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白外貌是怎样的 李白为何不参加科举

李白外貌是怎样的 李白为何不参加科举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913 更新时间:2024/2/13 11:58:50

李白留给我们的那些诗句向我们展现的是一个性格豪迈、才高八斗、胸怀天下的男人形象。今人总喜欢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去揣摩古人,李白是不是终其一

生都是这样一颗耀眼的明珠,始终被唐人景仰、被人们传颂呢?其实,李白的一生颇为坎坷,他的胸怀抱负,他的才气与他的境遇相比十分不匹配,他受制于那个时

代。也许正如世人所形容的,他是天上的谪仙,本不该属于这个世界。

对于李白,我们可谓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他的诗歌,中小学生谁不会背几首李白的诗歌呢?陌生的是他的生平、他的愤懑,以及他诗歌背后的故事。若让我们用一两讲就说清楚李白的一生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就集中围绕他一生中的一些问号来讲述。

李白的外貌是怎样的

对于这样一位飘逸潇洒的诗人,人们想象中的他应该长得颇有灵气,颇有点仙风道骨才好。李白正是这样一个人。

目前,史料中并没有什么可信的关于李白的画像流传下来,比较常见的出自明人《历代古人像赞》的那张画像,也并没有什么可靠的依据,纯属想象。我认为,真实的李白可能比这个画像还要更有灵气。

见过李白的人都说他的眼睛炯炯有神,比如魏颢的《李翰林集序》说他“眸子炯然,哆如饿虎”,也就是说,李白的眼睛炯炯有神,像饿虎一样。崔宗之的《赠李十二白》说他“双眸光照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李白是个眼神非常灵动,看起来很机智的人。

至于他的身高,他在《与韩荆州书》中说:“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据此推测其身高大约在一米七以下,这个身高在唐朝算是个高个子。

网络配图

李白为何不参加科举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一大创举,甚至对全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法国大革命前夕,那些蒙思想家对中国的科举推崇备至,因为它打破了贵族对政府的垄断,使所有人都获得了参加政治活动的权利。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讲科举制也是现代文官制度的基础。

科举制起自于隋,大行于唐,尤其是武则天和唐玄宗时期,参加科举已经日渐成为知识分子重要的仕途门径,全天下的知识分子无不以考上进士为荣耀。

唐代进士科科举考试主要是考经学和杂文。杂文即文学作品,李白文采甚高,这对于他来说应该是优势。而且唐代科举不实行糊名,也就是说考卷上考生名字是不用

遮掩的,考官对考生的信息一目了然。

也正因为如此,考生在科举前有没有社会名望是很重要的。所以当时的很多考生考试前常常去考官家呈送自己得意的文章,期

待留个好印象,这也就是所谓的“行卷”。李白诗名远扬,社会名望大,朝中很多人都知道他,这对于李白来说也是个优势,那么为什么李白不参加科举呢?

这不是李白不愿意,而是他没资格。关于李白的家世,目前历史学界还没有定论。李白家族的身份,其家族为何流落到西域碎叶,李白是不是出生在碎

叶,甚至他是不是有外族血统,都是众说纷纭的。这些问题我们暂且不去追究,单说李白家以何为业这一点。

网络配图

在李白小时候甚或是出生前,李白家就已经从西域碎叶

迁居到了四川江油。西域农业不发达,最发达的是商业。而且古时重农抑商,商人往往被视为游手好闲者,被士大夫们瞧不起,加之李白对自己的家世讳莫如深,只

说父亲督促其读书云云,因此学者们认为李家是以商为业。

另外,李白很有钱,那时有钱人要么是官,要么是商人,李家肯定不是官,那么是商人的可能性就极大

了。李白终生不参加科举,估计就是受到这个家世的拖累。《唐六典》规定:“凡官人身及同居大功已上亲,自执工商,家专其业,皆不得入仕。”《旧唐书》卷四

三《职官志》也说:“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意思是商人家的孩子和商人近亲,皆不得入仕。这样李白便没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了。他最后当了翰林待诏,还是

皇帝特批的。

李白有怎样的胸怀抱负

李白的胸怀抱负其实和当时多数知识分子没什么区别,那就是想当一个匡扶天下之人。

李白是绝不甘心于碌碌无为的,曾有朋友劝他隐居,但是他不肯,他不要出世,而要入世。而且李白有着强烈的当官欲望,他说:“欲献济时策,此心谁

见明。”(《邺中赠大》)“济时策”就是安邦定国的政策方针,可见李白怀揣着一个得登相位的理想。

为了得到权贵的赏识李白也曾请托他人;在得知皇帝召他

入京时他也曾欣喜若狂,写下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诗句;后来被免官也曾垂头丧气。因此,李白的胸怀抱负与当时那些汲汲于功名的知识分子

没什么区别。

网络配图

尤其是李白自己才高八斗,当时就诗名满天下,备受世人欣赏,他也因此更渴望在官场上能有所斩获。但是现实很残酷,他一生所获得的最高职位就是翰林待诏,而且也仅是个陪皇帝吟诗作赋的闲职,与后世位高权重的翰林大学士有着天壤之别,所以他很失落。

我们能否就此说李白是羡慕权贵之人,从而降低对他的评价?

其实,李白追求当官无可厚非。古代社会,人生出路很狭窄,若想安邦济民、有所作为,除了当官别无他途。不像现代社会,要想对社会做出贡献,途径

很多,你可以当公务员,可以经商,可以办实业,可以当科学家,可以当教师,可以当一个优秀的工人、农民。所以李白积极谋求官位的举动无可厚非,反倒是他具

有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当然,也正是这个抱负导致了李白人生的失意,他注定不属于官场,所以在这一领域可谓处处碰壁。这也注定了他的悲剧。后面我们会涉及这一点

标签: 李白

更多文章

  • 玄宗与贵妃宠爱的李白为何被流放到夜郎国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白

    李白作为唐朝“政治犯”流放夜郎?李白作为唐朝“政治犯”差点被腰斩。他参予了唐朝高层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而且站错队了。站在了失败者一边。这下可惨了。公元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玄宗第十六子永王李璘打着靖难的旗号,招兵买马,挥师东下,其实是趁机扩大地盘,想借乱世当皇帝。兵过九江时碰见自助旅行的李白,觉得

  • 为何说李白的忧愁比最忧国忧民的杜甫还要多?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白

    众所周知,唐朝历史上最忧国忧民的诗人非杜甫莫属,那为何小编今天要挑战大众的认知,说李白的忧愁其实比他还要多呢?我们慢慢看来便知了。网络配图我们都知道李白有一句诗“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一般的读者都会认为,这是李白惯用的夸张手法,并非他真实生活的写照。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在小编看来,这夸张的背

  • 揭秘李白唯一没有搞定的女人竟然是她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白

    李白:相见不相亲,不如不相见唐朝大才子李白,因为当代语文教材的原因,他给国人留下的印象只是豪放派诗人,而关于他的私生活,国人知之甚少。史料中关于他的婚恋,最详实的资料也只有魏颢《李翰林集序》中的一段话:“白始娶于许,生一女一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于刘,刘诀。次合于鲁一妇人,生子曰颇黎。终娶于宋

  • 揭秘:唐代大诗人李白四次婚姻背后的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白

    李白一生结过四次婚,或者说有过四段婚姻生活。从文献记载看,大致情形是这样的:李白的第一、四段婚姻是较为正式的,中间两段似乎只是同居;第一、四两段婚姻的对象都是有来历的妇人,她们的祖先都曾经做过宰相,而且都是权重一时的宰相,中间两段婚姻,前者只知其姓刘,后者只知道是一个山东女子,姓氏都没有留下来;李白

  • 揭秘:历史上李白竟凭一首诗换来了一个老婆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白

    李白最疼爱的妻子是宗氏,她也是名人后裔。祖父是已故宰相宗楚客,到宗氏的时候,家里依然很体面。那宗模样俊俏不说,更是知书达理,温柔娴淑,在方圆百里,她的贤惠与才气是出了名的。宗氏才貌双全,这本来是大好事,可在这方圆百里,却成了愁事。原来一家有女百家求,前来求婚的络绎不绝,不过大多是胸无点墨之徒。或者手

  • 诗仙李白的凄凉晚年:李白为何在晚年如此艰难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白

    如果要评选一位在中国知名度最高的诗人,那一定非李白莫属。特别是那首《静夜思》,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李白是公认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雄奇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网络配图 因此被诗人贺知章称为“谪仙人”。虽然李白的诗歌浪漫飘逸,但李白的晚年却非常不

  • 李白与杜甫在人生经历方面的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杜甫

    李白、杜甫诗歌艺术特色的比较分析 李白,杜甫的诗歌为后世诗歌创作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以其鲜明的诗歌创作特色并峙于盛唐诗坛,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传奇。李诗的的豪放飘逸,杜诗的沉郁顿挫,为何他们之间,有如此区别?网络配图这是因为,李白出生于商家,杜甫则出生于官宦家庭,两人出生于不同的家庭环境,以及后来的生活

  • 李白身世揭秘:是皇室同宗还是西域胡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白

    唐朝三位“李”姓大诗人中,李贺可以肯定为皇室后裔,李商隐似乎也与皇室沾亲带故,那么李白与皇室有没有关系呢?李白自己认为与李唐王室关系很密切。在与李唐王室中的一些不太重要的人物交往时,诗人经常理直气壮地称他们为族叔、族兄、族弟、族侄等等。李白曾经给唐太宗的曾孙吴王李祗写过三首诗,名为《寄上吴王三首》,

  • 李白身世之谜:到底是皇室同宗还是西域胡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白

    唐朝三位“李”姓大诗人中,李贺可以肯定为皇室后裔,李商隐似乎也与皇室沾亲带故,那么李白与皇室有没有关系呢?李白自己认为与李唐王室关系很密切。在与李唐王室中的一些不太重要的人物交往时,诗人经常理直气壮地称他们为族叔、族兄、族弟、族侄等等。李白曾经给唐太宗的曾孙吴王李祗写过三首诗,名为《寄上吴王三首》,

  • 解密:唐玄宗李隆基为何会喜欢放荡不羁的李白?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隆基

    李白是唐朝大诗人,在重视诗歌的国度里,李白的名声绝对是一流的。那饱蘸笔墨酣畅淋漓的诗歌让人油然而生敬意,“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那种想象是天生的,那种狂放不羁,让人想象成天上的神仙一样。网络配图却说李白受到玉真公主的推荐,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