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抗倭四大名将,他们最后结局怎么样?

明朝抗倭四大名将,他们最后结局怎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152 更新时间:2023/12/18 18:35:54

明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地区的倭患已经愈演愈烈,更多的亡命之徒和倭寇一起铤而走险,攻城略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沿海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此背景下,胡宗宪出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由此开始了他在东南沿海一带主持的抗倭生涯。他召徐渭文征明、郑若曾等为幕僚,参賛军务;以俞大猷戚继光、卢镗为大将,制定“攻谋为上,角力为下”,和“剿抚兼施,分化瓦解”策略,转战江、浙、闽、赣,每役躬擐甲胄,指授方略,终于弥平倭患,使东南百姓重新过上安定的生活。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战斗中,涌现出不少作战英勇的将领,这其中有四人被称为嘉靖年间的抗倭四大名将。他们是戚继光,谭纶,俞大猷,卢镗。

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幼年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他喜欢读书,通晓儒经、史籍,后承袭祖上的职位,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后受张居正的推荐,戚继光被调往浙江、福建等地抗击倭寇,戚继光到浙江赴任后,发现卫所的将士作战能力一般,而金华、义乌的人比较彪悍,于是前往招募了三千人,在戚继光的指导训练下,将其练成一支精锐的部队,后称“戚家军”。戚继光根据南方多沼泽的地理特点制定阵法,又给他的部队配备火器、兵械、战舰等装备,戚家军因此名闻天下。在之后的台州之战、福建之战、兴化之战、仙游之战中,戚继光率戚家军连战皆捷,使倭寇闻风丧胆。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著有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万历十年(1582年),内阁首辅张居正病逝,给事中张鼎思趁机诬言戚继光居心不良、不应该放在北方边境,于是戚继光被朝廷调往广东。万历十三年(1585年),给事中张希皋再次弹劾戚继光,戚继光因此遭到罢免,回乡后病死,谥武毅。

卢镗,字子鸣,浙江丽水人,明嘉靖年间由世荫任福建都指挥佥事,少年时爱读兵书,喜习骑射,深谙军事。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1543),38岁的卢镗由世荫嗣职福建镇海卫千户,历官福建都指挥佥事、都指挥、参将、江浙副总兵、都督同知、都督佥事等职。卢镗熟知兵法,智勇双全,在江浙闽沿海奋勇抗倭三十多年,身经数百战,战功标青史,俘斩倭寇万余人。《明史·俞大猷传》中称:“(卢)镗有将略。倭难初兴,诸将悉望风溃败,独(卢)镗与汤克宽敢战,名亚俞(大猷)、戚(继光)云。”嘉靖四十四年(1565),胡宗宪被劾,朝廷以严(嵩)党亲信将其逮捕入狱,而卢镗是因胡宗宪擢用并报功请赏的,又被视为胡宗宪的同党,朝廷以抗倭督师不力、作战失利等八大罪状,卢镗被逮治下狱,后又免罪遣归故乡丽水。卢镗虽累官至朝廷二品大员,但家计萧然,清贫如平民,世人无不叹其清廉。万历五年(1577),一代名将卢镗病逝于丽水城,享年七十三。

俞大猷,字志辅,又字逊,号虚江,福建泉州人。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武术家、诗人,继承了百户的世袭职务。嘉靖十四年(1535年),俞大猷中武举人,被任命为千户,守御金门。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倭寇进犯浙东一带,明世宗朱厚熜下诏调任俞大猷为宁波、台州诸府参将。俞大猷一生几乎都在与倭寇作战,战功显赫,他所率领的“俞家军”甚至能将敌人吓退,与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扫平了为患多年以及趁机作乱的伪倭寇。俞大猷虽然战功累累,却经常被弹劾而遭到免官,甚至多次被他人冒领军功,但俞大猷却从来不会计较,仍旧全力打击倭寇。俞大猷是一位廉洁的将帅,对部下颇有恩惠,数建奇功,名震南部疆土。万历八年(1580年),俞大猷连续上疏三次,请求告老还乡,回乡后不久病死。朝廷追赠赠左都督,谥武襄。

俞大猷负有奇节,以古代贤人豪士为自己的楷模。他用兵,先谋略而后征战,眼光远大,不贪近功。忠诚为国的精神老而弥笃,所到之处屡有大功。武平、崖州、饶平都为之立祠祭祀。俞大猷创立兵车营,设计创造了用兵车对付骑兵的战术。官授平蛮将军,死后被追谥为武襄。著有《兵法发微》、《剑经》、《洗海近事》、《续武经总要》等军事、武术著作,后人将俞大猷生平所作诗词等编汇成《正气堂集》。

谭纶,字子理,号二华,江西宜黄县人,明代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戏曲家,与戚继光、俞大猷齐名,又与戚继光并称“谭、戚”。谭纶自幼饱览诗书,思维敏锐,智力过人,性格沉稳。嘉靖二十九年(1551年),谭纶受命任台州知府,当时东南边疆已经遭受了数年的倭患,朝廷商议训练地方乡兵来抵御倭寇。谭纶在当地招募乡勇千人,练兵御倭。后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大挫台州地区倭寇。次年,数万倭寇再扰台州,谭纶亲率死士大战,三战三捷,使军威大振,谭纶也因此声名鹊起。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谭纶受任福建巡抚,剿灭福建倭寇,收复兴化。隆庆二年(1568年),出任蓟辽总督,负责京畿防务,自居庸关到山海关,修建防御台三千座,加强东北防务。史称其“历兵间三十年,计首功二万一千五百有奇,亦一时干城矣”。明神宗即位后,被起用为兵部尚书,累加太子少保。万历五年(1577年),谭纶去世,年五十八。追赠太子太保,谥号“襄敏”。

标签: 俞大猷明朝

更多文章

  • 多尔衮生前立过哪些大功?死后为何遭到挖坟鞭尸?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多尔衮,清朝

    你真的了解多尔衮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顺治七年(1650年)冬,为满清入关立下汗马功劳,被顺治皇帝尊称为“皇父摄政王”的多尔衮因“风疾”(即今之心脑血管病)病逝于古北口外喀喇城,年仅39岁。消息传到京师,顺治帝闻之震悼,亲率百官及王公大臣缟服出城门五里以迎摄政王遗体。顺治帝

  • 汉武帝为何要杀太子刘据?巫蛊之祸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朝,汉武帝,刘据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汉朝“巫蛊之祸”的文章,欢迎阅读哦~遍观历史,我们便会发现,地位尊崇的太子,其中蕴含的风险实在太高,尤其一些被称为明君的皇帝的太子。汉武帝的戾太子、李世民的李承乾等,无不如此。征和元年(公元前93年),巫蛊之祸爆发,丞相公孙贺、卫青之子卫伉皆受到牵连。而汉武

  • 被砍断手臂最抑郁而死,长平公主的下场有多惨?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长平公主,明朝

    对长平公主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七日,李自成率军攻入京城,已感到大势已去的崇祯皇帝远望着城外和彰义门一带的连天烽火,只是哀声长叹,徘徊无语。他转身返回宫中,命人分送太子、永王、定王到勋戚周奎、田弘遇家避难。接着他哭着对周皇后说道

  • 为什么说明清易代要归结于万历皇帝 朱翊钧在此期间都做了哪些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朝,万历皇帝

    很多人都不了解明朝万历皇帝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说起晚明的历史,还要从万历元年说起,在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世界上大量的白银源源不断的流入中国。地理大发现后的全球经济带动了晚明的进出口贸易,源源不断流入中国的白银,为晚明社会的银本位货币体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成了商品

  • 世人只知朱元璋靠刘伯温妙计安天下 却不知还有一个叫朱升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升,刘伯温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朱升和刘伯温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中国长达5000年的历史长河当中,也是涌现出了一大批的君主,在这些君主之中,朱元璋还是比较有名的,相信很多人都看过有关的影视作品,只用了短短的20年,就从一个籍籍无名的乞丐百姓,成为了一个掌握天下的皇帝,可以说他的

  • 司马炎都赞赏的蜀国旧臣,郤正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郤正,三国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郤正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三国是我们中国人最熟悉的历史,尤其是三国中前期,文臣武将辈出,奇谋诡计并用,形成了无数精彩的历史片段。然而,随着晋朝一统天下,后期的英雄人物却并不为人所知。尤其是蜀汉和东吴,被人认为人才青黄不接。其实,历史大势

  • 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违反了军令 诸葛亮为何没有杀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曹操,关羽

    很多人都不了解华容道义释曹操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三国演义》中有公认的三大主角,即忠义无双的关羽,智慧近妖的诸葛亮,以及第一奸雄曹操,而在三位主角之间只有一场有交集的重头戏,那便是关公华容道义释曹操,这个故事对于即便是不熟悉三国的人来说,也是略知一二的,就是赤壁大败后,诸葛

  • 洪秀全封王就封了两千多个 洪秀全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洪秀全,太平天国

    很多人都不了解洪秀全封王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古代“封侯拜相,封妻荫子”,从来都是沙场征战的将士最渴望的事。所以,在打江山的时候,封建统治者都会拿“封侯拜相”来鼓舞士气,但也仅限于很少的一部分人,才能得到如此殊荣。更别提封王了,那更是少之又少。可太平天国时期,洪秀全为何封了两

  • 愉妃:16岁嫁给乾隆,为什么一生都不得宠?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愉妃,乾隆,清朝

    你真的了解愉妃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清朝后宫制度等级森严,从低到高有答应、常在、贵人、嫔、妃、贵妃、皇贵妃和皇后八个等级,越往上享受的名分和地位越高。但是,由于后宫人数众多,想要得到皇帝长久不衰的恩宠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以大多数后宫之人能够做到妃位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今天,我

  • 王嗣宗:宋朝最奇葩的状元,靠打架当上状元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嗣宗,北宋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王嗣宗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宋朝建国后,太祖赵匡胤为了防止武将专权,杯酒释兵权,剥夺武将权力,又改组军事制度,同时重文轻武,为了获得大量的文官人才,大力推行科举制,一时间大量的读书人通过科举走上仕途。因此,宋朝考科举的人很多,以至于高考状元的名头竞争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