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承乾母亲是长孙皇后又是嫡长子 李承乾选择逼宫的原因是什么

李承乾母亲是长孙皇后又是嫡长子 李承乾选择逼宫的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818 更新时间:2023/12/8 23:56:07

李承乾逼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生于帝王之家,总是容易生出对权力的渴望,也常常引发皇位之争。无论是朱棣的靖难之役,还是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都是对九五至尊位置的争夺。唐朝的皇位之争尤甚,从唐太宗到唐玄宗时期,父子、母子、兄弟、兄妹争斗不断。

其中最为可惜的当属李承乾,嫡长子出身,其母又是李世民最爱重的长孙皇后。除此之外,他本人也是聪慧仁孝,深得李世民器重。

那么,李承乾为何还是选择逼宫呢?

李世民尚为秦王时,李承乾诞生,其名乃是唐高祖李渊亲赐。史书记载,李承乾得此名,是由于生于太极宫承乾殿。但实际上,此名暗含"继承皇业,总领乾坤"之意。事实上,李承乾确实是从小被当成储君培养的。李世民继位后,同年便将其册封为太子,给予无限荣宠。李承乾日后继承大统,这在李世民心中已成定局,他几乎从方方面面培养李承乾。

对于李承乾的教育,李世民极为上心。在平定王世充后,李世民便将孔颖达与陆德明任命为秦王府十八学士,负责教导李承乾儒学经典。要知道,这两人是当世德高望重的儒学大师,其中孔颖达更是出身孔子世家。

有当世大儒的教导,李世民又忧虑李承乾长于深宫,不知民间疾苦,告诫太子左庶子杜志伦等要多为其讲述百姓之苦。李承乾进入叛逆期后,李世民几乎遍访贤德以辅太子,房玄龄、魏征等国之重臣都曾担任过东宫辅臣。李世民处理政务日理万机,尚能为儿子做到如此地步,属实难得。

李世民不仅注重让李承乾"知",还注重让其学会"用"。李承乾十二岁时,李世民便让他"听讼",甚至下令"诉人惟尚书省有不伏者,於东宫上,令承乾断绝"。这已经是在训练太子的治国理政能力。

后来,杜如晦病重时,李世民也是遣太子前去慰问。李世民有时还会考察李承乾经国安邦的才能,有次曾让他写治国策略来考察。李渊去世后,居丧期间,李承乾监国,进一步了解军国大事。

李世民虽是严父,但更是慈父,他对李承乾的身体状况极为关注。李承乾生病之时,不信佛道的李世民为其请道士祈福。病愈后,又召度三千人出家,并修建寺庙,且为囚犯减刑。也由于李承乾的多病,即使李世民对他满怀期待,也叮嘱他不许多读书以免伤身。但是,纵然李世民如此尽心竭力地培养储君,李承乾仍然走上了与李世民所期待的相反的道路。

李承乾年岁渐长,加上身患足疾,本就有叛逆之心,群臣的进谏更是助长了这种叛逆。李世民为其精心挑选十余位肱骨之臣,本是为让李承乾改邪归正,却起了反作用。这些谏臣虽都是贤能之辈,但大多说话直言不讳。就连李世民尚且被臣子气到,更何况正年轻气盛的李承乾。李承乾身边三位最重要的谏臣,一个比一个更严厉。李承乾盖房子,于志宁批评其奢华,李承乾与宦官作乐,于志宁将其比为秦二世。孔颖达和张玄素也不逞多让,凡是觉得李承乾有不妥之处,便犯颜直谏。但是言辞愈发激烈,李承乾越发叛逆。

李承乾不仅与朝臣关系趋于紧张,与李世民也愈加疏远。李承乾曾宠幸一位太常乐人,与他同吃同住,且称呼他为称心。李世民听说

此事时,怒不可遏,不仅将称心杀死,还连坐数人。李承乾极为悲恸,甚至为此数月不上朝,且在宫中为男宠立室,让宫人祭奠。此事,让父子两人关系几乎降到冰点。

然而,此时李承乾之弟李泰却越发被李世民宠爱。李泰乃是李承乾一母同胞的兄弟,从小便聪敏绝伦,极得太宗偏爱。李泰主编《括地志》完稿,李世民十分欣喜,不仅将著作收进藏书阁,还频频赏赐。李世民甚至下旨取消太子出用库物限制,只是为了能多赏赐李泰。虽然群臣对李泰的宠禄过盛也十分不满,但李世民仍然对他极为溺爱,李泰也对皇位渐生想法。

李承乾自身身患足疾,不得群臣拥戴,又被父皇疏远,弟弟还有争储之心。李承乾这一逼宫,虽然是一出昏招,但也并非不能理解。更何况在暗杀李泰失败后,李承乾已经再难收手,只能先下手为强来逼宫。

不过依照李承乾的出身和受宠程度,若是不误入歧途,称帝也只是早晚而已。

标签: 李承乾李世民

更多文章

  • 李承乾腿怎么瘸的 李承乾最后是怎么走上谋反的道路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承乾,李世民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太子李承乾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世民,即唐太宗,生于武功之别馆,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

  • 李承乾为什么要赐杀,李世民派去辅佐他的大臣?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张玄素,唐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李承乾为什么要赐杀李世民派去辅佐他的大臣?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唐朝贞观十四年,唐太宗李世民收到一个让他极为震惊的消息,东宫太子左庶子张玄素在夜里被人刺杀,还好张玄素命大,侥幸躲过一劫。张玄素是李世民亲自给太子李承乾安排的老师,素来勤勉。有人针

  • 唐太宗第三子吴王李恪的血统真的很高贵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恪,杨妃,唐朝

    李恪(619-公元653年)唐朝宗室,祖籍陇西狄道,唐太宗李世民与隋炀帝之女杨妃的儿子,排行第三。武德三年六月,封长沙郡王;八年,改封汉中郡王。贞观元年,晋封汉王。次年,改封蜀王,予益州大都督。十一年,封为吴王,安州都督。永徽元年,官拜司空,授梁州都督。二年,加授太子太师。四年,因牵扯进房遗爱谋反案

  • 李世民最喜欢的儿子李恪如何被冤死?李恪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世民,李恪,唐朝

    两个王朝的血脉带给他的不是荣耀,而是灾难。如果没有改变命运的勇气,只能被命运的巨轮碾碎。他系出名门,既是大唐的皇子,又是前朝的皇孙,他继承了两个王朝的皇族血脉,称他为天潢贵胄一点都不过分。可他的一生却颇为悲情,叫他悲剧王子你也会欣然接受,他便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李恪。一朝君王父,一朝公主母有时

  • 李世民儿子吴王李恪造反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恪,李世民,造反

    李世民儿子吴王李恪造反了吗?从史料记载来看,李恪与父亲的关系融洽,父子相爱,常与父亲见面,甚至与李恪关系密切的人,太宗都会另眼看待。李恪颇得父亲疼爱与欣赏,特别是“类己”的评价,这在有着家天下法则的帝制时代,是有着非常微妙的暗示意味。巍巍大唐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繁华的国家,其疆域东至大海,西越巴尔卡

  • 唐太宗待遇最差的儿子吴王李恪结局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恪,李世民

    为何说吴王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待遇最差的儿子?虽然一直以来由于电视剧的宣传,很多人误以为李恪是唐太宗最喜欢的儿子,但就史实而言,论起唐太宗所有儿子中谁的待遇最差,李恪称第二,没人能比他更差。真相究竟如何,我们不妨一起来看一看史书是如何记载的。首先根据史书的记载,李恪最迟贞观7年便去了封地,而与李恪同龄

  • 李世民为何不用李恪做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世民,李恪,唐朝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英明君主,在他的统治下,国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一时间被誉为“贞观之治”。不仅如此,李世民也有知人之明,你看他对待手下大臣都能量才录用,可惜他对于自己的儿子却有些偏颇,比如对待太子之位,偏偏弄了个文文弱弱的李治,而对于呼声很高的李恪却不闻不问。李恪是个人物,史载

  • 名将李祎:李恪之后的宗室贤王能征惯战定契丹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恪,名将,开元,

    李祎(?-743年),唐朝宗室、名将,神武军的创建者,唐太宗李世民曾孙,吴王李恪之孙,张掖郡王李琨之子。少年有志,历任诸州刺史,治理有方;进而执掌帅印,战功卓著。729年(开元十七年)石堡城一役大破吐蕃,促成两国数年之间无交兵的和平局面,并以军功恩泽先人;732年(开元二十年),抱白山之战大破奚和契

  • 李恪的悲剧人生:唐太宗立李恪为太子的残酷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李世民,李恪,皇帝

    《资治通鉴》:(贞观十七年十一月)敕选良家女以实东宫;癸巳(十七日),太子遣左庶子于志宁辞之。.....上疑太子仁弱,密谓长孙无忌曰:“.......吴王恪英果类我,我欲立之,何如?”.....上乃止。十二月,壬子(初六),上谓吴王恪曰:“父子虽至亲,及其有罪,则天下之法不可私也。汉已立昭帝,燕王旦

  • 李世民与李恪有什么关系?吴王李恪的母亲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恪

    李世民李恪唐太宗李世民,我国唐朝时期的第二位皇帝。英明神武,文韬武略,在他统治时期,唐朝经济快速发展,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百姓生活安乐,这一时期被后世称为“贞观之治”,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唐太宗一共有十四个儿子,在这些儿子中,他最疼爱的除了长孙皇后的第二个儿子魏王李泰之外,就是吴王李恪了。李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