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诗送元二使安西如何理解,王维在诗中流露出了什么情感?

唐诗送元二使安西如何理解,王维在诗中流露出了什么情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553 更新时间:2024/1/15 16:40:03

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有的是至深的惜别之情,所以,它适合大多数别筵离席颂唱,后来纳入乐府,成为流行,久唱不衰的歌曲。

诗人剪裁下这临行送别时的一瞬,使其成为了永恒。老友即将远行,将赴满地黄沙的边疆绝域。此时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见,千言万语无从说起,能说出口的只有一句:喝下这杯离别的酒吧!依依惜别之情、所有的关怀与祝福早已融进了这一杯酒中。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将要去荒凉之地的友人元二的深深依恋和牵挂。诗的前两句明写春景,暗寓离别。其中不仅“柳”与“留”谐音,是离别的象征,“轻尘”“客舍”也都暗示了旅行的目的,巧妙地点出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后两句点明了主题是以酒饯别,诗人借分手时的劝酒,表达对友人深厚的情意。友人此行要去的安西,在今天的新疆库车县境,同时代的王之涣有“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形容,何况安西更在玉门之外,其荒凉遥远可想而知。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诗人像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

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不只属于行者。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标签: 唐诗送元二使安西

更多文章

  • 唐诗秋夜曲如何理解,王维在诗中流露出了什么情感?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诗,秋夜曲

    秋夜曲,唐代王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此诗前两句是写景,写得颇为悠闲,秋夜微凉,景物凄清;末两句是写情,主人公寂寞难寝,殷勤弄筝。此诗语极委婉,情极细腻,把儿女羞涩的情感遮掩得严严实实:少妇独守空

  • 王维“诗佛”这个称号是怎么来的?禅宗对他造成了哪些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王维,唐朝

    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应该都有在课本上学过王维的诗,例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使至塞上》、《山居秋暝》等。王维是唐朝著名诗人、画家,而他还有一个称号叫“诗佛”,因为他的作品其实和禅宗走的非常的进。或许这一点知晓的朋友并不多,今天也是准备跟大家讲讲王维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称号,禅宗究竟对他造成了哪些影响

  • 中国智慧故事之王维智擒偷瓜贼,该故事揭露了什么哲学道理?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王维智擒偷瓜贼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王维智擒偷瓜贼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在少年的时候就非常的聪慧,而且富有正义感,好打报不平。一天,他听见邻居刘老爹在瓜田嚎哭,原来他的好多西瓜被人偷掉了。王维听见哭声下田—看,瓜几乎被洗劫一空,只见瓜藤不见瓜,他气愤地说:“偷这么多瓜,准是

  • 岑参《汉上题韦氏庄》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汉上题韦氏庄,岑参

    古诗《汉上题韦氏庄》年代:唐作者:岑参结茅闻楚客,卜筑汉江边。日落数归鸟,夜深闻扣舷。水痕侵岸柳,山翠借厨烟。调笑提筐妇,春来蚕几眠。

  • 韦庄是谁?韦庄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韦庄,韦应物

    韦庄(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韦庄出生关中郡姓首族京兆韦氏,唐初宰相韦见素后人,少孤贫力学,才敏过人。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为人疏旷不拘,任性自用。咸通四年(863),

  • 韦庄《思帝乡·春日游》诗词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思帝乡·春日,韦庄

    【原文】云髻坠,凤钗垂。髻坠钗垂无力,枕函欹。翡翠屏深月落,漏依依。说尽人间天上,两心知。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赏析】《思帝乡》原是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名。词起源于唐,流行于中唐以后,到宋而达极盛。这阕《思帝乡》小令便是五代时期花间

  • 晚唐诗人韦庄有哪些有代表性的花间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晚唐诗人韦庄

    韦庄,是晚唐著名的诗人。长安杜陵人士也就是如今陕西西安市,是诗人韦应物的第四代孙子,也是五代花间派词人。词的风格清丽,形象生动。他还曾担任过前蜀的宰相。韦庄-菩萨蛮他早年时期算是运气不佳吧,每次考试都不中。一直到他快60岁左右才考得进士,担任校书郎一职。他曾在天复元年时期入蜀为王建掌书记,从这以后他

  • 韦庄:韦应物的第四代孙,也是唐代花间派著名词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韦庄,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韦庄的文章,欢迎阅读哦~韦庄,字端己,陕西西安人。是唐代花间派著名词人,他与温庭筠并称“韦温”,词风婉约清丽。韦庄是韦应物的第四代孙,大诗人韦应物写过一首非常著名的诗:“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少年的韦庄才华横溢,却年近六十岁才考中进士,七十二岁作

  • 五代词坛第一人!一首《女冠子》,一个情深的韦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五代十国

    五代词坛第一人!一首《女冠子》,一个情深的韦庄!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近代词学家吴梅先生曾这样说过:“五代时候,以南唐、西蜀词的创作最为繁盛。而如果比较词的工琢,则以韦庄为第一”。韦庄的词长于写情,清丽自然,夏承焘评价其词“疏而显”。今天我们赏析的这首《女冠子》,就是他的一首

  • 韦庄65岁写给女道士一首词,道士读后为何绝食而亡?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韦庄,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韦庄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千万不要把唐朝的“女道士”和道心笃定、六尘不染等词语挂上钩,因为她们是极为特殊且高贵的敏感群体。唐朝皇室及贵族之女常有入道者,入道后的生活随性自由,因此竟逐渐引为风尚,大家闺秀、千金小姐纷纷涌入道观。又因为唐朝尚道之风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