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的今天2月18日 元世祖忽必烈逝世

历史上的今天2月18日 元世祖忽必烈逝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065 更新时间:2024/1/20 1:31:14

1294年2月18日 (甲午年正月廿二)元世祖忽必烈逝世

在722年前的今天,1294年2月18日 (农历正月廿二),元世祖忽必烈逝世。

元世祖忽必烈(1215年9月23日(距今801年)-1294年2月18日),名字全称忽必烈,蒙古人,拖雷第四子,母唆鲁禾帖尼。1260年5月5日在部分宗王和大臣的拥立下,登基成为大蒙古国皇帝(蒙古帝国大汗1260—1294年在位),但未获普遍承认。1271年12月18日,忽必烈将国号由“大蒙古国”改为“大元”,从大蒙古国皇帝变为元朝皇帝(1271—1294年在位),正式建立元朝,成为元朝首任皇帝。

全世界崇奉的预言人有四:基督徒谓其天主是耶稣基督,回教徒谓是穆罕默德,犹太教徒谓是摩西,佛教徒谓其第一神是释迦牟尼,于我对此四人皆致敬礼——忽必烈

忽必烈,按中国皇帝的庙号称为元世祖,按蒙古语尊称为薛禅皇帝。他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第四子拖雷的第四子。他曾患有脚疾,但并不妨碍他像其他蒙古贵族子弟一样在战场上屡建功绩。17岁时,其父拖雷因代大汗窝阔台受过,喝下巫水致死,忽必烈同母亲唆鲁禾帖妮和众兄弟投靠到伯父窝阔台的帐下。

寄人篱下的日子过得并不舒心,但随着1251年忽必烈之兄蒙哥在忽里勒台大会上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拖雷一系开始得势。忽必烈被蒙哥任命为总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管理河南、陕西等汉地,他任用汉人儒士,取得积极效果。这段经历,使忽必烈成为蒙古王公中对汉文化态度最为积极的一位。

在忽必烈逐渐成长的同时,蒙古人的征服活动在世界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着。蒙哥即位之后,灭掉苟延残喘的南宋政权便成为国策。1253年,忽必烈被蒙哥派遣南征南宋的友邦大理国,在大将兀良合台的配合下势如破竹,灭掉了这个有300多年历史的国家,也从西南面对南宋形成半包围。1257年,蒙哥亲率大军伐宋,忽必烈被任为东路军的总指挥。两年后,蒙哥死于合州城外的炮火中,忽必烈接妻子密报,急忙赶回北方同六弟阿里不哥争夺大汗之位。

1260年,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先后在各自的根据地开平和和林宣布自己为大汗,但忽必烈一方显然得到更多实力派人物的支持。经过四年内战,忽必烈大获全胜,成为独一无二的大汗。但他很快就不满足于大汗的尊号,他还要成为整个中国的统治者。1264年,忽必烈迁都燕京(今北京),改名为中都,1271年,按照中国封建王朝的礼仪,颁布即位诏书,自称皇帝,建国号为“大元”。他是中国元朝的实际建立者。

与此同时,灭宋的时机也已完全成熟。在训练了一支强大的水军之后,灭宋的最后障碍也已排除。经过六年的围城苦战,攻陷了襄阳城,1274年,大将伯颜率大军自襄阳出发,顺江而下,宋军望风归降。两年后,攻陷临安,接着从海陆两路追击南宋流亡政权,到1279年最后歼灭南宋残余力量。

除此之外,忽必烈时代还多次出兵其他国家,包括两次出兵日本,两次出兵安南,两次出兵缅甸,甚至在1292年,还曾出兵太平洋上的爪哇岛。这些战争大多未取得可持续的成果。

1745年2月18日 (乙丑年正月十八)物理学家、电池发明者伏特出生

在271年前的今天,1745年2月18日 (农历正月十八),物理学家、电池发明者伏特出生。

亚历山卓·朱塞佩·安东尼奥·安纳塔西欧·伏特(1745~1827年)意大利物理学家。1745年2月18日(距今271年)生于科摩,成年后出于好奇,才去研究自然现象。1774年伏打担任科摩大学预科物理教授。同年发明了起电盘,这是靠静电感应原理提供电的装置。

伏特还研究了化学,进行各种气体的爆作试验。1779年他担任巴佛大学物理教授。1782年他成为法国科学学会的成员。1791年又被选为伦敦皇家学会的会员。1794年伏特由于在电学、化学上的贡献,荣获柯普莱奖章。1800年他宣布发明了伏特电堆。1801年拿破仑在巴黎召见伏特,法国科学院赠予伏打一枚金质勋章。

伏特发明电堆时已经50多岁了,他绝没有想到持续电流对以后的影响会有那么大,他也没有再作进一步的研究,一直在巴佛大学任教。1819年伏特退休回到故乡,于1827年3月5日逝世。

1841年2月18日 (辛丑年正月廿七)萨尔瓦多宣布成立共和国

在175年前的今天,1841年2月18日 (农历正月廿七),萨尔瓦多宣布成立共和国。

萨尔瓦多原为印第安人居住地。1522年5月31日(距今494年)西班牙探险队首次抵达。1524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11年11月开始独立战争。1821年9月15日签订《中美洲独立议定书》。1823年加入中美洲联邦。

1841年2月18日脱离中美洲联邦,宣布成立共和国。此后多次与邻国发生战争。1907年中美洲六国签署《和平与友谊协定》。20世纪30年代起,军人多次发动政变,政局长期动荡。1974年诞生左派武装组织法拉本多·马蒂民族解放阵线(以下简称马蒂阵线)。1992年1月16日,马蒂阵线与政府签定《和平协议》,结束内战。

1918年2月18日 (戊午年正月初八)德国全线进攻苏联

在98年前的今天,1918年2月18日 (农历正月初八),德国全线进攻苏联。

1918年2月18日德国违背停战协定,对苏联发动全线进攻。

俄国获得十月革命胜利后,为了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还需实现民主和和平。1917年11月8日(距今99年)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和平法令”,并先后多次向各交战国发出呼吁,要求立即停止战争。由于交战各国拒绝停战,苏维埃政府才不得不在1917年12月和德国单独签订为期十天的停战协定,并开始了缔结和约的谈判。

当时德国能同意和约,原因是,一想解脱他东西两线交战的困境,二是东线的德国士兵受十月革命的影响,厌战情绪严重,迫使他们不得不假装和平的姿态。但是德国人的和谈并不意味他们已放弃侵略的目的,他们企图利用和谈夺得战场上不能夺得的利益。

当时,德国人对苏维埃俄国提出的要求是十分苛刻的,不但要求苏俄放弃波兰、立陶宛,以及爱沙尼亚、拉托维亚、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德军所占领的地区,而且还和乌克兰民族主义分子单独签订和约,任德国对乌克兰的掠夺。

面对这样苛刻的条件,当时列宁的意见,尽可能把和谈拖着,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让步。但是作为和谈首席代表的托洛茨基却不同意列宁的意见,于1918年2月10日竟公然拒绝德国的要求,并声明苏维埃俄国准备停止对德战争,复员自己的军队。他的声明给德国找到了借口,说俄国破坏谈判,而发起了全线进攻。

当时,苏维埃国家成立未久,旧军队在瓦解,红军刚在建立,德军的进攻给苏维埃俄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德文斯克、坡罗茨克、奥尔沙、明斯克、普斯科夫等城市相继论陷,兵临彼得格勒城下,苏维埃面临覆灭的危险。

1965年2月18日 (乙巳年正月十七)冈比亚共和国独立

在51年前的今天,1965年2月18日 (农历正月十七),冈比亚共和国独立。

冈比亚共和国位于非洲大陆最西部,面积10367平方公里,东西长三百多公里,南北宽22—48公里,国土形状似中国古时的玉如意。由于它东、南、北三面被塞内加尔所怀抱,西临大西洋,被人们称为“国中之国”。冈比亚河自东向西横贯全境,注入大西洋。

冈比亚以这条河流而得名。冈比亚人口81.7万,主要有曼丁哥族、富拉族、沃洛夫族等5个部落。国内90%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信基督教、天主教和拜物教。冈比亚的语言以曼丁哥语为主,官方语言为英语。它的首都是班珠尔,有人口4.6万。

冈比亚人民遭受西方殖民主义数百年统治,直到1965年2月18日(距今51年)才取得独立,1970年4月24日,冈比亚宣布成立共和国。

冈比亚是农业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80%以上,以种植和出口花生为主。冈比亚河两岸有大面积的冲积平原,表层数十厘米厚的土层非常适合花生的生长。冈比亚种植花生的历史悠久,19世纪中叶起,花生就是它的主要出口农产品,花生出口占出口总额的70%。为改变单一的经济状态,冈比亚政府提出经济多样化的方针,扩大水稻、棉花等农作物的种植,积极发展旅游业,搞活对外贸易,使国民经济有所发展。冈比亚的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谷子、高粱、大米等,但由于各种原因,粮食还不能自给。

冈比亚有48公里的海岸线。蓝海白浪,细软的沙滩,热带风光的椰林,非洲式的草屋旅游营地,吸引了国内外的众多旅游者。濒临大西洋的班珠尔港是国际海运港口,首都近郊有国际机场,航班连接伦敦等城市。这些条件,加上政府采取鼓励私人向旅游业投资,同外资合营或联营等措施,使冈比亚旅游业得以较快地发展,成为冈比亚主要的创汇产业之一。

对外贸易在冈比亚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全年财政收入的70%来自进出口税收。冈比亚转口贸易活跃,进口额的2/3转销到塞内加尔、毛里塔尼亚、马里等邻近国家,为国家增加了外汇收入。1976年至1985年间,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冈比亚国民经济曾陷入严重的困境。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都大幅度下降,财政赤字增加,市场匮乏。

为扭转这种局面,在国际社会的支持下,政府于1985年8月开始推行5年经济恢复计划,采取了一系列调整措施,如大力发展农业,提高花生收购价格,鼓励出口;开放价格,提高银行利率,吸引外资;精减机构,节约开支等等,经过几年努力,经济恢复计划取得了初步成效。

标签: 历史上的今天忽必烈

更多文章

  • 揭秘忽必烈有足够的实力为何不直接攻打大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忽必烈

    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一个强大的草原民族,他们在草原上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国家——蒙古国,也就是日后进军中原的元朝。当时除了蒙古国外,中原上还有一个国家南宋,当时的南宋偏安于一隅,国力逐年衰减,而蒙古国却是虎视眈眈地望着中原大地,希望有一天能够占领中原地区。为此,蒙古国一直都在谋划着进攻南宋的战略。说到蒙

  • 解密:美食涮羊肉的发明与元世祖忽必烈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美食,涮羊肉,忽必烈,

    涮羊肉的发明与忽必烈有关。忽必烈率军远征,嫌伙食太差,想吃清炖羊肉。厨子便宰杀羔羊,剔选羊肉准备做。可敌军突然来袭,厨子情急之下把羊肉切成薄片,放在锅里混乱搅和一下,就捞出来,放点配料,给忽必烈端去了。忽必烈肚子咕咕叫直叫,吃完就披挂上阵去了。没过多久,忽必烈就凯旋了。回朝后,忽必烈不忘厨子的功劳,

  • 忽必烈东征日本始末:曾想派遣使臣去通好了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忽必烈,东征,日本

    自唐代遣唐使以来,中日两国关系逐渐发生了微妙变化。日本逐渐从向中国学习、遣使示好,转而自立门户、反客为主。到明代倭寇屡屡骚扰东南沿海时,中日两国关系已经开始恶化。那么,在明代之前的元代,两国之间又是何种关系呢?“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曾作有《木兰花慢》词一首,词中提到“伏波勋业照青编。薏苡又何冤?笑

  • 忽必烈和成吉思汗是什么关系?忽必烈是因何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元朝,皇帝,忽必烈,成吉思汗

    从辈分上来说,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是他的四子托雷的第四个儿子。成吉思汗是大蒙古国的第一位可汗,忽必烈虽然不是嫡长孙,但最后还是继承了汗位,是第五位可汗,因为后来在位时改了国号所以也同时是末代大汗。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是一位历史上著名杰出的军事家。他先是一个一个地打败了其他部落统一了蒙古,在120

  • 揭秘:成吉思汗之孙元世祖忽必烈是因何故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成吉思汗,元朝,,元世祖,忽必烈

    从辈分上来说,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是他的四子托雷的第四个儿子。成吉思汗是大蒙古国的第一位可汗,忽必烈虽然不是嫡长孙,但最后还是继承了汗位,是第五位可汗,因为后来在位时改了国号所以也同时是末代大汗。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是一位历史上著名杰出的军事家。他先是一个一个地打败了其他部落统一了蒙古,在12

  • 忽必烈为何东征日本?忽必烈东征日本为何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忽必烈,日本,元朝

    自唐代遣唐使以来,中日两国关系逐渐发生了微妙变化。日本逐渐从向中国学习、遣使示好,转而自立门户、反客为主。到明代倭寇屡屡骚扰东南沿海时,中日两国关系已经开始恶化。那么,在明代之前的元代,两国之间又是何种关系呢?“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曾作有《木兰花慢》词一首,词中提到“伏波勋业照青编。薏苡又何冤?笑

  • 忽必烈为什么两次东征日本都失败了?有何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忽必烈,日本,元朝

    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在灭亡金朝之后,又迫使朝鲜半岛称臣,志得意满之下定都于大都(北京)。他即位后很快开始进攻日本。忽必烈对日本有着明确的政治目的。第一,自唐代最后一代遣唐使之后,日本已经数百年未通中国,如果日本向忽必烈表示臣服,有助于增加元帝国的权威性,对忽必烈巩固权力颇为有利;第二,当时元帝国

  • 揭秘:元世祖忽必烈两次征伐日本为何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元世祖,忽必烈,日本,元朝

    公元1270年,元世祖忽必烈派女真人赵良弼为国信史出使日本,一方面传递国书,另一方面进行战略侦察。至元十年(公元1273年)三月,赵良弼由高丽再至日本大宰府,要求进京面见国王,大宰府西守护所拒绝,不得已回国。同年六月至京,忽必烈召见,询问出使日本情况,称赞其不辱君命。赵良弼将他在日本逗留时对日本君臣

  • 忽必烈是个打仗天才吗?忽必烈究竟打到了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忽必烈,阿合马,安童,元朝

    打仗天才忽必烈是一部由胡军主演的影视作品。该剧以忽必烈为主角,全面讲述了元朝开国皇帝的一生。成吉思汗的三儿子窝阔台对汗位野心勃勃,他的妻子更是阴狠毒辣。拖雷是窝阔台的四弟,战功赫赫,深得大汗信任。不久后,拖雷的四儿子忽必烈降生。忽必烈自幼展现了聪明机警胆识过人的一面。成吉思汗非常喜欢这个孙子,曾经想

  • 成吉思汗是什么意思?忽必烈和成吉思汗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忽必烈,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我们应该分拆成2部分,成吉思,汗,“成吉思”是“大海”的意思,颂扬他和大海一样伟大。,汗是蒙语音译过来,是统治者的意思.成吉思汗的真名是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Genghis Khan),意为“拥有海洋四方“。世界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