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靖史上十大名将之一 !隋朝的英雄及开国功臣!

李靖史上十大名将之一 !隋朝的英雄及开国功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300 更新时间:2023/12/28 21:02:35

作为战将,李靖一生身经百战,灭萧铣、灭辅公拓、平突厥、平吐谷浑,都获全胜,是博古通今军事大家;作为臣子,李靖精明干练,出将入相,性情沉稳,为人谦虚恭谨,是初唐一代名臣。

一、以实干赢得赏识与信任

李靖虽然后来位极人臣,深得高祖李渊和太宗李世民的赏识与信任。但在起步阶段,他的基础并不好,不仅受到猜忌,还差点被杀了做刀下冤鬼。是他以自己的实干精神,扭转了这种不利的局面,也为自己迎来了人生的辉煌。

李靖出生于官宦世家,自己长大后也做了隋朝的地方官。当隋炀帝倒行逆施引起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竞相反隋时,李靖以贵族子弟的身份,仍然是效忠于隋朝。在他任马邑(即朔州,今山西朔县)郡丞(太守的高级辅官)时,发现上司太原留守李渊心怀异志,在暗中招兵买马,伺机而动,决意向正在巡游江都(江苏扬州)的隋炀帝报告。但自己处在李渊的势力范围内,公开的去告发肯定是不行的,他想了一个办法,把自己充作囚犯,让人解送江都。但走到京城长安时,关中地区已经大乱,道路阻塞不能成行,因此竟耽搁了下来。而与此同时,李渊在太原起兵,正式打出反隋的大旗,并迅速攻占了长安,李靖在这里被抓个正着,自充囚犯去告黑状的事也被揭了出来。在将要被斩首的时候,李靖想到自己满腹经纶,壮志未酬,不由得对李渊大叫:“你既然起了义兵,要为天下除去暴乱。可为什么又不想成大事而以私人恩怨杀忠臣义士呢?”李渊很欣赏这句话,同时李世民也听说过李靖的名头,请求父亲不要杀害李靖,就这样,李靖保住了性命,加入李世民集团去当高参。

李靖在李世民集团中,虽没有机会单独统兵,但不断出谋划策,以其对形势的准确把握和计谋的奇巧而崭露头角,在李世民的东征西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620年,盘踞在湖北江陵的割据势力萧铣出兵进扰唐朝地界,这时由于唐朝正全力与王世充的势力争夺中原,无瑕他顾,就派李靖赴夔州(今四川奉节)去防范萧铣(当然,能招抚更好)。在赴任途中,李靖在金州(今陕西安康)给屡次讨伐当地少数民族都接连失败的庐江王李缓出了些好主意,使得李缓终于打了胜仗,他自己却因此而耽误了不少时间。好不容易到达峡州(今湖北宜昌),却又因萧铣的势力控制险塞,不买他的账,迟迟不能通过。这时,李渊误认为他是逗留不前,贻误军机,秘密地给峡江刺史许绍下了一道命令,让他将李靖就地处死。多亏许绍爱惜李靖的才能,没有执行,并为他说情请命,才又躲过一劫。

后来终于到了夔州,正好又遇上少数民族首领冉肇则起兵反唐,进犯夔州。赵郡王李孝恭带领唐军出战失利,李靖审时度势,率八百士卒连夜偷袭敌营,取得成功,一场豪杀,为大唐的军队挽回了一些面子。然后又找了一个险要之处布下伏兵,把冉肇则引入伏击圈一战而杀,并俘虏了五千多人,终于大长了唐军的士气。当捷报传到京师后,李渊非常高兴,大大的褒奖了李靖,并特意亲笔写了几个字:“既往不咎,过去的事,我早都忘记了。”李靖终于以自己不懈的努力,赢得了初步的赏识与信任。

接下来的事情就相对简单了,对于拥有真才实学的人来说,最痛苦的莫过于不被信任和理解,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学与抱负。李靖既然获得了信任,广展才华,建功立业也就顺理成章了。621年初,李靖上书李渊,提出了攻灭萧铣的十条计策,李渊很重视,任命李孝恭为主帅,李靖为副帅去平定萧铣,并特意对李靖交待说:孝恭不太懂军事,你要负总责。这比之当初的疑忌,实在是天壤之别了。

李靖没有辜负这种信任,先是进行物资准备,训练士卒,稳定后方,然后起兵推进,设奇谋。各个击破,只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就彻底消灭了这股江南最大的割据势力,李靖以卓越的战绩被封为上柱国、永康县公。这次战役,表现出了李靖杰出的军事才干,他进一步得到了唐高祖的倚重,完全奠定了自己的地位。

二、以智谋屡获战争的胜利

李靖是初唐时期战功最多的武将之一。不论是在平定唐朝内乱的战争中,还是在抵御边疆各族的进扰中,他总是用兵如神,以智谋多次获得战争的胜利。

在621年平定萧铣的战争中,李靖先是利用江水上涨、敌人疏于防范的机会,发奇兵连下沿江各城,迅速形成了对萧铣大本营湖北江陵的围困。首先挥军攻克江陵外城,接着又占领水城,并下令将缴获的大批物资和船只丢入长江任其顺流而下。将士们都非常奇怪,认为缴获敌船,正好充当军舰,为何却扔到江中,让下游的敌人捡了去派上用场呢?李靖解释说:“萧铣盘踞的地盘很大,我们现在是孤军深入。如果江陵没有攻破而敌人的援兵却赶到了,我们就会内外受敌,进退两难,即使有再多的船只也没用。现在这些物资顺着长江向下漂去,下游的萧铣援军必定认为江陵已破,不敢轻易进兵,这样我们就有充分的时间来攻打江陵了。”李靖的疑兵之计非常奏效,长江下游的萧铣援兵果然中计,停军不前,派人打探消息,因此而耽误了不少时间。等到他们明白过来继续进兵赶到江陵附近时,萧铣见城内难以支持,而又外无援兵,已经在唐军的围困与进攻下开城投降了。李靖的这种疑兵之计,对江陵围攻战的顺利结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破城之后。唐军众将都认为萧铣统兵反叛,抗拒官军,罪大恶极,建议抄没家产,并要求把那些随从萧铣作战的将帅和城中大户的财产充军,犒赏随行将士,也让其他反叛的人有所畏惧,主帅李孝恭基本同意这种观点。这时,李靖站了出来劝阻大家说:“皇帝起兵是为了征伐有罪的人,现在他们既然已经投降就说明是认罪了,况且,城中百姓抗拒我们是因为受了威逼,不是本意。如果我们在破城后大杀大抢。没收财产,不仅有违皇帝的仁爱之心,也会让其他那些还在叛军手里的城池都拒死力守,这对于我们安定局面,彻底收服江南各地是很不利的。”在他的坚持下,唐军在江陵城内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居民平安无事。这种高瞻远瞩,宽宏大度,不贪财宝的做法很得人心。也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那些萧铣的残余势力都纷纷望风归降。唐朝没费一兵一卒,就又收复了许多城池,实在是李靖深谋远虑、战略决策正确的功劳。

623年七月,占据江淮一带的原降唐农民起义军将领辅公佑在丹阳(今江苏南京)起兵反唐,淮南江东等地全部脱离唐朝,辅公佑同时又四面出击扩大地盘。高祖李渊命李孝恭为主帅、李靖为副帅,急调各地精兵前往镇压。当时的形势是辅公拓据守丹阳,派冯慧亮带三万水军驻扎在当涂(今安徽当涂),封锁长江水道;又派陈正通领三万步骑兵在青林山(今当涂东南的青山)筑城坚守,抵挡唐朝陆军。李孝恭在召开战前军事会议时,对于应该先从哪里打开缺口,发生了分歧。李孝恭和众将认为,当涂与青林山,的两支部队占据地利,防守严密,不易攻取,不如直接去进攻丹阳,摧毁老窝,这样,当涂的叛军就会不战白降了。李靖却认为,丹阳守军众多,城池坚固,以唐军的战斗力。即使是突袭也很难立即攻克,到时冯、陈两路人马回援,唐军就可能被包围在丹阳城下,袭击丹阳的计划太过冒险,不宜采用。而冯、陈两支队伍自恃占据有利地形,难于攻取,只是想着据守不战以拖垮我们,如果我们迅速攻城,乃是出其不意,胜算的机会也就在此了。大家都认为他分析的很有道理,于是水陆并进,分兵攻打当涂与青林两地。

毕竟敌人占据着有利地形,如果一直坚守不出,唐军确实在短时间内无法取胜。李靖于是使出诱敌之计,先派人去敌人阵前百般辱骂,再派战斗力不强的部队去攻城,打了几下打不过,转身逃跑。一连几天都是这样,守军终于忍耐不住出来追击,结果落入了唐军的陷阱,早已埋伏好的唐军主力冲杀出来,当涂、青林两处都被攻克。接着,李靖又乘胜追击,亲自领兵进攻丹阳。主力的溃败决定性地打击了辅公拓的士气,虽然在丹阳还有数万守军,但士气低落得竟然不敢一战,全军弃城出逃。李靖派李世绩追击,在大势已去的败局面前,辅公拓部自行溃散,走到江苏句容时身边只剩下几十名心腹了。落水狗人人爱打,不用唐军动手,辅公拓自己的部下为了戴罪立功,抓住他献给了唐军。

可以说,江淮得以顺利平定,与战略决策的正确是有很大关系的。李靖以其对形势的准确判断和用兵的巧妙,不仅迅速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更赢得了朝野上下的一致好评。高祖李渊也十分佩服他的军事才干,对人夸赞说:“即使是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这些古代名将,也比不上我的李大将军啊。”

后来,李靖又为唐朝的安定边疆,消灭东突厥、平定吐谷浑势力立下了汗马功劳。为表彰他的特殊功勋,他的画像被挂到了凌烟阁上,成为大唐王朝二十四名开国功臣中的第八位。到唐肃宗时,李靖更被列为历史上的十大名将之一。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为大唐盛世的开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标签: 李靖

更多文章

  • 李靖手下魔家四将分别是谁,分别有何特点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靖,魔家四将

    魔家四将分别是谁?魔家四将,在封神榜和西游记中都有过出场,在武王伐纣中身死,后被姜子牙封为四大天王,护国安民。那么魔家四将是怎么死的呢?魔礼青,身长二丈四尺,面如活蟹,须如铜线。手持青锋宝剑,上有符印,中分四字:‘地,水,火,风’,这风乃黑风,风内有万千戈矛。若人逢着此刃,四肢化为齑粉;若论火,空中

  • 李靖如何用兵如神大败东突厥数万大军?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靖

    李靖一生用兵如神,可谓是战无不克,攻无不胜。李靖在消灭雄踞江南的南梁政权,平定辅公祏的叛乱之后,又北征东突厥。李靖一生用兵出神入化,最为精彩也是最为威震天下的就是他北上以少敌多,大败东突厥的数万大军。李靖画像因为北方的突厥势力时常进犯大唐北部边界,闹得当地百姓是民不聊生。适逢东突厥内部发生变乱,各部

  • 唐太宗赐李靖临机专断大权 李靖为何拒绝?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太宗

    在高度专制集权的体制下,“君命有所不受”这个原则,实际上是越来越成为虚文了。据《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下”的记载,唐太宗与李靖曾就将帅的机断指挥权问题有过一次深藏机锋、祸福旋踵的讨论。唐太宗别有用心地提道:古人出兵作战任命主帅时,君主都必须要事先斋戒三日,然后举行隆重的仪式,将象征权威的大钺授予将帅

  • 历史探秘:薛仁贵的师傅是李靖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薛仁贵

    薛仁贵是唐朝名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这样的一代名将必定是师出名门。薛仁贵的师傅一般都说是李靖,在一些影视剧中,薛仁贵自幼父母双亡,跟着师傅李靖学习龙门阵法,后来跟尉迟恭认义为父子。薛仁贵以字行世,创造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

  • 中国唐朝大将李靖大败突厥兵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靖

    在1387年前的今天,0630年3月27日 (农历二月初八),中国唐朝大将李靖大败突厥兵。网络配图突厥是中国北方的古老民族,隋末唐初势力逐渐强大,后分为东西两部。唐朝初年,东突厥更加强盛,其首领颉利可汗曾率兵长驱直抵长安附近的渭水便桥北岸,对唐朝造成极大威胁。为改变被动局面,唐太宗除采取一系列政

  • 出神入化的大唐卫公李靖兵法为何失传了?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靖

    李靖是唐太宗的亲密伙伴,为唐朝的统一和安定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今天可见的有限的材料中,我们看到的都是李靖怎样出神入化地运用他独到的兵法克敌制胜的记录,但他的兵法并没有以原著的形式流传下来。今天,我们看到的有关他的兵法的材料,基本上都是后人辑佚而成的。李靖,字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东北)人,唐代著名

  • 大唐名将李靖被人诬告 被一无名御史机智相救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靖

    自古美女如良将,不许人间见白头。这句诗本是说美女薄命,但是也道破了国家良将的命运。能成为名将本就要经过尸山血海里滚过,白骨从中挣命的残酷筛选,然而一旦功成名就,名将的命运也就很尴尬,曾经的战场杀伐锋芒,不知不觉成为了现任统治者的威胁。于是各种猜忌,诋毁就开始了。网络配图唐朝时期的李靖就有过这样的经历

  • 李靖成为大唐战神 是因为他有个舅舅是大隋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靖

    李靖是隋末唐初名将,南平萧铣、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一生南征北战,为大唐王朝的开创立有殊勋。李靖出身官宦世家,自幼接受了良好教育。李靖弓马娴熟英勇善战,戎马一生形成了卓越的军事思想与理论,有兵法传之后世。他过人的军事才能既有自身刻苦钻研兵法的原因,还与他有一个名满天下的舅舅有关。李靖舅舅就

  • 军事家李靖如何用兵如神大败东突厥数万大军?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靖

    李靖一生用兵如神,可谓是战无不克,攻无不胜。李靖在消灭雄踞江南的南梁政权,平定辅公祏的叛乱之后,又北征东突厥。李靖一生用兵出神入化,最为精彩也是最为威震天下的就是他北上以少敌多,大败东突厥的数万大军。因为北方的突厥势力时常进犯大唐北部边界,闹得当地百姓是民不聊生。适逢东突厥内部发生变乱,各部开始出现

  • 唐朝李靖:能否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全能的军事家?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靖

    李靖(571~649年),字药师,唐代著名军事家。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人。他生长在一个官宦世家,祖父李崇义在北魏朝任过刺史,父亲李诠在隋朝担任过郡守,其母韩氏通书画。李靖自幼受母亲薰陶,喜习经史,工书法,尤其喜欢学习兵法战策。他的舅父、隋朝名将韩擒虎经常辅导他研究孙、吴兵法,和他一起讨论用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