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保保到底是什么人 朱元璋为什么如此想拉拢他

王保保到底是什么人 朱元璋为什么如此想拉拢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16 更新时间:2024/1/18 22:07:58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和王保保,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某一天,朱元璋招待众将,席间提出一问:“当今之世,谁可以称得上奇男子?”诸将认为是常遇春,朱元璋笑笑:“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朱元璋的理由实在搞笑,他的逻辑是能被他所用的都不值一提,不能得到的才是奇人。很有点“老婆总是别人家的好”的意思,吊胃口的才是最香的,到手的反而不值钱了。

能被老朱这么惦记,王保保到底是何方神圣?

01元朝的最后一根擎天柱

老朱喜欢“保保”肯定不是把他误当作“宝宝”,这么奇怪的名字很有点穿越感。原来王保保就不是汉人,他是蒙古伯也台氏,蒙古名“扩廓帖木儿”。王保保母族是乃蛮部后裔“察罕帖木儿”,父母两族都算不上蒙古传统贵族。

蒙古入主中原后,大量蒙古人移居中原,也无可遏制地爱上汉文化,生活习俗逐渐汉化。比如他们热衷于取汉姓,改汉名,察罕帖木儿改汉姓“李”,伯也台氏改汉姓“王”,扩廓帖木儿给自己起了个自我感觉良好的汉名——王保保(也有说“保保”是译音)。

王保保的祖上,追随元世祖忽必烈平定河南有功,被赐定居固始县。当然少不得赐田赏官,由此王保保成了当地的蒙古族大地主。

王保保从小体弱多病,按照古人习俗,他被送给舅家当养子,希望借此躲过病魔。这个偶然因素,竟让王保保成了两大家族政治遗产的继承人。

元朝末年,红巾起义爆发,为了弥补政府军的不足,元顺帝下令,各地可以自行组织乡勇,以平定叛乱。王宝宝的父亲和舅舅,借此机会组织起了“义兵”,王保保由此跨入行伍,其军事天才开始展现。

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王保保作为主力军,两次平定中原红巾军,让他成为元朝横亘在中原大地的一道屏障。随着舅舅和父亲的陆续去世,王保保成了这支地方军的领袖。

这个格局很像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地大小士族,利用家族势力,纷纷募兵,割据一方。朱元璋和王保保本质上一样,都是军阀势力,只不过一个是以推翻元朝统治为目的,一个是以维护元朝统治为目的。

02朱元璋心系王保保的理由

朱元璋对王保保的倾心,不光是嘴上说说,他至少有两个行动:

与王保保“联姻”,从感情上拉拢洪武四年,王保保败于徐达,仅仅带着妻子数人,以浮木渡黄河逃脱,他的妹妹王观音奴成了徐达的俘虏。

王小妹被解压到南京后,朱元璋没有为难她,反而让次子朱樉,娶她为嫡妻。大将邓愈的长女,则为政治需要让路,屈身为朱樉的侧妃。

很显然,老朱就是想告诉王保保:投降大明,你就是皇亲国戚!

多次派使者说降王保保《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朱元璋十年间,至少给王保保写过七封信。还曾经派过两名旧交,深入漠北说服王保保。

第一位叫李保保,是王保保早年的心腹,曾官至枢密院知院,兵败后投降大明。王保保对李保保一点都不念旧情,一杯毒酒杀害了老部下。

第二位叫李思齐,当年的关中军阀,跟王保保打了几年,后来投降了大明。如今二人各为其主,王保保热情接待,客客气气相送,招降免谈。让李思齐没想到的时候,当他走到塞口时,王保保派来相送的人说:主帅想得到你的一份礼物——你的一只胳膊!李思齐被迫自断一臂脱身,终因伤势太重而亡。

痴情汉朱元璋,始终没有得到王保保的芳心,钱谦益曾经撰文说,太祖一生三大遗憾,未能招降王保保是其一。老朱手下文臣武将如云,干嘛非要对一个异族人王保保痴迷至此呢?

1.“家花没有野花香”心理作怪

朱元璋拿王保保跟常遇春作比较,体现的就是这种心理。实际上,就常遇春、徐达这些大将的能力,未必在王保保之下。

2.帝王的征服欲望

王保保对元朝来说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收服王保保,不光是对残元的军事胜利,更是朱元璋个人的政治胜利。王保保越是不肯降,朱元璋的胃口被吊得越足,对他来说,王保保几乎是他完胜的标志。

3.担心被王保保打翻身仗

明朝对残元的胜利,算不上完胜。大明一朝,不断遭受蒙元残余势力侵扰,这个格局的形成,跟王保保不无关系。

大明虽然把王保保赶出了塞北,但是在北伐过程中,接连遭遇失利。尤其是洪武五年,大明十五万大军三路兵进,企图“永清沙漠”。结果蓝玉、李文忠惨败,冯胜小胜。这次战斗,被元昭宗夸作“中兴之战”,让残元看到了翻盘的希望,而大明从此小心翼翼,很少跨出塞北。

朱元璋不能不担心,王保保会不会死灰复燃,对大明形成全面反攻。

4.收服人心的政治需要

前朝灭亡,必然会残留一大批旧势力,如何收服旧势力,是每个新王朝的必答题。在蒙元统治下,大批蒙古人和色目人,分布在全国各地,他们不可能都退回大草原。朱元璋收降王保保,其实也有开创“蒙汉一体”,安抚蒙古人及色目人的政治需要在里面。

所以,朱元璋钟情王保保,不能狭隘地认为老朱“花心”,客观来讲,王保保虽然有才华,但是他也是元朝灭亡的罪人之一,没那么可爱。

03这个“宝宝”其实不可爱

红巾起义被平定后,王保保成为元朝最强大军阀势力,他本人受到元顺帝青睐,平步青云。如果那时候,王保保乘势发兵南下,老朱能有多少机会一统江南真的不好说,更别说灭元了。

可惜王保保手中有枪,腰杆子硬了,不打听从元顺帝的摆弄,卷入了复杂的朝廷政治斗争。

第一阶段:王保保联合太子对抗元顺帝、孛罗帖木儿孛罗帖木儿是王保保之外,另一个最强大的军阀势力,双方为争夺地盘,在河东一带展开激烈厮杀。在中央,元顺帝与太子爱猷识理达腊明争暗斗,孛罗帖木儿选择与元顺帝结盟,王保保与太子结盟,双方频繁发生充实冲突。

第二阶段:王保保与太子反目太子企图学习唐肃宗灵武称帝的旧例,直接把元顺帝干成太上皇,却遭到了王保保的反对。后来元顺帝杀了孛罗帖木儿,封王保保为中书左丞相,导致太子与王保保走向决裂。

第三阶段:王保保自立行省,遭到围攻

王保保当了一段时间郁闷的丞相,他发现自己不光失去了太子支持,朝中的贵族集团,根本容不下他。由于拒绝南征,他又受到元顺帝怀疑。破罐子破摔的王保保,干脆发动内战,企图武力吞并关中四大豪强军阀。

这场混战持续了一年多,给朱元璋统一南方争取了足够的时间。后来王保保干脆自立行省,完全不听朝廷指挥。元顺帝被迫下手,逐渐将王保保官职、兵权和爵位全部剥夺,并下令围攻王保保,将他逼到了晋宁一带。

第四阶段:元朝灭亡,王保保回到权力核心元朝内讧一发不可收拾,朱元璋统一南方后,大举北伐,四分五裂的元帝国根本无力对抗,元顺帝逃出大都,亡命草原。

到这时候,元顺帝醒悟了,王保保也醒悟了,双方握手言和。可惜的是,大局已经不可为,王保保虽然在局部对抗中,给大明的北伐军造成很大麻烦,可是态势上的被动局面依然不可变。

元朝一步步走向灭亡,王保保其实给老朱送上过助攻,这种助攻老朱不光不会感谢,反而会回报以鄙视。

所以,朱元璋对王保保所谓的“喜爱”,其实有点牵强,无非是王保保尚具备反抗能力,希望快点斩断残元的爪牙罢了。

标签: 朱元璋王保保

更多文章

  • 位极人臣却忠心不二!元朝伯颜为元朝尽忠尽职了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元朝,伯颜

    位极人臣却忠心不二!元朝伯颜为元朝尽忠尽职了一生!纵观历史,不难发现一个颇为有趣的铁律——人永远是不知足的,越是位极人臣或身居高位,便越有可能滋生出野心。无论是三国时代的魏王、丞相曹操,北魏时期的宰相乙浑,又或许是唐代的河东节度使安禄山——这些人在拥有权力之后,便主动将目光放在皇位身上。事实上,权臣

  • “成也伯颜,败也伯颜”,其中的伯颜到底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元朝,伯颜

    元朝一前一后有两个伯颜,都是权倾一时的大人物,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前面这个伯颜是元世祖忽必烈时期的大臣,对元朝的建立和巩固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后面这个伯颜是元顺帝时期的权臣,擅权专政,倒行逆施,推行极端的民族压迫政策,加剧了社会矛盾,动摇了元王朝的统治根基。将两个人相比

  • 权倾朝野32年的元朝大臣,揭秘伯颜的传奇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伯颜,元朝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XXX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众所周知,中华百家姓之中,张、王、李、刘、赵皆为大姓,据1982年中国人口普查的统计材料表明:中国汉字姓氏中,人口最多的十大姓氏为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以李、王、张三姓为最多,分别占人口总数的7.9%、7.4%和

  • 伯颜为什么要屠杀五姓汉人?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伯颜,元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伯颜。元朝越到后面,你会发现皇帝换得越来越勤,而权臣越来越多。在元文宗时有霸占前皇后为妻的权臣燕帖木儿,而在元顺帝(元惠宗)时又有提出屠杀五姓汉人,毒杀皇后伯牙吾氏的伯颜(蔑儿乞部)。这个伯颜不光是个权臣,还对汉人极度仇视,当初他极力推行废除科举,并主张杀光

  • 元朝权臣伯颜生平简介,《元史·伯颜传》中如何记载?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伯颜,元朝

    伯颜(Bayan,1280—1340),蔑儿乞氏,元朝权臣,曾任吏部尚书,不久改任尚服院使,又任御史中丞。至元六年(1340年),元顺帝倒权臣伯颜而亲政。至元六年(1340)三月,元顺帝诏徙伯颜于南恩州阳春县(今广东阳春)安置,伯颜在途中病死于龙兴路(治今江西南昌)驿舍。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

  • 伯颜是什么人?他是怎么摆脱叛军的追杀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伯颜,元朝

    你真的了解伯颜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蒙古帝国和元朝的历史上,伯颜是一个很常见的名字,在蒙古语中,伯颜有着富裕的含义,因此许多古代的蒙古人都会给自己的孩子取名为伯颜。而历史上众多叫“伯颜”的人物中,最知名的则是元朝初期的左丞相伯颜,他是忽必烈最信任的大臣之一,也是宋元战争中

  • 西厢记作者是谁?西厢记作者是王实甫还是关汉卿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西厢记,王实甫,关汉卿

    这要说我国古典戏曲史上哪部戏曲最奇葩,当数元代戏剧《西厢记》。作者通过现实主义的手法,描写了一个叫张生的书生和一个叫崔莺莺的姑娘谈恋爱的事。此书对后世的影响也是较为深刻的,为什么这么说呢?那是因为在后来的《牡丹亭》,以及大家最为喜爱的《红楼梦》中都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精神,鼓励男女不畏强权自由恋爱。

  • 关汉卿的人物评价 历史上是如何评价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关汉卿,窦娥冤

    关汉卿是元代杂剧作家,约生于金末。钟嗣成著贾仲明天一阁钞本《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朱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他曾毫无惭色地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

  • 关汉卿是什么人 关汉卿 的生平事迹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关汉卿

    关汉卿是什么人,关汉卿这个人是元代非常著名的杂剧作家,被人们称之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由此可见关汉卿的影响力有多大了,但大家对于这个人的人认识和了解也仅限于此吧,如果要说其他关于他的事情或许很多人就不知道了,所以这里我们就来具体谈谈关汉卿关汉卿 - 人物概述关汉卿是中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作家,是元代杂

  • 关汉卿是什么家 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名家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关汉卿

    关汉卿是什么家,很多人对于关汉卿这个人都非常熟悉,他是元代杂剧的名家,在元杂剧灵域取得的成就非常之大,更是在中国古代戏曲的地位非常的高,所以说起关汉卿,应该就是元杂剧的大家、名家,更是非常非常专业的人士,对中国戏曲的影响非常大。关汉卿 - 创作旨趣元朝是儒家思想依然笼罩朝野而下层人民日益觉醒,反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