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吴王李恪和房遗爱的谋反究竟有无关系?

吴王李恪和房遗爱的谋反究竟有无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22 更新时间:2024/1/23 18:57:23

吴王李恪,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杨妃。他的身份一个是非常显赫的,但是他最后的结局却是十分悲惨的:因为被当时大权在握的长孙无忌认为参与了房遗爱谋反一案而被处死。但是历史绝对没有那么简单,只要我们仔细分析一下所流传下来的史料以及对了解一下李恪和长孙无忌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得出结论:李恪和房遗爱的谋反没有任何关系,他绝对是被含冤而死的。

首先看一下李恪的生平经历。他出生于公元619年,自小聪明好学,无论是习武、读书还是绘画都是样样精通,无不得心应手。而且因为他性格沉稳冷静,跟李世民的个性十分相像,因此自小便深得李世民的喜爱和信任。原本由于他并不是李世民的皇后所生,没有争夺皇位的资格,但是因为李世民的嫡长子李承乾和嫡二子李泰都为了争夺皇帝而起了异心,因此他对李恪十分偏爱,想要立他为太子,这个时候就牵扯出来另外一个人:朝中重臣,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他因为担心立李恪为太子之后,长孙一族的命运会受到损害,因此他对于这件事表示强烈的反对,唐太宗最后只能作罢。

从这里可以看出,李恪深得李世民的喜爱,他没有理由学习李承乾和李泰的谋反举动。而李恪被杀的关键人物就是长孙无忌。从前面的叙述中可以看出,他对李恪早就心怀不满,此时发生的房遗爱谋反一案正好由他全权处理。这是多好的除掉李恪的机会啊,长孙无忌这么老辣世故的人怎么可能错过这个好机会呢!于是他便“义正辞严”的向当时的唐高宗李治上奏:李恪也参与了此案。李治和长孙无忌是什么关系?叔侄关系!李治自然不会怀疑他的话,于是李恪就和房遗爱等人一起被处死了。

李恪的死,长孙无忌在其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虽然说他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奸臣,但从害死李恪这件事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心胸非常狭隘的人。

李恪简介

李恪,出身于公元619年,卒于654年,是唐朝皇室家族的成员,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杨妃。他在武德三年即620年6月被赐封为长沙郡王,两年之后又被改封为汉中郡王。在贞观元年即627年被晋封为汉王,一年之后又被封为蜀王,同时被授予益州大都督的职位。到了贞观十一年,被封为吴王,同时改授安州都督。在永徽四年即654年,因为被牵扯进了房遗爱谋反的案件中,他被大权在握的长孙无忌诬陷而含冤离世。

李恪此人,在历史上虽然并没有留下过什么辉煌的功绩,但是他从小便显示出了自己的才能和智慧,贤良有德,很受唐太宗的信任和喜爱。为此,他还多次动过立李恪为太子念头,虽然我们都知道李世民最后立了他的第九个儿子李治为帝,但是如果没有发生那件著名的诬陷之事的话,到底最后是谁即帝位还真的说不定呢。

这件事发生在公元653年,当时唐朝著名贤臣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和太宗的第十八个女儿高阳公主阴谋发动政变,废掉已经继位的唐高宗李治,并拥立荆王李元景即唐高祖李渊的第七子为帝,结果因为筹划不周露出了马脚,导致计划被泄露,所有跟此事有关的人都被逮捕听候发落。唐高宗便派当时位高权重的长孙无忌处理此事,因为长孙无忌在太宗在位时支持高宗李治而与李恪产生了矛盾,因此他便借这个机会把李恪也牵扯了进来,诬陷他也参与了此次政变,于是他和高阳公主及房遗爱等人一起被杀害,享年三十五岁。

李恪的冤案一直到神龙元年才得到昭雪,他被追赠为司空,并重新以亲王的礼制下葬。

李恪怎么死的

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他的母亲是是隋朝帝第二位皇帝隋炀帝的女儿如意公主。因为他的身世还是非常显赫的。而且他从小的表现也十分突出,骑马射箭,读书绘画,样样信手拈来,再加上他的个性敢作敢为,因此李世民对于子怡这个儿子还是非常欣赏和疼爱的。甚至还动过立他为太子的想法。即便如此,他最后非但没有当上皇帝,反而因为某个人的诬陷而丢掉了性命,这个人就是当时唐朝的重臣,唐太宗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这个人,早年因为投奔李世民四处征战,又替他策划了夺取皇位的玄武门之变,再加上后来他的妹妹嫁给了李世民,因此李世民对他十分信任,先后册封他为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司空司徒和中书令等重要官职,可以说是手握大权,位极人臣,再加上她皇后的哥哥的身份,更是有恃无恐,完全把持了朝政。在李世民想要立李恪为太子的时候,他担心长孙一族的荣耀可能会遭到威胁,表示激烈的反对,同时坚决支持自己的妹妹所生的第三个儿子晋王李治。因此与李恪产生了嫌隙。

在唐高宗永徽四年,他授命处理一代贤相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谋反案,这原本跟李恪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对此怀恨在心的长孙无忌认为这是除掉李恪的好机会,于是他诬陷李恪也参与了此次谋反案,最后李恪和参与此案的人一起被处死,享年三十五岁。

李恪实在是死得冤枉,本该做出一番功绩的人物就这样被陷害而死,让人不禁感到哀叹和怜惜。

标签: 吴王李恪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李恪其实是个能力出众为人正直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恪

    李恪,是雄才大略的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他的母亲杨妃的身份更是尊贵,她的父亲是隋朝第二位皇帝隋炀帝杨广。李恪如此特别的身份也使得他比其他的皇子要显得更加引人注目,但是这个身份却也给他带来了许多的猜忌和磨难。在很多的电视剧作品中,他被塑造成了一个为了争夺皇位而不择手段,滥杀无辜的心狠手辣之人。但是

  • 李恪悲剧人生:唐太宗立李恪为太子残酷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恪

    《资治通鉴》:(贞观十七年十一月)敕选良家女以实东宫;癸巳(十七日),太子遣左庶子于志宁辞之。.....上疑太子仁弱,密谓长孙无忌曰:“.......吴王恪英果类我,我欲立之,何如?”.....上乃止。十二月,壬子(初六),上谓吴王恪曰:“父子虽至亲,及其有罪,则天下之法不可私也。汉已立昭帝,燕王旦

  • 李世民最喜欢的儿子李恪如何被冤死?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恪

    两个王朝的血脉带给他的不是荣耀,而是灾难。如果没有改变命运的勇气,只能被命运的巨轮碾碎。他系出名门,既是大唐的皇子,又是前朝的皇孙,他继承了两个王朝的皇族血脉,称他为天潢贵胄一点都不过分。可他的一生却颇为悲情,叫他悲剧王子你也会欣然接受,他便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李恪。一朝君王父,一朝公主母有时

  • 李恪深受李世民宠爱但结局却是如此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恪,李世民

    关于所谓的“两朝血脉”问题想来很多人都知道缘由。便是上一个朝代所遗留下来的血脉被后来的皇室所接受后诞生的后代。而李恪的母亲是谁呢?她便是上一个朝代隋炀帝的女儿,也就是后来的杨妃,李恪的父亲是谁,李世民是也!网络配图在那个时候对于一个旧朝的公主来说,能够嫁给一个皇室之人做妻妾是做好的结局了,就像北魏拓

  • 唐朝吴王李恪是怎么死的?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恪

    吴王李恪,作为一名皇子,一生中不可避免地卷入了皇位的争斗中,不管是前期的太子之争还是后期皇权的斗争,空有一身能力,却没有太多的机会施展。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介绍一下李恪这个人。唐朝吴王李恪简介李恪出生于公元619年,是唐太宗比较喜欢的第三个皇子,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拥有当朝皇帝和前朝公主双方高贵的帝王血

  • 执失思力、宇文节、李道宗等人被流放,李恪的胞弟李愔被废为庶人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朝

    唐高宗永徽四年正月,驸马都尉房遗爱、荆王李元景、吴王李恪、宁州刺史、驸马都尉薛万彻、岚州刺史、驸马都尉柴令武等人谋反。仲春,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三位驸马都尉被杀。李元景、李恪和高阳公主被赐死。执失思力、宇文节、李道宗等人被放逐,李恪的胞弟李愔被废为庶人。三月的一天,唐高宗带着王公、蕃国客人和九品以

  • 为什么李恪没有当上皇帝呢 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朝,李恪

    李恪为什么没有当上皇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李恪这个人,在小编看来,李恪这个人实际上是最适合当皇帝的人,但是因为一些原因,他却没有当上皇帝,十分的可惜,那么你知道是哪些原因没有让李恪当上皇帝呢?皇帝这个位置人人都想做,而李世民

  • 李恪明明是最适合当皇帝的人,为什么当最后却与皇位擦肩而过?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恪,唐朝

    李恪是最适合当皇帝的人,仅仅因为这几点,与皇位擦肩而过。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李恪这个人,在小编看来,李恪这个人实际上是最适合当皇帝的人,但是因为一些原因,他却没有当上皇帝,十分的可惜,那么你知道是哪些原因没有让李恪当上皇帝呢?皇帝这个位置人人都想做,而

  • 李世民最宠爱的皇子,三皇子李恪为何会被陷害身亡?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世民,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李世民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我国数千年的历史中,前后数十个朝代,上百位皇帝,真正能被人记住却寥寥无几,而唐太宗李世民明显不在这其中。李世民虽然并非开朝皇帝,但是他对历史做出的贡献不失为一代明君。当然人无完人,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一生的污点,残害兄弟,逼迫父皇禅位

  • 李世民儿子李恪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为什么后世人如此的怀念他呢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朝,李世民

    还不知道:李世民儿子李恪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唐太宗英明一世,可惜他没有选好接班人,终于造成武则天之乱,在唐宫搅出一番腥风血雨。固然,李世民不该选“逆反青年”李承乾,不该选“阴毒后生”李泰,但是最终选择柔弱不明的李治作为接班人,显然也不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