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太平天国的“另一个克星”骆秉章 骆秉章有何作为?

太平天国的“另一个克星”骆秉章 骆秉章有何作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51 更新时间:2024/1/2 2:32:53

河北电视台热播的历史正剧《豪门金枝》,其历史背景正好是太平天国为祸时的清季,地点是川南盐井的产地自贡(富井)。人物的传奇经历,一代儒商式的盐商的命运遭际,都牵涉到一个历史人物——他就是清季名臣骆秉章。因而有了以下的文字:

骆秉章,一个四十岁才求取功名的儒生,一个以文治武功成为清季戴双眼孔雀花翎,位极人臣的干吏;一个湘淮军之外,对太平天国威胁最大的能臣;一个在历史关键时刻决定历史走向和人物命运的不世人物。如果不拘泥所谓正史原先“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他纵横驰骋,效忠于朝廷,受命于危难,其与太平军对垒”而战功赫赫的评价,正确认识骆秉章这个非凡人物,则需要上述的评介。

历史有时候会发生许多巧合,从而衍生出许多故事。恐怕连洪秀全本人也没有料到,其实决定他最后的命运的关键人物,不仅仅是曾国藩、左宗棠,而还有一个事实上更重要的人物就是骆秉章(1793-1867)——他的同乡,广东花县一个早年落魄不第的儒生。不过,骆秉章青年不第,并没有自甘落魄,心生怨恚,转而如黄巢和洪秀全那样,从结党或贩私盐聚众入手,趁天下纷扰而揭竿而起,也想来一轮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我家,过过皇帝瘾;而仍然是折节读书,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座右铭。因而,他最终得中功名,从翰林院庶吉士做起,由翰林院编修迁江南道、四川道监察御史,工科给事中,鸿胪寺少卿,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翰林院侍讲学士等职。终因办事清正,不徇私情,为道光皇帝信任,56岁后放任外官,任湖北按察使、云南布政使;道光三十年(1850年)始擢湖南巡抚,开始了他位极人臣的辉煌历史。

骆秉章在京师十六年,不是做秘书就是做礼仪、太子傅等闲官,只间或作过御史,远非权势之辈,故也谈不上是玩权术,投机钻营起家。勤而好学、清正廉洁、勤勉耿介是他得到信任的真正本钱。天下多事之秋,一介书生为战乱交织的湖湘父母官,能稳坐十年而城垣不失,使太平军、天地会不能立足,要的是真本事。能轻徭薄赋,善待子民,重用人才,兴业除弊,为万民心服,才能有此政绩。

金田起义后势如破竹的太平军,在湖南境内连遭两次败绩,损折了股肱之臣。他们一个是命丧于湘桂边界的南王冯云山,他被辅佐湖广总督程矞采的骆秉章派到湘桂边界阻击太平军的知县江忠源所部楚军伏击身亡;一个是西王萧朝贵,他以精锐之师北击长沙,孰料想,有先见之明的骆秉章于局势混乱之中率先担纲守城责任,自捐和动员官吏捐款并动用库银,修筑城垣,完善兵备,以八千士卒,有备无患,守城80余日,击退太平军,并炮击萧朝贵使其毙命。

张亮基之后,骆秉章复由湖北转任湖南巡抚。礼贤下士,可以说是三顾茅庐,请布衣左宗棠出山为其幕僚,信任有加,坦诚相待,推衣推食,励精图治,湖湘大治,太平军不能立足。骆秉章又动员刑部侍郎曾国藩回籍创办湘军,并鼎力扶助,使这支新型民兵终于成为太平军的强劲对手。他实际和曾国藩同为湘军的创始人。骆秉章于理财也自有章法,在安定民心,不扰民基础上仍然有所建树,为湘军作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粮饷。以致左宗棠在《答毛寄耘中臣书》中由衷赞道:“先生抚湘前后十载,德政既不胜书,武节也非所短。事均有迹,可按而知。而其遗之尤,溥无如剔漕弊,罢大钱两事。”其实,湘军源出湖南,从成军到举荐人才(左宗棠、郭嵩焘、罗泽南、彭玉麟、刘长佑等),供应粮秣,策应作战,谋略、策划、运筹帷幄,无不源自骆秉章、并及曾国藩、左宗棠、胡应麟。从这个意义讲,湘军真正的幕后英雄,宗帅是骆秉章而非他人。

咸丰十年(1860年)骆秉章升调四川总督,到任之初,整饬吏治,亲督盐政,于蜀南长宁击退并最后消灭云南农民军李永和、蓝朝鼎部,保住了川南的安宁,朝廷西南的盐税收入。同治二年(1863)四月,流窜作战的石达开全军主力在大渡河边的紫地(今安顺场),被骆秉章率领的湘军截击。在身陷死地,无由得生的境遇下,石达开为保全军将领士兵的生命,不得已以残余六千余众向骆秉章请降,骆秉章遣散4000余众,为免后患,杀死将领200多人、骨干军士2000余人,石达开也被押到成都问斩。至此,太平军起事六王,除洪秀全服毒自杀,东王杨秀清被洪指示北王韦昌辉所杀,韦昌辉又被洪秀全密令杀死而外;南王、西王、翼王皆死于骆秉章之手。清政府以此授予骆秉章“赏头品顶戴”、“晋加太子太保衔”、“赏戴双眼花翎”、“晋加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同治四年,骆秉章又遣军于甘肃阶州(今武都),围剿西北反清回军,效忠朝廷不遗余力。至同治六年(1867年)十一月病逝于任上,终年75岁。

骆秉章作为一介书生,一名儒将,一代显宦,一生的政绩武功远大于文治,因为那是一个天下分崩离析,需要干城之具维护国之长城的时代。虽然,骆秉章的功名始于京师,但他的事业却成就于湖湘。在擢拔左宗棠,扶助曾国藩,培养一代湘军英才的同时,这个封疆大吏,以远见卓识和选贤任能,使人尽其才的统帅之才甚至亲自参与军事,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在曾国藩的“湘勇”初创,缺乏经验和能力,屡败屡战之时,骆秉章调度指挥的湘军却纵横驰骋于湖湘赣粤,创造了屡战屡胜的不败记录。后来他又主动让权于曾国藩,成为湘军的总后勤和坚强的靠山。所以,当时朝野公认他是湘军真正的主帅。

骆秉章是广东人,但他却融入湖湘文化,为这一奇葩的盛开作出了自己不可磨灭的贡献。一个地方官对历史的最大奉献,除了安定民心,使区域大治外,更在于为国家培养和举荐不世的人才。没有骆秉章,就没有布衣成为卿相的,号称“五百年来第一伟人”的左宗棠;就没有一大批清正廉洁,以落魄书生而成为一代名将的湘军人才群。骆秉章参与并鼎力使近代湖湘文化进一步放大与延展,力挽一个历史时代的大厦于即倒,和曾、左、李(鸿章)一起创造了清季“同治中兴”绚烂的政治风景。他与左宗棠的关系,无异于昔日管仲鲍叔牙的关系,从而构成了近代政坛“最佳搭档”的历史佳话。

治湘十年之后赴蜀的骆秉章并没有离开湘军,他以“治蜀平乱维持稳定”的旗号,带着著名的古文学家刘蓉(他后看来成为左宗棠的重要幕僚和助手)和一支九万之众的精锐湘军入川,与云南造反势力和太平军石达开部展开三年的角逐,名副其实地为湘军西线总指挥。与东线曾国藩、左宗棠遥相呼应,厘定了满清中兴的大局。对于一个需要统一和安定的国家来说,他无愧于一个忠臣、能臣的称谓。对于黎民百姓来说,所谓的天国造反,只不过是以一个西化的、戏台上的帝王将相取天下而代之的新的称王称霸的政权祸乱天下。除了战乱和家破人亡外,其实不会给他们带来任何福祉和希望。因此,消弭战乱的骆秉章,总还是给予了人们太平、安定的希望和较为宽松的生活环境。这就是他的的历史作用和贡献。

标签: 太平天国骆秉章

更多文章

  • 道光皇帝点赞骆秉章 廉吏骆秉章在官场迅速崛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道光,骆秉章

    对于失职、渎职,职务侵占的大臣,道光帝下令历任管库司员、查库御史人等着逐细查明,严行治罪。为了追缴库银,尽可能地减少国库损失,道光帝又下令:自嘉庆五年起至道光二十三年,历任库官、查库御史各按在任年月,每月罚赔银1200两,已故者照数减半;管库大臣着每月罚赔银500两,查库王大臣每次罚赔银6000两,

  • 曾国荃灭太平天国后独吞宝藏 靠18具棺材隐瞒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曾国荃,太平天国,清朝,宝藏

    导语:历史上,湖南不乏家财万贯的朝廷重臣和大财主,这些“土豪”为保护身家,把大量金银珠宝藏在了湘西、湘南的崇山峻岭中。这些财宝究竟在哪?我们来找一找。民国“湘南恶霸”胡凤璋敛财20余年传说藏宝地:汝城县上古寨(A)郴州市汝城县境内多古堡,其中位于马桥乡石泉村的上古寨据说是土匪头子胡凤璋开凿地洞藏金的

  • 曾国荃为什么落个贪官的骂名?曾国荃是贪官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曾国荃,清朝

    曾国荃(1824—1890)是曾国藩的胞弟,字沅甫。因在族中排行第九,故湘军中人呼“九帅”。曾国荃五岁即入其父所执教之私塾,十七岁进京在曾国藩身边学习,从小颇受乃兄之影响,《清史稿》称其“少负奇气”。后又师从湘军统帅、大儒罗泽南。湖湘文化独特的理学传统和经世风气,以及曾国藩的言传身教,都对曾国荃政治

  • 清朝回变时的罕见秩序:曾国荃用人头堆出来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曾国荃,回变,清朝,

    饥荒威胁之中,人心浮动是一种必然。特别是此时的山西局势原本就不宁静,捻军余部时时惊扰,与山西相邻的陕甘又爆发“回变”,对地方官员来说,稳定会秩序不仅直接关系赈灾成败,更与清王朝生死存亡攸关。曾国荃奏疏中经常有夸奖山西“民性纯良”的句子,说民众“视饿死为应受之辜,绝无强夺强劫之案”,但这只是门面话,

  • 步步惊心若兰扮演者是谁 马尔泰若兰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马尔泰若兰,步步惊心

    导读:马尔泰·若兰,桐华著清穿小说《步步惊心》中的主要人物之一。2010年,上海唐人电影制作有限公司将小说拍成电视剧,这一角色由刘心悠饰演。人物简介优雅高贵,娴静温柔,大方得体,明事理知分寸,年少时也有过明媚时光,和青梅竹马的爱人青山在一起,也曾光芒万丈,甚至吸引了痴情的八阿哥;为了家族,她舍弃爱人

  • 李秀成是谁 李秀成有怎样的身世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太平天国,李秀成

    李秀成(1823~1864年),初名李以文,广西藤县大黎里新旺村人。太平天国著名将领,近代中国军事家、政治家。出身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和父母一起“寻食度日”,生活十分艰难。参加太平军后,他作战机智勇敢,很快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晋升为青年将领。天京变乱后,他与陈玉成、李世贤等力撑危局,取得了二破江北大

  • 湘军攻破天京之后曾国藩为何一定要杀了李秀成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湘军,曾国藩,李秀成,太平天国

    在1864 年,湘军将领曾国荃率兵攻破了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也就是现在的南京,之后湘军在天京城内进行了大屠杀。曾国荃是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藩是湘军统帅,曾国荃是前线的悍将,这一家子可谓文武双全,很难得。太平天国本身应该说是一个半宗教、半封建的不成熟的政权,当年太平天国从南方开始,一直打到长江流域,总共

  • 李秀成被杀前为何要向死敌曾国藩献强兵之策?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秀成,曾国藩,清朝,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在1856年“天京之变”后,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建国元老死的死、跑的跑,军事局面主要依靠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侍王李世贤等年轻将领勉力维持,其中尤以李秀成的功绩最为显著。李秀成的战绩择其要者,包括1856年大破清军江北和江南大营;1858年,再破江北大营;1858年三河大捷,全歼湘军李

  • 李秀成为何参加天平天国?李秀成是洪秀全的谁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太平天国,洪秀全,李秀成

    李秀成为何参加天平天国?李秀成是洪秀全的谁李秀成(1823~1864年),初名李以文,广西藤县大黎里新旺村人。太平天国著名将领,近代中国军事家、政治家。出身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和父母一起“寻食度日”,生活十分艰难。参加太平军后,他作战机智勇敢,很快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晋升为青年将领。天京变乱后,他与

  • 太平天国李秀成握百万大军百万家产为何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秀成,太平天国

    核心提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百万大军的统帅,但在他最后孤身逃亡时竟然戏剧性地成为“人为财死”的牺牲品,不能不引起后人的感叹。本文摘自:《炎黄春秋》2000年第9期,原题:《李秀成百万家财和百万大军的烟销云散》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百万大军的统帅,但在他最后孤身逃亡时竟然戏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