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如松在平壤之战中是怎么打败日本侵略者的?真相是什么

李如松在平壤之战中是怎么打败日本侵略者的?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392 更新时间:2024/1/22 1:46:40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李如松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明朝万历二十年(1592),日本权臣丰臣秀吉派军队入侵朝鲜。大明朝在朝鲜国的请求下,决定出兵援朝。在这场抗日援朝的战争中,身为东征提督的李如松指挥有方,连败日军。特别是平壤战役中,他采用围师必阙的谋略重创日军,取得了一场辉煌的胜利。

李如松(1549~1598),字子茂,辽东铁岭卫人,明代著名将领。李如松出身于明代的将门之家辽东李家,他的父亲是明朝宿将、辽东总兵李成梁。李如松和他的8个弟弟都是少年从军,号称“李氏九虎将”。李如松最初凭父荫出任指挥同知,后来屡立战功,升任都督佥事,神机营右副将。万历十一年(1583),年仅34岁的李如松升任山西总兵官,成为了明朝的一品武将。万历二十年(1592),宁夏镇原副总兵哮拜发动叛乱,奉命平叛的李如松只用了5个月的时间就消灭叛军数万,收复宁夏城,彻底平定了西北之乱。

然而就在李如松鏖战西北的时候,一场更大的战争风暴正向大明王朝袭来。早在1590年,日本的权臣丰臣秀吉就击败了最后一个反抗他的大名——关东的北条氏,基本统一了日本。此后,野心勃勃的丰臣秀吉开始策划对外侵略,准备先占领朝鲜,然后以朝鲜为跳板再进攻中国,最终完成其称霸东亚的图谋。1592年春天,丰臣秀吉借口朝鲜拒绝帮助日本攻打中国,调集近20万大军和700艘战船,悍然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由于承平日久,武备松弛的朝鲜抵挡不住日军如潮的攻势。

仅仅3个月的时间,朝鲜的京都汉城以及平壤、开城等城市就被日军攻陷,朝鲜国王逃到鸭绿江边躲藏了起来,整个朝鲜如同覆巢之卵。为了躲过这场亡国之祸,朝鲜国王连续派出几批使者向明朝求救,一份份请求明朝出兵的国书摆在了万历皇帝的案头。经过反复思量,万历皇帝决定出兵援朝。当年10月,明朝任命李如松为提督,其弟李如柏、李如梅为副总兵官,统率从蓟、辽、冀、鲁、川、浙等地集结起来的4万大军入朝参战。

万历二十一年(1593)正月初七,李如松统率大军进抵平壤城下。盘踞平壤的日军第一军团司令小西行长得知明军来攻,就在当天夜里派出800人偷袭明军大营。李如松对此早有准备,他一声令下,万箭齐发,将来袭的日军射死大半。第二天,明军对平壤城发起总攻。

在上百门火炮的支援下,明军架起数百架云梯猛攻平壤的6座城门。当天中午,明军游击吴惟忠率军攻占平壤城北的制高点牡丹峰,杀死日军2000余人。得到这个战报后,李如松亲率大军从东面猛攻平壤。

在白热化的战斗中,李如松的战马被日军的炮火炸死,他毫无惧色,换了一匹战马继续指挥战斗。眼见日军防御向城东转移,李如松事先埋伏在城南的1000精兵在副将祖承训的率领下趁机猛攻南门。不久,明军就攀上城头,砍倒了日军军旗,打开了城门。随后,其他几座城门也相继被攻破,明军的骑兵也突入城中。眼见大势已去,小西行长急忙率领残军退守城内的几十座土堡。

在接下来的内城之战中,由于明军的火炮移动困难,无法提供火力支援,龟缩在土堡内的日军残部给了明军很大的杀伤。李如松果断地命令停止进攻,然后分派军队从三面包围日军,只留下南面一条通道不予设防,诱使日军突围。随后,李如松派人送信给小西行长:称平壤战局已定,日军只要老实地从南面撤退,明军将不予拦截。小西行长接到信后犹豫不决,但他知道死守肯定不是办法。于是,他连续派出几支骑兵侦查,确定了明军果然没有在南面设伏。

当天夜里,小西行长率领日军残部弃堡而逃,企图借着夜色撤过冰封的大同江。可日军刚刚来到冰封的江面上,隐蔽待命的明军就把炮弹倾泻到了他们的头上。很快,厚厚的冰层被实心的炮弹砸出了大量的裂口,互相拥挤的日军乱作一团,不少人掉进了寒冷刺骨的江中。随后,埋伏在大同江南岸的明军骑兵突然出动,彻底堵死了日军南逃的道路。平壤一战,日军被歼灭一万余人,其中数千人淹死在了大同江中。李如松巧用围师必阙的谋略,不但减少了明军的伤亡,还让日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关注小编“日月晨云”,为你呈现更多精彩历史。

标签: 李如松明朝

更多文章

  • 他是明朝时期名将,揭秘李如松的传奇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如松,明朝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李如松,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正月二十六日,朝鲜战场上,李如松命令总兵查大受,副总兵祖承训率领三千人前往朝鲜王京打探消息。半天后他接到送回的情报说查大受遇敌并与之交战,得到消息的李如松决定亲自去侦察。正月二十七日,李如松带

  • 谈允贤:古代四大女名医之一,她的一生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谈允贤,明朝

    相信大家都有看过《女医明妃传》吧,是否都被谈允贤、明英宗朱祁和朱祁钰的爱情纠葛所着迷呢?其实《女医明妃传》是编造的,它把杭皇后和女医谈允贤糅写了一个人,不过历史上的谈允贤,却也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不是和两任皇帝有这些纠缠,更别提当皇后了,那么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你们介绍真正的明代女医师,谈允贤

  • 谈允贤是个怎样的人?揭秘历史上真正的明代女医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谈允贤,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谈允贤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之前有一部电视剧《女医明妃传》受到许多地区观众的喜爱。主角人物是明代宗的第二任皇后杭皇后,在剧中,她还是流落民间的女医谭允贤;其实,杭皇后与谭允贤(谈允贤)都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杭皇后红颜多薄命,死后遭遇更是凄惨;谈允贤则善于养生

  • 俗话说女子无才便是德 真实的明代女医师谈允贤又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谈允贤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明代谈允贤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相信大家都有看过《女医明妃传》吧,是否都被谈允贤、明英宗朱祁和朱祁钰的爱情纠葛所着迷呢?其实《女医明妃传》是编造的,它把杭皇后和女医谈允贤糅写了一个人,不过历史上的谈允贤,却也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不是和两任皇帝有这些纠缠,更别

  • 和裕皇贵妃的身世是什么样的?儿女双双早逝,丈夫也先她而去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和裕皇贵妃,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儿女双双早逝,丈夫也先她而去,她贵为皇贵妃,却苦了大半辈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古代时候,并没有像现在那么平等,在那个时候,人都是有分等级的,而在高等级的人就可以对下等人进行奴隶和支配。那个时候女婢下人的性命都是不受尊重的,后宫中的现象更是很明显,后

  • 瓦剌的起源是什么?也先努力了一辈子最终还是功亏一篑!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瓦剌,也先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瓦剌和也先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一 瓦剌的来源首先,我们要明白,瓦剌与蒙古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我们的历史教材上一般说,在明朝蒙古分为三大部落,分别是:鞑靼、瓦剌和兀良哈,但事实上瓦剌“血统”很不纯正,它只是一个极其边缘化的蒙古民族,而且有很长时

  • 蒙古大汗绰罗斯·也先:曾活捉明朝皇帝,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绰罗斯·也先,蒙古,明朝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绰罗斯·也先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他就是蒙古瓦剌部的首领绰罗斯·也先!也先的祖上猛可帖木儿是北元太师,随着北元的衰落,朱棣在永乐七年册封猛可帖木儿的三个儿子为王,其中长子马哈木被封为顺宁王。后来马哈木一度与明朝为敌,朱棣率军亲征,“亲率铁骑驰击,大破之”,马

  • 石亨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如何评价石亨这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石亨,女医明妃传

    石亨(?-1460年),陕西渭南人。明朝将领,官至太子太师,封忠国公。早年抗击瓦剌,颇有战功。后于景泰八年(1457年)发动夺门之变,拥立朱祁镇复辟,得以权倾朝野。天顺四年(1460年),石亨大肆培植党羽,干预朝政。朱祁镇不能忍受,罢其职,得罪瘐死狱中,尽诛其党羽。后又以家属不轨,下诏狱,坐谋叛律斩

  • 曹石之乱的简介:石亨曹吉祥二人相互勾结图谋叛乱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石之乱,明朝,明英宗

    石亨是渭南人,善于骑射,武艺非凡,身躯魁梧,长须及膝。在战场上,石亨总是抡一把大刀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因而在武将中颇有名声。明代的武官允许世袭,其伯父石岩任宽河卫指挥佥事,没有儿子,石亨便继嗣其职。石亨的侄子石彪也骁勇善战,能挽强弓杀敌,还善使一柄重斧,势不可挡。石彪舍官跟从石亨,因功授大同卫镇抚。

  • 明朝左丞相汪广洋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汪广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汪广洋,明朝,丞相

    汪广洋(? ~1379)字朝宗,汉族,江苏高邮人。元末进士,明朝左丞相(明朝开国时)、右丞相、谏官、参政、著名诗人。通经能文,尤工诗,善隶书。朱元璋称赞其“处理机要,屡献忠谋”,将他比作张良、诸葛亮。年少时跟随太祖朱元璋起义反元,被朱元璋聘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受命参与常遇春军务。明朝建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