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存勖是什么结局?他到底是怎么死的

李存勖是什么结局?他到底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959 更新时间:2024/1/19 10:11:04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李存勖

如果要列举中国历史上前半生与后半生形成强烈反差的君主,那么后唐庄宗李存勖会和唐玄宗李隆基好有一比:李隆基一手开创了开元盛世这一唐朝乃至中国古代历史的巅峰,然而也是在他统治时期爆发的安史之乱直接造成了唐朝的由盛转衰。李存勖24岁继承父亲李克用的晋王爵位与河东节度使职位,之后在三垂岗、柏乡连败曾一直压制李克用的世仇朱温,以致于令后者发出“生子当如李亚子”的感慨。李存勖在成为晋王后的15年间南击后梁、北却契丹、东取河北、西并河中。

相传李克用临死时曾把三支箭交给李存勖。这三支箭分别代表李克用的三个仇敌:后梁朱温、刘仁恭、契丹阿保机。李存勖把这三支箭收藏在宗庙里,此后每次打仗时就派官员以少牢之礼祭祀于宗庙,然后恭敬地取出箭放入锦锻织的袋子里。李存勖作战时就背着这三支箭冲杀在前,等打了胜仗之后又把箭放回宗庙。同光元年(公元923年)四月李存勖在魏州称帝,由此建立了五代十国中的后唐政权。同年十二月他攻破后梁都城汴梁,尽取河南、山东等地。

早在公元914年燕王刘仁恭、刘守光父子就已成为李存勖的俘虏。李存勖用绳子捆着燕王父子在宗庙向李克用告捷,后来又将燕王父子押解至代州(今山西代县)。在这里燕王父子被以刀刺其心脏所流的血来奠祭李克用之墓后斩首。九年后李存勖终于灭掉了父亲李克用生前最大的对手后梁,结束了已持续数十年之久的梁晋争霸乱局。这时他用木匣装着梁王君臣的头颅在宗庙向李克用告捷。李存勖不仅报了父亲李克用的大仇,甚至一度使人在他身上看到终结自残唐以来乱世局面的希望。

同光三年(925年)李存勖灭前蜀,一时间南方诸国皆惊惧不已。后唐在五代之中是版图面积最大的:不仅巩固了在黄河流域的统治,还占据着位于长江上游的四川盆地。如果李存勖一鼓作气扑灭南方诸国,那么也许终结五代十国乱世的历史任务就不会是由赵匡胤来完成的。然而仅仅就在灭亡前蜀半年后43岁的李存勖就死于兴教门之变。半年前还无比风光的李存勖为何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迅速走向败亡呢?对此北宋文豪欧阳修在他的《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曾做出解释。

欧阳修从李存勖的兴衰沉浮中总结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很显然欧阳修是把李存勖视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反面典型了,然而欧阳修的结论是经不起仔细推敲的。欧阳修之所以认定李存勖放纵享乐无非不过是说他宠信宦官伶人,那么后来爱玩蟋蟀的明宣宗朱瞻基却开创了仁宣之治。还有后来的几代明朝皇帝玩炼丹、玩木工,然而明王朝愣是在这种状态下一直持续到了崇祯朝,况且明朝在宠信宦官这个问题上丝毫不亚于李存勖。

缔造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在经历近二十年的乱政后才诱发安史之乱,然而李存勖却是在灭前蜀半年后就死于宫廷政变。李存勖这种败亡的速度未免太过迅速了吧?就算他真如欧阳修所说的那样放纵享乐,那么在短短半年之内就由一个英明神武的圣君变成了一个荒唐糊涂的昏君?我们再假设如果李存勖早就腐化堕落了,那么请问一个腐化堕落的人还会有伐灭敌国这种雄心壮志吗?显然李存勖宠信宦官伶人这种事可能有,但他绝没完全沉浸于这种声色享乐之中,他也并没放弃自己的雄心抱负。

要说李存勖放纵享乐可能确实有一定道理,但我们没任何证据足以证明他的放纵享乐会超过日后明代那些皇帝,而且他还比明代那些皇帝更多出了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那么我们又怎么能说李存勖是腐化堕落的呢?如果仅仅因为他有一些个人的兴趣爱好就证明他腐化堕落,那么明朝的正德帝朱厚照、天帝朱由校不比他更荒唐?李存勖快速败亡的原因绝没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欧阳修尽管是一代文豪,然而他所身处的时代限制了他的思维。

欧阳修所得出的“逸豫亡身”的结论实际上是用来劝谏当朝皇帝的,所以欧阳修的结论多少是有些为自己的政治目的服务的。事实上欧阳修并没真正分析过李存勖当时所处的客观环境,所以他所得出的“逸豫亡身”这个结论在政治上固然是正确的,然而却并不足以解释李存勖迅速败亡的真正原因。李存勖败亡的真正原因并非什么腐化堕落,恰恰相反他的雄心壮志是相当强烈的,否则他只需要天天和宦官伶人厮混即可,犯不着去指挥灭蜀这样的大战役。

正因为李存勖怀抱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所以他从继位之初就一直在着手对地方藩镇进行限制和削弱。五代十国时期是一个各路藩镇军阀割据的时期: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代的集权化程度其实是相对偏低的,直到宋太祖赵匡胤时代才以杯酒释兵权这种方式解除了地方藩镇的权力。事实上李存勖所谓的宠信宦官伶人在相当程度上其实不过是让依附于皇权的宦官伶人去给藩镇节度使当监军。这种办法在唐代、宋代、明代均曾采取过。

这样做的缺陷是让不懂军事的皇帝身边人干预军事行动,从而降低了军事行动的效率。这么做的好处是防止将领独断专行,进而最终威胁到皇权。这种做法在历代史书中都是饱受抨击的,然而历朝历代却都一再出现这种状况。导致这种状况一再出现的最根本的原因恐怕还是皇帝们不足为外人道的小心思。明白了李存勖的真实意图就会发现他其实并不像欧阳修所描绘的那么昏庸,事实上李存勖对放纵宦官伶人的危害心知肚明,不过出于削弱地方藩镇的考虑才会如此行事。

所谓宠信宦官伶人导致李存勖的败亡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表明现象,真正导致李存勖败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地方藩镇力量的反噬。在李存勖死后上位的李嗣源给李存勖定的罪名除了宠信宦官伶人之外还有一条就是:猜忌排挤功臣。李嗣源给李存勖定的宠信宦官伶人、猜忌排挤功臣这两大罪名使李存勖坐实了昏君的形象,从而为自己夺权上位提供了政治上的合法性。然而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事实上李嗣源口中所谓的忠臣指的就是包括他本人在内的手握大权的各路将领们。

疏远功臣的确看起来是一条光冕堂皇的罪名,然而李存勖为什么要疏远他们这不明摆着的事吗?宠信宦官伶人的确会在政治上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可李存勖之所以宠信宦官伶人恰恰是为打击手握一方大权的地方藩镇势力。这也就不难解释以李嗣源为代表的藩镇势力要发动政变除掉李存勖了。李存勖败亡的真正原因就是他的削藩举动操之过急引起了藩镇势力的反噬。至于所谓的宠信宦官伶人、猜忌排挤功臣这两项罪名不过是作为胜利者的李嗣源在上位后给他安的而已。、

标签: 李存勖五代十国

更多文章

  • 慎夫人是什么下场?被皇帝宠爱过头了,差点步入戚夫人的后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慎夫人,汉朝

    慎夫人是什么下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刘邦当了皇帝之后,他渐渐的开始嫌弃年老色衰的吕后了。他更加宠幸的是他年轻美貌的戚夫人,甚至还一度想立戚夫人的儿子为太子。结果在汉惠帝继位后,吕后残忍的把戚夫人害死,还残忍的把她还成人彘。这一切都是因为吕后嫉妒戚夫人,戚夫人的盛宠盖过

  •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张士贵,他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张士贵,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张士贵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在电视剧中《薛仁贵传奇》中,张士贵是李世民的堂弟江夏王李道宗的老丈人,他嫉贤妒能,多次阻拦薛仁贵投军。在军中又冒领薛仁贵军功,记在他女婿何宗宪头上,后来张士贵又想在天仙谷火烧薛仁贵。最终张士贵起兵谋反,兵败后在大牢中被尉迟恭结果了性

  • 庞统临死前留下3个心腹,最后分别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庞统,三国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述庞统的故事。提到庞统,相信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庞统乃荆州襄阳人,虽然长相比较恐怖,但是他的才华却是人中之龙。因为如此,早在荆襄一带,便流传着一句话叫,“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卧龙的才华不用多说,而庞统呢?他与卧龙诸葛亮相比又如何呢

  • 张太后知道王振误国,为什么不把他杀掉?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张太后,明朝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张太后的故事。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发生。这场战役之中,几十万大军覆灭;四朝老臣张辅、驸马井源、兵部尚书邝野、户部尚书王佐等66位大臣殉国。时任大臣李贤对这样一场大变评价道:"自古胡人得

  • 慈禧死后墓中有大量的陪葬品 与和珅相比差距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慈禧,陪葬品

    很多人都不了解慈禧陪葬品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今天给大家说一下大清朝后期最有名望的人,说到这里相信大家都会想到慈禧。有人说,大清成在女人手里,同样也是败在女人手里。这样的说法确实没有错。孝庄开启了大清盛世,而慈禧却将这个盛世王朝断送在自己手里。作为大清当时最有实权的女人,慈禧

  • 李靖对唐朝有什么贡献?平定南国40万兵,降服岭南96州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靖,唐朝

    李靖对唐朝有什么贡献,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李靖,又叫李药师,是唐朝初期的名将,杰出的军事家,被后世誉为“军神”。李靖通晓文史,胸怀大志,曾经说:“大丈夫应该纵横战场,建立功业,哪能做一个熬夜写文章的书生!”隋朝末年,朝政崩坏,群雄竞起,割据州县。李靖当时为马邑县丞,发觉镇

  • 为什么赵佶要将赵恒赶上皇位呢?最终两人都被金人俘虏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赵恒,北宋

    赵恒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做太子的一般都是跟自己的父亲关系不好,一方面,父亲有可能想做更长时间的皇帝,但是又怕太子等不及,所以会加以提防,但是有的人却是迫不及待的想要自己的儿子做皇帝,当然了,这是碰到了特殊情况,比如今天要给大家说的,宋徽宗赵佶,在金国入侵

  • 罗成为什么会把罗通托付给程咬金?他是什么用意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罗成,唐朝

    罗成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冷面寒枪俏罗成是隋唐时期赫赫有名的战将,他是出自名门之后,父亲罗艺是隋朝的靖边侯,罗成从小就跟随父亲练习祖传枪法罗家枪,年过18时就已经声名在外,被江湖美誉“冷面寒枪俏罗成”。《隋唐演义》中罗成还有一个姑表兄弟,大名鼎鼎的秦琼秦叔

  • 贾诩为何生于三国乱世还能善始善终?探索贾诩的乱世求生之道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曹魏,贾诩

    很多人都不了解贾诩,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贾诩字文和,甘肃武威人,三国时期最低调却让人深刻的谋士。生于乱世却能够活到七十七岁,官职到达三公之首大魏太尉,最后配享魏文帝庙,足见其乱世求生之道,也充分反应出他的才能。贾诩正宗的儒门传人。贾诩的祖先是西汉提出《过秦论》的贾谊,贾谊又在西汉宰

  • 魏忠贤一死明朝为何就垮了 魏忠贤对明朝的影响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魏忠贤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明朝和魏忠贤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明崇祯十七年,“闯王”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攻入北京城,崇祯皇帝朱由检在心腹太监王承恩的陪同下,自缢于煤山,成就了“君王死社稷”的身后美名。临终之际,朱由检留下了一句推卸罪责的话:“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