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忽必烈:中国历史上杀人和屠城最多的人

忽必烈:中国历史上杀人和屠城最多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271 更新时间:2024/1/24 8:42:30

忽必烈(1215年—1294年),姓孛儿只斤,蒙古族人,是成吉思汗孙子、监国托雷的儿子。因为在位时把国号由“大蒙古国”改为“大元”,所以忽必烈是大蒙古国的最后一代可汗,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

1251年,忽必烈的同母长兄蒙哥继承为大汗,他因此被封为王。第二年,忽必烈攻打大理国(现在的云南等地),1254年破大理城,大理灭国,并入大蒙古国版图。后来,蒙哥正式宣布攻击南宋,1258年忽必烈率军南下。在南宋打仗期间,蒙哥病逝,忽必烈佯作攻打换来了南宋的割地求和,于是撤兵回去。

1260年,忽必烈登基为大蒙古国的大汗,是第五位大汗,不久建年号为“中统”。四年后,忽必烈又把年号改为“至元”,不久又改国号为“大元”,成为了元朝的第一位皇帝。1274年,正式定都在大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

1274年,忽必烈派人出征日本,后因台风失败撤军。第二年派去日本的使臣又立马被杀,因此在1281年,元朝开始了第二次征讨,虽然这次是兵分两路可还是以失败告终。两次东征期间,元军对南宋的攻打也没有中断,最后在1276年攻破临安城,南宋投降并灭亡。

1294年,忽必烈病逝,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庙号世祖。由于从小尊崇儒学,所以忽必烈在位时十分重视汉文化,重用汉臣,采用汉法,因此虽然他攻打征服了不少地方,但后世对他的评价依然不错。

忽必烈杀了多少人

常说一将功成万骨枯,有战争就免不了死伤,有仁爱的将领宁愿花更多的精力来换取双方更少的伤亡,但在历史上更多的是以杀立威,敢于屠城和杀人的情况。忽必烈就曾经被评价为中国历史上杀人和屠城最多的人。

蒙古人的战争基本上都是对外的征服,从东南亚沿海到东欧地中海,以侵略和掠夺为主。为了更快更多的发战争财,蒙古人常常屠城和斩杀俘虏。因为对他们而言,这些敌人和百姓都不是蒙古族人,是外族就没必要客气和心软。而当他们是在统一蒙古或者平定内乱时,即使是面对反抗自己的族人,想来也不会这么杀人不长眼

忽必烈领导、指挥或者参与的战争,主要是在中国境内或者周围,比如大理、南宋、缅甸等。有人统计,元朝灭宋,最后得到百姓930万户,比宋宁宗嘉定十一年时的1360万少了30%,按照每户有5人来计算,也就是说南宋大约被屠杀了2400万。

除了战争,之后元朝的统治也纵容着杀戮。据说在当时元朝的法律规定,人分四等,其中蒙古人第一,色目人第二,北方汉人第三,南方汉人第四。因此杀最高等的蒙古人要偿命,而杀最低等的汉人只需要罚交一头毛驴的价钱。在这样的法律下,蒙古人杀汉人的事情自然时有发生。

在蒙古人杀戮和统治下,中国大约失去了7000多万人口。据说,这还成了一项吉尼斯世界记录。

忽必烈是什么意思

忽必烈是蒙古族人,所以“忽必烈”也是蒙古族的名字的汉译,它在蒙古语里原本意思是家业、血统的继承者的意思。“忽必”就是继承家业的意思,而“烈”就是“的人”,有些类似于英语里的“-er”、“-or”等后缀。

忽必烈,有一个蒙古尊号“薛禅汗”,其中“薛禅”是贤者、智慧之类的意思。在蒙古族中,时常会在本名的后面加上社会称呼之类的后缀,“薛禅汗”就是忽必烈本名的后缀。再比如铁木真的“成吉思汗”,也是他的蒙古尊号,意思是“拥有海洋四方”,其中“成吉思”就是海洋、大海的意思。

蒙古族因为自身民族的文化和历史传统,大多是以动物、日月、花草等各种东西来命名。比如,忽必烈的同母长兄蒙哥,“蒙哥”的意思就是苍穹、天空,再比如他们的父亲托雷,名字时指镜子,而祖父“铁木真”就是坚硬的铁的意思。当然,给子女以东西取名,其实寄托着深层寓意,就是希望他们像这些东西一样,像铁一样坚强,像镜子里的我一样,像天空一样广阔等。

此外,蒙古族名字也常常是直接就是父母的期望。比如“巴图”是“结实”的意思,“乌云”是智慧的意思,“斯琴”是聪明的意思,“高娃”是美丽的意思等。所以女演员斯琴高娃的名字就是父母希望她既聪明又美丽。

而“忽必烈”的名字,其实也是他的父亲托雷对他的美好期望,希望他可以继承大蒙古国。

打仗天才忽必烈

打仗天才忽必烈是一部由胡军主演的影视作品。该剧以忽必烈为主角,全面讲述了元朝开国皇帝的一生。成吉思汗的三儿子窝阔台对汗位野心勃勃,他的妻子更是阴狠毒辣。拖雷是窝阔台的四弟,战功赫赫,深得大汗信任。

不久后,拖雷的四儿子忽必烈降生。忽必烈自幼展现了聪明机警胆识过人的一面。成吉思汗非常喜欢这个孙子,曾经想过要把汗位传给这个孙子。这引起了窝阔台的忌惮,想尽办法想要杀害他的四弟和侄子,但始终没有成功。窝阔台继承了父亲的汗位,可是大妃依旧对拖雷父子不放心,毒害了拖雷。长子蒙哥决定为父亲报仇,想要起兵造反。其实大妃现在巴不得蒙哥这样做。拖雷的妻子深明大义劝住了大儿子,汗后的阴谋没有成功。大妃将窝阔台毒死,她自己也自食恶果。

蒙哥登位,开始警惕忽必烈,到了最后才明白自己的弟弟对自己只有忠心。蒙古王朝又因为汗位陷入了争斗,最后忽必烈打败了自己的胞弟阿里不哥成功继任汗位。阿里不哥与自己的四哥自幼感情深厚,两人常常一起并肩作战。可是后来阿里不哥因心爱的女人爱上了四哥与他生了嫌隙。阿里不哥凡事都想要跟忽必烈争个输赢,结果反倒是自己走上了灭亡之路。

继位后的忽必烈在臣子的建议下开始逐鹿中原,最终灭了南宋王朝,结束了三百年的乱世。这就是打仗天才忽必烈的介绍。

标签: 忽必烈

更多文章

  • 忽必烈的名字是什么意思 忽必烈的妻子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忽必烈,忽必烈的妻子

    忽必烈是蒙古族人,所以“忽必烈”也是蒙古族的名字的汉译,它在蒙古语里原本意思是家业、血统的继承者的意思。“忽必”就是继承家业的意思,而“烈”就是“的人”,有些类似于英语里的“-er”、“-or”等后缀。忽必烈雕像忽必烈,有一个蒙古尊号“薛禅汗”,其中“薛禅”是贤者、智慧之类的意思。在蒙古族中,时常会

  • 揭秘古代历史 元世祖忽必烈竟然下这种命令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忽必烈

    十三世纪,蒙古人曾经发挥出令整个世界都感到震惊的军事才能,缔造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元朝帝国。但是,文化的落后导致了政治的落后。蒙古人建立的元 朝虽然向外扩张,却并没有任何政治理想,也没有任何高尚情操的动力。元朝向外扩张的目的只是掠夺财富和满足征服欲望,并且,元朝整个社会道德沦丧,贪腐成 风,淫乐成灾,盲

  • 元世祖忽必烈为何禁止高丽女子为元朝妃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元世祖忽必烈,高丽女子为妃

    忽必烈是蒙古族人,他用自己的英勇开创了元朝,虽然是一个少数民族的人,但是他却愿意接受汉族的文化,但是忽必烈却下令禁止娶高丽女子做妃子,即便元朝的公主总是嫁给高丽,但是元朝却没有高丽的妃子,忽必烈为什么这么做呢,在中国的历史上他是怎么死的呢?忽必烈怎么死的忽必烈晚年遭受一连串的打击,先是钟爱的妻子察必

  • 一生勇猛的忽必烈 竟是被人吓死?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忽必烈

    忽必烈出生于1215年,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也是我国元朝的开国帝王。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在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国,而后他就开始向周围扩张领土面积,并对外展开了很多次的征战,成吉思汗为大蒙古国打下了一大片江山,所以他希望将来的继承人可以继续发扬光大。网络配图在1227年

  • 忽必烈灭南宋:联盟海盗建立海上粮食运输系统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忽必烈灭南宋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正式即位为皇帝,并开始实施南下攻打南宋的计划。此时南宋占据着临安(今天的杭州)等地,忽必烈极其需要一条通道,来把南方的粮食运到北方。蒙古人作为骑在马背上的游牧民族,一向惯于陆地作战,他们向南方进军时,亦聪明地懂得如何利用海洋——他们不仅收纳了背叛的南宋海军,拥有规模庞

  • 祖元世忽必烈首次征讨日本记录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忽必烈首次征讨日本

    至元三年(1266年),忽必烈遣兵部侍郎郎赫德、礼部侍郎殷弘出使日本。忽必烈在国书中,对这次遣使的目的讲的极其清楚,要日本效法高丽,举国来朝以通和好,如不相通好,将至“用兵”,令日本“王其图之”。被日本以书辞无理,不能接受,予以退回。此后几经出使,均被日本拒绝。从至元十年(1273)起,忽必烈开始着

  • 古代中国真正的6大土豪 忽必烈有数不尽的珍宝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忽必烈

    成吉思汗(1162-1227)资产:500万平方公里土地如果用占领的土地来衡量财富的话,成吉思汗堪称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他的职业生涯开始于联合不和的蒙古部落,然后开始占领了将近5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包括现在的中国、伊朗、伊拉克、缅甸、越南和大部分的朝鲜、俄罗斯。成吉思汗的名字代表的含义就是“世界统

  • 忽必烈东征日本 忽必烈入侵日本为何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忽必烈东征日本

    忽必烈向高丽人提出的或许是最苛烦的要求,是协助他与日本建立联系。在长达四个世纪的历史时期内,日本岛国的大部分地区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与中国完全隔绝的状态。由于9世纪中叶佛教在中国遭受迫害,日本与中国逐渐疏离,直至最后决定几乎完全切断与中国的贸易和文化联系。对于忽必烈来说,如果能与日本重建朝贡关系,就能在

  • 揭秘一代帝王忽必烈的晚年悲惨生活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忽必烈

    元世祖忽必烈(1215年9月23日-1294年2月18日),名字全称忽必烈,蒙古人,拖雷第四子,母唆鲁禾帖尼。1260年5月5日在部分宗王和大臣的拥立下,登基成为大蒙古国皇帝(蒙古帝国大汗),但未获普遍承认。1271年12月18日,忽必烈将国号由“大蒙古国”改为“大元”,从大蒙古国皇帝变为元朝皇帝,

  • 南宋权臣贾似道并非奸臣 忽必烈赞其军事才干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贾似道

    核心提示:甚至忽必烈也不得不承认贾似道在军事上的才干,发出“吾安得如似道者用之”的慨叹。网络配图如果说对秦桧前期的表现,史学界尚有人加以些许肯定,那么对南宋后期身任理、度、恭三朝丞相的贾似道,就只有全盘否定。诚然,贾似道入朝以后的独揽朝政,排斥异己,结党营私,奢侈腐化等一系列罪行,对加速南宋灭亡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