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吕惠卿和王安石情同师徒,他在历史上评价如何?

吕惠卿和王安石情同师徒,他在历史上评价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148 更新时间:2024/1/16 8:32:45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吕惠卿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嘉佑二年,学识渊博的吕惠卿登进士科,新选拔上来的人才一般都会先外放历练,于是吕惠卿就被任为真州推官。任期满后进入京城。古时赶考的举子进京后往往会拜见一位老师,而这老师一般都是在朝廷中任大官,也乐意培植自己的党羽,这样一来在决定朝政大事时,就能以人数优势压倒敌对势力。眼尖的吕惠卿则瞄准了王安石,将其作为自己以后要抱的大腿。吕惠卿本就学富五车,而且拜见王安石前做足了功课,所以见面后在与王安石讨论经义时,意见有许多相合的地方,两人相谈甚欢,此次谈话之后,两人结为好友,世人都把王安石比作孔子,把吕惠卿比作颜渊。

熙宁二年,王安石开始变法,皇帝十分重视,专门为他新设置一个部门——制置三司条例司。此时吕惠卿正任集贤殿校勘,相当于国家图书馆的管理员,没有什么实权。

王安石初领大事,又是一把手,而这个新设的部门虽然空空如也,但好在就像一张白纸可以随自己心意涂画,不像其他老部门一样关系复杂,需要费心拉拢,重新洗牌。光杆司令王安石深感身边有几个好用的人才能大展拳脚,于是他就想起了身在集贤殿的吕惠卿,因此向宋神宗进言推荐吕惠卿,快要把这货给夸成神了,有这样一位肱骨之臣卖力推荐,宋神宗自然就信以为真。王安石真是一位出色的推销员,只是不知道王安石知道了后来吕惠卿做的好事,有没有吐血三升。

于是吕惠卿从此平步青云,先被任命为检祥文字,凡事不分大小,王安石必定和他商议,吕惠卿很优秀,进士出身的他写得一手好文章,王安石每次向皇帝上疏所提的变法之事,都由吕惠卿起草。洋洋洒洒的文章让皇帝看得很是尽兴,王安石的意见大多都能顺利通过,于是,王安石越来越倚重吕惠卿这位后生,吕惠卿在新党中的地位逐渐上升,成为仅次于王安石的二把手。不久之后,吕惠卿就又升官了,升迁速度如同火箭发射一般嗖嗖的。如果说开始的时候他是靠阿谀奉承上位的,那么现在他就靠的是真才实学,很多人都是需要那么一个小小的台阶,就可以翻过墙去,寻找更广阔的未来。

就在新法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砸缸的小司马光给宋神宗和王安石当头泼了一盆凉水。能写出《资治通鉴》这样的鸿篇巨著的司马光见识不菲,他看出来吕惠卿是奸佞之徒虽然思维清晰,逻辑明确,但是用心不正,不过是在利用王安石推行自己的一些并不合理的改革措施,而王安石则成了背锅侠,于是他拿出事实,先是劝诫宋神宗,说这吕惠卿与汉武帝的江充是一类人,宋神宗沉默不语,后来他又给王安石写信让他小心提防吕惠卿,王安石看了信后十分不高兴,这个王安石是一个尽忠职守的工作狂,也是一个老顽固,于是后来就吃了吕惠卿的大亏。

改革之路向来都不是一帆风顺,很快,被新法侵犯了利益的旧派权贵就开始找两宫皇太后哭诉说王安石变法是要把这国家给搞乱呀!恰巧,此时又发生了天灾,郑侠就献上了灾民图,在重重压力之下,宋神宗想要叫停改革,但是吕惠卿出了个歪法子,让自己的党羽每天用不同的名字上奏,请求继续变法,于是新派以劣势胜出,但是代价却是王安石离任,而王安石在被外放时还把吕惠卿向上举了一把,推荐他做参知政事。

但是,吕惠卿身居重位之后,尝到了权力的味道就再也不想撒手了,因为担心王安石将来回朝会威胁自己的权位,就把王安石的一些私信交出,落井下石,诬陷王安石,众人皆骂他背信弃义,他也毫不在乎,他只求保住自己的权利和家人,老师王安石又算得了什么呢!

吕惠卿回首看看自己的求职之路,深感朝中有人好办事,于是就扶持自己的弟弟吕升卿进入朝廷,但是吕升卿就是孔老夫子所说的“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他既没有哥哥的天赋,也没有哥哥的刻苦,不学无术的他不知道闹了多少笑话。但是亲哥哥知道自己的这个弟弟有几斤几两,于是还顺手扶持了一个沈季长,让他们两人一同为崇政殿说书,每每进宫侍讲,斗大的字不识几个的吕升卿总是谈论钱财货物,神宗有时问之以经义,吕升卿不能应对,便立刻示意旁边的沈季长代为回答。沈季长大概就是古代版的”枪手“吧!

然而,吕升卿这个蠢货一点都不让人省心,后来因罪被赶出京城,哥哥凭借自己在朝中的势力,走动了多方关系给弟弟谋了一个好差事。但是见钱眼开的吕升卿一点都不懂适可而止,到了地方之后拼命捞钱,还不把痕迹擦干净,于是就被人告发了,然后这个实力“坑哥“的货又把自己的哥哥给供了出来,吕惠卿真是欲哭无泪。

但是吕惠卿倒也不是全然无用,只做坏事,比如他的很多改革措施都是合适的,但是因为反对派的势力太过强大最终没能彻底实行,所以没有看到成效,此外,他在太原任知府时,还带领部下抗击过金人入侵,守住了祖国的边疆,文韬武略他样样行,但是偏偏心术不正,所以后来的宰相虽然欣赏此人的才华,但是却并不愿提携他。而吕惠卿也知道自己的名声不好,所以在看到新法不可继续之时就果断收手,还主动请求外放。

晚年的时候他在朝堂之上起起落落,如同过山车一般刺激,宦海中沉浮的他最终被儿子吕渊给坑了一把,吕渊因为听到妖人张怀素的话却不揭发而获罪,被发配到沙门岛,吕惠卿也受到牵连。

标签: 吕惠卿北宋

更多文章

  • 曲阿小将是谁?正史中太史慈酣战小霸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曲阿小将,三国

    曲阿小将是谁?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提起三国名将太史慈,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尤其是“太史慈酣斗小霸王”一节,被《三国演义》写得精彩万分,但是我们细看正史就会发现,那场战斗可比演义小说写得凶险多了,太史慈和孙策都命悬一线,而曲阿小将面对的孙策部将,在正史中也是赫赫有名,也算

  • 盛宪是谁?名震江东,让孙策恐慌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盛宪,三国

    你真的了解盛宪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孙策为父报仇,西征江夏,击杀仇人黄祖,后取豫章。曹操看到孙策在江东坐大,虽然心有不甘,但也无能为力。此时河北崛起的袁绍,让曹操无暇东顾,于是曹操派人向孙策示好,跟江东孙氏联姻。孙策也不愿偏安江东,有心一统江山,迎接汉帝,匡扶汉室(都是托辞

  • 陈阿娇与汉武帝所谓的青梅竹马,不过是场政治联姻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西汉,陈阿娇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陈阿娇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唐代有位叫孟迟的诗人写过这样一首诗:宫门两片掩埃尘,墙上无花草不春。谁见当时禁中事,阿娇解佩与何人。诗中”阿娇”就是现在人们耳熟能详的典故“金屋藏娇”中的陈阿娇,她也是汉武帝刘彻的结发之妻,武帝的第一位皇后。陈阿娇的父

  • 魏藻德是什么人?他在历史上有多无耻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魏藻德,明朝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魏藻德是什么人,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一个流传千千万年的民族,在这千千万中经历了多少朝代更替,你知道这其中有多少满腹经纶或是文武全才的人因站错队伍做错选择而落得不是命丧当场就是全族被灭的下场,在明朝崇祯年间就有这么一位有才之人下场凄惨其家人也不能幸免。今天的主

  • 明朝三大才子分别是谁?他们最终的结局都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明朝三大才子

    明朝三大才子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明朝文人的地位,还要在宋朝之上,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明代的文人,只要考上个秀才,就有每月一石的禀膳费可拿,娶妻生子衣食无忧完全没问题。不仅如此,即使没有考上秀才,作为在野贤人,也有和官僚同等的上疏权。所以明朝也是文风颇盛

  • 孙策当时已经有儿子孙绍 孙策为什么不传位给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孙策,孙权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孙策传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孙策,东汉末年时期众多英雄之一,是三大国时期吴国的奠基者,也是统一江东的“创始人”。可惜天妒英才,孙策在26岁那年遇刺,临死前他把弟弟孙权叫到跟前,亲手将自己打下的基业交给了弟弟。很多人就纳闷,孙策当时已经有儿子孙绍,为什

  • 和嘉公主为什么会被称为佛手公主?年仅23岁去世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和嘉公主,清朝

    和嘉公主为什么会被称为佛手公主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俗话说得好,影视剧的素材皆是来源于生活,并在此基础上美化一下,就成了电影,电视剧,小说。还记得小时候每年跟着夏天一起来临的《还珠格格》嘛,里面的小燕子和紫薇的从平民到格格的经历,是不是让很多女生羡慕啊,其实这个电视剧的素

  • 韩信年轻时没钱也没背景,他是怎么横空出世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韩信,汉朝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韩信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韩信(231~196)西汉的开国功臣,军事家,淮阴侯。他是兵家四圣之一,汉初三杰之一,被奉为“兵仙”,“神帅”。韩信出身贫困,少时的生活十分艰苦,经常向身边的人乞讨,讨要吃食。据记载,韩信曾去亭长家吃“白食”,但是被亭长分人一番羞辱

  • 福隆安是谁?清朝傅恒的次子,娶了和嘉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福隆安,清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福隆安故事,欢迎关注哦。清朝傅恒的次子,娶了和嘉公主,一生受尽乾隆重视。历史的巨轮总是不停地转动着,而这其中除了帝王以及嫔妃有关的事宜之外,实际上还存在着很多出身王亲贵族的男子和功劳极高的大臣,而要认真说起来的话,大清时期富察氏的亲弟弟傅恒,着实可以说

  • 林氏是什么人?乾隆最无宠的妃子,宫女出身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林氏,清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林氏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她是乾隆早期的一位妃子,姓林氏,出身于内务府的包衣世家,父亲佛音只是一名身份低微的拜唐阿。林氏在乾隆初年的时候通过内务府的“小选”进入皇宫,最初只是一名宫女,或许她当初的愿望只是希望能够到25岁的时候出宫找一个寻常人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