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和战将韩信白起相比,为何感觉李靖的知名度略低?

和战将韩信白起相比,为何感觉李靖的知名度略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869 更新时间:2024/1/4 3:49:16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李靖,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对于古代的名将,向来有“韩白李岳”这个说法,也就是韩信白起、李靖、岳飞。但也许有一些朋友会有这样一种感觉,为啥从各平台的历史文章曝光度来看,李靖亮相的频率并不高呢?

其实单就个人军事成就而言,李靖比另外三位可高了不少;至于有些朋友感觉他知名度略低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他的人生太过于完美了,没有戏剧性。

李靖——唐王朝的“灭国专业户”

统帅的职责是什么?不是杀人,而是实现政权的战略目的。而李靖在这方面则堪称典范:他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必定一击致命。

公元621年,协助李孝恭平定在江南称帝的萧铣;

公元624年,跟随李孝恭灭掉另一个在江南称帝的枭雄辅公祏。

这两次出征,虽然名以上是李孝恭挂帅,但实际的指挥者是李靖。至于为什么李渊不直接任命李靖为统帅,其实也很容易理解:结合南北朝以来的教训,帝王们向来忌惮功臣夺权;因而消灭一方诸侯这种旷世大功,必须由本家人牵头。扫平北方的重任,主要由李世民完成;南方,则大体由李孝恭挂帅。李靖虽强,但毕竟是外人,不可能让他独掌军权,否则消灭旧诸侯、养成新军阀,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而在李世民即位后,一众功臣不仅没被兔死狗烹,反而继续为大唐的事业发光发热。在一众武臣中,李靖的表现继续一骑绝尘:

一战灭东突厥。公元629-630年,大唐发起了对东突厥的反击战,而总指挥正是李靖。此战中,他突袭、离间相结合,用最小的代价,一举端掉了东突厥的老巢,颉利可汗走投无路之下被唐军俘虏。一战灭其国,大唐灭东突厥之战,以超强的机动性,击败了以机动性安身立命的游牧民族,创造了中原王朝对抗北方政权的新纪录,称得上古代的闪电战。

降服吐谷浑。吐谷浑是鲜卑慕容氏的一支,其“创始人”慕容吐谷浑,是前燕奠基人慕容廆的异母兄长。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以来,这一政权一直顽强地在西部生存、发展,隋唐以来,更是多次袭扰中原。公元634年12月,李世民任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前去讨伐。此战唐军抱着除恶务尽的目的,兵分多路、穷追猛打,最终,多名吐谷浑首领被杀、被俘,吐谷浑王慕容伏允的儿子慕容伏顺率领全国残余人员向唐军投降,慕容伏允万念俱灰、自缢而死,吐谷浑归附于唐朝,成为唐朝属国。(到了公元663年,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失去了对西部的控制,吐谷浑最终被吐蕃所灭)

“人屠”白起以杀敌数量闻名,但并没有灭国的成就;“兵仙”韩信击败赵国、灭掉齐国,在垓下以数倍兵力围攻西楚霸王,如果能对匈奴取得战绩(当然他没这个机会),那就能跟李靖并驾齐驱了;岳飞的可贵之处,则在于不畏强敌,力主抗金,先后收复建康、襄阳六郡,其后率师北伐,屡屡打破金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可谓是积弱南宋的军事脊梁。

四人中,最可敬的当属岳飞,但在客观成就上,李靖位居前列。如今,为啥围绕白、韩、岳三人的讨论更多呢?关键在于李靖的一生太过于“常规”了,缺少了戏剧性。

李靖的一生堪称完美,因此也缺失了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性

“功高震主、兔死狗烹”,在几千年的封建史上几乎是难以避开的惯例。功劳越大、下场越惨,几乎成了时代规律;那些为创立政权立下赫赫功勋的名将们,大多难逃悲惨的命运。

但这种巨大的反差,却也在客观上提高了这些受害者的亮相频率:他们要么被后世封建臣子视为经验教训反复研究,要么被义愤填膺老百姓当做饭后谈资屡屡提及。而白起、韩信、岳飞三位,正是这一类功臣的代表,他们都是所在王朝的军事顶梁柱,但最终的下场却一个比一冤、一个比一个惨,这种情节上的反差与冲突,无异于使他们的名字自带流量。

而相比较之下,李靖就过于“幸福”了:

首先,他遇上了个数百年难得一见的好领导,对功臣不屠杀、不架空,甚至让他们继续在岗位上干自己最擅长的事情;

其次,李靖本人情商太高。

也许是受舅舅韩擒虎的影响,李靖政治觉悟极高,从不居功自傲:灭掉东突厥的过程中,一向驭兵严厉的他却故意放纵士兵掠夺,成功“自污”,避免了功劳过大、封无可封;

善于藏拙。在战场上他“诡计多端”,在朝廷上却“性沉厚,每与时宰参议,恂恂然似不能言”,即参与朝政时,却经常显得极为憨厚,反应迟钝,仿佛口齿不清一样。

此外,李靖从不拉帮结派,退朝后深居简出是常态,甚至多次以年老为由提出退休;但每当朝廷需要时,他又会义不容辞地献计献策。

能力出众、功绩显赫,却极端低调、从不参与政治,给人以人畜无害的印象,加上又幸运的身处贞观年间这样一个政治空前清明的时代,大唐军神李靖不仅未被兔死狗烹,反而享受了身居凌烟阁功臣录第八位、死后获赠司徒公并且陪葬于李世民的昭陵的待遇。作为武将,李靖的一生可谓是行业楷模了。

但戏剧性与冲突性的缺乏,加上人们天生对弱者的同情,使得李靖缺少了一些话题性。从史学研究的角度而言,凡是能护国安邦,让人们安居乐业的古代武人们,都值得我们尊敬。

标签: 李靖唐朝

更多文章

  • 他是大唐战神,李靖的一生有多风光?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靖,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靖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中国古代的改朝换代向来是平常之事,一个朝代的兴衰更替往往是代表着这个朝代的皇帝的能力,如果是皇帝的能力不“合格”,那么自然会有后来者居上,会有能力更强的人代替。古代的天下还没有安定,各个朝代的君王也是换了一个又一个,公元

  • 李靖一生中曾多次站错队,为何他还能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靖,隋末唐初

    对李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单田芳先生的《兴唐传》中有一位得道高人李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但活跃在隋末唐初的战争舞台上,即使后来的薛仁贵征东乃至薛丁山平辽时,这位高人也频繁出现并指导大唐军队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明明论岁数比谁都大,偏偏别人的孙子都死绝了

  • 唐高祖李渊为何看不顺眼李靖,多次想要杀了他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渊,李靖,唐朝

    你真的了解李靖和李渊的故事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当李渊父子正积极密谋举兵的关键时刻,一个意外事件的发生,差点将李渊父子推向深渊,有人发现了他的密谋并且赶往隋炀帝处进行举报,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后来的大唐军神李靖李靖其人李靖本名李药师,关中三原县人,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在北魏和隋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李靖的功劳是否是最大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唐朝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谁功劳最大?“李靖兵法,世无完书”是咋回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正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没有凌烟阁功臣的帮助,任李世民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平定江山。那么,在所有辅佐李世民奠定大业的功臣中,何人功劳最大呢?笔者认为,非李靖莫属。在现

  • 李靖忠心不二为人低调,李世民怎么老是找他麻烦?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靖,唐朝

    在历史长河中,李靖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隋朝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隋炀帝在位期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隋朝太原留守李渊,也在当年五月在太原起兵,加入到逐鹿中原的混战中。起兵之初,李渊集中诛杀了一批隋朝官吏,以示和隋朝彻底决裂。《旧唐书》记载,

  • 李靖是如何进入李世民的幕府的?他的一生有哪些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靖,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李靖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大业末年,群雄割据,各地起义不断,身为世家之后的李渊也不甘人后,准备在太原起义,这个时候,身为马邑郡丞的李靖得知了这一消息,决定前往江都告发李渊,把自己伪装成为囚徒,但是后面因为起义不断,道路阻塞并未能成行。由此可见,李靖对于隋王朝还

  • 李世民在刑场救下的李靖,李靖之后为唐朝做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靖,唐朝

    李靖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在古代皇权社会,君主一般最忌讳两种人:第一种是什么缺点都没有的能臣,也许有人会问了,完美的大臣难道不好吗?是,一心为国的能臣干吏对国家来说是好事,但对君主来说那就不一定了。因为如果一个大臣既不贪财也不好色,那君主就会想,你是不是想

  • 唐朝的各大功臣将领中,卫国公李靖能排第几?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李靖

    卫国公李靖。他是大唐的军神,唐朝最耀眼的将星,也是中国历史最出名的名将之一。贞观三年(629年)到贞观四年,李世民六路兵马开始灭东突厥之战,以李靖和李勣为主,大破东突厥并生擒颉利可汗;贞观八年(634年)和贞观九年,李靖、侯君集攻灭了吐谷浑,伏允可汗逃入沙漠后被杀,其子慕容顺率部投降唐朝。英国公李勣

  • 李白《古风其五十二》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古风其五十二,李白,春,明,草

    古诗《古风其五十二》年代:唐作者:李白青春流惊湍。朱明骤回薄。不忍看秋蓬。飘扬竟何托。光风灭兰蕙。白露洒葵藿。美人不我期。草木日零落。作品赏析【注释】:此诗主题仍然是叹息怀才不遇,徒使岁月流逝,体衰颜去。应是应诏前写的。另外,李白还有一名句:美人如花隔云端,表达同样的感想。

  • 李白《宫中行乐词其三》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宫中行乐词其三,李白,树,汉宫,水

    古诗《宫中行乐词其三》年代:唐作者:李白卢橘为秦树。蒲萄出汉宫。烟花宜落日。丝管醉春风。笛奏龙吟水。萧鸣凤下空。君王多乐事。还与万方同。 作品赏析 【注释】: 还与万方同。 ( 一作何必向回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