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忽必烈为什么能够最终胜出,成为蒙古大汗与元朝的建立者?

忽必烈为什么能够最终胜出,成为蒙古大汗与元朝的建立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68 更新时间:2024/1/24 16:11:56

你真的了解忽必烈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成吉思汗铁木真当年传位嫡三子窝阔台,而忽必烈的父亲乃是拖雷,按理来说忽必烈是没有机会掌握蒙古,最终建立元王朝的,但命运总是充满意外和巧合。

汗王正统,从窝阔台世系转移到拖雷世系

按照蒙古的传统,采取的是幼子守灶制度,也就是家业留给正妻所生的幼子,成吉思汗晚年却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个传统,将汗王之位传给正妻孛儿帖所生的第三子窝阔台,然而对于小儿子拖雷,成吉思汗则将绝大多数的军队、百姓和财产留给了他。

如此,就形成了一个怪异的局面,窝阔台成为了大汗,可实力最强的却是拖雷,如此一来,蒙古黄金家族内部陷入了一场猛烈的纷争之中,尤其是拖雷和窝阔台相继离世之后。

窝阔台驾崩之后,其长子贵由继位,其正妻乃马真后临朝称制摄政,结果当时的蒙古帝国诸王纷纷倒戈,库里勒台大会召开之后,拖雷之子蒙哥继承汗王之位,蒙古汗王一脉正式从窝阔台世系转移到了拖雷家族,而这也给了后来的忽必烈成为家族继承者很大的机会。

长兄早亡,汗王之位再次生变

南宋开庆元年,蒙古大汗蒙哥在征伐宋朝的时候,意外死在了钓鱼城,而此事件成为了整个亚欧大陆的一个巨大的命运转折,由于蒙哥是突然驾崩,其生前并没有指定好继承人,其死后引起蒙古诸王争位,远征在外的各支王公纷纷回撤,准备争夺汗王之位。

当时,可以作为蒙哥继承人的主要有两派,一边是他的同母弟弟,也就是忽必烈等人,另一边是他自己的亲儿子,也就是斑秃等人。

蒙古不同于中原,并没有硬性的兄终弟及与子承父业的传统,而是能者为王,相对于蒙哥那些尚未成才的儿子,其正值壮年的弟弟们,自然更加具有优势,当时,蒙哥的三个亲弟弟都已经过了四十岁,还轮不到一群毛头小子争位。

由于蒙哥在南征之前,让其最小的弟弟阿里不哥留守哈拉和林,所以其拥有很大的优势,至于忽必烈与旭烈兀,都有各自的难处。

旭烈兀,当时仍旧在西征的途中,已经占据了几乎整个西南亚洲,即将挥鞭西奈半岛兵发埃及非洲,结果蒙哥的死讯传来,让其停止了征程。

当时的忽必烈处境算是很差的,蒙哥继位之初曾让忽必烈总领漠南,而忽必烈在征伐中原、大理的时候战功赫赫,又亲近中原的汉人士族,统辖地区发展得相当好,但这也引起了反对汉法的蒙古贵族的反对与蒙哥的猜忌。

蒙哥本身就个性鲜明,自称“遵祖宗之法,不蹈袭他国所为”,对于汉法向来就不屑一顾,对于重视汉法的忽必烈也是愈发猜忌,对忽必烈得到中土人心甚为不满。

汗庭诸臣向蒙哥陈述忽必烈的两大罪状:

一,为中土地方臣民都翕然归心,称忽必烈为贤王;

二,王府诸臣擅权,做法超出之前“唯掌军事”的许诺。

公元1257年,蒙哥派遣亲信大臣阿蓝答儿与刘太平,南下钩考京兆与河南的税赋,阿蓝答儿的钩考极其严酷,而这实际上也是对于忽必烈总领漠南的一次整饬,钩考的同属,蒙哥撤销了忽必烈王府在当地设置的经略司、宣抚司等机构,削掉了忽必烈的兵权。

《元朝名臣事略》记载:丁巳,丞相阿蓝答儿会计陕西、河南,罢宣抚司……岁丁巳,宗亲间之,遂解兵柄它王,遣阿蓝答儿至京兆……明年,世祖身至帝所,命下而事始缓,犹杖兵民诸官,凡昔所置诸司皆废。

忽必烈手下众人,也大多都难逃灾厄,面对蒙哥的步步紧逼,忽必烈只能退让,接受谋士姚枢的建议,留下了所有家眷亲自前往哈拉和林觐见蒙哥。而蒙哥见到弟弟遵循自己的命令,只身前来转怒为喜,宴会之后,蒙哥的态度有所缓和。

《元史》记载:又酌之三至,帝泫然,上亦泣下,竟不令有所白而止。

不过,这场宴饮结束后,忽必烈虽然躲过一劫,但依旧被削去了所有实权,而且被蒙哥借口其身子不好需要休养,留在了漠北草原,直到很久之后,忽必烈才重新被用,返回到了蒙古南征的大军之中,蒙哥驾崩的时候,忽必烈正行军至汝南。

三兄弟里,势力最弱的忽必烈是最先直到蒙哥死讯的,不过起初他从被俘宋军口中得知蒙哥死在钓鱼城的消息,还以为是谣传,之后在其乳母派来的密使那里得到了验证,蒙哥的乳母也是拖雷的庶妃,而其所生之子木哥与忽必烈关系非常亲密,并且,当时掌握蒙哥大军北撤指挥权的人,正是木哥。

面对空出来的汗位,忽必烈、旭烈兀与阿里不哥三人自然都是有所图谋。

深谋远虑力挽狂澜,正式称汗

毫无疑问,三人之中忽必烈手中握有的力量其实是最弱的,而且按照当时的局面,忽必烈骤然北返争位,也没有名分,也没什么功绩,即便是召开库里勒台大会,被蒙古诸王推选为新的大汗的可能性也非常低。

思忖再三,忽必烈决定按照蒙哥原本的计划继续南征攻打鄂州。

一来,表现自己对于继承蒙哥大汗的遗志的态度;

二来,忽必烈的继续南征,为后撤的蒙古其他大军断后,极大提升了忽必烈的形象。

而这也不仅仅是忽必烈为面子考虑的计划,南下的忽必烈直接渡过了长江,与从广西北上的兀良合台的大军呈汇合之势,而看到忽必烈行动的蒙古各地其他大军,也随之相应,木华黎家族的忽林池率领札剌亦儿大军横渡长江,前往驰援忽必烈。

最终形成的局面,变成了强大的弘吉剌部与札剌亦儿部都站在了忽必烈一边,而塔察儿等东部左翼诸弟兀鲁斯,也纷纷有意与忽必烈汇合,因为当年南征时期,塔察儿部表现不好,屡屡受到蒙哥的训斥,对蒙哥有很强的抵触。

忽必烈在南征的时候,留守漠北的阿里不哥,则已经开始为登临汗王之位做准备了,阿里不哥一方面向蒙古帝国之下各部发布蒙哥葬礼的消息,召集相关人员,一方面不断增强兵力。

而蒙哥的亲信阿蓝答儿则趁机前往忽必烈封地开平附近,威胁到了开平的安危,好在忽必烈的妻子察必临危不惧,一边与阿蓝答儿虚与委蛇,一边派脱欢给忽必烈送信,让其速还。

最终,忽必烈与宋朝议和,率军北返,其抵达燕京后先发制人,在东道诸王与自家亲贵的支持下,于1260年在开平召开库里勒台大会,正式登上蒙古大汗之位。

而在忽必烈称汗的第二个月,阿里不哥在蒙古守旧勋贵与蒙哥的遗臣支持下,在哈拉和林召开库里勒台大会,同样称汗。

如此,蒙古出现两位汗王并立局面。

按照蒙古的传统,为先可汗操办丧仪,并且在本土召开库里勒台大会的才是正统,那么就是阿里不哥,至于在草原东南一角称帝,也没出席先王丧仪的忽必烈,其实只是个叛逆,也因此阿里不哥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建立元朝,成为独一无二的正统

阿里不哥和忽必烈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蒙古其他诸王也并没有闲着。

成吉思汗长子术赤一脉的别尔哥汗,虽然并没有参加阿里不哥召开的库里勒台大会,但明确表示支持阿里不哥。而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一脉的实际当家者木八剌沙汗,态度有些其他,他们表示会无条件支持蒙哥的决定,可蒙哥生前并没有明确继承人。

三兄弟之中的旭烈兀,听闻蒙哥的死讯后撤军东归,本来也打算染指汗王之位,可刚抵达伊朗高原的大不里士,就听到了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双双登基的消息,旭烈兀也干脆放弃了对蒙古大汗之位的争抢,直接在西南亚洲构建了著名的伊儿汗国,自立为汗王。

不过,旭烈兀留守封地并未西征的嫡子木木忽儿,则是参加了阿里不哥的登基庆典。

至于窝阔台一脉,有些支持忽必烈,有些支持拖雷,弄得一团乱。

其他方面,支持忽必烈的有合丹汗、阔端之子只必帖木儿、东道诸弟兀鲁斯,支持阿里不哥的是海都汗、蒙哥诸子与其后妃家族,贵由汗的儿子则保持中立。

虽然看上去势均力敌,但两人背后依靠的力量相差很大,因为忽必烈毕竟属于“叛”,支持他自然要有很大的风险,所以必须成功,否则大祸临头,可支持阿里不哥的人,绝大多数其实也就是口头支持,其实都是在观望,即便阿里不哥失败了,他们还能掉头,根本没所谓。

1260年,陕川争夺战爆发。

蒙哥原属大军退守六盘山,阿里不哥派阿蓝答儿接管其中的精锐,而忽必烈也派人赶赴六盘山争夺,最终,忽必烈联合窝阔台系中的支持者、河西诸王等,击败亲近阿里不哥的浑都海,诛灭阿蓝答儿,蒙哥南征大军中的精锐,绝大多数落入忽必烈之手。

而获胜后的忽必烈,北上攻伐哈拉和林,击溃阿里不哥的大军,最终阿里不哥投降,忽必烈让移相哥驻守哈拉和林,自己折返开平。

结果,得以喘息的阿里不哥,借其妻族斡亦剌惕部的支持卷土重来,偷袭哈拉和林并且成功,然而阿里不哥的力量与忽必烈相差太大,忽必烈将其围困,使得阿里不哥只能向西部的蒙古诸汗求援。

原本,察合台汗国的木八剌沙母子都是阿里不哥的支持者,可阿里不哥为了自己的利益,想让个更贴心的人去接管察合台汗国,所以他派去了心腹阿鲁忽。

阿鲁忽乃是察合台的孙子,拜答里的儿子,其带着阿里不哥的旨意接任察合台汗国大汗之位以后,又受其旨意前往河中地区布防,并且征集足够的粮饷,没想到阿鲁忽不愿继续听从阿里不哥的使唤,直接反叛,投向了忽必烈一方。

听闻阿鲁忽反叛,被忽必烈打得残喘的阿里不哥,竟然带着余下部众西征,击溃了阿鲁忽,同时处决了所有察合台汗国的降将士兵。

按照蒙古人争位的传统,也都是同室操戈,并不牵扯外人,即便诛灭也只是当事人,涉及子孙的都极其罕见,很显然,阿里不哥的做法尽失人心。由于阿里不哥的行径,使得那些原本处于观望态度的诸王,纷纷倒向忽必烈,形势彻底逆转,最终,孤立无援的阿里不哥正式率众向忽必烈投降。

1271年,大局已定,忽必烈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义,定国号为“大元”,其尊号由蒙古大汗变为大元皇帝,元朝自此鼎定,忽必烈成为元朝建立者。

忽必烈能够成为最终胜出,成为蒙古大汗与元朝的建立者,关键在于:

第一,深得人心,忽必烈虽是蒙古人,但在中原经略多年,重汉法,与只知蛮力的蒙古其他勋贵有很大的不同;

第二,战略正确,无论是面对蒙哥的刁难还是在与阿里不哥的争位过程中,忽必烈都接受了谋士们的正确建议,最终得以扭转形势;

第三,队友给力,对手连出昏招,忽必烈的身边有大量的能人,而忽必烈也善于接受意见为己所用,而阿里不哥等太过自负草率,行动中接连失误。

忽必烈之父当年也并非汗位继承人,忽必烈本人也并非如此,能够脱颖而出,既是种种机遇下的巧合,也是忽必烈本身能力突出的必然。

标签: 忽必烈元朝

更多文章

  • 得到忽必烈重视的贾似道,他为什么会成为南宋的罪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贾似道,南宋

    贾似道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一个人的命运是握在自己手里的,有些富家子弟,他们出生显贵,但是有些人可以继续显赫,有些人却沦落到了犹如丧家之犬;有些贫穷家里的孩子,他们虽然出生低微,但是并不低贱,有些人可以平步青云,逆袭成功,有些人却步入泥潭,一蹶不振。他们虽

  • 忽必烈都佩服的贾似道怎么变得臭名昭著了?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贾似道,南宋

    贾似道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贾似道出生在南宋年间,他的父亲贾涉在朝廷中做官,古代实行一夫多妻制度,贾涉也不例外,而贾似道碰巧就是贾涉的一个小妾所生的儿子。作为一个小妾生的孩子,贾似道受了很多嘲讽和白眼,不过贾似道是贾涉的长子,所以贾涉对贾似道尤其看重,只不过贾

  • 奇皇后真的是加快元朝灭亡的乱国妖后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奇皇后

    奇皇后出生于现今韩国京畿道高阳市,她本名为肃良合·完者忽都,而她在历史上的中文名叫奇承娘,是元朝元顺帝的第三任皇后!奇皇后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女性,但是同时也拥有了十分奸诈的个性,在《元史·后妃列传》中曾用“性狷黠,务自矫饰”等字句描述过奇皇后!那么这位出身并没有背景的奇皇后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元顺帝身边

  • 外籍太监朴不花与元朝皇后奇洛竟是青梅竹马?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朴不花

    元朝奇皇后与高丽王,高丽太监朴不花灭元朝之谜.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特殊的群体——太监。不过,这些深居宫廷的太监却并非都是中国人。近日,一篇有关中国历史上外籍太监的文章通过网络广为流传,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好奇和关注。深宫之内,外籍太监究竟从何而来?他们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其生活状况又是怎样?但在

  • 奇皇后是元顺帝的第一皇后,那她是真的喜欢元顺帝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元顺帝

    奇皇后中元顺帝《奇皇后》中元顺帝是元朝时期的皇帝。奇皇后原本是高丽人,因为自己的父母被元朝的丞相杀死,她为报仇,将自己化装为高丽进贡的女子潜入宫中。怀着仇恨的奇皇后一路从一个小小宫女晋升称为元朝皇后。奇皇后不仅姿色艳人,而且聪明伶俐。深讨当时的中元顺帝的欢心,一次中元顺帝将她宠信。于是奇皇后被升为妃

  • 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外邦皇后奇皇后 为什么下令攻打自己的母国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元朝,奇皇后,元顺帝

    古代国家之间的交流不像现代这样平等,历史上为了维护两国之前的关系,一般都会将自己国家的某个有点地位的女子嫁到异国,这些女子多半会在两国之间斡旋,可历史上的这位来自外邦的皇后,却在坐上皇后的位子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请求派兵攻打自己的母国。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外邦皇后,成为皇后之后,却下令攻打自己的母国。中

  • 奇皇后究竟是何许人也 为何元朝的毁灭和她有关呢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元朝,奇皇后

    还不知道:元朝是因为一个女人而灭亡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她不同的是,她并非中原人,而是当时的高丽人,就是现在的朝鲜族,韩国人。也是算得上半个外国人,跟每个国家的皇后应该都是本国人不同。这个皇后本来是一个高丽国供奉给皇上的人,根本不会想到能成为皇后,刚入宫的

  • 奇皇后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为何说她是元朝的历史罪人呢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奇皇后,元朝

    为什么说奇皇后是历史罪人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元朝的时候,曾经有一位高丽人是当时的皇后,她当时是被进贡给元朝的宫女,因为长相比较好看,被元顺帝相中纳为嫔妃,后来为皇帝生了一个儿子,从此得宠,被封为奇皇后。奇皇后在得势之后与官宦狼狈围歼,还插

  • 史上唯一的外国皇后!奇皇后一生有哪些传奇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元朝,奇皇后

    史上唯一的外国皇后!奇皇后一生有哪些传奇故事?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出现的传奇人物数不胜数。我国古代皇室都讲究血统纯正性,而且出于政治目的,皇帝很大一部分都会选择出生高贵的女子作为皇后,但是世事都没有绝对,总有例外存在。古代元朝元顺帝的第三任皇后奇氏——奇皇后,这

  • 奇皇后:来自朝鲜的女子,祸乱宫廷干预朝政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奇皇后,元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奇皇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1368年初,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八月,大将徐达率大军进逼北京,元顺帝带领三宫后妃、皇太子等开健德门逃出大都,经居庸关全部逃往蒙古草原。明朝取得了在长城以内地区的统治权,元朝在中原统治结束,北元开始。元顺帝在北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