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盘点朱元璋麾下十大名将,他们最后结局如何?

盘点朱元璋麾下十大名将,他们最后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417 更新时间:2024/2/10 15:19:09

朱元璋能够夺得天下,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其麾下能打的名将太多。正是因为这些名将的存在,才使得朱元璋能够在明末的诸多起义军当中,一枝独秀,继而短短十几年当中统一全国。

那么,如果将朱元璋麾下的将领全都算上,单以军功计算,都有谁能进入前十呢?谁又能名列榜首呢?

1.徐达

如果要把朱元璋麾下的名将做一个排序的话,其他人的位置或许有争议,但是徐达这个第一名的位置,却应该是极少有争议的。

徐达(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

中山王徐达

据史书记载,徐达应该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和朱元璋认识了。某种意义上来说,两人应该算是发小。所以,后来朱元璋参加起义军之后,徐达也是第一批加入朱元璋麾下的人。

朱元璋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徐达一直是最得力的名将,也是朱元璋麾下地位最高的将领。而其最辉煌的战绩,当属后期率军北伐,打下元大都的一战了。

洪武十八年,徐达去世,封中山王。陪祭太庙,被奉为明朝开国六公爵之首。

2.常遇春

开国六公爵当中,只有韩国公李善长是文官,其实五人,都是武将。这五人当中,徐达排名第一无可争议。紧随其后的,是郑国公常茂。不过,常茂本人并不是特别厉害的名将。他之所以能够紧随徐达之后,是因为他老爹是常遇春。

常遇春,应该算是朱元璋麾下,唯一有资格和徐达并列的武将了。

开平王常遇春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

如果说,徐达是一位帅才的话,那么常遇春应该就是最强的猛将了。常遇春以个人勇武闻名,早年曾是山贼,但后来投靠到朱元璋麾下。每战必身先士卒。在朱元璋麾下,一直倒是以徐达为正牌将军,而常遇春为副将。

后来北伐期间,常遇春也是和徐达并肩作战,一起打下的元大都。

不过,很可惜的是,常遇春是典型的英年早逝。洪武二年,年仅四十岁的常遇春,忽然病逝于南归途中。死后,封开平王。陪祭太庙,谥号忠武。

3.李文忠

李文忠(1339年-1384年),字思本,小名保儿,江苏盱眙人(今安徽省明光市)。

李文忠也是最早追随朱元璋的人,比常遇春更早。不过,他能很早追随朱元璋,纯粹是因为另外一个原因。

岐阳王李文忠

他是朱元璋的外甥。

李文忠最擅长的,是骑兵。众所周知,北元朝廷最强大的,其实正是骑兵军队。老朱能够顺利北伐,将北元朝廷赶回大漠。这个外甥率领的骑兵军队,绝对功不可没。

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逝,追封岐阳王,谥武靖,配享太庙。在明代功臣庙当中,仅次于徐达、常遇春两人,位列第三。

4.冯胜

冯胜,初名国胜,又名宗异,安徽定远人。

宁陵王冯胜

冯胜有点类似于常遇春,不是最初追随朱元璋,而是后来加入朱元璋阵营的。

冯胜的巅峰一战,应该是明朝建国之后,洪武五年征讨王保保那一战。当时的中原,随着元顺帝的出逃,虽然大部分都落入了朱元璋手里。但是在西北,以王保保为首的元军残余,实力依然强大。

洪武五年这一战,在徐达和李文忠两路大军,都陷入僵持的时候,冯胜却异军突起,取得了较大的战功。正是他的胜利,使得这次北伐取得了一些成果。如果不是冯胜,但是的明朝军队,很有可能被王保保一口气吃掉。后来冯胜又曾和傅友德一起出征辽东,彻底平定了辽东。

不过,相比于前面三位,冯胜的结局并不算好。虽然因为军功过盛被封为宋国公,但却因朱元璋的猜忌被赐死,死后也未入功臣庙。若非如此,冯胜原本有机会名列李文忠之前。

崇祯十七年(1644年),冯胜被追封宁陵王,谥号武壮。

5.邓愈

邓愈,原名邓友德,字伯颜,泗州虹县(今安徽省泗县)人。

宁河王邓愈

邓愈也不是一开始就随着朱元璋起兵,而是半路加入。不过,邓愈加入的时候,却不是自己加入的,而是带着一支万人的军队。

如果说,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人,主要是朝着北面打。那邓愈,就是明朝在西南的第一功臣了。

邓愈的巅峰,应该是平定吐蕃。当时明朝军队,在甘肃打败了王保保,邓愈率军继续突进,深入甘肃西北数千里。

自这一战后,河州以西皆归明朝版图。

凭借这份战功,加上后来平定夏蜀之功,邓愈也被封为公爵。明朝开国六公爵,他有幸名列最后一人。

洪武十年,邓愈病逝于寿春,追封为宁河王,谥号武顺

6.沐英

沐英(1344年—1392年),字文英,汉族,濠州定远(今安徽省定远县)人。

沐英出身贫苦,八岁的时候,就被朱元璋收为义子。十二岁起,沐英就正式进入军伍,跟着朱元璋征战天下。

严格意义上来说,比起其他几位名将,沐英应该算是小字辈了。沐英二十四岁的时候,明朝就已经立国了。等到他真正能独当一面的时候,大仗已经被前面几个人打得差不多了。

沐英的巅峰一战,应该算是洪武十四年,随傅友德、蓝玉一起平定云南。平定云南之后,沐英就留在了当地镇守,开创了著名的沐王府。一直到明朝灭亡,沐英这一支,都在替明朝镇守云南边陲。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于前面几位名将的厉害,沐英也不是白给他。沐英最擅长使用火器。他创出了一种三段式射击方法,靠着这种战法,彻底解决了云南当地土著的象兵。而且在未来很多年里,这种战法被明朝军队沿袭了下去。

几百年以后,欧洲有个法国人,创造了和沐英类似的战法。这个法国人,叫做拿破仑。

洪武二十五年,沐英病逝于云南。洪武九年朱元璋曾封其为西平候,死后追授黔宁王,赐谥“昭靖”,侑享太庙。

7.朱文正

朱文正(1336-1365年),看这个姓就知道,肯定是老朱的亲戚。

朱文正是朱元璋的侄子。

朱文正算是最早期跟随朱元璋征战天下的人了,绝对是和徐达等人一样的核心人物。而且,朱文正以擅守著称。最巅峰的一战,是曾经在洪都保卫战当中,以不足四万军队,挡下了陈友谅六十万大军,挡了整整85天。

正是因为朱文正的坚守,才等到朱元璋率大军归来,和陈友谅进行决战。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没有朱文正的坚守,绝没有后来的朱元璋统一全国的事情。而且从地位来说,朱文正也是极高。洪都保卫战当中,邓愈都只能给他打下手。

可惜的是,这个人脑子好像有点拎不清。因为对朱元璋的封赏不满,竟然投靠了张士诚!后来被老朱发现,直接软禁了起来,最后郁郁而终。

如果不是他的这种白痴行为,单凭其战功,开国后封一个公爵,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而且其排名,很有可能仅次于徐达,和常遇春并列。

不过,出于对这个侄子的喜爱。在其死后,老朱依然封了其儿子,封其为靖江王。今天在桂林,还有一个著名的景点叫做靖江王府,就是这一脉留下的。

8.汤和

汤和(1326年-1395年),字鼎臣。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

因为军事才能稍弱的缘故,比起之前几位名将来,汤和虽然是老朱手下最早的核心成员,但却始终都是给人家打副手的状态。

而汤和的巅峰,不应该是某场战事,而应该是另外一件事。

是他诱导了朱元璋参加起义军!

朱元璋之所以会参加起义军,最大的原因,肯定是因为吃不饱饭。但是直接原因,确实因为当时汤和给他写了一封信,邀请他加入郭子兴的队伍。

如果没有汤和,朱元璋或许直接会饿死在某个地方,自然也不会有后来的事情了。

而且,相比于洪武年间的其他人来说,汤和也是少有的几个得以善终的功勋武将。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因病去世,追封东瓯王,谥号襄武。

9.傅友德

傅友德(?-1394)汉族,安徽相城(今安徽淮北)人。

傅友德也是后来加入朱元璋麾下的将领。因为加入的晚,所以军功要稍差一些。但是如果要以能力而论的话,在明朝初年的这些将领当中,傅友德很可能仅次于徐达。

傅友德是真正的帅才!

傅友德曾七次北伐,最巅峰的一战,应该是洪武五年的这次北伐。这次北伐当中,连徐达都遇到了挫败,唯有傅友德,七战七胜。正是因为他的胜利,才将元军赶出了甘肃。

在此之后,随着徐达的退隐,傅友德开始逐渐成为明军新的元帅。傅友德以功封颍国公,封太子太师,被朱元璋称为:“论将之功,傅友德第一”。

不过,傅友德的下场比较惨,因为触怒了朱元璋,在老朱面前自刎而死。死后,全家被发配辽东、云南。

崇祯十六年,追封为丽江王,谥“武靖”。

10.蓝玉

相比之前的九人,蓝玉是实打实的少壮派,是典型的明军第二代将领。

蓝玉(?―1393年),定远(今属安徽定远县)人。值得一提的是,他是常遇春的小舅子。洪武十二年封永昌侯,洪武二十一年拜大将军、凉国公。

蓝玉的巅峰,是捕鱼儿海一战。

捕鱼儿海一战,蓝玉大破北元王庭,将苟延残喘的北元朝廷,彻底摧毁殆尽。

不过,蓝玉的下场同样比较惨。蓝玉其实是实打实的太子党,因为和太子朱标年龄相仿,而且是太子妃舅父。按照老朱的安排,原本是老朱留给朱标即位后,最得力的军事人才。

奈何朱标早逝。为了让长孙朱允炆,即位后能够平稳掌权,朱元璋悍然发动蓝玉案,以谋反为借口,将蓝玉薄皮萱草。不但牵连了其家人,因为蓝玉案被株连的,更是超过一万五千人!

标签: 朱元璋明朝

更多文章

  • 雍正临死前真的留给乾隆两道密旨吗 这和乾隆坐稳63年有没有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乾隆,清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乾隆坐稳63年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话说能把皇位给稳坐63年的,在中国历史上也不多见吧,在清朝就有一位,这位就是乾隆皇帝了,那么有的人问了,为什么乾隆皇帝能稳坐江山63年呢?其实这背后的故事也挺多的,传送啊是因为雍正他老爷子在死之前给了乾隆两道密旨,正是这两道密

  • 盘点三国时期的顶尖内政大才,诸葛亮必须上榜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诸葛亮,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诸葛亮的一些趣事,欢迎阅读评论。在三国时期,各类人才都不少,谋士有法正、郭嘉、荀攸、贾诩、程昱等,名将如五虎上将、五子良将、八虎骑、十二虎臣等;综合性统帅人物有周瑜、诸葛亮、司马懿、陆逊、诸葛恪等。但这里要说的是最顶尖的内政大才,其实这样的人才,一般能出现一个就很不

  • 功高震主的魏冉,他最后为什么能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魏冉,战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魏冉的一些趣事,欢迎阅读评论。战国时期,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国力日增。而后又在几代君王的贤明治理下,终于在秦始皇时期结束了纷争,统一了六国。如果说,要论秦国这几代君王哪一个贡献最大,那大家可能吵个三天三夜也论不清楚。然而,如果要说哪一位君王在位最长,那就只能有一位了

  • 历史上真实的夷陵之战,蜀汉损失了多少?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夷陵之战,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夷陵之战的一些趣事,欢迎阅读评论。夷陵之战是荆州之战的延续,它是刘备为了试图夺取荆州而发起的一场伐吴战役,这场战斗最终以蜀汉的失败而告终,而在这场战争中,刘备损失了近8万士兵(孙权战后统计数字),亦有许多蜀汉名将阵亡。所以很多人评价,经此一战蜀汉被彻底的打趴下了,从

  • 孙坚的两个儿子为何如此优秀?一个帝王一个霸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孙坚,三国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孙坚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东汉末年时期,朝廷动乱不止,百姓不堪重负,为了生存他们只能够起义造反,以求得自己的一方平安。但是在这个时候,也有许多揭竿而起,但与之不同的是,他们的目的跟百姓不一样,他们相对来说更有远见。因为纵观天下历史,大部分称王者都是在动乱

  • 严嵩到底用了什么方法得到嘉靖的信任 嘉靖为何会如此宠爱他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嘉靖,严嵩

    还不知道:严嵩受宠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我国历史上的明朝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奇葩的王朝了,同时也是庸主最多的一个朝代。在明朝的那些昏君当中,嘉靖皇帝绝对是能够排进前三名的。嘉靖晚年迷恋炼丹之术,而作为内阁首辅丞相的严嵩,不但没有劝谏,反而更是用了一种特殊大方式

  • 历史上记载的项羽唯一一次大哭,写下一首诗流传至今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项羽,秦朝

    在历史长河中,项羽这个人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项羽这个人在历史上也存在着很多的争议,有人说他是恶毒的杀人狂魔,屠杀了新安城里20万秦兵降卒,也有人说他是个重感情讲义气的战神,不分上下级的亲贤下士。西楚霸王项羽可能你很难想象,一介西楚霸王也有大哭的时候,虞姬为西楚霸王项羽的爱姬,常

  • 五代十国史上有三位花蕊夫人,她们结局分别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花蕊夫人,五代十国

    在历史长河中,花蕊夫人这个人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她的故事吗?都说四川出美女,这句话是没错的,四川自从战国时期秦国李冰父子修都江堰后,经济愈加发达,被称为天府之国,加上是盆地,气候温暖湿润,有着优越的地理环境,想不出美女都难,谚语有云:少不入川,老不出蜀;可见在四川的生活有多么的巴适。四川之

  • 窦宪:权倾朝野的大奸臣,却有击败匈奴的丰功伟绩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窦宪,汉朝

    在历史长河中,窦宪这个人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作为一个善骑射的游牧民族,匈奴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安全隐患,从战国时期到两汉王朝,均受到匈奴的数次侵扰。而到了西汉汉武帝时期,由于卫青、霍去病的鼎力相助,致使威胁中原的匈奴遭受重创,成为逆转游牧、农耕力量格局的开端。但要说彻底击败匈奴,

  • 李世民欲杀外甥,姐姐求情,最后外甥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世民,唐朝

    在历史长河中,李世民这个人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李世民欲杀外甥,姐姐求情,李世民只回了8个字,姐姐无言!说起唐王朝的建立,大家就会想起李世民,虽然唐朝是在李渊的时候建立的,但是最有功劳的还是李世民。之前在太原的时候,李世民就是率先起头的一个。所以唐朝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李世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