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郑芝龙是谁?曾经的海上英雄,海上长城的守护者

郑芝龙是谁?曾经的海上英雄,海上长城的守护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818 更新时间:2023/12/12 3:52:41

郑芝龙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公元1661年,也就是清顺治18年10月,顺治皇帝将明朝降臣南安侯郑芝龙押赴燕京柴市斩首,并夷灭郑氏一族。这场灭门惨祸一时间震惊朝野。据史料称,清朝廷处死郑芝龙,和其子郑成功对抗清廷有直接关系。

曾经的海上英雄被清廷所杀

明朝后期,为了争夺东亚海上霸权。欧洲各航海大国,如西班牙,葡萄牙等纷纷使用武力袭扰中国沿海。这些武力袭扰和海上劫掠活动,让占据海上丝绸之路多年的华商,面临致命的威胁。

中国商人为了自保,积极采取了应对措施,先后组建了武装海商集团,如颜思齐、李旦、林道乾、林凤、刘香等部。这其中,有一股新兴势力迅速的崛起,首领就是传闻中李旦的义子郑芝龙。

到了天年间,中国海商集团进行了重大变革,由过去的分散经营向紧密合作发展。李旦联合了闽,浙,粤三地的武装巨枭,纷纷向海外扩张,并且建立基地。

郑芝龙抓住机遇,迅速拓展自己的势力,郑氏集团由此创建了雄踞明海及日本的海上帝国。不久之后,郑芝龙率众来到台湾建立基地。

郑芝龙迅速建立了自己的势力

在当时,凡是没有官方批准的贸易,都要被处以重罚。百姓在没有政府特许的情况之下,私自出海经商,其罪行几乎就相当于现在的贩毒。而郑芝龙无论走到哪里,更是会向巨贾商人收取巨额钱款,用以军队开支。

这样一来,郑芝龙就成为了官府的眼中钉,两者之间的大战一触即发。明天启六年,金门游击卢毓英带兵围剿郑芝龙的基地,惨败被擒。郑芝龙松绑道,“我非抗拒官兵,只是迫不得已,如能有官爵加身,众等当效死朝廷,东南半壁可获安宁”。

官府当然不甘心失败,就在郑芝龙幻想招安的时候,闽浙当局策划了更大规模的进攻。明天启七年,也就是公元1626年6月,都督俞咨皋亲率两万水军讨伐郑芝龙,结果又一次大败而归。

为了表明诚意,郑芝龙放回俘获的明军将士。此后,郑芝龙的海上势力愈发的不可收拾,仅护航兵船就达到上千艘。明崇祯元年,兵部意图招抚沿海的军事势力。郑芝龙终于遇到了他生命中的伯乐,福建巡抚熊文灿。得以归顺朝廷并被授于游击将军之职。

郑芝龙通过累积军功成为明朝高级将领

同年,福建大旱,郑芝龙上书朝廷请旨移民台湾。这次移民,郑芝龙完全是自掏腰包,将数万饥民运至台湾。经过一年的开垦种植,人民丰衣足食,均称郑芝龙为父母。两年后,郑芝龙奉命削平了李魁奇、杨禄、杨策、钟斌及钟凌秀等海枭,遂被提升为参将。

几年间,郑芝龙通过累积军功,一跃成为明朝的高级将领,其家族也从一介寒门崛起为闽中巨族。在当时,科举是唯一的正统,而郑家的逆袭之路在整个明朝都极为罕见。

郑芝龙不仅垄断了日本至中国东南沿海的商贸往来,更有朝廷职衔的庇护。连嘉靖时期的海盗前辈王直,徐海等都无法望其项背。早在明天启四年,也就是1624年,郑芝龙娶了日本平户田川氏为妻,生下长子郑森,也就是日后的大英雄,郑成功。

明崇祯六年,荷兰人袭扰闽粤沿海。郑芝龙势力协同各省水师在料罗湾一战,将荷兰兵打得大败。此战之后,郑芝龙因功被提升为总兵,实际权力要大于督抚。当时市舶没有郑氏发给的令旗不能通航,每只船都要缴纳税银。郑芝龙每年仅此一项就坐收千万金。

荷兰人被郑芝龙打得大败

同时,朝廷允许他在安平,也就是现在的福建晋江开府,海船可以直通府内。守城兵的军饷全部由郑芝龙来拨付,郑氏集团亦官亦商,船队戈甲坚利,俨然一道护卫闽粤海域的万里长城。

经过数次惨败,荷兰人放弃了武力强迫中国开放口岸的打算,转而与郑氏重修旧好。郑芝龙抓住有利时机发展海上贸易,中国商船在中日和东南亚各国之间往来航行。在强大的竞争下,荷兰东印度公司濒临破产。

朝廷的重用,欧洲商团的宾服,让郑芝龙感受到了功成名就的快感。然而,大明王朝衰颓朽烂的躯体,已经无法承载他万里波涛的海上霸业了。崇祯年间,外有满清频频扣关,内有流贼横行中原,川贵一带又爆发了奢安之乱。

崇祯帝勤政克检,素有中兴之志,可惜大明气数已近,郑芝龙早已对天下形势洞若观火。在乱世立足,掌握军政实权至关重要,如袁崇焕,卢象升等人,都是没有朝廷重臣保全,而遭致身首异处。而杨鹤、陈演、魏藻德等朝中大员,也都是因为没有兵权支撑,只得惨死义军的屠刀之下。

明朝气数已尽,崇祯也无力回天

翻开明末史书,太多干臣良将都不是丧生敌手,而是横遭冤屈,死于同僚倾轧。郑芝龙非常了解朝廷黑幕,不断接纳仕宦豪强,壮大势力。更把对下一代的培养作为拱卫门庭的重要手段。

在郑芝龙的六个儿子当中,长子郑森最受钟爱。明崇祯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638年,年仅14岁的郑森考中了秀才,郑家累世都未有人晋升科场。郑芝龙欣喜之余,立即不惜重金将郑森送往金陵求学,希望将来能有郑氏子弟入仕朝堂。

明崇祯17年,郑森进入南京国子监深造。然而,同年也就是1644年三月,李闯大军攻破北京,崇祯皇帝带着亡国的悲痛,自缢于煤山。很快,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击败李自成进驻京师。随着顺治帝迁都北京,清王朝顺势入主中原。

与此同时,明朝的遗臣也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登基,史称弘光帝。不到一年的时间,清豫亲王多铎率军横扫江南,顷刻间攻破扬州,南京等地,兵部尚书史可法殉国,朱由崧被俘后遇害,弘光朝灭亡。

隆武帝对郑成功非常欣赏

眼见苏杭陷落,郑芝龙急命所部撤军回闽。恰好唐王朱聿键南来,郑芝龙与随驾的张肯堂,黄道周等臣,在福州拥立唐王即位,建元隆武。隆武帝封郑芝龙为南安国平虏侯,执掌军国大权。

隆武帝在南明诸帝中,是最具有雄心的君王。他常怀志平天下之志,在即位之初就掀起了一系列的收复运动。一日,南安伯郑芝龙将长子郑森引荐给了隆武帝。当见到郑森长的身材健硕,目光如炬,周身散发着一股英雄气概的时候,隆武帝立赞其天纵英武,并将明朝最尊贵的朱姓赐给了郑森,并将原名“森”改为“成功”。

从这时起,郑森的名字就成为了朱成功。朝廷内外从此都称郑成功为国姓爷。就在郑成功豪气万丈,准备上阵御敌以报君恩时,父亲郑芝龙心中却另有打算。

当时,朝廷北伐呼声很高,而郑芝龙迟迟不肯发兵。无奈之下,首府黄道周自请督师,他领着数千残兵上阵,不久便兵败殉国。看到郑鸿逵,郑彩等将延兵不进,隆武帝决意亲征,而郑芝龙却违命不从。

郑芝龙投降清朝,郑成功苦劝无果

南明隆武二年,也就是公元1645年的5月,降清的明臣洪承畴,向清贝勒征南大将军博洛提出招降郑芝龙的策略,同时以乡党身份,与福建巡抚黄熙胤写信,劝郑芝龙降清。郑芝龙决定投降大清。郑成功曾苦苦相劝之下,无奈父亲心意已决,郑成功只好自作决断。

就在郑芝龙临行前,清军得知其子郑成功英勇大略,便命郑芝龙携子同往。当时郑成功在外练兵,他写信表明了严正态度,“从来只有父教子以忠,未闻教子以判。今不听儿言,以后如有不测,儿定当为父报仇”。

俗话说,“鱼不可脱渊,虎不能离山”。郑芝龙一到清营,即被缴械监禁。与父亲将福建拱手相让不同,郑成功招募几千人马,跑到南澳岛,继续和清军对抗。

虽然,现在的郑成功力量还很微薄,但郑成功毫不畏惧,他毅然率领郑氏余部,走上了抗清复明之路。据史料记载,正是由于他的抵抗,让投降满清的父亲郑芝龙人头落地,亲族被灭。但也是由于他的抵抗,清初的闽粤才呈现出一副红色的悲壮画卷!

标签: 郑芝龙明朝

更多文章

  • 他是明末抗荷英雄,揭秘郑芝龙传奇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郑芝龙,明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郑芝龙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在1644年清军入关之后,明朝一度退到了长江一带,好似有几分演绎宋金故事的倾向。然而在短短十几年间,南明就土崩瓦解,基本就剩下福建的明郑一脉。但在明朝的最后一段时间里,就有一个人混得风生水起,将自己的命运跟南明紧密的联系在了一

  • 郑芝龙帮助隆武帝夺得帝位后,为什么又要背叛他?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郑芝龙,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郑芝龙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公元1645年闰六月二十五,距崇祯皇帝被李自成逼死在北京城已经过去了一年零四个月,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州举行了一场皇帝的登基大典,登基的是明朝的唐王朱聿键,史称隆武帝。此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唐王朱桱的后代,关于唐王

  • 被李自成煮了吃的最肥王爷朱常洵体重有多重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自成

    360斤,这是人的体重,没错。这样体重的人,在大家的身边也是不多的。历史上,有一位王爷,他360斤,堪称史上第一肥王爷。他叫朱常洵,福忠王,大家习惯称他老福王。他是明神宗第三子,因为自己的母亲郑贵妃恃宠,神宗欲立他为太子,但引起国本之争。最后受封福王,神宗给他的赏赐很多,藩洛阳,得庄田二万顷,盐引千

  • 被煮熟当下酒菜的中国皇族福王朱常洵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常洵

    红潮导语:至于那三百多斤的躯体,李自成也充分利用,“福王常洵遇害。自成兵灼王血,杂鹿醢尝之,名曰福禄酒”,剔去毛发,拔掉指甲,又杀掉几只鹿,放在一起炖了几大锅,摆酒开宴,名叫“福禄酒会”。与和平时期皇族的生育率最高相匹配,在明末战乱之中,皇族的死亡率也创了社会各阶层之最。明末起义军诛戮明皇室成员,一

  • 南明弘光帝朱由崧的下场悲惨——遭凌迟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朱由崧的下场悲惨

    1645年,宁南侯左良玉称奉太子密诏,入诛奸臣马士英以清君侧,起于武昌,进逼南京。时清军迅速南下,连续破徐州,渡淮河,兵临扬州城下。1645年四月二十五日,由于史可法毫无作为,而使得扬州轻松被八旗兵攻克,导致了扬州老百姓白白被屠戮而不是像江阴老百姓那样在阎应元的带领下抵抗而死,死得其所也有价值。网络

  • 揭秘朱由崧为什么被称为“蛤蟆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朱由崧

    崇祯十七年,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攻破北京,崇祯皇帝留下罪己诏之后,在眉山自缢,由朱元璋开创的大明皇朝在这里结束。同年五月,马士英、阮大铖及四镇军阀在南京拥立朱由崧登基,改元弘光,成为南明的第一任皇帝。网络配图朱由崧是福王朱常洵的长子,是明神宗朱翊钧之孙,与崇祯乃堂兄弟的关系。按理来说,崇祯皇帝去

  • 解密:朱由崧到底是个好皇帝还是坏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朱由崧

    朱由崧是明末皇室,是福王朱常洵的儿子,后来朱常洵去世之后,继承了福王的爵位。朱由崧与明思宗崇祯皇帝是堂兄弟的关系,按理来说怎么也轮不到朱由崧当皇帝。不过事情总有意外,而朱由崧当皇帝就是是那个意外。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在眉山自缢。崇祯皇帝去世后,明朝陷于群龙无首之地,在崇祯皇帝的太

  • 内阁大学士徐阶:忍辱负重事严嵩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徐阶

    徐阶的忍辱负重是其政治权谋斗争中的杀手锏,而“徐阶曲意事严嵩”也成了权谋术中的经典案例。徐阶,汉族。字子升,号少湖,又号存斋,明松江府华亭县人,心学(王守仁创)传人。早年即工诗文,善书法。嘉靖二年(1523年)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嘉靖三十一年,徐阶入阁,开始了他长达十七年的内阁大学士任职,可以

  • 为何说徐阶是真小人 徐阶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为何说徐阶是真小人

    徐阶是明朝官员,嘉靖年间官至内阁首辅大臣,是一位十分有能力的官员。徐阶是以科举正途为官的,在当时的科举考试中他高中第二名,也就是探花及第,当时意气风发,一心想做名臣。徐阶画像但是在他为官不久就因为得罪了在朝大臣而被陷害,被贬职到地方做不知名的小官,这对他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因为这将断送他的前程。最

  • 明代内阁首辅徐阶孙女的结局是怎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明代内阁首辅徐阶孙女的结局是怎么样的

    徐阶是明朝晚期的重要人物,他幼年好学,通过科举考试成为一个翰林,但是由于得罪了当时的权贵人物,被暗算后调配到边缘地区做推官。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他躲过了诸多争斗,逐渐成长最终成为嘉靖年间的内阁首辅。徐阶最为人知道的就是他和严嵩之间的争斗,严嵩是个大贪官,将明朝搞得乌烟瘴气,国事日衰。但是他得到了皇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