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代著名诗人王维:《西施咏》原文及赏析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西施咏》原文及赏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665 更新时间:2024/2/29 11:27:04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唐代著名诗人维《西施咏》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西施咏

作者:王维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粉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西施咏鉴赏

这是一首讽刺诗,通过借咏西施而抒发现世感愤不平,语意深微,很有普遍性。诗人通过西施的故事来发表诗人对人生的一点体会,即“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的现象。这一现象有两种情况:一是一般人难于辨别好歹,一旦美好事物被发现后,大家才吃惊地感叹艳羡;二是某些人与事物本来也平常无奇,一旦被评为上品或提拔成高官贵妇后,大家就刮目相看,敬佩不已。

春秋时越国诸暨苎萝山的美女西施,被越王勾践选送给吴王夫差,成为吴宫邀幸擅宠、娇怜命贵的艳妃,左右了吴王,支配了吴国。当然,西施这样做是有她的政治目的,但王维此诗并不是取材她的政治图谋,而是用她入官后艳色凌人,写令人感到厌恶的恃宠擅权的官场世态。

开始两句从通常世态的角度提出了一个很有概括性的问题:“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这两句是说:天下人好德者少,重色者多,有这种社会习俗,像西施那样的人物,不可能长久地处于微贱之地。因此生活中像西施这样的人物,会有被尊贵的一天,只是时机之遇的早晚。这两句是对取人不重德能的当政者的讥讽,并同时表明,那些得势者一朝之内便娇骄得判若两人,根源还在于重色者。

三四句“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是前两句中的有“重”而不“微"的一个突出的事实证明。一个越国的山村中的普通女子,一朝之间身价十倍,原因就是因为遇到了重艳色的人;重色人有多大权力,有色者就有多么贵重,如此的逻辑适合于说明历史上的一切权臣和宠姬。王维就是借宠姬而抨击权臣的,鄙视权臣并不是以自身的德能显出贵重的意义,而是借“重”而“贵”的,王维提醒当权的不要忘乎所以,用意是很尖刻的。

从第五句“贱日岂殊重”开始,到“莫得同车归”,连续八句,是对西施的讥刺,针对性是世俗心理和那些得宠后便殊众自贵、颐指气使的娇骄者。在王维看来,有一种社会性的心理惰性,就是一个美的事物,被埋没的时候谁也看不出它的“殊众”之处,而一旦被人发现了之后,它就成了世上稀有的宝贝。

诗人认为西施就是这种心理的一个代表对象。诗人好像要问一问西施:“当年你在苎萝村溪边浣纱时,你意识到你自己是那么天下少有吗?比所有的浣纱姑娘都美吗?可为什么一进吴官,成为贵人,便感到自己成了稀世之珍呢?”对于自贵自稀的人,王维最鄙夷那种“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的得幸者,得幸者愈宠愈娇,借高权保护,唯己为是,非己为非,以致到了无有是非的程度。王维在仕途里不乏坎坷,接触了不少炙手可热的权臣,诗人很憎恶这种人,此刻诗人指着西施,一点也不客气地针砭了这些小人。

诗的最后两句:“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这是归结性的道德评价。这里包含的意义是很复杂的。在时间上,诗人回到了西施的时代,找到了那个被人传为笑柄的东施,向东施致语。向西施效颦学不到真西施的样子,又告诉她:这样的西施怎么可能学得了,况且她“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再不屑与当年浣纱伴为伍了,没有什么可效之处。王维的话当时的人是听得见的,诗人的真正的“邻家子”乃是现世人,不可效的是那些“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的衮衮诸公。

标签: 王维《西施咏》

更多文章

  • 唐朝诗人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原文、注释及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王维,唐朝

    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唐朝:王维天官动将星,汉上柳条青。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古诗简介《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从赵都督

  • 唐朝有才华会写诗是一种什么体验 王维死罪因为一首诗被免罪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写诗

    很多人都不了解唐朝写诗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王维在历史上最著名的标签是诗人,才华肯定是不差的,且出身名门,受过良好的教育,不过,唐朝的诗人,特别是著名诗人,大多是带着一点浪漫主义思维,他们的政治能力普遍比较差,和作诗的才华是成反比的。就以王维而论,他九岁就在家乡成为知名神童,

  • 同时代的著名诗人,李白和王维为何没交集?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维,唐朝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王维,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李白和王维这样两位有分量的诗人,为什么会没有交集?他们共同留下了上千首诗歌,却没有一首唱和之作,甚至在各种史料中,也没有两人同框的记载,他们仿佛生活在平行世界之中,这是不是有些奇怪?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历史上也有相当多的

  • 阳关:中国古典诗词常用典故之一,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阳关,中国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在诗词中,典故的特点就是语言精炼,含义深厚隽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中国古典诗词常用典故如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

  • 王维为何被称为“诗佛”?佛法对他的影响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王维

    王维生于公元70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这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受禅宗影响很大。王维生于公元701年

  • 唐代诗词送宇文太守赴宣城如何赏析?表达了王维什么感情?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代,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送宇文太守赴宣城【唐代】王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寥落云外山,迢遥舟中赏。铙吹发西江,秋空多清响。地迥古城芜,月明寒潮广。时赛敬亭神,复解罟师网。何处寄想思,南风吹五两。这首诗前四句是倒写,实际上应是“铙吹发西江,秋空多清响。寥落云外山,迢递舟中赏。”诗人的船

  • 唐代诗词送别如何赏析?表达了王维什么感情?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代,送别

    送别【唐代】王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这首诗写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饮:这里是使动用法,“使......饮”的

  • 唐代诗词送张五归山如何赏析?表达了王维什么感情?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代,送张五归山

    送张五归山【唐代】王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送客,送的却尽是惆怅,一“尽”字极为妙用,送别之时的满腔惆怅,因了这一“尽”字而多了几许沉甸。”几日

  • 唐代诗词齐州送祖三如何赏析?表达了王维什么感情?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代,齐州送祖三

    齐州送祖三 / 河上送赵仙舟 / 淇上别赵仙舟【唐代】王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译 注 赏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此诗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为送别友人祖咏而写的作品。“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

  • 唐代诗词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如何赏析?表达了王维什么感情?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代,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唐代】王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这是一首送别诗。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