘲笑宋军无人,派了个奶油小生来打仗。在延州前后四年,狄青参加了大小战役二十五次,中流矢八次,每次战斗狄青都身先士卒,受伤后,仍顽强杀敌,屡立战功。战场上的狄青装束非常独特,披头散发,戴上青面獠牙铜面具,“

  • 宋朝执法有多严?名将狄青因烧纸没报备贬官至死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朝,执法,狄青

    宋朝执法有多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各个朝代都非常重视消防灭火工作,制定了相关的法规法典,凡触犯条例者,轻则杖笞、监禁或流放洪荒地带,重则斩首且抄没家财。不过,大多数的王朝都是对犯有“失火罪”或“放火罪”的个人进行惩戒,一般不处罚相关的官员。但是,独有宋代是个例外。宋代的火灾比较多,据《宋史·五行志·

  • 英雄莫问出处 北宋之面涅大将:狄青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英雄,大将,狄青

    面涅将军——狄青狄青,生于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卒干嘉佑二年(1057年),字汉臣,汾州西河(山西汾阳)人,北宋大将。狄青出身贫寒,16岁时,因其兄与乡人斗殴,狄青代兄受过,被“逮罪人京,窜名赤籍”,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在西北称帝,建立西夏。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