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西汉三杰之一的萧何,为何能超越韩信、张良?

西汉三杰之一的萧何,为何能超越韩信、张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2510 更新时间:2023/12/9 4:39:10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西汉三杰之一的萧何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西汉三杰之一的萧何,是西汉王朝的开国丞相,刘邦昔日的顶头上司,治理天下的一把好手。比起留侯张良的低调谦卑,韩信的张扬高傲,萧何的政治手段更胜一筹,他以污化名声的方式避免刘邦的猜忌。既不用像张良那样如履薄冰般的小心翼翼,也不用像韩信那样“狡兔死,走狗烹”的居功自傲,而是身居朝堂要职,仍能明哲保身。

萧何早年是沛县的功曹,充当沛县县令的副手时,办案公正严明、政绩可圈可点,因此他在当地的名声非常响。泗水亭长刘邦还没起事时,就由萧何直接管辖,作为一个久经低级官场的老吏,萧何逐渐历练出独到的识人眼光,他认为所结交的朋友中,不拘小节的刘邦似乎有些特别之处。

身为沛县主吏的萧何,身份要比刘邦尊贵一等,可他没有自恃官位,反而对刘邦多加偏爱和照顾。刘邦每次押送犯人去咸阳的时候,按照官场惯例,沛县官员都要出钱相送,大多数人都是敷衍了事,只有萧何拿出五百铜钱相赠,两人情谊可见一斑。出差到咸阳的刘邦,看到秦始皇出行浩浩荡荡的车队,不禁低声长叹:“大丈夫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秦朝派御史到沛县视察工作,御史看中萧何的精明强干,极力推荐他去咸阳任职,可萧何委婉地拒绝了。在他看来,秦朝过于严苛的统治,早晚会遭遇土崩瓦解的命运,他不想助纣为虐、与暴君为伍。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逝,宦官赵高联合丞相李斯篡改遗诏,拥立幼子胡亥继位,逼迫长子扶苏拔剑自刎,名将蒙恬也被害而死。秦二世的残暴比起秦始皇有过之而无不及,伴随着陈胜吴广振臂高呼的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各地纷纷揭竿而起,掀起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火种传到遥远的沛县,此时的刘邦正在和萧何、曹参等人一起饮酒,三人分析了一番秦朝国政,一致得出顺从民意、高举反秦大旗的结论。

欣喜若狂的刘邦向谋略双全的萧何请教如何起事,萧何说最近朝廷降旨,要各地郡县速派一批青年壮士去咸阳修建阿房宫,沛县也要押送一百多名壮士。这样一来,萧何和曹参极力向县令推荐刘邦,让刘邦押送壮士到咸阳城,然后途中向壮士施加恩惠,让他们有一片感恩戴德之心,这样就可以聚众起义,里应外合攻下沛县。在萧何和曹参的计策下,刘邦故意将押送的壮士灌醉,效仿陈胜、吴广的话,说秦法苛刻无比,延误日期是死,回去也是死,不如给你们一条生路,各自逃生去吧。壮士们听到刘邦的话感动不已,纷纷问刘邦的打算,刘邦不慌不忙地说自己要造反起事。

壮士们听到刘邦的计划,心想反正逃走也不一定能活,横竖都是死的话,还不如跟着仁义的刘邦一同反秦。沛县县令听到刘邦聚众谋反的消息,气得大发雷霆,当机下令逮捕刘邦的妻子吕雉,幸亏威望颇高的萧何深得县令信任,他谎称可以用吕雉做诱饵,这才救了吕雉一命。

陈胜吴广的起义军势如破竹,沛县县令心急如焚,急忙召萧何商量计策,萧何趁机提出释放吕雉、宽恕刘邦的要求,骑虎难下的沛县县令只好同意了萧何的要求。刘邦则在萧何、曹参、樊哙的帮助下,杀死沛县县令,集合沛县父老乡亲,自立为沛公,开始了反秦起义的斗争。刘邦的起兵离不开策划者萧何,作为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刘邦的成功有很大一部分要感谢萧何。按照楚怀王在彭城军事会议上的约定,负责攻打秦国的各路义军中,先入关中破秦者,就能被封为关中王。作为天下的重心地区,关中王就像一块垂涎欲滴的肥肉,各路诸侯都想掠夺,可事实证明只有实力雄厚的项羽才能够吃下。

侥幸进入关中的刘邦根本没有能力和项羽抗衡,只好乖乖献出函谷关,冒着生命危险亲赴鸿门宴谢罪。席间项羽的军师范增屡次使眼色,让舞剑的项庄杀死隐有帝王气魄的刘邦,好在项伯和张良的保护下幸免于难。吓得魂飞魄散的刘邦,借着上厕所的借口,从小路一路奔逃而去,项羽对胆小如鼠的刘邦十分轻视。为了堵住诸侯的嘴巴,主持分封仪式的项羽强调西蜀、汉中地区也属于关中,因此他封刘邦为汉中王,驱赶他到偏远的巴蜀地区。愤怒的刘邦想要和项羽玉石俱焚,好在旁边的萧何及时制止,语重心长地说:“暂时屈居汉中,好过以死相拼,现在大王与项羽实力差距太大了,大丈夫以忍为谋。”不仅如此,萧何还为怨恨难平的刘邦拟定了“收受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的战略计划,此后萧何的计划成为刘邦的未来战略走向。

公元前206年,偏居巴蜀的汉王刘邦听取大将军韩信的建议,用张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顺利夺取函谷关以西的广大地区,紧接着挥师东进,揭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这时候项羽才意识到真正的敌人是不甘于人下的刘邦,并非关中内部地区的诸侯,楚汉战争的四年里,刘邦率领大军在前线作战,萧何则负责驻守后方,保证粮草的供应。在汉王控制的关中地区,萧何从容不迫地将政事、军务处理的井井有条,这为前线和项羽一决雌雄的刘邦打下了坚实的后盾。对比各路诸侯管辖地区的民不聊生,萧何将关中治理得大有起色,百姓安居乐业,生产发展也是日益加快,足以满足前线将士的需要。在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刘邦也不是没有过失败,可正是萧何的不懈努力,让濒临死亡的刘邦再次起死回生。

公元前205年的彭城之战,项羽率领三万楚军大败刘邦号称五十万的汉军,溃散而逃的汉军死伤近十万人,刘邦带着十几个近身侍卫逃走。按说这次惨败足以让刘邦再也无力和项羽抗衡,然而就在刘邦心灰意冷的时候,萧何调集后方所有军饷和溃败的汉军将士,将指挥权交到了刘邦的手里。原本气数将尽的刘邦转眼间生龙活虎,有这样千古难遇的良才,是刘邦能够打败项羽的关键。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即皇帝位,在一次大宴群臣的时候,刘邦对萧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说出自己得胜的关键所在,是有治理天下的萧何、运筹帷幄的张良,和军事能力封神的韩信。刘邦认为萧何是头号开国功臣,许多冲锋陷阵的开国元勋不服气,认为自己大大小小参加过上百次战役,萧何只知道在后方舞文弄墨、发号施令,凭什么位居第一?

刘邦对此有一个恰到好处的比喻,他形容那些攻城略地的将领是追寻野兔的猎犬,而萧何则是发现野兔踪迹的猎人。群臣一开始认为身负多处重伤的平阳侯曹参该排第一,听到刘邦的一番言语,转而拥护萧何为第一功臣,就此萧何担任西汉开国丞相。身为丞相的萧何一直以汉室江山为重,他始终维护刘氏王朝的权威和统一,甚至不惜利用韩信对自己的信任,欺骗韩信进宫祝贺。吕后这才能够逮捕战无不胜的韩信,并处以斩首的刑罚,世人评价韩信和萧何的关系: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而事实上,作为刘邦的同僚,他又怎么会不了解帝王心术,自毁名节,求得苟安,也让我们见识了一会“会做人”的萧何,无怪乎能成为三杰第一。

标签: 萧何汉朝

更多文章

  • 萧宏:南北朝第一胆小将军,打仗时竟半路逃跑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萧宏,南北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萧宏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萧宏,字宣达,祖籍南兰陵中都里(今属江苏常州),生于南朝宋元徽元年(公元473年),南朝齐领军将军萧顺之第六子,南朝梁武帝萧衍异母弟。历任侍中、太尉、中护军、扬州刺史等官职,受封临川王。《梁书》记载:萧宏“长八尺,美须眉

  • 刘伯温一路出谋划策,为什么无法得到明朝宰相的职位?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伯温,明朝

    刘伯温是跟随朱元璋一同征战天下的人物,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在朱元璋成为皇帝的路途中,可谓是劳苦功高。然而,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却并没有把宰相的位子留给刘伯温,而是给了另外一个人,这是为什么呢,刘伯温一路出谋划策,为什么无法得到明朝宰相的职位?如果不是刘伯温,那么在朱元璋心里,究竟是谁能够当得起宰相一职

  • 揭秘:一代名将王君廓最后死得有多窝囊?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君廓,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王君廓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王君廓,并州石艾人,其人品行不端,早年以聚众为盗,四处劫掠,后来集结千余人参加了隋末大动乱,后来投靠瓦岗军。但此时的瓦岗军人才济济,哪里有王君廓的用武之地?眼见在瓦岗军不受重用,他便转而投入唐朝,被封为郡公,随后跟随亲

  • 溥仪被逐出宫后,宫里的妃嫔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妃嫔,清朝

    清朝妃嫔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因此我们得以有机会,从比较详细的史料中,甚至是影像中了解清朝末年的一些历史。爱新觉罗溥仪是末代皇帝,从继位到退位都是不由自主的。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临朝称制

  • 李卫作为雍正的心腹 他在朝廷上到底有多“嚣张”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卫,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卫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看过《雍正王朝》的朋友都知道,剧中雍正皇帝胤禛手下有一个名叫李卫的宠臣,他原本是一个流落街头的小乞丐,有幸成为了胤禛的随从,在胤禛即位后一路上平步青云,巅峰时期其权势可以说是一手遮天。虽然电视剧这样演,但我

  • 刘裕是什么出身?卖鞋的穷小子最后成为了刘宋王朝的开国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裕,南北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宋开国皇帝刘裕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要说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军队,自然少不了东晋末年的北府兵,这是当时一支“王牌中的王牌”军队,始创于晋孝武帝初年,创始人是著名的名称--谢玄。这支部队可谓出道即巅峰,建立之后,战无不胜。最著名的就是“淝水之战”以少胜多,战胜了

  • 古时候一斤等于十六两,古人是怎么计算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古代,唐朝

    如果问现代人一斤等于多少两?相信现代人肯定会脱口而出:一斤等于10两。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一斤是等于16两。并且,传说这种换算方法早在秦汉时代就已经在全国得到应用了。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中国古人在计算重量的时候,会采取16进制的方法,让一斤等于16两呢?一、度量衡的演变对于人类来说,只要进入阶级社

  • 太平公主被逼死后,为什么她的儿子薛崇简没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太平公主,唐朝

    公元713年,唐玄宗李隆基发动了一场政变,在这场政变中,李隆基将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在朝廷里面的势力全部铲除,同时也逼死了太平公主,从此李隆基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帝。但是,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太平公主死后,太平公主的子女大多被李隆基杀害,唯独她的儿子薛崇简没有被杀,这其中原因何在?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

  • 项羽最后为何会成为孤家寡人 项羽就那么不得人心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项羽,刘邦

    很多人都不了解项羽人心,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项羽和刘邦是同一时期的人,虽然最后刘邦成为了胜利者,但是在很多人心中刘邦并不是正人君子,反而失败的项羽成了人们心中的英雄。他对那些有才能的人很好,这一点是刘邦比不上的。而且他做事从来都很大方,不屑于像刘邦一样使用一些小手段。无论是论出身还

  • 夏侯光姬是什么身份?儿子即位称帝后,她为何没被追封为后?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夏侯光姬,晋朝

    夏侯光姬是什么身份?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两汉三国时代,有一个家族先后出现过两个王朝的开国功臣,分别是汉朝开国功臣夏侯婴,曹魏开国功臣夏侯渊、夏侯惇,因为与曹魏的特殊关系和功绩,夏侯家族在曹魏和延续曹魏政治产业的司马氏政权中都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在政治上,夏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