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维《饭覆釜山僧》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王维《饭覆釜山僧》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608 更新时间:2024/1/16 17:26:25

古诗《饭覆釜山僧》

年代:唐

作者:

晚知清净理。

日与人群疏。

将候远山僧。

先期扫弊庐。

果从云峰里。

顾我蓬蒿居。

藉草饭松屑。

焚香看道书。

然灯昼欲尽。

鸣磬夜方初。

一悟寂为乐。

此日闲有余。

思归必深。

身世犹空虚。

作品赏析

【注解】:

①覆釜:山名。有此名之山,不止一座。王维所指,疑在长安,然未详所在。饭僧:即斋僧。请僧人应供。覆釜山僧:覆釜山的僧人,具体为何人,亦已不可考。

②磬:为铜体钵形的法器。法会或诵经时,作为起止之节。有大、小之分。

③悟:与“迷”之相对,生起真智,反转迷梦,觉悟真理实相。寂:又作灭,涅槃之别称。乃指度脱生死,寂静无为之意。

【鉴赏】:

《旧唐书》王维本传载:王维“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该诗,可说是此段史录的形象描绘。

该诗的前六句写晚年的兴趣、候僧、僧至等事,后八句写与客僧参禅悟道的情形。重点在后八句,绝妙之处也见于后八句。

“藉草饭松屑”至“鸣罄夜方初”四句,写修行、习法。“松屑”,指松子、松实,它被修行者奉为果腹健体之妙物。南朝梁江淹《青苔赋》:“咀松屑从高想,奉丹经而永慕。”胡之骥注:“《神仙传》曰:‘偓佺好食松实,能飞行,速如走马。以松子遗,尧不暇服,时受服者,皆至三百岁。’”凭草而坐,以松子为饭,确是既简朴又脱尘绝俗。肚腹之饥解决后,又进精神食粮。佛教徒们的精神食粮“道书”,亦即是各种佛家经典。“焚香看道书”,在氤氲香雾中慢慢咀嚼、品味佛理禅味,自是别具一番风味。而随着香雾的袅袅飘散,习法者慢慢进入了冥思苦想、“修心”“见性”的阶段,以至屋内点灯才知白天将尽。而随声声磬响,又一个修习时间到来了。这就是“燃灯昼欲尽,鸣磬夜方初”所描绘的场景。《遗教经》曰:“汝等比丘(僧人),昼则勤心,修习善法,无令失时。初夜后夜,亦勿有废,中夜诵经,以自消息”。王维等也自觉或不自觉地以此律己了。

王维曾为禅宗惠能大师作碑铭,任侍御使出使南阳时遇惠能弟子神会宣扬禅宗心要,一见倾心,又与惠能再传弟子马祖道一深有交情。禅宗的思想对王维影响极深。就禅宗思想而言,其“修行”不在乎出家、在家,而不像传统佛教那样讲究出家修行。其参禅则重在“修心”、“见性”,而不必像传统佛教那样讲究念佛、坐禅等等。禅宗认为:佛即在自性中,求佛不能到外边去求,只能向自己心中寻求。成佛只能靠自己的觉悟。只要除却妄念,拨去云雾,自识本心,直见本性,即可见性成佛。“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佛即众生,自性悟,众生即佛。”(《坛经》法海本)如果将这些和王维的诗对照着读的话,就会看到,“藉草饭松屑”四句,是禅宗弟子参禅状态的绝妙写照。

全诗结尾四句,写悟道。“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馀”两句,描绘了悟得静寂的真谛后全身心解脱束缚的那种极乐感觉,展现了禅宗弟子悟道时的“顿悟”境界。“一悟”之“一”,有的本子作“已”,其实只要稍为考察,即可知应以“一”为是。用“一”字,两句诗就不仅表现出了参禅人悟道之时那出乎意料的、按捺不住的喜悦,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出色地再现了“顿悟”境界。“已”则没有这种含蕴。“顿悟”是禅宗的重要思想,所谓“顿悟”,也就是说,成佛不一定要长期修习,而在于刹那间的领悟。只要一旦领悟即突然觉悟佛性便可成佛。“迷来经累劫,悟则刹那间”,“前念迷即凡,后念悟即佛”(《坛经》法海本)。王维于此,是深有所得的。

“思归何必深,身世犹空虚”两句,是留客的话。何必多想回去之事呢?这世界,这身体,都是虚幻的。这又是一层悟境。佛教认为,宇宙万物都是地、水、火、风这四大元素及其表现出来的坚、湿、暖、动四大性能暂时聚合生成的,因此也没有一样是永恒不变的。四大合则生,四大散则灭。并且,即使是合则生时,调合之四大也不是在固定的,而是每时每刻都在变动。后一分钟的物和我并非是前一分钟的物和我,因而四大皆空。世界的一切都是虚幻的,人也是虚幻的。寻常留客的话竟不失佛法之精要,两者融合得又是那样的天衣无缝,由此也可见王维悟道之深,诗法之妙。王维曾赞扬惠能大师:“举手举足,皆是道场,是心是性,同归性海。”他自己也可说是臻此境界了。

佛教徒的生活,也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佛教蓬勃发展的年代更是如此。王维生活的年代,正是佛教兴盛之时。反映佛教徒生活的艺作品,常有其不朽之处。王维此诗,以诗的语言,由形入神,形象地概括了作者这一类佛教徒修行习法、参禅悟道的情状,因而具有独特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标签: 饭覆釜山僧王维

更多文章

  • 王维《出塞作》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出塞作,王维

    古诗《出塞作》年代:唐作者:王维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躲雕。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雪嫖姚。作品赏析 【注解】:①居延:在今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北部。②碛qì:沙漠。③乘障,同乘鄣:谓登城守卫。《汉书·张汤传》:“﹝上﹞乃遣山乘鄣

  • 王维《燕子龛禅师》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燕子龛禅师

    古诗《燕子龛禅师》年代:唐作者:王维山中燕子龛。路剧羊肠恶。裂地竞盘屈。插天多峭谔。瀑泉吼而喷。怪石看欲落。伯禹访未知。五丁愁不凿。上人无生缘。生长居紫阁。六时自捶磬。一饮常带索。种田烧白云。斫漆响丹壑。行随拾栗猿。归对巢松鹤。时许山神请。偶逢洞仙博。救世多慈悲。即心无行作。周商倦积阻。蜀物多淹泊。

  • 王维《春中田园作》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春中田园作,王维

    古诗《春中田园作》年代:唐作者:王维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作品赏析【注解】:归(一作新)燕识故(一作旧)巢。旧(一作故)人看新历。惆怅远行(一作送远)客。【鉴赏】:这是一首春天的颂歌。从诗所展现的环境和情调看,似较《辋川集》的

  • 王维《送封太守》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送封太守,王维

    古诗《送封太守》年代:唐作者:王维忽解羊头削,聊驰熊首轓。扬舲发夏口,按节向吴门。帆映丹阳郭,枫攒赤岸村。百城多候吏,露冕一何尊。

  • 王维《崔兴宗写真咏》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崔兴宗写真咏,王维

    古诗《崔兴宗写真咏》年代:唐作者:王维画君年少时,如今君已老。今时新识人,知君旧时好。

  • 王维《送韦评事》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送韦评事,王维

    古诗《送韦评事》年代:唐作者:王维欲逐将军取右贤,沙场走马向居延。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

  • 王维《送杨长史赴果州》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送杨长史赴果州,王维

    古诗《送杨长史赴果州》年代:唐作者:王维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

  • 王维《酬张少府》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酬张少府,王维

    古诗《酬张少府》年代:唐作者: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作品赏析【注解】:1、吹解带:吹着诗人宽衣解带时的闲散心情。2、君问两句:这是劝张少府达观,也即要他象渔樵那样,不因穷通而有得失之患。【韵译】:晚年只图个安静的环境,对世

  •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送梓州李使君,王维

    古诗《送梓州李使君》年代:唐作者: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作品赏析【注解】:“一夜雨”一本为“山中一半雨”。橦布:用橦木花(木棉)织成的布。文翁:汉景帝末年的蜀郡太守,力主兴学,成绩斐然。【简析】:这首诗的前四句宛转奇妙,有

  •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古诗《积雨辋川庄作》年代:唐作者: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度罢,海鸥何事更相疑。作品赏析【注解】:1、空林:疏林。2、烟火迟:因久雨林野润湿,故烟火缓升。3、藜:这里指蔬菜。4、黍:这里指饭食。5、饷:致送。6、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