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何评价明朝宰相刘健?为什么刘健谥“文靖”而谢迁李东阳谥“文正”?

如何评价明朝宰相刘健?为什么刘健谥“文靖”而谢迁李东阳谥“文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510 更新时间:2024/1/7 13:13:13

刘健是明朝孝宗和武宗两朝首辅,生于公元1433年,去世于公元1526年,1460年高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洛阳人氏,字希贤,号晦庵。

刘健明英宗一朝登进士第,但是却是在明宪宗一朝本身的才华得到了最有效的发挥。他在明宪宗时期任职东宫讲官,与太子朱佑樘,也就是日后的明孝宗相处融洽,培养了极佳的默契。

明孝宗继位之后,升任礼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入职内阁,弘治十一年的时候接替徐溥成为内阁首辅,加少傅兼太子太傅,与谢迁李东阳等人一起辅佐明孝宗治理国家。

明孝宗去世之后,明武宗继承皇位,对以刘瑾为首的宦官八虎十分宠爱,刘瑾凭借明武宗的宠爱,成为专权宦官。刘健在劝谏明武宗无果,联合百官奏请诛杀宦官刘瑾未成之后,选择致士归家。闲居在家之时,被刘瑾打入“奸党”一列,为“奸党”之首,后被削籍为民。

嘉靖帝时期官复原职,嘉靖五年去世,享年九十四岁。

刘健为英宗、宪宗、孝宗、武宗四朝元老,入阁十九年,任首辅八年,对明朝中期政治有着极重要的影响。在职之时,多次上书直谏,直言时政弊端,居官敢言,注重实务,是当时名臣。

刘健是一个忠直大臣,这一点不用多说。敢于上谏,不畏君威,难得的是特别会抓住机会,进行适当的劝谏。

弘治十一年,太监李广因为清宁宫火灾而畏罪自杀,刘健当即抓住机会,劝谏帝王。大概意思就是,每当有灾祸的时候,多是因为奸人蒙蔽上听,贿赂流行,赏罚失当,灾异的积累源于此。看到这儿许多人认为是否过于迷信,实际上重点在下文。

借火灾一事,刘健毫不客气的指出,虽然首祸以除(李广自杀),但余恶尚未除尽,过去的积弊尚未革除。希望皇帝能勤于政事,任用贤才,贬退奸恶,赏罚分明,得到皇帝赞赏。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说的是当宰相的人都应该有宽大的胸襟和肚量。刘健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话。

刘健入主内阁十九年,任首辅八年,位高权重,自然引得一些人的嫉妒,当朝有谏官弹劾刘健和李东阳等人闭塞言路,明孝宗原本想要将弹劾的官员给予处分。最后还是刘健和李东阳站出来为那人求情,才得以保全,此事一出,朝廷上下无不信服。

刘健是一位敢于直言,不畏皇权之人。明武宗时期太监刘瑾专权擅政,刘健多次上书直谏,在未果之后,直接选择致士归乡。

刘健是一位忧国忧民之人,在九十四岁离世之前还给嘉靖帝留下劝谏奏疏,多大数千言,劝谏嘉靖帝勤政爱民,选用人才,善于纳谏。

嘉靖帝看见这封奏疏十分感动,为其辍朝一日,赠太师,谥号“文靖”。关于嘉靖帝给刘健上的谥号,许多人表示疑问。刘健、李东阳、谢迁都是明朝中期著名的内阁大臣,而且同朝为官,共同辅佐孝宗和武宗,而且刘健还是三人的头领。但是死后谢迁和李东阳都谥号“文靖”,为什么刘健反而谥号“文靖”呢?

我们都知道,文正可以说是古代文臣谥号的最高,凡是上此谥号,都足以证明其对国家的贡献。刘健的劳苦功高,足以让他担此谥号,为什么却只上“文靖”呢?

李东阳的谥号是武宗上的,在武宗一朝担任内阁首辅,对武宗一朝政治有着重大影响力,自然担的起这个称号。

谢迁的谥号也是嘉靖帝上的,在八十多岁的时候,还受嘉靖帝召官复原职,为国家服务。虽然只有一年的时间,但也确实是站在嘉靖帝一边的。

刘健去世的时候,并没有在朝为官,不是嘉靖帝一朝大臣。嘉靖帝原本可以不为他上谥号的,但是在看他千言奏折之后,为他上谥号“文靖”,实际上已经是对他的肯定了。

经纬天地曰文,成其道。道德博闻曰文,无不知。学勤好问曰文,不耻下问。慈惠爱民曰文,惠以成政。愍民惠礼曰文,惠而有礼。赐民爵位曰文,与同升。柔德安众曰靖,成众使安。恭己鲜言曰靖,恭己正身,少言而中。宽乐令终曰靖,性宽乐义,以善自终。刘健还是担的起的。

标签: 刘健

更多文章

  • 徐溥廉洁奉公的好首辅 却因何闹出黄河决口的大祸!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徐溥

    咱都知道有个典故叫做《徐溥储豆》,今天咱就来说一说这位固执的清官徐溥。 弘治元年(1488年),清洗了前朝旧臣的明孝宗朱佑樘,组建了自己的第一套内阁班子:刘吉,徐溥,刘健。三个人都是朱佑樘做太子时的老师,其中两个在前面已经露过面了,刘吉是根标准的老油条,刘健是门性格暴烈的炮筒子,露面不多的,却是徐溥

  • 明朝首辅大臣徐溥:大臣赠他《清明上河图》,他为何转手送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徐溥,明朝

    对徐溥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相关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字面意思是,曾子每天要自我反省三次,后来这句话也用来告诫我们,要常常反省自己的不足。关于这一点,明朝有位重臣就做得很好。这位明朝大臣叫徐溥,他少年时在私塾读书,就决定要效仿古人每日自省。不过他与曾子的自

  • 徐溥,明朝第十七位内阁首辅,没有他就不会有现在的清明上河图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徐溥,明朝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您走进徐溥的故事。明孝宗朱祐樘在赶走刘吉后,终于将自己心仪已久的徐溥任命为首辅大臣,至此他成为了大明王朝的第十七位内阁首辅。徐溥(1428年——1499年),字时用,号谦斋,南直隶宜兴县洑溪(今江苏省

  • 明朝所有首辅里出身最差的,揭秘杨士奇的为官之路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杨士奇,明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杨士奇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在明朝所有的首辅里面,杨士奇大概是出身最不好的一个了,他一岁丧父,母亲不得已改嫁,结果继父又得罪权贵被发配陕西戍边,且不幸死在了那里。杨士奇只能靠教书来维持母子生活,《明史》形容其“贫甚,力学,授徒自给”。但就是这样一个命途多

  • 已经过继给别人的杨士奇,为什么能复还姓杨?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杨士奇,明朝

    杨士奇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提起永乐年间的才子我们可能首先会想到大文豪解缙,解缙由于太高估自身能力,妄想干预立储君之事,最后惨死。然而这些不影响他的名气,甚至他的名气太大以至于盖过同时期的杨士奇。杨士奇比解缙大了三岁,但是解缙在洪武年间就中了进士,被朱元璋看中

  • 杨士奇有什么特别之处能成为三杨之首?他是什么人?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杨士奇,明朝

    杨士奇有什么特别之处能成为三杨之首?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杨士奇,名寓,江西泰和(今吉安)人,父亲早死,期间随着母亲改姓,再后来又恢复杨姓。由于家贫,所以读书很用功。青年时期的杨士奇,曾在湖、湘、汉、沔等地游学,做过塾师,喜欢交往当地的硕儒才俊,因此,阅历、学识和人脉都非常

  • 晚年失节讨好宦官,杨士奇晚年为何如此糊涂?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杨士奇,明朝

    对杨士奇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相关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杨士奇是明代名臣,先后历经五朝,任内阁辅臣四十余年,任首辅二十年,与杨荣、杨溥等同心辅政,并称“三杨”,《明史》称其为明代贤相之首。然而,这位以贤能著称的杨士奇,晚年却有着不光彩的一面。正是他的纵容和退让,才造成了宦官王振专权,

  • 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周髀算经》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周髀算经》

    《周髀算经》原名《周髀》,算经的十书之一,是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主要阐明当时的盖天说和四分历法。唐初规定它为国子监明算科的教材之一,故改名《周髀算经》。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周髀算经》在数学上的主要成就是介绍了勾股定理(据说原书

  • 民族英雄瞿式耜为复兴明朝做了怎样的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民族英雄瞿式耜

    瞿式耜简介:瞿式耜字起田,号稼轩、伯略,江苏常熟人,明代末期的诗人、官员和民族英雄。瞿式耜早年师从钱谦益,二十七岁中了进士,后来担任了江西永丰的知县,颇有政绩。1628年,瞿式耜担任户科给事中,多次弹劾掌权的佞臣,皇帝也多次采纳他的言论。关于瞿式耜的介绍:瞿式耜家住在常熟藕渠乡,二十七岁的时候中了进

  • 瞿式耜与张同敞慷慨就义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瞿式耜,张同敞,就义

    【历史上的今天】1650年,南明朝臣互诋,粮饷匮乏,清兵自全州进,桂林大乱,城中无一兵,瞿式耜独不去,与总督张同敞相对饮酒,日赋诗唱和,得百余首。后从容就逮,孔有德劝降不屈。又于囚中作临难表疏,与张同敞同在桂林风洞山仙鹤岭下英勇就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