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忠臣史可法认为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是好事?

明朝忠臣史可法认为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是好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314 更新时间:2024/1/15 15:17:37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被认为是造成李自成失败、明朝彻底灭亡的国家耻辱,可是在当时的残明人士史可法等人看来,却是大快人心的好事,因为清兵打败的人正是自己的仇敌李自成,因此,北京被清军占领他们并没有仇恨,反而要好好感谢清军。

1644年,中国向何处去?4月25日,已在西安建立了大顺政权的李自成攻陷北京,明崇祯皇帝朱由检上吊;一周后,本已归顺大顺的吴三桂反戈一击,投降关外的大清,大顺皇帝李自成兵败山海关;6月5日,摄政王多尔衮率清兵入北京;同一天,史可法等在明朝实行双都制的留都南京,拥立朱由崧为监国,而后是为弘光皇帝。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被认为是造成李自成失败、明朝彻底灭亡的国家耻辱,可是在当时的残明人士史可法等人看来,却是大快人心的好事,因为清兵打败的人正是自己的仇敌李自成,因此,北京被清军占领他们并没有仇恨,反而要好好感谢清军。当时南明的国策就是一厢情愿地奉行“借虏平寇”,即借清兵剿灭李自成的大顺政权。这可谓“借刀杀人”。史可法是这一政策的发起者、支持者和执行者,他上书皇帝说:“但虏既能杀贼,即是为我复仇”,在自身存亡危险之际,史可法提出的对策是马上派遣使节带上财物去见顺治皇帝或者多尔衮,“灭寇在此一举”。当时有清醒者劝说,“如果只借助他人力量,如宋朝借金国灭辽,借元灭金,最后只是为虎添翼加速自己灭亡罢了。”史可法却听不进去了。首都不过陷落两个月,南明政权已决定偏安江南,以淮河为界,“坐山观虎斗”,畏葸不前,不对清兵有丝毫触犯,以免无法进行和平谈判。

就实际来说,史可法并不是第一号人物,南明的大政方针并不能完全由他决定,但是从始至终史可法都和其他南明当权者一样鼠目寸光,推行愚蠢的对清和平政策。

此后近大半年的时间里,清军的军力一直是对付退到西北的李自成军,河北、山东、河南等华北地区处于群龙无首的力量空白区。史可法如派明军北上,收服中原如探囊取物。只可惜,华北在混乱中等待来的不是明军,而是休整好的清军。南明政权的一直坚守“通好”政策,史可法作为军事首长则龟缩在扬州。史可法是和平时期的好官,有着纯正的人品和爱国心,但道德品德却无法转化为雄才大略和政治魄力。

1645年5月20日,在红衣大炮的轰击下,扬州城陷落。史可法被俘后遇难。6月16日,清军抵达南京,南明弘光皇帝逃窜,余下人员开城投降。

标签: 史可法吴三桂多尔衮

更多文章

  • 徐珵是什么人?他真的是奸臣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徐珵,明朝

    徐珵如何从文武全才沦落成一代奸臣?,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这是儒家为茫茫众生指出的一条明道,这也是千年以来士大夫梦寐以求的终极目标。然而,为何翻遍青史,被后世歌颂的士大夫少之又少。有些成就的能臣多少都遭人诟病:张居正为明朝续命几十年,却因奢靡无度遭

  • 明三杨之一杨士奇的个人资料及人物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三杨,杨士奇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杨士奇一岁时丧父,其母改嫁当时任德安同知的罗性,杨士奇于是改姓罗。 后来有一次罗家祭祖,年幼的杨士奇自做土像祭祀杨氏祖先,被罗性发现并赞扬他的志气,恢复其宗姓。 随后,罗性因得罪权贵戍边陕西去世,杨士奇与母回到德安,他一边教学一边侍母。他游走于湖北、湖南进行教学,其间居住江夏的时间最

  • “答非所问”一词的来源 杨士奇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杨士奇,朱棣

    明永乐九年,朱棣北征回朝,一直觊觎太子之位的皇子朱高煦和朱高燧在朱棣面前捏造了太子的数十条罪状。朱棣勃然大怒,赶紧传辅佐太子的大臣杨士奇来讯问。身为太子的老师,又是朝中重臣,杨士奇知道此事事关重大,自己不替太子说句公道话,那太子的前程恐怕就断送在今日了,可是,看朱棣怒发冲冠的样子,而自己又是与太子关

  • 明朝名臣杨士奇气度:巧劝朱棣宽免涉事官员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杨士奇,明朝,朱棣,

    杨士奇(1366-1444),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澄江镇)人。明代大臣、学者,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

  • 刘宗周个人经历了哪些事情 刘宗周经历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八股文,东林党

    个人经历刘宗周受到外祖父的培育,学问日进。17岁时,又从鲁念彬学习制艺。由于他本人的努力,加上先生善于造就,只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刘宗周的八股文就做得很好,为以后登第创造了条件。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刘宗周考中了举人,4年以后,考取了进士。但因母亲去世,他没有受官。后来经人介绍,他又师从湖州德

  • 明朝文学家蔡羽简介:所作洞庭诸记,欲与柳宗元争胜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蔡羽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袁中道《夜泉》:整首诗用以动衬静的方式来写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袁中道,《夜泉》

    袁中道,(1570—1623)明荆州府公安人,字小修。袁宏道弟。初随兄宦游京师,交四方名士。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与兄袁宗道、袁宏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代表作家。有《珂雪斋集》。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袁中道的《夜泉》,一起来看看吧!夜泉袁中道〔明代〕山白鸟忽鸣,石冷霜

  • 宋国将军王华还金的故事给人们的启示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国将军王华

    王华是临沂人,南朝刘宋国的将军。王华一生有过非常华丽的生平。在朝为官中,王华担任过将军、知府、以及文史等职位,除此之外,王华还是太保王弘的弟弟,他们兄弟俩人在朝为官时,都有很大的作为。王华的父亲也是一位有名的将军,可谓一家三父子都有很大的成就,和王华相关的还有一个故事,那便是拾金不昧的故事。六岁的王

  • 南朝王华还金的故事给人们的启示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王华还金

    王华是临沂人,南朝刘宋国的将军。王华一生有过非常华丽的生平。画家王华作品在朝为官中,王华担任过将军、知府、以及文史等职位,除此之外,王华还是太保王弘的弟弟,他们兄弟俩人在朝为官时,都有很大的作为。王华的父亲也是一位有名的将军,可谓一家三父子都有很大的成就,和王华相关的还有一个故事,那便是拾金不昧的故

  • 明郑时期将领刘国轩简介:为何被康熙追赠为光禄大夫、太子少保?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国轩,明郑

    刘国轩(1629年-1693年),字观光,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四都镇溪口村人,明郑时期重要的军事将领。刘国轩早年即以智略闻名乡里。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简介1629年(崇祯二年),刘国轩出生于福建汀州长汀,他从小就受客家文化熏陶与山区艰苦环境的磨炼,从小养成了果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