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太监冯保是什么人?张居正推行新政跟他有什么关系?

大太监冯保是什么人?张居正推行新政跟他有什么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407 更新时间:2024/1/19 22:24:30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张居正冯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没有冯保就没有张居正的万历新政!明朝的太监确实牛,不过大多名声不太好。冯保虽然也留下了不少恶名,但总的来说,他是明朝难得的政治家,万历新政的推行,冯保是幕后功臣。所以,冯保是张居正的政治盟友。

明朝的权力结构与冯保的地位

明朝的权力中枢是内阁,内阁有首辅、次辅等三五位大臣组成。朝廷的所有奏章由内阁审阅,并提出具体处理意见,称“票拟”。票拟提交给皇帝,由皇帝裁定,并在票拟上用御笔做批示,称“批红”。当然,如果皇帝不同意,可以留中或者驳回。

不过,皇帝在批复之前,不能光看奏章,有时候需要了解详情,需要与内阁讨论,甚至需要召见外臣。内阁与皇帝也不一定一条心,也存在相互制衡,所以皇帝需要政治盟友,司礼监太监,就是皇权培养起来,用以制衡内阁的第二股政治势力。

自明武宗以后,司礼监事实上已经成为与内阁平起平坐的权力中枢,一般称内阁首辅为“外相”,称司礼监一把手,掌印太监为“内相”。

冯保就是万历朝的掌印太监,内相。也就是说,冯保其实就是皇权的代表人,内阁想要做什么事,没有冯保的支持,几乎寸步难行,这是明朝中后期的权力结构所致。

冯保是张居正改革的支撑点

张居正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行改革,就是因为他成了有明一朝,权力最大的首辅大臣,大到什么程度呢?几乎不受任何制约,几乎把皇权握在自己手里了!这就是万历新政能够推行的原因,皇权在手,足以推倒一切阻碍势力。

张居正何以获得这么大权力?冯保的支持!

一、在冯保的运作下,张居正坐上了内阁首辅宝座

太监之所以留下骂名,就是因为他们与文人士大夫对立的立场,没办法,他们是皇权的代表,职责就是对付外朝官。所以,如果宦官站在士大夫一边,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注定被皇权抛弃。

所以,冯保如果想保持自己的权力,就要与内阁为敌。冯保却坚定地站在了张居正的身边,从这个角度说,他等于主动放弃了自己赖以生存的根本。

张居正能坐上首辅的位置,全靠冯保的力挺。在张居正之前,首辅是高拱。高拱的性格存在明显缺陷,内阁不和,他与冯保之间也存在很深的利益冲突。

为了扳倒高拱,冯保不惜制造了“王大臣事件”,并在李太后和万历皇帝之间,散布高拱不利的言论,力挺以张居正代替高拱出任首辅。正是在冯保的组合拳打击之下,高拱凄惨落幕,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捞到,就被发配原籍,张居正如愿以偿坐上了首辅之位。

这件事,冯保虽有私心,但是最大的得利人无疑是张居正,冯保牺牲了自己的名誉,张居正则是名利双收。

二、冯保代表皇权,替张居正清理了改革障碍

万历新政的核心内容是“一条鞭法”和“考成法”,前者动了士族地主阶级和地方官的奶酪,后者与全体官员为敌,可见力度很大,阻力重重,张居正也面临着各种明枪暗箭。

其实张居正的根,就在文人士大夫阶级,但是改革又把自己推到了文人士大夫的对立面,等于废了自己的根基。面对各种反击,倘若再受到皇权的质疑,改革不可能推行得下去。冯保代表皇权,给了张居正最强有力的支持。

张居正所提交的票拟,到冯保这里几乎是走过场,都能得到批红通过。同时,政敌对张居正的各种弹劾,冯保说动李太后与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政敌们展开无情打压。“夺情事件”让多名御史、给事中受到杖责,邹元标等人被打成终身残疾,多人被废为庶人终生不得入仕,甚至被发配边疆。

这些旗帜鲜明的立场,让张居正在最困难的时期,牢牢坐稳了相位,也力保改革经受住了反对派的冲击。

三、冯保是张居正获得皇帝长期信任的重要桥梁

首辅与皇权的矛盾是天生的,为何张居正就能得到皇权的长期信任?李太后与万历过于软弱吗?张居正一介文官,显然不具备架空皇权的可能性。答案就是,皇权选择了对张居正无条件的信任,自觉将权力让渡给了张居正!

李太后与万历之所以能这么做,冯保的居中协调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万历皇帝登基时年幼,李太后是实际掌权人,但是李太后又不具备与内阁长期共议朝政的条件,冯保的中间人作用就非常关键。人们都以为,张居正获得信任,是因为他帝师的身份。当然,帝师的身份有作用,不过放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体系中,这份师生情显得很苍白。真正维系皇权对相权信任度的润滑剂,就是冯保。

冯保不光起到了皇权与相权的润滑作用,他还起到了对万历皇帝的监督作用,让他不长成“歪脖树”。李太后对万历皇帝的要求非常严,但是皇帝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假如万历皇帝长成歪脖树,纵使李太后再严厉,纵使张居正再有能力,恐怕也勉为其难。

少年时期的万历皇帝,所表现出来的英明,跟冯保的监管不无关系,这也从另一个角度,为张居正的万历新政扫清了障碍。

冯保与张居正,一对不能明说的友人

以上是冯保与张居正的政治关系,那么他们二人是否存在个人关系呢?史书一直回避张居正与冯保的私交,很难找到明显的证据,但是蛛丝马迹之间,还是能看出,他们二人之间存在良好的私交关系。

冯保这个人,其实是个性情中人,他个人的文化修养很高,琴棋书画无一不通,绝不是某些文学作品中,那种草包的形象。冯保也是个爱憎分明的人,喜欢谁,不喜欢谁,从来不藏不掖,恨高拱就往死里整,喜欢张居正,就天上捧。

所以,至少从个人情感上,冯保对张居正存在明显的偏向性。那么张居正对冯保什么态度呢?私人交往一个巴掌拍不响。

史书记载了张居正给冯保送过不少财宝,还曾经给冯保的生祠,写过《司礼监秉笔太监冯公预作寿藏记》,对冯保充满溢美之词。

当然,有人把它解释为张居正为了稳固政治地位,对冯保的行贿,但是张居正敢给冯保做寿藏记,如果没有感情成分在里面,恐怕是断然不敢的。

所以,张居正与冯保应该存在着非常良好的私人关系,只是因为冯保的身份,这份私交必须低调。

双方一个是外相,一个是内相,内外相打得火热,这不是找死的节奏吗?必须低调!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宦官既是文人士大夫的对立面,也是被文人士大夫所鄙视的群体,张居正必然会有所顾忌,不敢公开表露。

综述

综上所述,冯保与张居正既是一对政治盟友,同时也是一对好友,两个人为了万历新政,精诚合作。冯保利用他特殊的政治地位,甘愿做张居正的铺路石和清道夫,为张居正的改革立下汗马功劳。

冯保与张居正的政治盟友关系,也是明朝难得的内外朝精诚合作的典范,大明万历朝最后的辉煌,二人双星联璧!

标签: 明朝冯保张居正

更多文章

  • 冯保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太监 为何连皇帝都有些畏惧这个太监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冯保

    对明朝太监冯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从来不乏权倾朝野的宦官,他们站在离天子最近的位置,借着便利条件迅速成为皇帝身边的红人。此时,早已无法尽人事的太监们无法追求寻常人的生活,只能将目标瞄向财富和权力,明朝太监冯保就是其中典型。冯保是明代一个颇有争议的“太

  • 明朝开国将领李文忠的一生是怎样的?他经历过哪些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文忠,明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李文忠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李文忠(1339年-1384年),字思本,小名保儿,江苏盱眙人(今安徽省明光市),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明朝开国的著名将领、谋臣。李文忠十二岁时,母亲曹国长公主就去世了,父亲李贞带着他辗转乱军之中,多次濒临死亡。二年之

  • 王守仁的心学思想是怎样的?包括了哪两方面的含义?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王守仁,明朝

    说到王阳明,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王阳明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被称为儒学“第一完人”,他的心学是明代中期以后最有影响力的儒家学派。从理论渊源来看,王阳明的心学继承了先秦儒学和宋代理学思想,汲取了孟子的“心”思、禅宗的“

  • 王守仁的故里是哪里?他到底是绍兴府余姚人,还是宁波市余姚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王守仁,明朝

    古代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王守仁的故事大家听过吗?王守仁是驰名中外的名人,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兼军事家、教育家,他的心学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很大的影响。那么王守仁小时候曾经叫王云,为什么会改名守仁呢?王守仁之所以取名云跟王守仁出生的时候异象有关。王守仁的母

  • 王守仁被称为明清第一牛人 王守仁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朝,王守仁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王守仁,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王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他的父亲王华,字德辉,成化(朱见深)十七年(1481)考中进士第一名。授编修。弘治中(朱佑樘),逐渐做到学士、少詹事。王华很有度量和才能,在讲幄时间最长,孝宗(朱佑樘)很眷恋他。李广受世

  • 李如松指挥的抗倭援朝战役是什么结果?让他名垂青史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如松,明朝

    李如松指挥的抗倭援朝战役是什么结果,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大明朝是我们汉人统治的最后一个王朝,我们都知道明朝非常有骨气,这源自于他们军队战斗力给予了他们强大的自信心,明朝和汉朝差不多,都是战斗力保持非常持久的军队,从开国到亡国军队都很能打,横扫蒙古铁骑建国,

  • 李如松在平壤之战中是怎么打败日本侵略者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如松,明朝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李如松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明朝万历二十年(1592),日本权臣丰臣秀吉派军队入侵朝鲜。大明朝在朝鲜国王的请求下,决定出兵援朝。在这场抗日援朝的战争中,身为东征提督的李如松指挥有方,连败日军。特别是平壤战役中,他采

  • 他是明朝时期名将,揭秘李如松的传奇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如松,明朝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李如松,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正月二十六日,朝鲜战场上,李如松命令总兵查大受,副总兵祖承训率领三千人前往朝鲜王京打探消息。半天后他接到送回的情报说查大受遇敌并与之交战,得到消息的李如松决定亲自去侦察。正月二十七日,李如松带

  • 谈允贤:古代四大女名医之一,她的一生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谈允贤,明朝

    相信大家都有看过《女医明妃传》吧,是否都被谈允贤、明英宗朱祁和朱祁钰的爱情纠葛所着迷呢?其实《女医明妃传》是编造的,它把杭皇后和女医谈允贤糅写了一个人,不过历史上的谈允贤,却也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不是和两任皇帝有这些纠缠,更别提当皇后了,那么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你们介绍真正的明代女医师,谈允贤

  • 谈允贤是个怎样的人?揭秘历史上真正的明代女医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谈允贤,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谈允贤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之前有一部电视剧《女医明妃传》受到许多地区观众的喜爱。主角人物是明代宗的第二任皇后杭皇后,在剧中,她还是流落民间的女医谭允贤;其实,杭皇后与谭允贤(谈允贤)都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杭皇后红颜多薄命,死后遭遇更是凄惨;谈允贤则善于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