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孛儿只斤·阿里不哥为什么与忽必烈不合?

孛儿只斤·阿里不哥为什么与忽必烈不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762 更新时间:2023/12/22 16:50:22

人物档案

姓名:孛儿只斤·阿里不哥

外文名:Ariq Böke

国家:大蒙古国

民族:蒙古族

出生时间:公元约1219年

去世时间:公元1266年

职业:蒙古贵族、将领

父亲:拖雷

兄弟:蒙哥忽必烈、旭烈兀

母亲:克烈·唆鲁禾帖尼

阿里不哥为蒙古贵族,是元睿宗拖雷第七子,元宪宗蒙哥及元世祖忽必烈之弟。别看阿里不哥和忽必烈是兄弟,但是在历史上出了名的不合。在元世祖忽必烈一生中,除了对外征战之外,对内镇压叛乱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后世之人往往记住的只有忽必烈晚期,因为某些政治举动,使得国家处于混乱之中,蒙古各部曾经相继起兵反叛。但实际上忽必烈继位并不名正言顺,因为上一代大汗是忽必烈的哥哥。照理来说,应该是蒙哥的后代继承汗位,忽必烈相当于从自己侄儿手中夺取了汗位。

在他继位之初,自然也遭来了反对。其中最大的一部分对峙力量,就是来自于阿里不哥。当然阿里不哥不是为自己的侄子讨公道,实际上是因为他也觊觎汗位。

蒙哥汗去世的时候,不仅是忽必烈想尽办法从前线归来,阿里不哥当时留守蒙古,也想尽办法的想要争夺汗位。

阿里不哥也知道忽必烈和他一样有争夺汗位之心,所以当忽必烈屯兵燕京之后,就想法设法的想要诱使忽必烈回归草原。毕竟到了草原就是他的地盘,忽必烈还不是任他揉搓。到时候威逼忽必烈就范,然后再名正言顺的继位。

忽必烈也不是吃素的,很明显知道阿里不哥不安好心,所以一直不理阿里不哥派来的使者。忽必烈知道自己经营多年的中原及手中掌握的蒙汉兵将才是根本,所以一直留守燕京。等到时间差不多了,抢先宣布继位。等到阿里不哥在蒙古继汗位之时,他已经迈出第一步了。

阿里不哥后来携蒙古大军来犯,次次都被忽必烈摧毁。就算他后来重整旗鼓,以诈降之计突袭,占领了和林城。但是没过多久,仍然是在忽必烈率军亲征之时失败。后来因为饥荒人祸,最终不得不向忽必烈俯首称臣。

除了汗位之争外,阿里不哥始终反对忽必烈的汉化政策,这也是他与忽必烈不合的另一个原因。同样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当时阿里不哥在蒙古分封的汗国中,得到了三个大汗国的支持。等他和蒙古诸部联军被忽必烈打败之后,汉化政策得到了迅速推广。

阿里不哥作为能与忽必烈共同争夺汗位,并且得到蒙古本地贵族共同推举,足以证明其才能。但是与忽必烈相比,他却始终落后一步。继承大汗之位也比忽必烈慢一步,后来掌握蒙古诸部落大军,仍然没能战胜忽必烈。

更多文章

  • 古今奇案之窦娥冤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窦娥冤,故事

    由于元世祖采取了许多发展生产的措施,元朝初期的社会经济十分繁荣。但是这种繁荣只使蒙古的王公贵族和地主官僚得到好处。为了满足蒙古贵族过穷奢极欲的生活和军事的需要,元世祖还任用了一批管理财政的大臣,帮助他搜刮财富。这批大臣勾结地方官吏,贪赃枉法,无所不为。元王朝还实行民族压迫政策,把全国人民划分为四个等

  • “背黑锅”冠军李鸿章:所受委屈比窦娥还冤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李鸿章,窦娥

    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使,受屈辱,趟混水,涉险滩,挨谩骂,当替罪羊,并替太后一党背历史黑锅的烂差使。从能力上看,让满蒙亲贵卖国都卖不出好价钱,无德无能无知,只会说正确的废话,以及百无一用的大话套话假话,里外不是人的差使都委派李鸿章出马。我在乡村破庙里上小学四年级时,正值“文革”末

  • 辛弃疾《生查子简吴子似县尉》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生查子简吴子似县尉,辛弃疾

    古诗《生查子简吴子似县尉》年代:唐作者:辛弃疾高人千丈崖,千古储冰雪。六月火云时,一见森毛发。俗人如盗泉,照眼多昏浊。高处挂吾瓢,不饮吾宁渴。作品赏析【注解】:①作期同上。简:书信。此作动词用。吴子似:见前《沁园春》(“我见君来”)注①。此词激浊扬清,主旨甚明。清浊对举,通篇比喻,鲜明生动。上片以千

  • 辛弃疾为何在临死之际连喊三声“杀贼!”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辛弃疾,临死

    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闰二月的一天早晨,春寒料峭,济州(今山东巨野)金国占领军大营的中军帐门外,一阵马蹄声响,远处风驰电掣般地冲来了由抗金青年英雄、济南人辛弃疾率领的50名骑士。辛弃疾飞身滚鞍下马,高声向守门士兵喊话道:“喂!快去通报张安国将军,有老朋友辛弃疾等人来访,请他出来说话!”眼前

  • 辛弃疾《再用韵》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再用韵,辛弃疾

    古诗《再用韵》年代:宋作者:辛弃疾欲把身心入太虚,要须勤着净工夫。古人有句须参取,穷到今年锥也无。

  • 苏辙简介 北宋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苏辙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苏辙,苏轼,唐宋八大家,苏洵

    苏辙简介: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北宋散文家,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

  • 古人也愁没房子:苏辙早年蜗居 买房耗尽积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故人,苏辙,蜗居

    在当代的相亲会上,假如你听到这么一句:“有房吗?没房免谈”,想必会觉得见怪不怪。戏里戏外,关于房子的故事,随着近年房价的飞涨,越演越热。对此,当代人是有多无奈?可是,或许你想不到,住房难问题不是当代才有的,古代人早就尝到了其中的苦与愁。房子,可以说是现代人最最关心的话题,特别是房价不断疯涨的形势,令

  • 苏洵《心术》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苏洵,唐宋八大家,心术

    《心术》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苏洵。其全诗如下:【前言】《心术》是北宋文学家苏洵所作《权书》中的一篇。这篇文章逐节论述用兵的方法,分治心、尚义、养士、智愚、料敌、审势、出奇、守备等八个方面,而以治心为核心,所以标题为“心术”。其中包含着一些朴素的辩证法观点,但也有诸如“怀其欲而不尽”、“士欲愚”之类的封建

  • 苏洵简介 北宋时期著名的三苏之一苏洵资料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苏洵,唐宋八大家

    苏洵简介: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少时不好读,由于父亲健在,没有养家之累,故他在青少年时代有点象李白和杜甫的任侠与壮游,走了不少地方。后来又陪同儿子两次进京,

  • 苏洵为何给儿子取名苏轼苏辙?苏轼苏辙名字由来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苏辙,苏轼,北宋

    苏洵为何给儿子取名苏轼苏辙?古代极重取名,作为一代文豪的苏洵,为自己的两个儿子取名,自然也花了不少心思。苏洵长子名苏轼,次子名苏辙。这中间又有什么讲究?苏洵年少无行,到二十七岁方发奋读书,二十九岁生下苏轼,三十一岁生下苏辙。在苏洵年近四十的时候,曾经写了一篇文章《名二子说》,明确提到自己为两个儿子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