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密:成吉思汗为何没能夺取印度?

揭密:成吉思汗为何没能夺取印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387 更新时间:2023/12/28 10:10:19

导读:成吉思汗一生征战,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建立了一个横跨亚欧大陆的伟大汗国,然而,在这样一个汗国中却没有包含印度,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在攻占印度中他遭遇了什么?

网络配图

成吉思汗名为孛儿只斤·铁木真,他是古代蒙古的首领,在他的领导下蒙古各部落最终实现了统一,他是世界历史上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1206年,蒙古高原百余个大小部落先后败亡,鞑靼、克烈、篾儿乞、乃蛮和蒙古五大部均统一在铁木真的旗帜下。铁木真遂在斡难河(今鄂嫩河)之源举行大聚会,建立也客·蒙古·兀鲁思,即蒙古汗国,顺理成章,他便被推举为蒙古汗国的大汗,被尊为成吉思汗,这个称号在蒙古语中有“海洋”或“强大”之义。

成吉思汗在位期间,曾多次发动征服战争,征服地域十分广阔,西达黑海海滨,东括几乎整个东亚,建立了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横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尽管这个帝国十分庞大,但有一点是令人疑惑的,蒙古的铁骑征战到了欧洲,唯独没有侵占离自己较近的印度国。这不得不引起他人的注意。胸怀大志的成吉思汗怎么可能放弃征伐一个离自己近而又富有的帝国呢?历史上有很多学者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据《元史·耶律楚材》记载,促使成吉思汗班师的原因跟成吉思汗在印度河遇到的一种叫“甪端”的怪兽有关。史料称,成吉思汗为了追击扎兰丁一直攻到印度河北岸,但是成吉思汗的大军并没有攻进印度境内,而是很快撤回到了阿富汗。

八剌率领的两万蒙古军进入了印度境内,并沿途攻下了一些城市,但经过几个月的盘查,始终未找到扎兰丁的踪迹。当时耶律楚材便婉言劝说成吉思汗放弃追击,从印度撤出。但是成吉思汗不但要继续追击扎兰丁,还想乘机攻下印度这块陆地。这时传来哲别部队进军高加索山,战胜钦察援军,进兵阿罗思(俄罗斯)的好消息。于是成吉思汗更加坚决地下令渡河南行,接应八剌,平定印度,尽快完成他的帝国大业。但为什么强大的蒙古骑兵未能踏入印度境内,很快撤军了呢?

据《元史·耶律楚材》记载,当年决意要攻取印度的成吉思汗的部队在攻到印度河时,遥见河中水汽磅礴,日光迷蒙。将士们口干舌燥,纷纷下骑饮水,可是河水热度似沸,根本不能入口。这使得将士上下怨声不断,恨不得立刻驰归。耶律楚材正想再次进谏,忽见河滨出现一大怪兽。成吉思汗遂命令将士准备弯弓射杀,忽然听到怪兽发出响声,酷似人音,仿佛有“汝主早还”四字。耶律楚材立即阻止弓箭手,乘机对成吉思汗说这种怪兽名叫甪端,是上天派来警告成吉思汗为了保全民命尽早班师的。成吉思汗于是顺应天意,没有行进。八剌亦即日北归。会师后,成吉思汗立即率军返回了蒙古国。

从这段史实的记载来看,颇似一个神话,但也有历史学家认为,奇形怪兽是可能存在的,而且印度有些兽类蒙古人并未见过这也不足为奇。至于把怪兽的叫声说成是“汝主早还”的话,估计应该是耶律楚材的牵强附会之辞,耶律楚材本有劝主早归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他很可能借题发挥,假借怪兽的叫声来规劝成吉思汗班师。当时的实际情况多半是这样的。耶律楚材很可能考虑到蒙古兵在印度不可能讨到好处,所以借怪兽之名假传天意。那么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蒙古兵的情况和当时印度的状况。

网络配图

蒙古国的确是个能征善战的国家,它仅凭借着100多万的人口和十多万人的军队竟战胜了拥有几千万人口及数百万大军的金国、南宋、花剌子模以及欧洲联军。蒙古骑兵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必然有它优越的条件。

首先,蒙古人的饮食习惯决定了他们在任何地方都能很快适应。蒙古军队“出入只饮马乳,或宰羊为粮”。也就是说,只要有供马匹和畜群食用的水草,蒙古人就可以自给。其次,蒙古人好骑射,这不仅有利于他们在平地上作战,而且也可以弥补粮草的不足。因为即使在战争中,一时缺乏马乳和羊肉,他们还可以以射猎作为补充。在作战中,蒙古骑兵就是依靠马匹和畜群来补充给养的。这在后勤上大大减少了军队行进的辎重。在行军作战的过程中,粮草往往就是一个军队的咽喉,然而敌人却很难遏制住蒙古兵的咽喉,这也就决定了他们比别人少一个致命的弱点。

但蒙古骑兵也有两大弱点。一是善骑好射、策马急袭的蒙古骑兵在江河湖泊面前便显得毫无用武之地,为了克服这一弱点,1220年,成吉思汗就建立了水军。有相关史料记载,在西征时,蒙古军就曾在一个月内造船百艘、载蒙古骑兵渡过漠兰河。但是另一个弱点却是蒙古骑兵解决不了的,即他们先天存在的问题。生活在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亚干寒地带的蒙古人惧怕湿热,不耐高温。这一点在攻占南亚、东南亚一带的战役中就已显露无疑了。所以有人推测,真正促使成吉思汗班师的原因也可能是蒙古骑兵适应不了印度的气候以及地理环境。

根据记载,当时正值盛夏,暑气逼人,蒙古军队只行进了数里路,就觉得气喘神疲、汗流不止,有不少士兵还因中了暑不能行军作战。酷热的气候使得剽悍的蒙古兵顿时丧失了斗志。而印度兵却对这种气候习以为常。迫于环境的限制,蒙古兵在这里完全失去了优势,他们在印度这块土地上再也没有在高原草地上纵横驰骋的气势和战斗力了。

气候原因可能是促使蒙古军队折回的主要原因,但还有一点很可能就是耶律楚材知道印度战象的可怕。

印度的大象很多,在那里大象不仅可以用来劳作,而且人们还将大象组织成军队以协助战争,印度人对大象怀有很特殊的感情,他们称呼大象为“哈第”。在印度人看来,这种动物是力量、智慧和善良的象征。经过训练,大象很容易就能成为人们的好朋友。而在战场上,大象往往凭借它们的身高、体积和力量优势占领战场的主动权。

高的战象可达数米,这使得架在它背脊上的塔楼可以居高临下地向敌军射箭、投枪。在众多的动物中,大象力大无穷,而且又可以驯化,如果在战场上排开象阵,那将会所向披靡。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的军事力量就已经依靠战象了,现在出土的当时的钱币上就有战象的图样。据记载,孔雀王朝还支援伊朗王朝和亚历山大大帝500头战象,帮助他们战胜马其顿王朝。

而战象和战马的配合就更是天衣无缝,象马并肩作战,由象开道,战马就能冲锋陷阵;而有了马冲锋,象就可以冲杀践踏。根据印度文献记载,当时印度的部队包括四种,象兵名列旗手,其次才是马兵、战车兵、步兵。可见印度是将象兵放到了制胜的地位。如果两军交战,蒙古骑兵很可能要遭遇象战,蒙古骑兵将很难应付,这一点成吉思汗的后代就尝到了印度象兵的苦果。

网络配图

1397年,成吉思汗的后代帖木儿决定完成先祖的大业,排除众议发兵印度。他先命令其孙贾汗吉率领三万骑兵作为远征军的先锋队,贾汗吉在1397年成功渡过印度河,并于1398年5月攻占了木尔坦。随后,帖木儿亲率十万远征军,横越兴都库什山脉到达了喀布尔。1398年9月,帖木儿特意选择了当年扎兰丁过河的同一地点渡过印度河,意为完成成吉思汗未完之事业。帖木儿与贾汗吉会师索特里粟河,然后继续前进,一路上所向无敌,直到遭遇了印度的象兵。

当时印度军派出了120头战象,每头象的背上背负一个战楼,楼内有战士12~14人不等,他们以箭为武器,处在几米高的战象上可以居高临下地从战楼中向脚下和远方的敌人发箭。印度军的这种作战方法蒙古人从未见过。蒙古军队的战马见到这等庞然大物,任凭怎么鞭打也不上前。顿时军中一片混乱,象背战楼里的箭如雨飞,蒙古骑兵死伤不少,不得不马上回头撤退。帖木儿见识到了战象的威力,他的进军计划遂被这种庞然大物打乱了。尽管之后他想出了用火攻的方式来制伏象群,但之前的战斗在蒙古骑兵中已留下了阴影。所以说如果当初成吉思汗的骑兵强行攻进印度也势必会遭遇象战,那对于已十分疲倦的蒙古骑兵是不是致命的就不知道了。

因此,在这个时候成吉思汗选择了撤兵以保存蒙古军队的实力,为以后的征战保存军事基础。这也是成吉思汗选择放弃印度的原因。

标签: 成吉思汗

更多文章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为何不敢率骑兵攻印度?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名为铁木真,他是古代蒙古的首领,在他的领导下蒙古各部落最终实现了统一,他是世界历史上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成吉思汗在位期间,曾多次发动征服战争,征服地域十分广阔,西达黑海海滨,东括几乎整个东亚,建立了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横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尽管这个帝国十分庞大,但有一点是令人疑惑的,蒙古的铁骑

  • 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的版图面积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蒙古帝国的版图面积有多大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是世界历史上疆域最大的国家,历来为中外史学家所公认。成吉思汗一生英勇善战,打败了很多国家。那么,大蒙古帝国当时的版图究竟有多大?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征服者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以总数才30多万人的军队,在50多年的东讨西伐、南征北战中,先后灭了40多个国家,征服了720多

  • 成吉思汗精力为什么如此充沛?竟然娶500个美女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成吉思汗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但是蒙古人成吉思汗铁木真显然没这个道行,他不会研究这些养生之道理,而是讲究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与梁山好汉有一比。而且还放纵欲望,比梁山好汉潇洒多了。他总共500多美女,比西门庆还猛烈!网络配

  • 元朝皇帝成吉思汗死后为何没有留下一座陵墓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元朝皇帝陵墓

    封建王朝的皇帝死后一般都有陵墓,唯独元朝皇帝没有留下一座陵墓。这是一个千古之谜。网络配图明朝叶子奇《草木子》中记载:元朝皇帝驾崩,“用啰木两片,凿空其中,类人形大小合为棺,置遗体其中……加髹漆,毕,则以黄金为圈,三圈定(箍两头、中间)”。然后,掘深沟一道埋葬,“以万马蹂之使平。杀骆驼于其上,以千骑守

  • 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喝巫师之水代兄赴死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

    成吉思汗究竟有多少儿女?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他的后代很多,现在每4个蒙古人中就有一个带有他的血统。如果按照当时蒙古人的习惯,只有正妻生的孩子才算真正的子女,在大多历史方面的书籍上只是记载了他的正妻孛儿帖生下的4个儿子。大儿子术赤,是孛儿帖在被抢前怀孕的,对于他的血统问题一直是现在学者的辩论主题,这也导

  • 真实的成吉思汗:生活中没有残酷和嗜杀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真实的成吉思汗

    符拉基米尔佐夫是苏联的一位东方学家,尤其是一位世界最高权威的蒙古学家。他写成这部《成吉思汗传》,是在苏联十月革命以后的四五年间,他已经初步掌握了马列主义的思想武器,所以这本书的内容,既不是深奥得除自己外连任何人都看不懂的“古董”作品,也不是庸俗化的低级读物,却是一部既专门而又大众化的学术名著。在这本

  •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一代天骄,谁与争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蒙古这一名称始见于唐代。当时,分布在大兴安岭北段的室韦诸部中有一蒙兀室韦部,居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之东。蒙兀即蒙古的唐代汉文译名。辽、金、宋时代,又有萌古、朦骨、盲骨子、萌古斯、蒙古里、蒙古等异译,或与其他部落一起被泛称为鞑靼,又称黑鞑靼,以别于漠南的白鞑靼(汪古部)。大约在唐代末叶,蒙古一部逐渐

  • 成吉思汗为什么把老婆丢在敌人床上?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成吉思汗

    大难不死的铁木真痛悔不已,他二心向别人借兵,湔雪前愁。要晓得,丢了老婆,在蒙古人中也算奇耻大辱,与其说,玩命和“篾儿乞惕人”打一仗,是为了替妻子出气,还不如说,是男人为了尊严,给自己一个说法。网络配图历史上的枭雄,往往是以打天下为第一――尤其在拉拢人才方面,做得妙笔生花;看待妻女方面,又往往无比差劲

  • 揭秘成吉思汗的陵墓到底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成吉思汗的陵墓

    导读:700多年前,成吉思汗率军远征西夏途经鄂尔多斯高原,目睹这里水草丰美,心里特别高兴,即兴吟诗一首:“梅花幼鹿栖息之所,戴胜鸟儿孵化之乡,衰亡之朝复兴之地,白发吾翁安息之邦。”成吉思汗死后,人们就遵嘱将他葬在这里。成吉思汗行宫位于陵园东南角约1公里处。下面就和趣闻解密小编去了解一下吧。网络配图不

  • 远征竟是成吉思汗无聊之下的产物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元朝的开创者,据悉,成吉思汗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翻开历史的版图我们可以看到元朝时期的领土是中国历朝历代以来最宽广的一个朝代,而这一切都得要从成吉思汗四处远征说起,据记载,成吉思汗在位期间曾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但一直到今天小编才知远征只是成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