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范蠡为何能被后人供奉为财神?他是如何三次成为巨富的?

范蠡为何能被后人供奉为财神?他是如何三次成为巨富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280 更新时间:2024/1/20 12:27:19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范蠡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时光中,涌现出了一位位伟大的人物,他们有的是治国的行家里手,有的是作诗为文的大家,还有的立了不世功勋,有的是千古以来最伟大的帝王,中国的这片土地,在这几千年中实在是孕育了太多的人杰。

河南南阳,中原故地,光南阳就涌现出了五位成就达到了人类巅峰的人物,人们称之为"南阳五圣"。分别是谋圣姜子牙、商圣范蠡、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还有智圣诸葛亮

范蠡的名字后人应该不是很熟悉的,但是财神这个被人们供奉的神仙,就是范蠡。现如今人们供奉的财神就是范蠡,之所以供奉范蠡,肯定是有原因的。范蠡就是我们后人嘴里的商圣,也是被后人供奉为财神的原型。

之所以范蠡被后人供奉为财神,原因就是范蠡在经商的过程中,没有只顾得自己的享受,而是将自己的家产三次散财,范蠡经商就可以简要的概括为三聚财,三散财,因为懂得“知止”,智以保身,成名天下,范蠡才能够成为后人供奉的财神,对于后人来说,最难做到的就是功成身退。

范蠡3次成为巨富,从寒门跨越阶层,正是在道德经里学习的吸金术——知止不殆

知止不殆的意思是知道适可而止的人就不会遇到危险。也就是说哪怕是已经身居高位,但也要适可而止,毕竟站得越高可能跌得会越重,范蠡就是懂得了这个道理,所以三次聚财三次散财还是可以功成身退。

能聚财更能疏财,这是大部分人都做不到的,而范蠡在他的一生中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和他秉承老子“水满则溢,月满则亏”的思想很有关系。

老子反对“持而盈之”,认为长期满溢的状态并非好事,反之,一直处于不满的状态就能一直保持清醒而发展的态势,这才是良性商业的常胜法宝。

因此,在范蠡的一生中,都贯穿着“退”的思想,正如《道德经》所说的:“功成而不居,夫惟不居是以弗去。”这种“退”的思想,在以“竞争”为本质的商场上,是难能可贵,但却异常重要的。

范蠡经商,充分发挥老子“道”的精神,“人弃我取,人取我与”,顺应财物的循环规律,用“不争”的精神,用顺从民生、顺从大道的精神,反而成就了一次又一次的财富神话。

在中国古代的四大财神比干赵公明、关公、范蠡中,范蠡是唯一一个以出色的商业成功,被尊为“财神”的特例。而范蠡一生的成功,都得益于老子思想的运用。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范蠡通过领悟老子《道德经》的天道思维,有效避免了人生中的劫难,,达到了事业的顶峰,收获了千古的美名,俘获了绝世美女西施的青睐。

也有很多人一直在批判老子的无为思想,但其实无为并不是一种消极的,反而是一种最牛的手段,老子说了,顺应天意,顺应自然规律,不逆天,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你的人生就一定不会差。

到了当今社会,《道德经》更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走到了大洋彼岸的华尔街。据说,华尔街的金融界人士以及一些企业的高管、创业者们也都很喜欢读。

据教科文组织的统计,《道德经》总共被翻译为四十多种语言,欧美的译本就有三百多种。想要成功,除了自己的能力,最重要的就是思维。

马云关于它的评价:“哎呀!这哪是我在读老子,明明是老子在读我,而且他读到了我内心的最深处。

而鲁迅先生也说过:“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五千言精简洗练,意蕴丰富,深藏哲理与妙趣。

标签: 范蠡春秋

更多文章

  • 明穆宗的谥号为什么是“穆”?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穆宗,谥号,明朝

    说到明穆宗,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明代立国近三百年,共传十六帝。这些皇帝个性各异,特点不同。其中有一位谥号为“穆”的君主,他在位仅为六年,这短短几年却是明代中期振衰起敝、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段。接下来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明穆宗在“穆”的评价上是否合格。开

  • 各朝代的皇帝性格都不同,他们有哪些有趣的事呢?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李吉甫

    宰相李吉甫对唐宪宗说:“陛下登基以来施行的恩泽够深厚了,就是刑罚不重,导致百官懈怠。”宪宗没作回应。十几天后,有个官员上了类似的奏章,宪宗对朝臣说:“这是个奸臣啊,劝朕施行严刑峻法,就是打算让朕失去人心。”李吉甫惊出一身冷汗,下朝后仍是脸色惨白。聪明的流氓最可怕宿州刺史李直臣贪赃枉法,按律当诛,他用

  • 马超占据的西凉只是苦寒之地 马超为何敢对抗曹操十万兵马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马超,曹操

    很多人都不了解凉州马超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建安十六年,刚从赤壁之战中走出失败阴影的曹操已经按耐不住了,他摩拳擦掌的准备寻找下一个对手。此时天下的诸侯已经没剩几个了。除了在南方的孙刘二人之外,为数不多的诸侯就剩盘踞在西凉的马超韩遂等人和益州的刘璋还有汉中的张鲁。曹操经过慎重考

  • 朱元璋到底经历了什么事情 朱元璋为什么执意废除丞相制度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丞相

    对朱元璋废丞相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大家都知道,在我国古代,宰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掌管着朝廷内外大事,辅佐君王决策,其中,宰就是主宰的意思,相就是辅佐的意思。但是在古代中国,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也是无时无刻不存在,历代君王都会注意处理皇权和相权的关

  • 邓元觉实力怎么样?武功高强,武松和鲁智深联手也打不赢他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邓元觉,宋朝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邓元觉实力怎么样,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要是给《水浒传》里108将的武力做个排名的话,很多人会把卢俊义放在首位,毕竟他一招就擒拿了史文恭、一人对付辽国四名猛将,杀得辽兵四处逃散。卢俊义是马步军首领,擅长马上作战。但要说到马下作战,那么鲁智深和武松才是个中高手。

  • 曹操当初为什么要杀华佗 仅仅是因为开头颅取风涎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曹操,华佗

    还不知道:曹操杀华佗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众所周知,曹操是一个极其残暴的人,他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他的一生杀过很多人。不过曹操也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也比较会用人,为了让关羽跟着自己,连关羽和刘备师结拜兄弟都不在乎。曹操这一生杀

  • 刘邦和李渊都能在的短时间内统一天下 曹操穷尽一生为何只能三分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曹操,三国

    还不知道:曹操三分天下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总共有四百二十二位皇帝,从秦始皇开始到末代皇帝溥仪,帝制社会统治了中国二千一百三十二年,在这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历朝历代的皇帝在从政方面和生活习惯都不尽相同,有的皇帝勤政爱民励精图

  • 张绍是什么身份?他为什么会投降曹魏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张绍,三国

    张绍为什么会投降曹魏,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也许,对于张飞来言,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自己会这么窝囊的死去。无非是睡了一觉,但从此就再也醒不过来了——张飞的两位亲兵,趁张飞酒醉酣睡,杀掉了他,带着张飞的头颅,逃向东吴。三国时的一代名将张飞,就这样走了,带走了蜀汉

  • 明朝开国功臣,最后一任中书省丞相:胡惟庸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明朝,胡惟庸

    胡惟庸(?—1380年),汉族,濠州定远(今属安徽)人,与李善长同乡,与张昶为友。明朝开国功臣,最后一任中书省丞相。因被疑叛乱,爆发了胡惟庸案,后被朱元璋处死。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官拜左相龙凤元年(1355年),胡惟庸投朱元璋于和州,历任元帅府奏差、宁

  • 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生平简介 可比肩汉代丞相萧何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明朝,李善长

    李善长(1314年—1390年),字百室,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县)人。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少时爱读书有智谋,后投靠朱元璋,跟随征战,出生入死,功劳颇多,比肩汉代丞相萧何。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洪武初年任左丞相,后封宣国公,奉命监修《元史》,编写《太祖训录》、《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