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仁宗的生母李宸妃的结局是什么?

宋仁宗的生母李宸妃的结局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166 更新时间:2023/12/8 3:55:54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

据说,包公外出巡察,突然,一阵怪风吹落了他的乌纱帽。

“咄!咄!咄!好大的胆!”

“谁呀?”他的随从王朝、马汉你望着我,我望着你,不知道这位铁面无私的爷爷说的是谁。

“与我把它抓来!”包公发话了。

他们把眼睛在四周溜了一圈,然后耷拉着脑袋回话:“抓谁呀,相爷?”

“落帽风。”

禀相爷,这落帽风叫我们怎么去抓?”

包公脸色一沉,一段公案就这样戏剧性地开场了。

王朝、马汉当然是傻了眼。好在是这阵怪风还未停息,包老先生的纱帽依然随着风势,滴溜溜地向前滚动,一直滚到了一座破窑门前。

窑中住着一位老妇,双目失明,她听说来的是当朝龙图阁学士、铁面无私的包青天时,双泪直流,悲切切地叫了一声“包卿”。现在,轮到包公傻眼了,这“包卿”二字,除了皇帝老子,或者皇帝老子的老子之外,岂是这民间的乡下贫妇叫得的?经过包公细心地询问、推求,才知道她就是当今天子宋仁宗的母亲。

原来,她曾是宋真宗深宫后院的一名普通李姓宫女。由于受到宋真宗的宠幸,后来被封为才人、婉仪。她怀孕后,曾经又惊又喜,因为“母以子贵”,宋真宗已经二十好几,虽有三宫六院,但还没有子嗣,谁要是为他生下一个儿子,岂不是可以平步青云了么?

十月怀胎之后,一个小生命呱呱落地。李婉仪在昏迷中听到了一阵切切私语,尽管模糊不清,她还是听到了两个珍贵的字眼:儿子,儿子,儿子!她怀着幸福的憧憬入睡了。哪知道等待她的将是一场惨绝人寰的噩耗呢?

原来,她的儿子被没有生育的刘德妃派人抱走,给她留下了一条被剥了皮的狸猫,等到真宗皇帝兴冲冲地前来,看到的却是非人非兽的血淋淋的一团,而且是死的。

生下了一头怪物的李婉仪理所当然地被打入了冷宫,不曾怀孕的刘德妃却成了这个新生儿——未来的宋仁宗的生母。

刘德妃当然想杀人灭口,李婉仪在另一位好心宫女的帮助下,逃出了深宫。一位好心的后生把她认做干娘,她隐姓埋名,和她的干儿子相依为命,在这破旧的寒窑里,一住就是整整二十年……

包公把她带回京城,设计使仁宗认母,真相大白,坏人受到惩处,可怜的李婉仪后来被封为李宸妃,终于得到了一个大团圆的结局。

请注意的是,上面说的,仅仅是后人编排的狸猫换太子的故事。

移花接木借腹胎

事实上的李宸妃,并没有母子相认的这种幸运。宋代宫廷流传的却是另一则传说。

宋真宗最宠爱的妃子是刘德妃。刘德妃从小死去了父亲,是舅父母把她抚养成人。长到十五岁时,如花似玉的刘德妃曾以“播鼓”──花哨的击鼓表演,为表兄的商业招揽顾客。

这事儿惊动了刚刚成年的太子赵恒,他见她千娇百媚,便把她纳入了王宫。这事儿虽说受到了他父亲太宗的训斥,但几年之后,赵恒坐了皇位,死去了的父亲却无法阻止他再度把她接入宫廷。刘德妃青云直上,先封“美人”,再封“婉仪”,再封“德妃”,一切都如愿以偿。遗憾的只是她膝下没有子嗣。

那是个“母以子贵”的时代,郭皇后正好去世,后宫的最高席位──皇后,正等待它的竞争者。谁要是为皇帝老子生下一子,就无异于在这场无言的竞争中拔了头筹。尽管刘德妃用尽了心计,同皇帝情款意恰,佳期独占,但小腹依然平整,喜讯全无。她知道,如果杨淑妃、沈才人一旦占先,她的皇后梦就将如同肥皂泡一样,瞬息破灭。

刘德妃身边有个侍女,姓李。看到李侍女那含苞欲放、楚楚动人的样子,一条妙计突然闪现在刘德妃的心头——借腹怀胎。

对,就是借腹怀胎。

她着意地打扮这个李姓的小宫女,让她引起宋真宗的注意。她知道,天下的男人大都是见好爱好的孬种,哪有不吃鱼的猫?哪有不上钩的鱼?不久,李侍女果然怀孕了,肚子一天天大起来;刘德妃也装做怀孕,肚子也一天天大起来。对于皇帝来说,这真是双喜临门。不过,那宫女怀的是真胎,刘德妃怀的是假胎。

十个月之后,“两个”龙种先后呱呱落地。正如上面所说的,李姓宫女生下的是“狸猫”一样的怪胎,刘德妃生下的是一个活泼可爱的皇儿──即后来的宋仁宗赵祯。李氏被当做怪物,打入冷宫,最后在寂寞的高墙内死去。

有了皇子的刘德妃可真是如鱼得水,不久,赵祯被立为太子,刘德妃理所当然地晋升为皇后。有大臣认为她出身微贱,少小时曾临街播鼓卖艺,不足以母仪天下。

但宋真宗急切切地发话了:“德妃之父刘通,曾任嘉州刺史、虎捷都指挥使,虽说去世很早,但她总还是官宦家的后裔,缘何说她出身微贱?至于早年临街播鼓,并非卖艺,而是为表兄繁荣商业。一个弱女子,身处逆境,竟能洁身自好,戮力自强,怎么不可以母仪天下?”

停了片刻,他又说:“况且,刘妃为我生一贵子,使我赵宋江山后继有人,此乃大功一桩。千古以来,都是‘母以子贵’,我意已决,你等不必多言。”

就这样,刘德妃使用了移花接木、借腹怀胎之计,登上了皇后宝座。

寂寞生前事,荣华死后情

《宋史》本着“为尊者讳、为长者讳”的中国史家传统,平实地记载了李宸妃平凡的一生,为仁宗生母之谜提供了另一种说法。

宸妃姓李,原本是刘德妃的侍儿,她生得花容月貌,却是庄重少言,她的进幸也没有什么戏剧性的情节,等到怀孕后,与其说是喜坏了宋真宗,倒不如说是喜坏了刘德妃。刘德妃当时已被立为皇后,膝下无子,经过宋真宗同意,把襁褓中的宋仁宗赵祯立为己子。为了弄假成真,掩人耳目,她把婴儿赵祯从他母亲的怀抱里夺走,交给了淑妃抚育。这样,仁宗小时同生母同居一宫,却是母不认子,子不认母,活活地割断了他们间的血肉联系。

为了报答李氏的信守诺言和甘耐寂寞,她先后被封为“才人”和“婉仪”。

公元1022年,真宗去世,十一岁的太子赵祯做了皇帝,史称宋仁宗。刘皇后又理所当然地成了刘太后,“临朝称制”。每当朝会之时,小仁宗坐左边,刘太后坐右边,军国重事由刘太后一手裁决。她处事明敏,号令严正,恩威兼施,又颇能自我约制,因此,在她“垂帘听政”的十一年间,政事处理得井然有序。

这时候,李婉仪却是默默地处在先朝嫔妃之列,不敢有一点“母以子贵”的表现。其他人因畏惧太后的威势,也不敢向幼小的仁宗道明真相。而仁宗,则只知道他身边有疼爱他的“大娘娘”刘太后、“小娘娘”杨淑妃,同她们感情融洽,向她们竭尽孝道,而不知有其他。

天圣九年(1031),李婉仪病危,刘太后晋升她为“宸妃”。明道元年(1032)宸妃去世,享年四十六岁。

此时的刘太后,还不想让仁宗明白真相,准备用普通宫人的礼仪来安葬她。

当朝宰相吕夷简进奏说:“李宸妃的丧仪应在皇仪殿举行,须用一品仪殡葬于洪福寺。”

刘太后唯恐仁宗听出破绽,连忙把仁宗支开,然后回到帘下,不高兴地说:“后宫之事,难道也该宰相管辖?”

“皇室之事,都有关国家安危,微臣敢不尽心?”

刘太后发怒了:“一宫人死,你竟敢提出厚葬,是不是想离间我母子的感情?”

“不敢。”吕夷简不卑不亢地说,“太后如果念及刘氏后代的安危,则丧礼以从厚为宜。”

刘太后是何等精明之人,吕夷简一语中的,刘太后也顿时醒悟:一旦自己死去,仁宗得知了实情,痛感自己生身的母亲在生前死后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时,一定会怨恨自己,并迁怒于刘氏的后裔。她立即谢了宰相,吩咐以一品礼安葬宸妃。

吕夷简又暗中吩咐内侍押班罗崇勋,给李宸妃着皇后装成殓,并使用水银宝棺,以保持尸体永远新鲜。刘太后也一一依允。丧礼举行得格外隆重,众宫女恸哭致哀,送葬队伍竟“繁华辉焕,蜿蜒三十余里”。

公元1033年,六十五岁的刘太后也走完了自己生命的历程。临终时,她留下遗诏:“尊杨太妃为皇太后,与皇帝同议军国重事。”

此时,仁宗已经二十四岁。

这可激怒了一班元老重臣。御史中丞蔡齐说:“皇上已成年,岂能让女后相继听政?”

仁宗的叔父八大王元俨说:“太后是皇帝生母的名号,连生母都不曾尊崇,哪能尊崇那么多的养母?可怜的李宸妃,生了陛下,不仅生前不能与陛下相认,连死也死得不明不白!”

仁宗惶惑了,他问吕夷简,吕夷简证实了元俨的说法。

震惊,悲痛,愤恨!他身为天子,不能保护自己的母亲;身为人子,不能孝敬自己的生母一天,让母亲含恨而死。他号啕大哭,下哀痛之诏自责,并派兵包围了刘太后娘亲的府第。

大臣吕夷简进谏说:“太后虽有不义之举,但以皇后礼仪厚葬宸妃,表明她已有自悔之心;刘、杨虽非生母,但对陛下仍有抚育之情,不可或忘。”

仁宗决定重葬他的生母,尊宸妃为皇后,谥章懿,亲临殡仪之所祭告。待开棺考察之时,李宸妃安详恬静,栩栩如生,身着皇后礼服,没有鸩杀、残害或者虐待的迹象。这时仁宗才下令解除对刘姓戚属的包围,在焚香泣告生母李太后的同时,也祭奠了养母刘太后。

为了弥补他的愧疚之情,他把李后的弟弟李用和一再擢升,又将福康公主下嫁给李用和的儿子李玮。

至此,仁宗生母之谜已经解开。可以肯定的是:包公与李宸妃的平反昭雪毫无关系;李宸妃也不曾流落民间。至于刘德妃把仁宗收为己子,是使用狸猫换太子手法、移花接木手法,还是正常的过继承嗣,则永远是一个谜了。

至于李宸妃在亲生儿子即位之后,长达近十年的时间里,为什么三缄其口,不置一词,致使仁宗为不能在生前认母,抱恨终生,则更是一个不可释解的谜中之谜了。

更多文章

  • 宋真宗章懿皇后简介 宋真宗赵恒李宸妃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真宗皇后,章懿皇后,李宸妃

    章懿皇后(987年-1032年),李氏,杭州人,宋真宗赵恒妃嫔,宋仁宗赵祯生母。祖父李延嗣,仕钱氏,为金华县主簿;父李仁德,后来封为左班殿直。民间流传的“狸猫换太子”中的李妃就是指李宸妃李氏在父亲过世、继母携子改嫁后,削发为尼,后来刘氏在寺中发现她美貌出众,便带着李氏入宫,入宫时,李氏为刘美人的侍女

  • 宋仁宗生母李宸妃去世之谜:“狸猫换太子”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宋仁宗的生母是谁?宋仁宗生母李宸妃,在宫中寂寞的度过了十多年,在皇太后刘娥去世的前一年死去,那么,围绕宋仁宗生母的去世,有哪些疑团,有那些风波呢?在宋仁宗出生到宋仁宗正式掌权的二十多年,宋仁宗一直认为自己的生母就是皇后(皇太后)刘娥。而真正的生母李氏,则在冷清的宫廷一角默默的祈祷儿子一生幸福。在这二

  • 章惠皇后简介:因养育宋仁宗而被尊为皇太妃,谥号章惠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章惠皇后,宋仁宗

    章惠皇后(984~1036),杨氏,益州郫县人。宋真宗的皇后,宋仁宗的养母。祖父杨瑫,父杨知俨,弟杨知信,隶禁军,为天武副指挥使。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皇后位分位分:正五品才人—正三品婕妤—从一品婉仪(位昭仪上)—正一品淑妃—杨太妃—[保庆]皇太后(刘娥遗诏)—

  • 宋真宗皇后,宋仁宗养母:章惠皇后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真宗,章惠皇后

    章惠皇后(984~1036),杨氏,益州郫县人。宋真宗的皇后,宋仁宗的养母。祖父杨瑫,父杨知俨,弟杨知信,隶禁军,为天武副指挥使。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皇后位分位分:正五品才人—正三品婕妤—从一品婉仪(位昭仪上)—正一品淑妃—杨太妃—[保庆]皇太后(刘娥遗诏)—

  • 宋真宗章惠皇后简介 宋真宗杨淑妃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宋真宗,章惠皇后,宋朝皇后

    章惠皇后——杨淑妃(984年—1036年11月4日),初谥庄惠皇后。章惠皇后杨氏,益州郫人,祖父杨瑫,父杨知俨,弟杨知信,隶禁军,为天武副指挥使。宋真宗景德元年正月,杨氏为五品才人。后进三品婕妤、从一品婉仪。宋真宗东封、西祀,凡巡幸,杨妃皆随从。杨妃通敏有智思,刘娥与之交好,情如姐妹。凡真宗晋升刘娥

  • 宋仁宗郭皇后简介 宋仁宗皇后郭清悟为什么被废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仁宗,郭皇后,郭清悟,

    宋仁宗郭皇后简介 宋仁宗皇后郭清悟为什么被废郭清悟(1012年—1035年12月10日),宋仁宗赵祯皇后,代北应州金城(今山西应县)人,其祖父为平卢节度使郭崇,郭崇的祖先世代为代北酋长。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郭后以无子入道观,封为净妃,别居长宁宫以养,景祐元年(1034年),出居瑶华宫,景祐二

  • 宋仁宗慈圣光献皇后曹氏简介 宋仁宗曹皇后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仁宗皇后,慈圣光献皇后,曹皇后

    慈圣光献皇后(1016年-1079年)曹氏,北宋宋仁宗赵祯的第二位皇后,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人,家族为北宋开国功臣。景祐元年(1034年)九月册为皇后。英宗、神宗相继即位,尊为皇太后、太皇太后。元丰二年(1079年)病逝,年六十四岁,谥号“慈圣光献皇后”。母仪天下曹氏出身将门,祖父为北宋名将曹彬,为

  • 金橘为什么会在宋仁宗时期火起来?与温成皇后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温成皇后,北宋

    你真的了解温成皇后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此句朋友们很熟,讲的是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唐玄宗便命人快马加鞭,从岭南运来。对于皇帝贵妃来说,这是爱情,但对于百姓来说,却又凭空多了很多事。至于后人,则选择性的遗忘了此事中充满的苦难,而只记得它的甜蜜了。

  • 宋仁宗贵妃张氏为什么死后能被追封为温成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温成皇后,北宋

    张皇后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清平乐》主要讲述了宋仁宗在位时,发生在前朝后宫的各种事情。这部剧中出现了很多生动有趣的人物,其中最惹人注目的就是“小作精”张贵妃。张贵妃原本只是宫中的一个舞姬,但是却得到了皇帝的宠爱,一跃成为了贵妃。而历史上真正的她确实也是这

  • 北宋仁宗温成皇后简介 宋仁宗张贵妃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仁宗,温成皇后,宋仁宗张贵妃

    宋仁宗温成皇后,为仁宗宠妃,父亲张尧封是进士,八岁入宫。一次,酒宴上,张氏出众的姿容,优美的舞姿,深深吸引了仁宗,深得他的宠爱,生下了三位公主,可惜都夭折了,使得仁宗深感悲痛。张氏起初地位不高,后从才人升至最高级别的贵妃。张贵妃多次请求仁宗给他伯父张尧佐加官,仁宗想封他做宣徽南院使,可是大臣很多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