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忽必烈人生中最重大的两次挫折是什么?

忽必烈人生中最重大的两次挫折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177 更新时间:2024/1/28 0:15:35

说到忽必烈,元世祖是他的汉人庙号,而蒙古语尊号为“薛禅可汗”。蒙语薛禅,汉义为“贤明”、“圣德”。综述他一生的功绩作为不负这个评价,唯独统治后期重“理财聚敛”致阿合马专权二十年。

“薛禅可汗”忽必烈人生中的两次重大挫折

1251年,蒙哥登上蒙古汗位,便委任忽必烈总领漠南军国重事。忽必烈总领漠南期间,征大理、治邢州京兆,均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汉人士大夫中也获得了颇多赞誉。但蒙古守旧贵族对忽必烈行汉法很不满意,以致蒙哥汗也对他猜忌日深。蒙哥汗本身就是个专断且个性很鲜明的人,喜欢占卜,自称“遵祖宗之法,不蹈袭他国所为”对汉法较为不屑,存在很多隔膜。

他性格偏执倔强,开始对忽必烈在漠南行汉法有成效颇得人心,萌生猜忌。对“王府(忽必烈)得中土心”甚为不满,觉得二弟忽必烈不太可靠。大汗廷臣中守旧臣僚指责罪状两条:一为中土地方臣民都翕然归心,称忽必烈为“贤王”,受到拥戴;另一条为“王府诸臣擅权为奸利事”,许多做法超出了之前“唯掌军事”的许诺。如此,忽必烈总领漠南军国重事后期,开始一桩大麻烦。

“阿蓝答钩考”成了忽必烈政治生涯中的第一次重大挫折。1257年,蒙哥汗派遣亲信大臣阿蓝答尔和刘太平,南下钩考京兆、河南财赋,类似今天所说的财税审计,阿蓝答钩考搞得非常严酷,实际上是蒙哥汗对忽必烈总领漠南的一次大整饬。与钩考钱谷同时,撤销了忽必烈王府设置的经略司、宣抚司之类机构,相当于削除忽必烈之兵权。

元 苏天爵《元朝名臣事略》记载:

丁巳,丞相阿蓝答儿会计陕西、河南,罢宣抚司,公还东平。…..岁丁巳,宗亲间之,遂解兵柄它王,遣阿蓝答儿至京兆,大集汴、蜀兵民之官,下及管库征商之吏,皆入计局,为条百四十二,文致多方,且晓众曰:“惟刘万户、史万户两人罪请于朝。”盖谓忠顺公、丞相忠武公也,自余我则专杀。虐焰熏天,多迫人于死。明年,世祖身至帝所,命下而事始缓,犹杖兵民诸官,凡昔所置诸司皆废。

忽必烈麾下的大部分官员都难逃灾祸,如廉希宪、赵良弼、李德辉等人,都受到追查。京兆路的榷课所官员马亨,在押解财赋的路上,有意回避阿蓝答儿,还是被逮捕,押送钩考局审问。仅有两人受到豁免,没在拘押之列。在蒙哥的步步进逼下形势下,忽必烈无可奈何,只得退让,接受谋士姚枢的建议用王妃为人质,亲去漠北觐见蒙哥。

蒙哥汗听说他带着家属亲信随从,反而怀疑他另有所图。直到忽必烈再遣使说明,蒙哥汗才命令他留下所有家眷随从,只身来觐见,忽必烈遵命而行。蒙哥汗见弟遵从命令,只身前来,转怒为喜。朝会之后,蒙哥汗态度开始缓和,两次亲自为忽必烈斟酒。忽必烈也很恭敬,行君臣之礼。于是兄弟二人逐渐和好。史载“又酌之三至,帝泫然,上亦泣下,竟不令有所白而止。”不待忽必烈解释蒙哥汗就下令停止钩考,但还是撤销了忽必烈设置的经略司、宣抚司、行部等机构。

这次钩考以忽必烈的妥协退让而暂时结束。忽必烈总领漠南军事权被剥夺,后借口忽必烈脚疾,让他回漠北养病。后,1258年蒙哥汗三路大军征宋,东路军失利,忽必烈复出。

另一重大的挫折则是在忽必烈晚年,最宠爱的察必皇后与皇太子的相继去世。至元十八年(1281)察必皇后去世。五年后,至元二十二年,皇太子真金英年早逝。依存在不多的史料来看察必皇后是为“贤后”,禀性聪明,元初是忽必烈的左右助手。

皇储真金,是忽必烈亲自选定的继承人,并悉心培养。至元二十二年(1285)忽必烈因察必去世,无心政事,大臣多难与其相见,南必皇后开始干预朝政。当时有一江南行台御史上疏朝廷禅位于皇太子,并请南必皇后勿再干政。此事被阿合马余党得知,并有意扩散到忽必烈耳里,造成皇权争夺,史称“禅位风波”。

真金竟因此而忧惧成疾,于同年十二月十日病死,时年四十三岁。次年正月初一忽必烈停止朝贺,为其上谥号为“明孝”。同时将”皇太子宝”授予真金第三子铁穆耳。这些不幸的刺激下,忽必烈因饮食健康出现问题,最后十年,受到疾病的困扰,郁郁而终。

标签: 忽必烈

更多文章

  • 忽必烈东征日本失败的始末:诸将失和军心瓦解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忽必烈

    自唐代遣唐使以来,中日两国关系逐渐发生了微妙变化。日本逐渐从向中国学习、遣使示好,转而自立门户、反客为主。到明代倭寇屡屡骚扰东南沿海时,中日两国关系已经开始恶化。那么,在明代之前的元代,两国之间又是何种关系呢?“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曾作有《木兰花慢》词一首,词中提到“伏波勋业照青编。薏苡又何冤?笑

  • 忽必烈:中国历史上杀人和屠城最多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忽必烈

    忽必烈(1215年—1294年),姓孛儿只斤,蒙古族人,是成吉思汗的孙子、监国托雷的儿子。因为在位时把国号由“大蒙古国”改为“大元”,所以忽必烈是大蒙古国的最后一代可汗,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1251年,忽必烈的同母长兄蒙哥继承为大汗,他因此被封为王。第二年,忽必烈攻打大理国(现在的云南等地),125

  • 忽必烈的名字是什么意思 忽必烈的妻子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忽必烈,忽必烈的妻子

    忽必烈是蒙古族人,所以“忽必烈”也是蒙古族的名字的汉译,它在蒙古语里原本意思是家业、血统的继承者的意思。“忽必”就是继承家业的意思,而“烈”就是“的人”,有些类似于英语里的“-er”、“-or”等后缀。忽必烈雕像忽必烈,有一个蒙古尊号“薛禅汗”,其中“薛禅”是贤者、智慧之类的意思。在蒙古族中,时常会

  • 揭秘古代历史 元世祖忽必烈竟然下这种命令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忽必烈

    十三世纪,蒙古人曾经发挥出令整个世界都感到震惊的军事才能,缔造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元朝帝国。但是,文化的落后导致了政治的落后。蒙古人建立的元 朝虽然向外扩张,却并没有任何政治理想,也没有任何高尚情操的动力。元朝向外扩张的目的只是掠夺财富和满足征服欲望,并且,元朝整个社会道德沦丧,贪腐成 风,淫乐成灾,盲

  • 元世祖忽必烈为何禁止高丽女子为元朝妃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元世祖忽必烈,高丽女子为妃

    忽必烈是蒙古族人,他用自己的英勇开创了元朝,虽然是一个少数民族的人,但是他却愿意接受汉族的文化,但是忽必烈却下令禁止娶高丽女子做妃子,即便元朝的公主总是嫁给高丽,但是元朝却没有高丽的妃子,忽必烈为什么这么做呢,在中国的历史上他是怎么死的呢?忽必烈怎么死的忽必烈晚年遭受一连串的打击,先是钟爱的妻子察必

  • 一生勇猛的忽必烈 竟是被人吓死?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忽必烈

    忽必烈出生于1215年,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也是我国元朝的开国帝王。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在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国,而后他就开始向周围扩张领土面积,并对外展开了很多次的征战,成吉思汗为大蒙古国打下了一大片江山,所以他希望将来的继承人可以继续发扬光大。网络配图在1227年

  • 忽必烈灭南宋:联盟海盗建立海上粮食运输系统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忽必烈灭南宋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正式即位为皇帝,并开始实施南下攻打南宋的计划。此时南宋占据着临安(今天的杭州)等地,忽必烈极其需要一条通道,来把南方的粮食运到北方。蒙古人作为骑在马背上的游牧民族,一向惯于陆地作战,他们向南方进军时,亦聪明地懂得如何利用海洋——他们不仅收纳了背叛的南宋海军,拥有规模庞

  • 祖元世忽必烈首次征讨日本记录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忽必烈首次征讨日本

    至元三年(1266年),忽必烈遣兵部侍郎郎赫德、礼部侍郎殷弘出使日本。忽必烈在国书中,对这次遣使的目的讲的极其清楚,要日本效法高丽,举国来朝以通和好,如不相通好,将至“用兵”,令日本“王其图之”。被日本以书辞无理,不能接受,予以退回。此后几经出使,均被日本拒绝。从至元十年(1273)起,忽必烈开始着

  • 古代中国真正的6大土豪 忽必烈有数不尽的珍宝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忽必烈

    成吉思汗(1162-1227)资产:500万平方公里土地如果用占领的土地来衡量财富的话,成吉思汗堪称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他的职业生涯开始于联合不和的蒙古部落,然后开始占领了将近5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包括现在的中国、伊朗、伊拉克、缅甸、越南和大部分的朝鲜、俄罗斯。成吉思汗的名字代表的含义就是“世界统

  • 忽必烈东征日本 忽必烈入侵日本为何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忽必烈东征日本

    忽必烈向高丽人提出的或许是最苛烦的要求,是协助他与日本建立联系。在长达四个世纪的历史时期内,日本岛国的大部分地区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与中国完全隔绝的状态。由于9世纪中叶佛教在中国遭受迫害,日本与中国逐渐疏离,直至最后决定几乎完全切断与中国的贸易和文化联系。对于忽必烈来说,如果能与日本重建朝贡关系,就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