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他的一生经历过哪些事情?

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他的一生经历过哪些事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77 更新时间:2023/12/26 18:57:10

元曲是元朝的一种用北曲演唱的传统戏剧形式,一般指的是杂剧。杂剧形成于宋朝,在元朝大德年间达到鼎盛时期。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被誉为元曲四大家,他们也是元杂剧主要的代表作家。他们的作品在内容上揭露社会的黑暗面,以反映百姓生活的疾苦为主;在结构上,四折一楔子和”一人主唱“是最显著的特点。下面为大家着重介绍一下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

白朴,原名恒,后来改名的朴,原字仁甫,后改字太素,号兰谷,汴梁人。

白朴出生于一个官僚士大夫家庭,父亲白华曾担任枢密院判。白家与元好问父子二人是世交,两家人的关系密切。白朴自幼就十分聪颖,出生于这样的家庭的他本磕拥有一个悠闲的人生,但是当时正值乱世,各地战乱十分严重。白朴的父亲无暇顾及家人,整日为国家奔波,后来还留下了家人随着艾宗渡河而上。在战乱中,白朴与母亲走失,好在当时元好问在城中,将他与姐姐收留起来并竭尽全力保护着他们。元好问对白朴姐弟的照顾十分悉心,教授他们读书知礼、处世为人,这也为白朴的未来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白朴的父亲白华在金朝灭亡后投靠了南宋,后来又投了元朝,依附于一个蒙古将领的门下。元好问也将白朴姐弟送归于白华,父子终于得到重聚,并在真定定居了下来,此时的白朴年仅十二岁。日子安定下来后,白朴在父亲的要求下开始学诗赋写作,聪颖过人的白朴在律赋方面特别上心,很快就因此出名了。元好问在这段时间也一直关心着白朴的学业,督促他认真学习,努力成就事业。

然而在白朴心中,幼年时发生的一切都是他心中难以忘却的伤痛,在经历过战乱纷争、母子相失之后,他对蒙古统治者充满了厌恶之情。在战乱之后,中华大地满目疮痍,到处充满着萧瑟,这让他更加心寒,一步都不愿踏入争名逐利的官场,他也做到了终生不入仕。

三十六岁那年,白朴拒绝了史天泽的入仕邀请,为了表示自己永绝仕途之心,就离开了真定开始南游。他先到汉口,再下九江。四十一岁时曾返回真定,期间经过了汴京,后来就在金陵定居。原配妻子去世后,白朴曾返回真定奔丧,过后又立即返回了金陵,之后便在江南一带游历。直到八十一岁,还重游扬州,之后的行踪就无人能知了。

白朴寄情于山水之间,将自己内心的不满与悲愤都用诗词来宣泄,他在游历过程中写下的杂剧,也为元代杂剧的繁荣贡献出了自己的才华。

白朴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简称《梧桐雨》。这部杂剧凭借巧妙的情节设计以及优美的文辞,在元代历史剧中处于领先地位,该剧也被后世誉为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梧桐雨》是白朴以唐代以及唐之后的各种诗词、野史、笔记小说甚至曲作为历史文化基础所创作的,描写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剧名源于白居易《长恨歌》中的诗句“秋雨梧桐叶落时”。

标签: 白朴元朝

更多文章

  • 白朴简介 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元曲四大家白朴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白朴(1226—130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

  • 元代词曲代表人物生平简介:范梈,著有《范德机诗集》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元代,范梈

    范梈(pēng)(1272—1330)元代官员、诗人,与虞集、杨载、揭傒斯齐被誉为“元诗四大家”。字亨父,一字德机,人称文白先生,清江(今江西樟树)人。历官翰清江林院编修、海南海北道廉访司照磨、福建闽海道知事等职,有政绩,后以疾归。其诗好为古体,风格清健淳朴,用力精深,有《范德机诗集》。那么下面中国

  • 范梈《王氏能远楼》:全诗十六句,且每四句为一意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范梈,《王氏能远楼》

    范梈(pēng)(1272—1330),字亨父,一字德机,人称文白先生,清江(今江西省樟树)人。元代官员、诗人,与虞集、杨载、揭傒斯齐被誉为“元诗四大家”。其诗好为古体,风格清健淳朴,用力精深,有《范德机诗集》。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范梈的《王氏能远楼》,一起来看看吧!王氏能远楼范梈

  • 元代画家高克恭简介:其画初学二米,后学董源与李成笔法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高克恭,元代

    高克恭(1248—1310)字彦敬,号房山,色畏吾儿(今维吾尔族),高克恭的先人来自西域,先定居于大同,后移居燕京(今北京),祖籍西域(今新疆)。由京师贡补工部令史,选充行台掾,擢山东西道按察司经历,历河南道按察司判官,大中时,官至刑部尚书。画山水初学二米,后学董源、李成笔法,专取写意气韵,亦擅长墨

  • 揭秘郝经使宋:南宋如何错过最后一线生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郝经

    公元1260年,在中国的北方,忽必烈与其兄弟阿里不哥为了争夺蒙古大汗的位置即将进行战略决战。虽然,忽必烈建元中统,并根据《易经》中“彖”曰:“大哉乾元”,定国号为“元”,是为元朝。但是,从局面上看,阿里不哥占据了蒙古老营,而且根据蒙古人“幼子守灶”的传统,似乎得到了更多蒙古贵族的支持。在元朝的西部,

  • 元朝“苏武”郝经:被南宋扣押16年不变节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元朝,苏武,南宋,

    江声行——郝经雁啼月落扬子城,东风送潮江有声。 乾坤汹汹欲浮动,窗户凛凛阴寒生。 昆阳百万力一蹴,齐呼合噪接短兵。 铁骑突起触不周,金山无根小孤倾。 起来看雨天星稀,疑有万壑霜松鸣。 又如暴雷郁未发,喑呜水底号鲲鲸。 只应灵均与子胥,沈恨郁怒犹难平。 更有万古战死骨,衔寃饮泣秋涛惊。 虚庭徙倚夜向晨

  • 揭傒斯《寒夜作》:此诗描写了人在他乡的无奈与悲凉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揭傒斯,《寒夜作》

    揭傒斯(1274~1344)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字曼硕,号贞文,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杜市镇大屋场)人。家贫力学,大德年间出游湘汉。延佑初年由布衣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前后三入翰林,官奎章阁授经郎、迁翰林待制,拜集贤学士,翰林侍讲学士阶中奉大夫,封豫章郡公,修辽、金、宋三史

  • 刘秉忠:元朝一代奇僧,历史上的他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秉忠,元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刘秉忠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刘秉忠(1216-1274),初名侃,祖籍瑞州。自从曾祖父任金朝邢州节度使,就家居邢州(今河北邢台),因此从其祖父刘泽始就成为邢台人。邢台是刘秉忠的出生地和青少年时期活动地,刘秉忠青年时代的故居,在今邢台市老

  • 刘因《木兰花·西山不似庞公傲》:这是一首谐谑风格的词作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因,《木兰花·西山不似庞公傲》

    刘因(1249-1293年),字梦吉,号静修,雄州容城(今河北省容城县)人。元朝大儒,理学家、诗人。除《静修文集》外,刘因的著作还有《小学》、《四书语录》(门生所录),《易系辞说》(病中亲笔),已佚。刘因还选编过一本《四书集义精要》,此书今天能见到的版本有《四库全书》影印本(二十八卷)和元至顺年间刻

  • 刘因《秋莲》:这首律诗以四分之三的笔墨吟咏秋莲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因,《秋莲》

    刘因(1249-1293年),字梦吉,号静修,雄州容城(今河北省容城县)人。元朝大儒,理学家、诗人。除《静修文集》外,刘因的著作还有《小学》、《四书语录》(门生所录),《易系辞说》(病中亲笔),已佚。刘因还选编过一本《四书集义精要》,此书今天能见到的版本有《四库全书》影印本(二十八卷)和元至顺年间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