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官员薪水簿:白居易爱晒工资 韩愈爱哭穷

唐朝官员薪水簿:白居易爱晒工资 韩愈爱哭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116 更新时间:2024/1/13 5:56:51

导读:唐朝是一个传奇的时代,也是现在影视剧的重要取材年代,每隔一两年,荧屏上总有一部收视率居高不下的电视剧跟唐朝有关,比如前两年的《神探狄仁杰》中的“元芳,你怎么看”还方兴未艾,如今的《武媚娘传奇》又沸沸扬扬了。

不过,再传奇的人物,也得拿薪水过日子;再传奇的生活,也得靠那本枯燥无味、几乎与传奇无缘的薪水簿。所以,除了丰富的素材,唐朝还给我们留下了一本详细的工资簿。

唐初薪水:比隋朝有下调 外官不如京官

唐高祖建立大唐,同时也制定了唐朝官员的俸禄规格,跟隋朝相比,工资水平有所下调,原因可能跟战乱破坏了生产力、民生凋敝有关吧,具体的还得看工资表。

《隋书》的“百官志”里有一张不太详尽的工资表,标明了基本情况:古代的年薪以粮食为基本发放单位,一品官年薪九百石,然后按照品级递减,低一级就减一百石,所以从一品就是八百石,正二品是七百石……到正四品,年薪为三百石,接下来每降一级就减五十石,到正六品,年薪为一百石。九品和不管事的闲官没有年薪。

网络配图

唐朝建立后,我们看《新唐书》里的工资簿,发现确实有所下调,公元618年,正一品的年薪变为七百石。正四品的年薪倒是相当的,都是三百石,再往下差别也不大。而唐朝的九品芝麻官也列入了财政,年薪四十石。

这些以粮食为单位的薪水都是一年之内一次性发放到位,“皆以岁给之”。悲催的是,京师以外的地方官吏没有年俸,“外官则否”。在唐朝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地方官员的待遇远不如京师官吏。名臣倪若水曾在地方为官,有一回,他给一位回长安为官的朋友送行,朋友动身后,倪若水望着其远去的背影,羡慕嫉妒恨地说:“这哥们回京城做神仙去了。”

当然,外官的困难还是有人关心的,贞观六年,公元632年,中书省的官员高季辅上奏说,外官同事们实在太苦了,级别低,又没薪水,已经到了“饥寒切身”的地步,还是要发俸禄才行,“宜给禄养亲”。于是外官开始有年俸,稍低于京官,例如一品低五十石,二品和三品低三十石,具体就不罗列数据了。也可以用盐代替,至于怎么兑换,不得而知。

由此可见,外官待遇不如京官。不过,风水轮流转,到中晚唐时,出现了京官不如外官的情况。例如唐穆宗的时候,堂堂工部尚书郑权,居然惨到薪水养不活家人的地步,“俸薄不能赡”,所以他绞尽脑汁要调到地方去,并最终如愿以偿。据《资治通鉴》第243卷记载,公元823年的四月二十五日,调令下来,郑权任岭南节度使。接到调令的他欢欢喜喜地上任去了。岭南在当时算是偏远地方,郑权都乐意去,可见情况与初唐相比已大不相同。

薪水调整:唐高宗时有月薪 武则天上调低层官员待遇

年薪也不是固定的,会视表现情况有所浮动,当然,多数是往上浮的。唐太宗贞观年间,百官在年终考核中,如果得上等成绩,可以奖给他们一个季度的俸禄,后来追加到一年的俸禄,大概相当于年终奖了。看来,好好表现还是有希望加薪的。

网络配图

新到的官员,手头没薪水,等发年薪又太遥远,所以就每日给粮,等于计日算工资。

据《新唐书》的“食货志”记载,唐太宗的时候财政吃紧,于是实行隋朝就有的“公廨本钱”,其实是一种融资借贷制度。政府贷款给一些民间人士,每人限五万钱,让他们拿着这笔钱去做生意,每月收利息四千钱,一年收四万八千钱,息钱已经接近本金,算是高利贷了。这些赚来的利息钱,就用于发放官员的薪俸。

当然,朝廷也给贷款人一个身份,叫做“捉钱令史”,顾名思义,就是专门想法赚钱的官,这个“捉”,真是用得太形象了。

这些负责“捉钱”的官员,虽然不是正式编制,但在吏部是有档案的,一旦一年缴足四万八千钱的利息,归还本金,吏部可以授予官职,“岁满受官”。要达到几乎是百分之百的利息指标,真得要拼才行。

但这个制度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当时的大书法家褚遂良就提意见了,他是从人事制度来考虑的:皇上,现在长安城里有六百多位“捉钱令史”,过一两年这些人都要被吏部任命为官吏,那各大部门的位置岂不是被他们占满了?朝廷的进士往哪儿安置去?读书考进士有什么用?

唐太宗也觉得头大,就废除了此项制度,恢复拨款发薪俸。不过,后来这项制度还是反反复复地实行,屡废屡兴,没钱总得想法子吧。

到公元650年,即唐高宗永徽元年,唐朝的财政状况好一些了,于是有了月薪,当时叫做俸料。一品官的月薪是八千钱,另外伙食补助一千八百钱,办公用品费一千二百钱。这是最高的,九品芝麻官的月薪为一千五百钱,伙食补助二百五十钱,办公用品费二百钱。

网络配图

每个官员的警卫人员和办事人员也是有严格规定的,一品官配备随从96人,二品官配备随从72人,到九品官,就冷清多了,只配备两人。公主的随从也挺多的,法定80人,所以说影视里公主前呼后拥的场面,不是没有道理的。郡主也不能怠慢,会配60名工作人员。

到武媚娘上台,公元684年,即光宅元年,上调了八、九品官员的待遇,主要是增加随从工作人员。

当然,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收入来源不可忽略,那就是职分田和永业田。农业社会,收田租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发薪水方式。一品官分十二顷田,二品官分十顷田,九品官分二顷五十亩田。至于永业田,一品分六十顷田,二品分三十五顷田,余不赘述。不过,永业田是可以收回去的。

趣闻:白居易爱晒工资 韩愈爱哭穷

唐朝近三百年期间,从治到乱,再考虑到通货膨胀,官员薪水当然也是跟着时代变化的。到了唐武宗会昌年间,薪酬就基本固定下来了,理论上不再作任何调整,“会昌后不复增减”。《新唐书·食货志》也有工资单,当然是年薪,此处略举几例:太师、太保、太傅的年薪是二百万钱;中书令,其实也是宰相,年薪一百四十万钱;各部门的尚书年薪百万钱;节度使年薪三十万钱,比尚书低多了。为什么上文的郑权要舍工部尚书不当,去当岭南节度使?估计是中晚唐节度使有地方行政权和财权,实际收入不止于此吧。

公元807年的五月,大诗人白居易在陕西当县尉,看到当地老百姓冒着暑热在割麦子,“足蒸暑吐气,背灼炎天热”,不由得大为感叹,并很珍惜自己现有的待遇,不用种地干农活。他打开工资条看了一下,每年有三百石的收入,“吏禄三百石”,于是对自己说:白先生,您知足吧,感恩吧。

网络配图

白居易似乎很适合搞统计工作,每到一个职位,就喜欢写诗晒一下收入,这个已经有人写过,因此只简略提一提。他从当县尉的年俸三百石到太子少傅的月收入十万,“月俸百千”,收入线一直往上走。

韩愈曾经是国子监博士,也就是高校校长,他的年薪多少呢?查一下史料,和县尉一个级别:两万钱。这是唐武宗时候的标准,韩老师稍微早一点,估计八九不离十。一次早训时,学生笑话他:老师,你好穷啊,孩子冻得哇哇哭,老婆饿得嗷嗷叫。韩老师回击说:我不用耕地,老婆不用织布,一家人“安坐而食”,我挺知足的。

其实,这是韩老师借学生的嘴哭穷。他当然有办法创收,那就是写墓志铭,据说收费挺高的。

标签: 白居易爱晒工资

更多文章

  • 揭秘:李白杜甫白居易的酒杯里装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白居易

    “杯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一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只要不是醉生梦死,浅斟低唱和纵情豪饮便各有千秋。前者认识自我,后者融入人群,一动一静,正是人生的吐纳。酒里的喧嚣与沉静,唯饮者知之。而文人好酒,古已有之,只是人有差别,酒杯里装的也就各不相同。醉眼之中,天地一体,物我两忘。“或放浪形骸,或因寄所托”,

  • 诗魔白居易的不齿一面:家伎每3年就纳新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白居易

    白居易确实很后人留下了很多经典的作品,而且白居易在他的诗歌当中还有一副关心天下苍生的情怀,还有类似《琵琶行》这样“怜香惜玉”的文字,但是走出诗歌的成就,白居易恐怕很难成为一个品质良好的文人。网络配图首先解释一下什么叫做家伎,就是古代豪门蓄养的歌妓,最有名的两个就是樊素和小蛮,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

  • 白居易竟对令忠臣死伤无数的甘露之变幸灾乐祸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白居易

    唐朝甘露之变这件事是发生在唐文宗大和九年,也就是835年十一月的一次政变,宦官势力得到优胜,造成了朝廷中很多官员被杀。这场甘露之变的性质是宫廷政变夺权。唐朝甘露之变的背景是在安史之乱结束之后,唐朝宦官的势力日益强大,唐德宗委任宦官掌管禁军并且成为了定制,从此宦官的势力变得不可抑制。在宝历二年,也就是

  • 白居易养孩真辛苦的故事 诗人白居易故居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白居易

    盛唐诗人白居易一生仕途不顺,爱情之路也很坎坷,在与初恋湘灵分离后,一心抗婚的白居易最终被母亲以死相逼娶了同事的妹妹为妻,那时他已经三十五岁了,大龄青年的白居易养孩真辛苦。白居易图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大龄青年白居易好不容易娶妻了,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养育儿女,命途多舛的诗人在儿女这一关上也不顺利

  • 黄轩染谷将太联手《妖猫传》 历史上白居易和沙门空海真的认识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黄轩,白居易,妖猫转,沙门空海

    陈凯歌最新电影《妖猫传》马上就要在12月22日上映,该电影改编自日本作家梦枕貘的小说《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故事说的是中唐时期,金吾卫陈云樵府中有妖猫入侵,长安城笼罩在诡异氛围中,诗人白居易奉命调查此事,并结识了日本僧人空海,两人抽丝剥茧步步深入,逐渐还原震惊世人的历史真相。那么历史上白居易和沙门空

  • 史上因傍高官被白居易用诗歌杀死的才女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白居易,关盼盼

    诗歌本是个优美的艺术形式,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尤其是唐诗。不过如果使用不当,诗歌也是个杀人利器。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就曾用诗歌杀人,至今读起来仍然觉得不寒而栗。才女关盼盼早年能歌善舞,丰艳照人,是红极一时的女神级人物。如果去做主持,也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后来看到徐州节度使张建封贵为一方大员,威武无比,便

  • 为什么白居易在日本最受欢迎?名声远远超过李白杜甫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白居易

    唐朝时期,中国的古诗达到了井喷式的发展,遣唐使当然也不会错过那些优秀的诗作,都辛勤地把唐诗传到了日本,有趣的是,在中国名声斐然的李白与杜甫在日本虽然也很受欢迎,但却远远不及于白居易的声望和影响。后人想象的白居易形象唐朝时期,中国的古诗达到了井喷式的发展,遣唐使当然也不会错过那些优秀的诗作,都辛勤地把

  • “诗仙”李白、“诗佛”王维、“诗魔”白居易居然生于同一天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白,唐朝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让人感到奇特的是2月28日这个日子,这天难道真是为“诗人”准备的日子?因为中国古代的“诗仙”李白、“诗佛”王维、“诗魔”白居易都诞生在这天——2月28日,而且李白、王维竟然还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真是无巧不成书啊!诗仙李白李白(公元701年2月28日-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 皇帝为白居易写了一首悼亡诗,惊艳了千年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白居易,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白居易的文章,欢迎阅读哦~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在我们现代人看来诗仙李白无疑是诗词界最璀璨的明珠,然而其实在唐朝当时,李白的名气并没有这么大,甚至“诗仙”这个称号都不属于他。唐朝的诗歌多是歌唱出来的,当时的识字率不

  • 白居易和夫人闹矛盾,写了首诗堪称哄妻典范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白居易,唐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白居易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诗人们的深情,如果不用在自家夫人身上,怕是有点儿说不过去的;诗人们手中的笔,若是不为自家老婆写上几首诗,怕是没有道理的。所以哪怕潇洒如李白,看着自己辛劳的妻子也会吟出一句:“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