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酬张少府之唐代诗词鉴赏,该诗表达了王维什么感情?

酬张少府之唐代诗词鉴赏,该诗表达了王维什么感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541 更新时间:2023/12/6 22:55:37

酬张少府,唐代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这是一首赠友诗。全诗写情多于写景。此诗前四句全是写情,隐含着诗人伟大抱负不能实现的矛盾苦闷心情。颈联写隐逸生活的情趣,情景浑成,物我两忘,以动写静,为高人达士作了传神的写照。末联是即景悟情,以问答形式作结,故作玄解,以不管作答,含蓄而富有韵味。全诗着意自述“好静”之志趣,写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快意,并表示自己对天地间的大道理有所领悟,已经能超然物外,从表面上看似乎很达观,但从诗意中,还是透露出一点点失落、苦闷的气息。

诗开头就说“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描述了晚年唯好清静、万事皆不关心的心态,看似达观,实则表露出诗人远大抱负无法实现的无奈情绪。说自己人到晚年,唯好清静,对什么事情都漠不关心了,乍一看,生活态度消极之至,但这是表面现象。仔细推求起来,这“唯好静”的“唯”字大有文章。一是确实“只”好静。二是“动”不了才“只得”好静。三是显示出极端消极的生活态度。既不写中年、早年“唯好静”,却写晚年变得“唯好静”,耐人寻味。如细细品味,不难发现此中包含着心灵的隐痛。

颔联紧承首联,“自顾无长策”道出诗人理想的破灭和思想上的矛盾、痛苦,在冷硬的现实面前,深感无能为力。既然理想无法实现,就只好另寻出路。入世不成,便只剩下出世一条路了。亦即跳出是非场,放波山水,归隐田园,“空知返旧林”。一个“空”字,包含着几多酸楚与感慨!此两句亦透露了一个中年消息。王维此时虽任京官,但对朝政已经完全失望,开始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正是他此时内心的真实写照。

王维早年,怀有政治抱负的雄心,在张九龄任相时,他对现实充满希望。然而,没过多久,张九龄罢相贬官,朝政大权落到奸相李林甫手中,忠贞正直之士一个个受到排斥、打击,政治局面日趋黑暗,王维的理想随之破灭。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既不愿意同流合污,又感到自己无能为力。“自顾无长策”,就是他思想上矛盾、苦闷的反映。他表面上说自己无能,骨子里隐含着牢骚。尽管在李林甫当政时,王维并未受到迫害,实际上还升了官,但他内心的矛盾和苦闷却越来越加深了。对于这个正直而又软弱、再加上长期接受佛教影响的封建知识分子来说,出路就只剩下跳出是非圈子、返回旧时的园林归隐这一途了。“空知返旧林”意谓:理想落空,归隐何益?然而又不得不如此。在他那恬淡好静的外表下,内心深处的隐痛和感慨,还是依稀可辨的。

颈联写的是诗人归隐“旧林”后的通送适意。理想落空的悲哀被“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的闲适所取代。摆脱了仕宦的种种压力,诗人可以迎着松林清风解带敞怀,在山间明月的伴照下独坐弹琴,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然而在这恬淡闲适的生活中,依然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隐痛和感慨。诗人肯定、赞赏那种“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的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趣,实际上是他在苦闷之中追求精神解脱的一种表现。这既含有消极因素,又含有与官场生活相对照、隐示厌恶与否定官场生活的意味。

“松风”、“山月”均含有高洁之意。王维追求这种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趣,说他逃避现实也罢,自我麻醉也罢,无论如何,总比同流合污、随波逐流好。诗人在前面四句抒写胸臆之后,抓住隐逸生活的两个典型细节加以描绘,展现了一幅鲜明生动的形象画面,将“松风”、“山月”都写得似通人意,情与景相生,意和境相谐,主客观融为一体,这就大大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

尾联诗人借答张少府,用《楚辞·渔父》的结意现出诗人企羡渔父悠然独居,不问人间穷通。歌入浦,以不答为咎,合不尽之意于言外。“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照应了“酬”字;同时,又妙在以不答作答:若要问我穷通之理,我可要唱着渔歌向河浦的深处去了。末句含蓄蕴藉,耐人咀嚼,似乎在说:世事如此,还问什么穷通之理,不如跟我一块归隐去吧!又淡淡地勾出一幅画面,用它来结束全诗,可真有点“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的“神韵”。王维避免对当世发表议论,隐约其词,似乎在说:通则显,穷则隐,豁达者无可无不可,何必以穷通为怀。而联系上文来看,又似乎在说:世事如此,还问什么穷通之理,不如跟我一块归隐去吧!这就带有一些与现实不合作的意味了。

从表面上看,诗人显得很达观。可是,这种对万事不关心的态度,正是一种抑郁不满情绪的表现,字里行间流露出不得已的苦闷,说明了诗人仍然未忘朝政,消沉思想是理想幻灭的产物。“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两句含义是非常深永的。他没有回天之力,又不愿同流合污,只能洁身隐遁。他又故意用轻松的笔调描写隐居之乐,并对友人说“君问穷能理,渔歌入浦深”,大有深意,似乎只有在山林生活中他才领悟了人生的真谛,表现出诗人不愿与统治者合作的态度,语言含蓄有致,发人深思。诗的末句又淡淡地勾出一幅画面,含蓄而富有韵味,耐人咀嚼,发人深思,正是这样一种妙结。

标签: 唐代酬张少府

更多文章

  • 唐诗送别如何鉴赏,王维写这首诗的用意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诗,送别

    送别,唐代王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这首诗写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饮:这里是使动用法,“使......饮”的意

  • 唐诗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如何鉴赏,王维写这首诗的用意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诗,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唐代王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金门 一作:君门)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置酒临长道,同心与我违。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远树带行客,孤村当落晖。(孤村 一作:孤城)吾谋

  • 唐诗过青溪水作如何鉴赏,王维写这首诗的用意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诗,过青溪水作

    过青溪水作,唐代王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磐石 一作:盘石)此诗借颂扬名不见经传的青溪,来印证自己的素愿。以青溪之

  • 唐诗送元二使安西如何理解,王维在诗中流露出了什么情感?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诗,送元二使安西

    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有的是至深的惜别之情,所以,它适合大多数别筵离席颂唱,后来纳入乐府,成为流行,久唱不衰的歌曲。诗人

  • 唐诗秋夜曲如何理解,王维在诗中流露出了什么情感?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诗,秋夜曲

    秋夜曲,唐代王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此诗前两句是写景,写得颇为悠闲,秋夜微凉,景物凄清;末两句是写情,主人公寂寞难寝,殷勤弄筝。此诗语极委婉,情极细腻,把儿女羞涩的情感遮掩得严严实实:少妇独守空

  • 王维“诗佛”这个称号是怎么来的?禅宗对他造成了哪些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王维,唐朝

    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应该都有在课本上学过王维的诗,例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使至塞上》、《山居秋暝》等。王维是唐朝著名诗人、画家,而他还有一个称号叫“诗佛”,因为他的作品其实和禅宗走的非常的进。或许这一点知晓的朋友并不多,今天也是准备跟大家讲讲王维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称号,禅宗究竟对他造成了哪些影响

  • 中国智慧故事之王维智擒偷瓜贼,该故事揭露了什么哲学道理?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王维智擒偷瓜贼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王维智擒偷瓜贼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在少年的时候就非常的聪慧,而且富有正义感,好打报不平。一天,他听见邻居刘老爹在瓜田嚎哭,原来他的好多西瓜被人偷掉了。王维听见哭声下田—看,瓜几乎被洗劫一空,只见瓜藤不见瓜,他气愤地说:“偷这么多瓜,准是

  • 岑参《汉上题韦氏庄》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汉上题韦氏庄,岑参

    古诗《汉上题韦氏庄》年代:唐作者:岑参结茅闻楚客,卜筑汉江边。日落数归鸟,夜深闻扣舷。水痕侵岸柳,山翠借厨烟。调笑提筐妇,春来蚕几眠。

  • 韦庄是谁?韦庄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韦庄,韦应物

    韦庄(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韦庄出生关中郡姓首族京兆韦氏,唐初宰相韦见素后人,少孤贫力学,才敏过人。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为人疏旷不拘,任性自用。咸通四年(863),

  • 韦庄《思帝乡·春日游》诗词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思帝乡·春日,韦庄

    【原文】云髻坠,凤钗垂。髻坠钗垂无力,枕函欹。翡翠屏深月落,漏依依。说尽人间天上,两心知。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赏析】《思帝乡》原是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名。词起源于唐,流行于中唐以后,到宋而达极盛。这阕《思帝乡》小令便是五代时期花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