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郭子仪为什么会历经四朝结局还能得以善终?

郭子仪为什么会历经四朝结局还能得以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306 更新时间:2024/3/13 5:30:13

郭子仪为什么会得以善终,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

放眼古今中外,有权的功臣有不少难以善终的,比如宋代的岳飞,功高震主,让宋高宗无耻的杀掉。明朝的权力人物张居正,人刚死就让自己的学生皇帝抄了家。诸如此类,多得不胜数。但唐朝名将郭子仪可以说是中国几千年为人臣的奇迹,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活了85岁。

德宗继位后,甚至仿照周武王尊称姜子牙为“师尚父”,赐号郭子仪为“尚父”。郭子仪弥留时,德宗派儿子舒王李谊代表他亲自前往省问,他的一生可谓“宠遇冠于人臣”。这所有的一切,古往今来多少文臣武将欲求其一而不可得,为什么郭子仪能够做到功高而主不疑,而且能安安稳稳美滋滋地寿终正寝?

在我看来,主要是他为人谨慎,擅长中庸之道,懂得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潜规则,心态宽容大度之极,做到这一点是相当不易的。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十二月,有人掘了郭子仪父亲的坟墓,可是盗贼却没有抓到。人们怀疑是朝中宦官鱼朝恩指使人干的,鱼朝恩一向嫉妒郭子仪,并向皇上屡进谗言,一再阻挠皇上任用郭子仪。郭子仪对于祖墓被毁的原因心里也是明白的。他入朝时,皇帝先提起此事,郭子仪哭奏道:“臣长期主持军务,不能禁绝暴贼,军士摧毁别人坟墓的事,也是有的。这是臣的不忠不孝,招致上天的谴责,不是人患所造成的。”满朝的公卿大臣原来都很忧虑,怕郭子仪闹出事端,听了他的回奏后,都对他无限钦佩。郭子仪想到的是国家安危事大,朝廷的安稳远比自己私事重要。这样的心态不因自己位高权重而变形,以自己吃亏为能事,真是古来道德楷模。

郭子仪一般情况下在家里接见朝中官员时,他的姬妾从来不用回避。这样做其实不是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老婆有多漂亮,而是说明自己对客人如家人一样,拉近了与众多官员的距离。只是有一次朝廷官员卢杞前来拜访时,郭子仪赶紧让众姬妾退下,自己正襟危坐,接待这位“鬼貌蓝色”的当朝命官。

卢杞走后,家人询问原因,郭子仪说道:“卢杞此人,相貌太过于丑陋,最怕人说他,哪个说他他必心里相记,我不让姬妾见到他,是怕她们见到他的丑样会笑出声来,卢杞必然怀恨在心,现在他是小官,万一将来他大权在握,追忆前嫌,我郭家就要大祸临头了。所以我这样做,是给他留点情面,也是为我们郭家留下后路呀。”后来卢杞当上宰相,小人得势,害了不少人,总是将其置于死地,唯独没有找郭子仪家的麻烦,这也应验了之前郭子仪预言和判断,一场大祸被郭子仪消弥得不着痕迹。

可见郭子仪宰相肚里能撑船,退一步海阔天空,甚至于连可以有嘲笑别人的机会都让自己给抹去了,全无当朝权臣的狠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但是我们说历史上很多将相往往都是自认为自己能容人,其实他们只是能容臣下,却不能容皇帝,这些人总是认为自己清正高尚,以民为本,以死谏皇帝为荣,实际上如果遇到好皇帝是好事,不然的话,还是会有杀身之祸的。

唐代的魏征就是遇到了唐太宗这样的皇帝,留下了一段明主诤臣的千古佳话。而郭子仪不仅能容民众,手下,官员,而且对皇帝也是能容的。

有一次他任命了一个州县级别官员,但是这位官员是要皇帝批准的,但是代宗皇帝没有批准,郭子仪的部将们都很生气,都认为郭子仪功高盖世,是中兴大将,权倾朝野,皇帝这样做太伤人自尊心了,太不给郭大帅面子了。当时就有人鼓噪而动:大帅,现今有些节度使随便封几个官,皇上都批准,大帅不过封了个小官,皇帝就这样小气,实是没有拿将军当一回事。

郭子仪大笑,你们不知呀,皇上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这些节度使手里有军队,不答应他们的要求他们就不会听命,这样做是因为皇帝怕他们造反呀。而对我却不怕我有所回应,那是将我当成心腹自己人呀。众将皆服。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郭子仪的度量之大,为人所深佩。要是换一个人说不定马上就起兵问罪了。

唐德宗建元二年(781年)六月十日,郭子仪以85岁的高龄辞世。德宗沉痛悲悼,废朝5日,下诏书高度评价和追念他。按律令规定一品官坟墓高1丈8尺,特下诏给他加高10尺,以示尊崇。君臣依次到府第吊唁,皇帝还到安福门临哭送行。生前死后,哀荣始终。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价郭子仪说“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疾,穷奢极欲而不非之。”

标签: 郭子仪唐朝

更多文章

  • 名垂青史的大将军,揭秘郭子仪的一些趣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郭子仪,唐朝

    在历史长河中,郭子仪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安史之乱,给了郭子仪一个名垂青史的机会,他与李光弼一起率军收复洛阳、长安,成功镇压了叛乱;唐代宗时,他又多次率军击败入侵的吐蕃和吐谷浑联军,功高至伟。他一生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无论在皇帝眼中,

  • 明代画家仇英《郭子仪拜寿图》简介 该作由美国回流而来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仇英,《郭子仪拜寿图》

    《郭子仪拜寿图》为明代画家仇英所作的描绘郭子仪拜寿的绢本画,该作是由美国回流而来的,保存完好。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画面内容画面中郭子仪夫妇端坐正中,七子八婿身着官袍,跪拜堂前,为双老庆寿。该画为绢本,工笔重彩,绘郭子仪拜寿图,其场面宏大,人物众多,在明人绘画作

  • 功高盖主却能善终,郭子仪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郭子仪

    安史之乱,给了郭子仪一个名垂青史的机会,他与李光弼一起率军收复洛阳、长安,成功镇压了叛乱;唐代宗时,他又多次率军击败入侵的吐蕃和吐谷浑联军,功高至伟。他一生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无论在皇帝眼中,还是在朝臣心中,都享有崇高的地位。不过,郭子仪明白,功劳越大,麻烦也越大。文种、韩信等前辈血淋淋

  • 郭子仪已经年过80了 郭子仪为什么还向皇帝要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郭子仪,唐朝

    对郭子仪纵情声色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大家都知道,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当中,廉洁奉公,克己守俭是一种美德,特别是在女人方面,古人尤其的注意。俗话说“晚节不保”,其实就是说的一个人在坚持了一辈子的原则之后,到了晚年更加不能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这才是大家的普世观念

  • 郭子仪是什么人?历经七朝而未倒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郭子仪,唐朝

    郭子仪是什么人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常言道“伴君如同伴虎”,皇帝是一个国家中地位最高之人,掌管着天下。然而权力越大,顾虑越多,尤其是到了老年时期,因为担心害怕手中的权力会被夺走,难免会猜疑朝中的重臣。正所谓“狡兔死,走狗烹”,昔日立下的累累功劳使自己能够屹立在朝中不倒,但

  • 郭子仪功高震主,唐肃宗为什么还那么信任他?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郭子仪,唐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郭子仪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俗话说得好,天无二日,国无二君。意思就是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皇帝,这也体现了我国大一统思想。可是在几千年的古代封建社会之中,出现了太多太多以下乱上的事情。一些个手握兵权的将军,亦或是权倾朝野的名门望族,往往会耐不住寂寞,

  • 郭子仪为什么从不关家门?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郭子仪,唐朝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郭子仪的故事。在古代,皇帝有明君也有昏君,每个皇帝的政治水平和能力都有不同的地方,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人,都逐渐变得疑心很重,没有办法再去信任周围的人,在这种情况,只有深入了解才能弄

  • 郭子仪为什么不愿接受升官?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郭子仪,唐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郭子仪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在古代的封建王朝时期,进入仕途为国家建功立业,是很多古代文人毕生的梦想。他们努力考取仕途,为的就是能够为朝廷效力。无论起初的官职大小,很多文人都是愿意去做的。毕竟只要进入仕途,未来还有升官的可能性,前途可谓是不可限量。听到皇帝

  • 郭子仪为什么会被挖祖坟?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郭子仪,唐朝

    郭子仪为什么会被挖祖坟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唐朝的安史之乱,郭子仪和李光弼成功镇压叛军,收复了长安和洛阳。后来郭子仪又率军击败吐蕃和党项,纵观郭子仪一生,功高至伟,历经四朝皇帝,可谓是位极人臣。被人称作:“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但

  • 李光弼是什么人?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功劳不在郭子仪之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光弼,唐朝

    李光弼是什么人?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强盛的王朝,数百年的荣光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然而就在唐王朝走向巅峰的时候,一场灾难突然发现,瞬间将唐王朝从巅峰带入了黑暗的深渊。这场灾难就是“安史之乱”。不过安史之乱很快就被平定了,那么谁是拯救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