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解密:诗仙李白如何能够肆意斗酒不担心花费?

解密:诗仙李白如何能够肆意斗酒不担心花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743 更新时间:2023/12/25 3:53:32

白的酒品不太好,或者说太不好。他若是喝醉,连皇上都敢惹。

杜甫有一句写李白的名句:“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大部分人关注的往往是后面两句,觉得李白真是率性而活,狂放到连天子叫他都不去的地步。

其实前面两句,仔细琢磨一下也很有意思。你会发现,他之所以频频在长安酒家喝醉,实在是因为在玄宗一朝,官员下馆子、住旅馆的福利太好了。

唐代的量酒单位是小斗,一斗约合2000毫升。而且唐代没有蒸馏酒,酒精度数不高。这一斗酒,搁到现在,差不多就是六瓶普通装啤酒。李白的酒量,也就那么回事儿,半打下去就开始说胡话了。

那么这一斗酒值多少钱呢?李白自己的诗说:“金樽美酒斗十千。”

一斗是十贯,可真够贵的。开元二十八年,两京的一斛米才两百多钱;天宝二年,市面上一匹突厥敦马是9550文。

换句话说,这一斗酒下去,一匹突厥敦马或者二十斛米就没了。也就李白这种人能喝得起,一斗酒能换来一百篇诗,把诗折成稿费差不多能把酒钱折完。

当然,这是把诗里的虚指实算了,真正的价格肯定不这么回事。但以长安之富庶,货产之丰富,李白下的这个馆子,即使不到一斗酒十千,相信价格也便宜不到哪里去。

不过李白不用愁,他此时的身份不是平民,而是待诏翰林,官至六品,是天子的近侍之臣。他无论是下馆子还是出去旅游,都不必太为钱财担忧。

开元十八年二月,唐玄宗感觉“国家富庶,公务趋简”,专门下达了一则圣谕,许百官于春月旬休时,得自选胜地,自行宴乐。该月十八日,自宰相至员外郎,凡十二筵,各赐钱五千缗。

玄宗可真是大手笔,缗就是贯,一贯等于1000文钱,在那个时代能买三百多头波斯公骆驼,是笔大钱。文武百官可以放春假,随便去哪玩,吃喝反正有国家给买单,帐篷车马什么的,国家包了。

后来这事成了惯例,官员们“每旬暇日寻胜地宴乐,仍赐钱”。这种团队建设和聚餐,都是国家先把钱拨下去,使劲花,不用实报实销。哪怕是安史之乱后,唐肃宗还下诏“自宰相至各省奏事官员,各得赐钱五百贯文至一百贯文不等,朝廷委派度支于每节前五日支付,永为常式”。至于这钱你是下馆子还是召妓,随便你。

盛唐年间的饭店

旅店业非常发达,遍布全国。行人云游全国不必带刀。因为治安很好;也不必带粮食,沿途物资供应很丰富。行人只要带够了钱结账,就成了。酒馆饭馆乃至旅馆提供的服务非常丰富:住宿、酒食、玩乐、寄放物品、租赁牲口、洗浴等细致服务,甚至你在店里去世,人家还会帮忙治丧,十分方便。

假设一下,李白在长安当了官。从此每旬快到假期时,官府会先派人来,给你发个几百贯在手里。然后李白可以任选一处美景,带着家眷好友高高兴兴出发,半路看到新丰的某处小店不错,欣然进去。先点两坛著名的新丰酒、一份金斋鱼脍、几份含风鲊、一大碗驼蹄羹,最后再上一盘肥油满满的升平灸(烤羊肉加鹿舌),大快朵颐。酒足饭饱之后,叫来一个胡人戏班子听听曲儿,再在温泉里泡上一番,泡得太舒服了,决定开几个房,好好睡一觉。临睡前叮嘱店家,明天一早先把骡马准备好。

种种消费,朝廷已经预先拨下费用,根本不需要讨要发票,方便得很。

朝廷之所以这么干,是因为金融技术落后。官员出行时,除了驿站可以免费使用,肯定还有需要私人掏钱的场合。可古代没有发票,所以朝廷就想出这么一个办法——提前发钱。

没法做到凭票报销,干脆提前发钱算了。其实这种制度弊端很大,一来无法监控费用,二来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你看李白就习惯花钱大手大脚,没有省钱概念。后来他去扬州、南京一带游玩,天天吃喝玩乐,“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结果“归来无产业,生事如转蓬。一朝狐裘敝,百镒黄金空。弹剑徒激昂,出门悲路穷”……

每次读史到这,我都心生感慨。。这就是被任性的财务制度惯坏了。

标签: 李白唐朝诗仙

更多文章

  • 李白晚年为何被判流放夜郎:在帝位之争中站错队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白,夜郎,唐朝

    陷帝位之争被流放李白最终陷入落魄,要从安史之乱说起。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时,李白避居庐山。这场唐朝的内乱原本没李白什么事儿,但怪就怪他的名气太大了。唐玄宗在马嵬坡遭到兵变,被逼无奈杀了杨国忠与杨贵妃。此后,唐玄宗与太子李亨分道扬镳。玄宗入蜀,李亨则在灵武自即帝位,是为唐肃宗,遥尊玄宗为太上皇。

  • 李白为何爱当上门女婿:一切竟然是为了捞官做?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白,诗人,上门女婿

    在大家的心目中,诗仙李白一直以狂士的形象存在着,他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的“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他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些诗句何其潇洒,何其狂放。他叫“杨国忠捧砚,高力士脱靴”,何曾把权贵放在眼里。然而最

  • 史思明是突厥人还是粟特人?他与李白是老乡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史思明,李白

    史思明族属之谜作为追随安禄山叛乱并称帝的蕃将,史思明相关的材料远不如安禄山丰富,这也令他的身世模糊不清。虽然出生于默啜可汗统治下的突厥国中,但史思明的族属却并不明晰,一种说法是阿史那氏突厥人,一种说法则为昭武九姓粟特人。那么他到底是什么族属呢?西安北周安伽墓石棺床屏风,左边是突厥人首领,右边是粟特人

  • 解密:唐玄宗李隆基为何会喜欢放荡不羁的李白?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隆基,唐玄宗,李白,

    李白是唐朝大诗人,在重视诗歌的国度里,李白的名声绝对是一流的。那饱蘸笔墨酣畅淋漓的诗歌让人油然而生敬意,“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那种想象是天生的,那种狂放不羁,让人想象成天上的神仙一样。却说李白受到玉真公主的推荐,玉真公主说

  • 解密:大诗人李白为什么要入赘安陆豪门许氏?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白,唐朝,诗仙,

    唐朝诗人李白是个很潇洒的人,因为才气纵横,常常认为自己有栋梁之才,所以有时也以帝王师自居。可惜没有引荐的人,一直四处游历。尤其是当时的经济发达地区扬州,更是李白最喜欢去的地方。在扬州,李白小住数日,一天晚上写下著名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从家乡出来,带了不少钱财

  • 解密:诗人李白朝辞白帝后究竟去了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诗人,李白,唐朝,

    李白《早发白帝城》诗里说“千里江陵一日还”,如果以为他真是一天的功夫就回到了江陵,那显然是把浪漫当现实了。实际上,他不可能当天就穿过三峡到达江陵,而且江陵也并非李白所要到达的目的地。所谓“还”,只不过是指路程的来回而已。那么李白当时实际行程究竟是怎样的呢?从白帝城放舟顺水下三峡当然是很快的,但是再快

  • 诗仙李白的影响力:李白的诗歌为何经久不衰?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诗仙,李白,唐朝

    李白的诗词被世代传颂,在文学史上创造了不可逾越的巅峰。他就是一块界碑,飘逸豪迈的洒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诗人,脍炙人口的诗句也在世界各国人民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就是一个传奇,历代文史学家都在研究他,但始终未有一个定论,李白的诗歌之所以辉煌的原因是什么?又为何经久不衰?李白的诗句深入到了平民百姓中间,

  • 解密:世人为什么总喜欢把李白杜甫放一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白,杜甫,唐朝,

    李白,杜甫,一个是“诗仙”,一个是“诗圣”。晚李白、杜甫六七十年的诗人元稹在《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中有“时人谓之李、杜”句。可见,李白杜甫去世一个甲子前后,就有“李杜”之说了。李白与高适、孟浩然、贺知章等诗人的关系都不错。李白曾写“我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说明他与孟浩然的深沉友谊。李白与

  • 李白为何被唐玄宗炒鱿鱼:醉酒泄露宫廷机密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白,唐玄宗,皇宫,

    唐玄宗下令征召李白进京。李白接到命令,以为可以从此仕途通达,不再灰头土脸地生活在蓬蒿之间,于是“仰天大笑出门去”,从山东兖州启程奔赴长安……天宝元年(742年)八月,唐玄宗下令征召李白进京。李白接到命令,以为可以从此仕途通达,不再灰头土脸地生活在蓬蒿之间,于是“仰天大笑出门去”,从山东兖州启程奔赴长

  • 揭秘:李白牛气冲天的求职信为何求不到一次面试?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白,面试,唐朝

    唐朝开元22年,34岁的李白从湖北安陆来到襄阳,前一年还在安陆的桃花岩当宅男,一边读书,一边耕地,但宅男当不下去,还是想找份工作。傲气的李白不想参加任何形式的考试,他想要用人单位主动请他,但这请也得有人推荐。在唐朝,找一个有分量的人给你写一封推荐信,也是找工作的途径之一。找谁呢?有个现成的人,就在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