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承乾腿怎么瘸的 李承乾最后是怎么走上谋反的道路的

李承乾腿怎么瘸的 李承乾最后是怎么走上谋反的道路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818 更新时间:2024/1/1 20:55:35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太子李承乾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世民,即唐太宗,生于武功之别馆,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不久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李世民在位期间,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李承乾是唐太宗爱子,是唐太宗的掌中宝。同时他也是唐太宗和长孙皇后嫡子,是唐太宗最看重的继承人。不管有没有继承皇位,李世民都想要将自己的家业留给自己的嫡长子。所以对于李承乾,唐太宗十分重视他的教育。在唐太宗还没有登基之前,就为李承乾请来陆德明与孔颖达两位儒学大师教导当时年仅五岁的李承乾。陆德明是唐代经学家,训诂学家,唐太宗十八学士之一。孔颖达来头则更大,他是孔子的31世孙,并且还是嫡系一脉。请来这两位大儒,就只为当时年仅5岁的李承乾讲解经典,可见唐太宗对这位嫡长子的看重。

除了这两位大儒之外,在李承乾为太子之时,唐太宗还请来各大名臣辅佐李承乾。特别是在李承乾渐渐学坏之后,唐太宗为了规劝自己的继承人,几乎将朝中名臣都派去教导太子。这其中就有于志宁、李百药、杜正伦、孔颖达、张玄素、房玄龄、魏征、刘洎、岑文本等人。于志宁:北周太师于谨曾孙,曾为秦王府十八学士,李世民继位之后成为重臣,并逐渐坐到唐朝宰相的位置。李百药:唐朝著名史学家和诗人,原为隋朝旧臣后归唐。隋文帝时期为太子舍人、东宫学士,隋炀帝时期为建安郡臣,唐朝为中书舍人、礼部侍郎、散骑常侍。他为人耿直,深得唐太宗信任。

杜正伦:洹水杜氏,名门出身,唐高宗时期被重用,拜为宰相。张玄素:太宗时期著名谏臣,清廉之名早在隋朝就已被世人赞颂。归唐之后,因为清正廉明被唐太宗看重,常召见询问政事。房玄龄:房谋杜断中的“房”,是唐太宗最为看重的谋士之一。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亏得他谋划统调。李世民继位之后,房玄龄更为显赫,初为中书令,贞观三年进上述左仆射,十一年封梁国公,十六年进位司空。

魏征:唐太宗时期著名谏臣,也是成就唐太宗明君之名的一位大臣。他是唐朝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唐太宗时期直言上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得“一代名相”之称。刘洎:唐朝宰相,能力是有的。但是此人不看好李承乾,个人比较亲近魏王李泰,在李承乾被废除之后,牵涉进储君之争,支持李泰。后因为与褚遂良不和被诬陷赐死,武则天时期得以平反。岑文本:西梁吏部尚书岑善方之孙,唐朝宰相,文学家。此人自幼聪慧敏捷而有大志,博通经史。

李承乾作为唐太宗心仪的继承人,有唐太宗一路护持,本来应该顺理成章的继承皇位。不过最后却被自己作死了,朝臣厌恶,走上谋反之路,连唐太宗都不能保住他。他为什么会走到这一地步,与他身体的残疾离不开关系。李承乾因为脚疾,进而性格大变,最终走上末路。不过这个脚疾却不是先天的

,而是后天生病所得。可是就算他有脚疾,唐太宗都没有想过废掉他的太子之位。反而还一直在大臣请求重立太子之时维护,坚决表示自己想要李承乾继位之心。李承乾是因为脚疾而自卑,心态崩了,才变得荒唐起来。

标签: 李承乾李世民

更多文章

  • 李承乾为什么要赐杀,李世民派去辅佐他的大臣?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张玄素,唐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李承乾为什么要赐杀李世民派去辅佐他的大臣?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唐朝贞观十四年,唐太宗李世民收到一个让他极为震惊的消息,东宫太子左庶子张玄素在夜里被人刺杀,还好张玄素命大,侥幸躲过一劫。张玄素是李世民亲自给太子李承乾安排的老师,素来勤勉。有人针

  • 唐太宗第三子吴王李恪的血统真的很高贵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恪,杨妃,唐朝

    李恪(619-公元653年)唐朝宗室,祖籍陇西狄道,唐太宗李世民与隋炀帝之女杨妃的儿子,排行第三。武德三年六月,封长沙郡王;八年,改封汉中郡王。贞观元年,晋封汉王。次年,改封蜀王,予益州大都督。十一年,封为吴王,安州都督。永徽元年,官拜司空,授梁州都督。二年,加授太子太师。四年,因牵扯进房遗爱谋反案

  • 李世民最喜欢的儿子李恪如何被冤死?李恪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世民,李恪,唐朝

    两个王朝的血脉带给他的不是荣耀,而是灾难。如果没有改变命运的勇气,只能被命运的巨轮碾碎。他系出名门,既是大唐的皇子,又是前朝的皇孙,他继承了两个王朝的皇族血脉,称他为天潢贵胄一点都不过分。可他的一生却颇为悲情,叫他悲剧王子你也会欣然接受,他便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李恪。一朝君王父,一朝公主母有时

  • 李世民儿子吴王李恪造反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恪,李世民,造反

    李世民儿子吴王李恪造反了吗?从史料记载来看,李恪与父亲的关系融洽,父子相爱,常与父亲见面,甚至与李恪关系密切的人,太宗都会另眼看待。李恪颇得父亲疼爱与欣赏,特别是“类己”的评价,这在有着家天下法则的帝制时代,是有着非常微妙的暗示意味。巍巍大唐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繁华的国家,其疆域东至大海,西越巴尔卡

  • 唐太宗待遇最差的儿子吴王李恪结局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恪,李世民

    为何说吴王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待遇最差的儿子?虽然一直以来由于电视剧的宣传,很多人误以为李恪是唐太宗最喜欢的儿子,但就史实而言,论起唐太宗所有儿子中谁的待遇最差,李恪称第二,没人能比他更差。真相究竟如何,我们不妨一起来看一看史书是如何记载的。首先根据史书的记载,李恪最迟贞观7年便去了封地,而与李恪同龄

  • 李世民为何不用李恪做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世民,李恪,唐朝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英明君主,在他的统治下,国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一时间被誉为“贞观之治”。不仅如此,李世民也有知人之明,你看他对待手下大臣都能量才录用,可惜他对于自己的儿子却有些偏颇,比如对待太子之位,偏偏弄了个文文弱弱的李治,而对于呼声很高的李恪却不闻不问。李恪是个人物,史载

  • 名将李祎:李恪之后的宗室贤王能征惯战定契丹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恪,名将,开元,

    李祎(?-743年),唐朝宗室、名将,神武军的创建者,唐太宗李世民曾孙,吴王李恪之孙,张掖郡王李琨之子。少年有志,历任诸州刺史,治理有方;进而执掌帅印,战功卓著。729年(开元十七年)石堡城一役大破吐蕃,促成两国数年之间无交兵的和平局面,并以军功恩泽先人;732年(开元二十年),抱白山之战大破奚和契

  • 李恪的悲剧人生:唐太宗立李恪为太子的残酷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李世民,李恪,皇帝

    《资治通鉴》:(贞观十七年十一月)敕选良家女以实东宫;癸巳(十七日),太子遣左庶子于志宁辞之。.....上疑太子仁弱,密谓长孙无忌曰:“.......吴王恪英果类我,我欲立之,何如?”.....上乃止。十二月,壬子(初六),上谓吴王恪曰:“父子虽至亲,及其有罪,则天下之法不可私也。汉已立昭帝,燕王旦

  • 李世民与李恪有什么关系?吴王李恪的母亲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恪

    李世民李恪唐太宗李世民,我国唐朝时期的第二位皇帝。英明神武,文韬武略,在他统治时期,唐朝经济快速发展,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百姓生活安乐,这一时期被后世称为“贞观之治”,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唐太宗一共有十四个儿子,在这些儿子中,他最疼爱的除了长孙皇后的第二个儿子魏王李泰之外,就是吴王李恪了。李恪,

  • 吴王李恪怎么死的?李恪的子女和后代在哪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恪

    李恪怎么死的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他的母亲是是隋朝帝第二位皇帝隋炀帝的女儿如意公主。因为他的身世还是非常显赫的。而且他从小的表现也十分突出,骑马射箭,读书绘画,样样信手拈来,再加上他的个性敢作敢为,因此李世民对于子怡这个儿子还是非常欣赏和疼爱的。甚至还动过立他为太子的想法。即便如此,他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