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盘点唐朝诗人白居易五首哲理诗的原文和赏析

盘点唐朝诗人白居易五首哲理诗的原文和赏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2637 更新时间:2024/1/17 3:10:32

很多人都不了解白居易,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

元和十年(815),白居易因上疏请追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触怒当权者,被贬为江州司马。在赴江州途中,白居易想起了好友元稹被贬江陵时写的《放言五首》,颇有感慨,于是也写了五首诗相和。

放言就是无所顾忌,畅所欲言。白居易的这五首诗,借助贴切的比喻、丰富的典故,探讨了人生诸多大问题,读来很是耐人寻味。其中“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等句,已成千古名句。

其一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甯子解佯愚。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第一首诗写人世间的真真假假。

首联说,早上是真的,晚上却变成假的,这样的事,自古以来层出不穷,有谁能分辨?

第二联用了两个古代作为的典故。臧(zāng)生,指春秋时期鲁国大夫臧武仲,他很有智慧,当时人称他是圣人,但孔子说他是凭借其防地来要挟鲁君的奸诈之徒。甯(nìng)子:指春秋时期卫国大夫甯武子。《论语·公冶长》:“甯武子,邦有道则知,邦元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孔子很赞赏甯武子这种能在乱世装傻自保的本领。

臧武仲和甯武子都作为,但一个是奸而诈圣,一个是大智若愚,而世人都喜欢装作圣人的臧武仲,哪晓得世间还有装傻的真贤人。

第三联用两个比喻写假的真不了。草丛中的萤火虫,虽然也能发光,但它终究不是火,荷叶上的露珠,虽然看起来也像珍珠一样圆润,但它终究不是珍珠。

最后一联明示辨伪之法。燔(fán)柴:大火。照乘:指明珠。如果不用大火跟萤火虫对比,不用明珠跟荷露对比,那就看不出它们的区别。

人如何能分辨真假,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提高自己的见识,太阳之下,萤火虫的微光不值一提,见过真正的珍珠,也就不会被荷露欺骗。

其二

世途倚伏都无定,尘网牵缠卒未休。祸福回还车转毂,荣枯反覆手藏钩。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不信君看弈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

第二首诗,写世间祸福的转化。

老子》有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首联说,世间祸福,没有定数,尘世仿佛一张大网,世间各种各样的事牵缠在一起,永无休止。

第二联说,祸福轮回,就像车轮转动了样,人生的得意与失意,像藏钩游戏一样难以猜测。毂(gǔ):本指车轮中心部分,此指车轮。藏钩,中国传统猜物游戏。游戏时,一组人暗暗将一小钩(如玉钩、银钩)或其他小物件攥在其中一人的一只手中,由对方猜在哪人的哪只手里,猜中者为胜。荣枯,本指草木的茂盛生长与枯萎死亡,这里引申为人生的得意与失意。

第三联说,乌龟有灵,可以说是福,但也因为它有灵,所以古人用龟甲来占卜,乌龟有灵却带来了杀身之祸。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但也免不了被摔断脚之祸。

最后一联说,祸福无定,不信就看那下棋的人,谁输谁赢,终究要等到终局才知道。

其三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这首诗写辨别人的真假。

首联说,我赠送你一个决断内心疑惑的方法,这个方法不用占卜算命。钻龟与祝蓍(shī)都是算命的方法。钻龟,钻龟壳后,看其裂纹以卜吉凶。祝蓍,拿蓍草的茎占卜。

第二联说,要分辨事物的真伪优劣,需要时间来考验。要区分玉是真玉假玉,要烧三天三夜才知道,要区分枕木和樟木,要等他们生长七年之后才能区分出来。

第三联说,周公这样的圣人,也曾被人诬陷意图谋朝篡位,逼得他辞去相位,王莽未篡汉之时,谦恭下士,名声非常好。

最后一联说,如果他们当年就死了,那么他们的一生真伪,又有谁知道呢?就比如,汪精卫当年刺杀摄政王时便被处死了,那么谁还知道他是个汉奸呢?

其四

谁家第宅成还破,何处亲宾哭复歌。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北邙未省留闲地,东海何曾有定波。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如何。

第四首诗写人的贵贱与贫富。

首联说,是谁家的高屋大宅,建成了又破败了?是哪里的亲朋宾客,痛哭又高歌?

第二联说,昨天家里头还权势焰盛,炙手可热,今天就门庭冷落,门可罗雀。

第三联说,北邙山上,已经看不见空闲的地方,世事变幻,人事无常,就像那东海之上,未曾有过风平浪静的时候。北邙(máng):山名,东汉及北魏的王侯公卿死后多葬于此,后泛指墓地。

尾联说,不要取笑贫贱之人而夸耀富贵之人,他们最终都成了土中枯骨,两者又有什么区别呢?、

其五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

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

最后一首诗写生死。

首联说,事物的大小是相对而言的,泰山虽大,不能欺压微小的秋毫,颜回虽短命,但自得其乐,不曾羡慕老子和彭祖。秋毫,指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的细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颜回只活了三十多岁,贫居陋巷而不改其乐。传言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而彭祖更是活了八百多岁。

第二联说,松树能活千年,但最终还是要枯朽,木槿花只能开一天,但它依然自在地盛开。

第三联说,人生在世,何必留恋尘世而天天担心死亡,也不要嫌弃自物和厌恶生活。

尾联说,生与死不过一场幻梦,但梦中人的喜怒哀乐,又是联系着人与人的感情。

标签: 白居易唐朝

更多文章

  • 北宋诗人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原文、翻译及解析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冬至夜思家》,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邯郸冬至夜思家作者: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释①邯郸:唐县名,今河北邯郸市。②驿:驿站,客店,古代的传递公文,转运官物或出差官员途中的歇息的地方。③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十二月

  • 母亲坠井而死白居易守孝3年,为何有人说他不孝?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白居易,唐朝

    对白居易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相关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朝理学家曾国藩曾提出著名的“人生三境”,即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老年经不得逆境。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一生,恰恰符合“人生三境”。唐朝时期,诗歌文化得到了迅猛发展,以李白、杜甫、白居易成就最为突出,三人合称为“唐代三大诗

  • 白居易思念家人写下一首诗,堪称题目最长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白居易,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白居易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唐诗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诗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兴起了,而在唐朝,诗歌的发展也达到了一个巅峰,唐朝涌现出了无数出色的诗人。人们也收录了众多的唐诗,其中有代表性的诗集就是《唐诗三百首》,这里面收

  • 揭秘白居易的爱情故事:浪漫与现实共存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白居易,唐朝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述白居易的故事。白居易37岁才结婚。虽然与元稹是一生的好友,但他的爱情世界却与元稹不同,既没有“曾经沧海难为水”这般自我写照的名句,也没有张生与崔莺莺诸多版本的缠绵与绮丽。这个伤感的初恋故事在史书的平铺直叙中影影绰绰,这段过往有着浪漫

  • 杜甫《登白马潭》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登白马潭,杜甫

    古诗《登白马潭》年代:唐作者: 杜甫水生春缆没,日出野船开。宿鸟行犹去,丛花笑不来。人人伤白首,处处接金杯。莫道新知要,南征且未回。

  • 杜甫《又送》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又送,杜甫

    古诗《又送》年代:唐作者: 杜甫双峰寂寂对春台,万竹青青照客杯。细草留连侵坐软,残花怅望近人开。同舟昨日何由得,并马今朝未拟回。直到绵州始分首,江边树里共谁来。作品赏析【注解】:【鹤注】鲁訔年谱云:公送辛员外暂至绵,诗云“直到绵州始分首”,则鲁说为是。双峰寂寂对春台,万竹青青照客杯①。细草留连侵坐软

  • 杜甫《祠南夕望》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祠南夕望,杜甫

    古诗《祠南夕望》年代:唐作者: 杜甫百丈牵江色,孤舟泛日斜。兴来犹杖屦,目断更云沙。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

  • 杜甫《闷》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闷,杜甫

    古诗《闷》年代:唐作者: 杜甫瘴疠浮三蜀,风云暗百蛮。卷帘唯白水,隐几亦青山。猿捷长难见,鸥轻故不还。无钱从滞客,有镜巧催颜。

  • 杜甫《双燕》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双燕,杜甫

    古诗《双燕》年代:唐作者: 杜甫旅食惊双燕,衔泥入此堂。应同避燥湿,且复过炎凉。养子风尘际,来时道路长。今秋天地在,吾亦离殊方。作品赏析【注解】:当是广德元年春在阆州作。衔泥入堂,此春日事。曰应曰且,乃计其将来也。鹤曰:观末句,公有意于出峡,未闻严武镇蜀之信也。旅食惊双燕①,衔泥入北堂②。应同避燥湿

  • 杜甫《斗鸡》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斗鸡,杜甫

    古诗《斗鸡》年代:唐作者: 杜甫斗鸡初赐锦,舞马既登床。帘下宫人出,楼前御柳长。仙游终一閟,女乐久无香。寂寞骊山道,清秋草木黄。作品赏析【注解】:斗鸡初赐锦,舞马既登床①。帘下宫人出,楼前御曲长②。仙游终一閟,女乐久无香③。寂寞骊山道④,清秋草木黄⑤。(此章有乐极悲来之感。上四,铺张盛事,见生前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