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光弼与郭子仪的结局为什么会不一样?

李光弼与郭子仪的结局为什么会不一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972 更新时间:2023/12/18 17:56:22

郭子仪李光弼都是唐朝的中兴大将,为何两人的结局如此不同,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

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是中唐时期的国家柱石,两人为平定“安史之乱”,保卫大唐江山立下赫赫战功,并称唐朝中期的中兴名将。唐肃宗曾发自肺腑地感谢郭子仪:“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李光弼也备受后人推崇,被称为“战功推为中兴第一”。

郭子仪出生于公元697年,是一个典型的官二代,父亲历任各地刺史。他本人也长得仪表堂堂,“长六尺余,体貌秀杰”。

依靠自己的天赋和良好的家庭教育,郭子仪在武则天时期就高中武状元,公元749年就官居三品,成为武卫大将军。

李光弼同样出身名将之后,父亲是左羽林大将军李楷洛。他比郭子仪小11岁,出生于公元708年。但他同样少年成名,不到20岁即被任命为左卫亲府左郎将,封云麾将军。

如果没有安史之乱,也许郭子仪和李光弼就会在这样的官场上富贵但略显乏味地度过一生。

但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彻底地改变了两人的人生轨迹,也让郭、李两人在乱世中尽显英雄本色而名垂千古。

在平叛“安史之乱”中,两人尽展平生军事才华,挽大唐帝国于将倾。郭子仪大战河北,收复两京,抗拒吐蕃,单刀赴会,智退30万回纥敌军;李光弼出奇制胜,取得常山大捷,和郭子仪、唐肃宗会师灵武。而后又以少胜多,在太原完胜叛军。此后两人同心协力,经过7年鏖战,成为李唐江山的最后守护者。

不过,这样的两个人,他们的结局却大相径庭,这是怎么回事呢?

郭子仪在平叛“安史之乱”后,继续执掌兵权,统领天下兵马,直到85岁才溘然长逝。史书对他的评价是“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而君子不之罪”。

而李光弼却在平叛之后的第二年就郁郁而终,只活了57岁。

为什么会这样呢?

最根本的原因,是郭子仪极富政治智慧,而李光弼却是政坛低能儿。

郭子仪对皇上惟命是从,忠心耿耿。

天宝十四年,当“安史之乱”爆发时,唐玄宗下旨郭子仪率朔方军平叛,郭子仪二话没说,起兵讨伐安禄山;至德元载,正当郭子仪在河北取得节节胜利,欲直捣范阳时,唐肃宗在朔方的一纸召唤,郭子仪当即率5万兵马赶赴朔方。

相州之战后,唐肃宗将失败的罪责让郭子仪一人承担,罢免了他一切军权,赋闲京中。唐代宗即位后,听信谗言,再罢郭子仪兵权,让他督建皇陵。面对这些飞来横祸,郭子仪泰然处之,毫无怨言,仍对皇帝忠心不二。

面对皇上的赏赐时,郭子仪深谙为臣之道,只接受财物,力辞官位。

它曾不止一次地上奏辞掉官职,特别是对“太尉”和“尚书令”的封赏,郭子仪坚决不受。而代宗赏给他的美女、珍宝,他却欣然笑纳。他还在生活上极尽奢华,“侈穷人欲”,目的就是要让皇上放心。

郭子仪对同僚谦让有加,尤其不得罪小人。

大宦官鱼朝恩对郭子仪羡慕嫉妒恨,经常在代宗面前诋毁他,甚至在背后找人掘了郭子仪的祖坟。郭子仪也心知肚明,但他却对代宗说:“臣久主兵,不能禁暴,军人残人之墓,固亦多矣。此臣不忠不孝,上获天谴,非人患也。”

鱼朝恩还别有用心地宴请郭子仪,部下都劝他不去,但郭子仪却独自赴宴,不带一个侍卫。郭子仪的宽容,让鱼朝恩佩服得五体投地,流着泪说:“非公长者,能无疑乎。”

实际上,郭子仪和李光弼早年也有矛盾,“不相能,虽同席不交谈”,这个矛盾是由各自的上司引发的。但郭子仪为国家社稷计,在“安史之乱”爆发时,主动向肃宗举荐了李光弼,可见郭子仪的胸襟和大度。

反观李光弼,政治眼光短视,情商也显得很低。

公元757年,李光弼奉命前往太原任职时,御史崔众迟迟不肯交出兵权,李光弼当即将他缉捕下狱。适逢钦差前来宣旨,擢升崔众为御史中丞,但李光弼公然抗旨,“今只斩侍御史;若宣制命,即斩中丞;若拜宰相,亦斩宰相”,坚持斩了崔众。

在邙山之战中,仆固怀恩不听李光弼的劝告,将军队列阵于开阔地带,史思明乘机大败仆固怀恩,直接导致邙山战败。李光弼重惩了仆固怀恩,由此导致两人心生怨恨。

太监程元振、鱼朝恩也曾屡次诽谤李光弼,但李光弼却采取了回避的方法。公元763年,吐蕃军攻陷长安,大兵压城之际,代宗数次下旨命李光弼救援,李光弼竟拥兵不救。尤其是来瑱因遭程元振谗言被杀后,李光弼更是不敢入朝,由此遭到代宗猜忌。

正是由于两人迥异的性格和政治眼光,才导致不同的人生结局。

标签: 李光弼唐朝

更多文章

  • 郭子仪在家给老婆洗脚,大臣笑他没骨气,唐代宗说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郭子仪,唐朝

    还不知道郭子仪在家给老婆洗脚 大臣笑他没骨气 唐代宗:这才是大智如愚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起唐朝的名将,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一代战神郭子仪。郭子仪的前半生基本上是碌碌无为,直到58岁那年他才走上沙场,最后成为了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郭子仪的出现,挽

  • 裴度有哪些成就?功勋堪比郭子仪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裴度,唐朝

    你们知道唐朝宰相裴度:成就了中唐的“元和中兴”功勋堪比郭子仪,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唐朝曾经有过一位著名的宰相郭子仪,这位在安史之乱之中扭转了唐朝局势的伟人也因此被搬上荧幕,所以我们在很多电视剧中都能看到他伟岸的身影,不过在唐朝,却还有一个人他堪比郭子仪,而此人也同样在唐朝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 郭子仪为王朝续命195年,却惨遭皇帝杀害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郭子仪,唐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郭子仪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一如,大唐帝国,在历经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实现了国家强盛,四海臣服,天朝上国的尊号,天可汗的尊称,也在统治者的奢靡,在朝廷之上的昏聩,在地方节度使制度,这一系列的因素之下,而唐玄宗李隆基晚年的做所作为也成功的点燃

  • 郭子仪身居高位 为何还会怕一名小官员呢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郭子仪

    还不知道:郭子仪为何会怕一个小官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我们都知道,唐朝的汾阳王郭子仪一生富贵、顺遂。他率领将士平定安史之乱,单枪匹马深入回纥内部,威震一时。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唐朝的再次繁盛。他一生出将入相三十余年,扶持过四朝皇帝,且他的亲眷皆身居显贵,

  • 郭子仪是怎么一步步成为一代名将的?又是怎么安然寿终正寝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郭子仪

    郭子仪是怎么一步步成为一代名将的?又是怎么安然寿终正寝的?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郭子仪是唐朝一代名将,安史之乱就是由郭子仪平定,并且顺利收复长安、洛阳两京。郭子仪是以武状元身份入仕,但早年并没有得到重用,毕竟当时的大唐还没有爆发很严重的危机。直到安史之乱发生后,唐军一度兵败如山

  • 郭子仪虽功高震主,但为人处世之道让他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郭子仪,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郭子仪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纵观我国的历史,有无数个英雄豪杰,或功勋卓著,或满腹经纶,或功高震主,但是能够善始善终者却很少。而唐朝的郭子仪却能一身正气,功高盖世,且善始善终,实属千年难遇。特别是从唐玄宗末年的安史之乱,攻克河北,收复两京,再战邺城,大唐的国运几

  • 郭子仪:几起几落却始终不改忠贞之志,最有出息的武状元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郭子仪,唐朝

    他是中国历史最有出息的武状元,虽几起几落却始终不改忠贞之志,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安史之乱,可谓是大唐王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这场空前浩劫的洗礼下,不仅那个曾经璀璨繁华、万邦来朝的盛世大唐被拦腰斩断,连整个华夏大地都被带入了万丈深渊。不过俗话说得好,疾风知劲

  • 郭子仪的心胸有多大?祖坟被死对头所挖还能泰然自若!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郭子仪

    郭子仪的心胸有多大?祖坟被死对头所挖还能泰然自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自古以来,朝臣就是一个敏感的存在。他既要顾虑君臣关系,又要掌握与百姓之间的距离,作为一个清官他要担心功高盖主,作为一个贪官他又要担心御史在后面弹奏他一本。更重要的是,他还要妥善处理与同僚之间的利益交叉。因此

  • 郭子仪的祖坟为什么会被挖?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郭子仪,唐朝

    你真的了解唐朝名将祖坟被挖,对皇帝说:这绝非人所为,挖坟的一听当场哭了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中,皇帝可以理所当然地享受着至高荣耀,但有一些大臣立下了大功,甚至于功高震主,所以他们会做出一些以下犯上的事,这样的臣子,后世对他们的评价不会太高。数千年来,人们

  • 安禄山死后为何郭子仪花了6年才平乱呢 原因出在什么地方呢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安禄山,唐朝

    还不知道:安禄山死了为何郭子仪花了6年才平乱呢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唐朝是我国历史长卷上浓墨重彩的一页。由李渊于晋阳起兵,第二年在长安称帝。后又由太宗李世民开启了贞观之治,而后迎来了被后人传颂已久的由唐玄宗开拓的开元盛世。可惜兴衰更替是帝国发展不可撼动的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