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盘点梁武帝手下的两大战神,最后结局怎么样?

盘点梁武帝手下的两大战神,最后结局怎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273 更新时间:2023/12/17 13:11:57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梁武帝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众所周知,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大动乱时期,政权更迭,北朝就有北魏、北周、北齐、燕国等等,而南朝这边也是宋齐梁陈更迭,政权更迭频繁,各国之间角斗不断,战火频繁,较大规模的战争即发生了500余次之多。如此之势,自然造就诸多战神级的人物。仅梁武帝手下就有两大不世战神。

第一位是韦睿

韦睿,出身于世家大族,他在今天的十堰一带出生,所以,长大后的韦睿就在十堰下面的竹山、竹溪一带(即上庸)当太守。《南史·韦睿传》上记载:“齐末多故,不欲远乡里,求为上庸太守,加建威将军。”

意思是齐朝末年,政局动荡,所以韦睿不愿意离开家乡,于是向皇帝请求到家乡附近为官,所以,朝廷就封赏他为建威将军。

而韦睿的顶头上司就是萧衍,也就是后来的梁武帝,当时梁武帝还没当皇帝,还只是梁齐的宗室,在雍州当刺史。南北朝时期的雍州,就是今天的襄樊、十堰地区。就这样,韦睿结识了梁武帝。

当时处于梁齐末年,齐东昏侯萧宝卷凶狂暴虐,杀死萧衍的哥哥萧懿后,萧衍感到危机,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抢先一步,先下手为强,于是他向天下发布檄文。当檄文到上庸郡的时候,已经50岁的韦睿想都没想,便发动百姓砍竹造筏,然后率领二千精兵二百匹战马,顺汉江而下,与萧衍会合。

萧衍见到韦睿后,十分高兴的说:“我得到你的帮助,犹如猛虎添翼。”

之后韦睿跟着梁武帝征战天下,他多次出谋划策,后韦睿被梁武帝委以重任,叫他镇守郢城这个后勤重镇。安排好之后,梁武帝继续南下,谁知梁武帝走后不久,齐朝就派兵来争夺郢城。

当时郢城有人口近十万,韦睿坚守郢城一年多,终于守住了,正因为大后勤的稳定,梁武帝可以安心的在前方作战,最终得了天下。

梁朝建立后,韦睿自然委以重任,做了辅国将军、豫州刺史、统领历阳太守。

南梁天监四年,雄心壮志的梁武帝决定北伐,有一统天下的志气,而不败战神韦睿被任命为总负责,负责整个北伐事宜。北魏那边,由中山王元英挂帅应敌,两军皆号称百万雄师,实力差距不大。

整个战争沿着长江展开,由江西北部起,西至河南。南梁和北魏在局部战争中都有输有赢。在合肥争夺战中,韦睿巧借肥水,令水位高涨,擅长水战的南梁水军趁势攻取了合肥。此战让韦睿名声大噪,也得了一个“韦虎”称号。

本来南梁是顺利的,可是因为南梁一主帅临阵脱逃,结果自乱阵脚,本来有利的局面,一下子变得不利,北魏一路逼进,兵临钟离。

当时钟离没什么守兵,于是梁武帝急调征北将军曹景宗和韦睿去援助,北魏和南梁势必在此地展开了一场生死较量。

反正此战打的非常精彩,最后南梁大获全胜,而北魏惨败。钟离之战是北魏对南朝所有军事行动中挫败最大,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损害北魏国力甚巨,最终导致国家的分裂。而此战对南梁甚至整个南朝历史来说,是一次空前的大胜利,是“南北交战以来所未有之大捷”,显示南北朝的实力对比已发生改变,北魏开始走下坡。

而此战最大的功臣就是韦睿。

纵观韦睿的一生,50多岁追随梁武帝萧衍南征北战,平定江左,成为梁朝的开国功臣。每次上阵杀敌,他总是战斗在第一线,屡建奇功,但又不居功自傲。对敌作战常常以少胜多,使敌人畏之如虎。

第二个是陈庆之

关于陈庆之的早年生平事迹,史书并没有太多的记载,只知道此人可能出身于庶族寒门,后来成为梁武帝手下的一员大将。

据说此人打仗15年从未有败绩,而且每次都是与兵力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已方的敌军对阵周旋并能出奇制胜,曾经创造了以三千人对阵一万人镇守的虎牢关、却仅以三天攻破的军事奇迹。尤其是在对战北魏作战时。

公元529年,北魏永安二年,南朝梁中大通元年。北魏内乱,北海王元颢降梁,并请梁朝出兵助其称帝。梁武帝就派陈庆之出征,送元颢北返为魏王,是谓“护王还北”。实际上这是梁武帝想要通过培养傀儡的方式,控制和占领北魏的国土。

随后陈庆之率7000人,横扫河洛,14月内连下北魏32城,攻无不克。大小凡47战,以7000兵力,先后破魏军丘大可7万、杨昱7万、元天穆数万,降费穆2万,直陷魏都洛阳,最后拥立元颢为帝。

公元539年,大同五年,陈庆之去世,时年五十六岁。梁武帝以其忠于职守,战功卓著,政绩斐然,追赠他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赐鼓吹一部,谥号“武”。

以上就是梁武帝手下两大不败战神,都是从无败绩,战功赫赫,不过可惜的是,梁武帝虽然有两大战神,但依然没能统一天下,晚年还沉迷佛教,不能自拔,最终导致侯景之乱,亡了国。

标签: 梁武帝南北朝

更多文章

  • 刘备逃跑时为什么要带着一大群百姓 其实刘备心里有其他想法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备,蜀汉

    你真的了解刘备逃跑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起兵五十万,浩浩荡荡地南下荆襄,向病重之中的刘表发动了进攻。刘表一生与世无争,在三国的群雄中更是有名的“老好人”。其实,曹操如此兴师动众地南下,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对付刘表。当时,刘表已经六十多岁了,况且已经

  • 刘邦派郦食其出使魏国的真实目的是什么?郦食其带回了什么重要信息?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朝,刘邦,郦食其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邦派郦食其出使魏国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汉王问郦食其道:“魏国的大将是谁呀?”郦食其回答说:“是柏直。”汉王道:“这是个乳臭未干的毛孩子,怎么能抵挡得了韩信!”又问:“骑将是谁啊?”郦食其答:“是冯敬。”汉王说:“他是秦将冯无择的儿子,虽

  • 陈平逃跑投靠刘邦时为何两手空空?陈平早就安排好了这一切!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汉朝,陈平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陈平逃跑投靠刘邦时为何两手空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陈平投靠刘邦#《资治通鉴》过了不久,汉王攻占了殷地。项羽为此怒不可遏,准备杀掉那些参与平定殷地的将领和官吏。陈平很害怕,便把他所得的黄金和官印封裹好,派人送还给项羽;随即毅然持剑抄小路逃亡,渡过黄河

  • 明朝三朝首辅叶向高,有能力却没遇到明君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叶向高,明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叶向高。万历七年(1579年)叶向高高中举人,万历十一年(1583年),叶向高考中进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任编修,此后调任南京国子监司业。叶向高初入仕途的经历和张居正惊人的相似,万历二十六年,叶向高调回京师任左庶子,这个官职属左春坊,是专门负责太子学习

  • 汉武帝为何倾尽国力和匈奴死磕 除了国力允许外还有五个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汉武帝,匈奴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武帝和匈奴,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前141年,刘彻继位,成为西汉王朝的第七位皇帝,史称汉武帝。汉武帝在位时的成就大家都基本了解。在政治方面,他改革官制、大量选拔人才、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的权力。在经济方面,他改革币制,铸造五铢钱,盐铁官营,由国家

  • 揭秘历史上真正的李子龙,皇帝见了都后怕?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李子龙,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子龙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成化十二年,在夜黑风高的晚上,京城常有“狐妖”出没,百姓们人心惶惶。一个妖道横空出世,他鬼话连篇的糊弄百姓,又用一些常人不懂得旁门左道来惑世盗名,他就是李子龙。经过自导自演的宣传后,李子龙名气大增,他与朝中众亲信里应外

  •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刘太后,垂帘听政十几年却不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娥,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最近,有一部以北宋为背景的电视剧正在热播,这就是《清平乐》。在剧中有一位权倾朝野的皇太后,她就是北宋的章献皇后刘娥。历史上的刘太后垂帘听政十几年,掌握着北宋王朝的命运,她甚至已经穿上皇帝的龙袍,但最终却没有像武则天那样称

  • 曹操明知司马懿有野心都放他一马 曹操为何独独对杨修非杀不可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操,杨修

    还不知道:曹操和杨修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杨修之死,一般意义上,被定性为“恃才傲物”,得罪曹操。可是大家要知道,不要太小看曹操,他早知司马懿有野心,都能愿意放其一马,为何独独对杨修非杀不可呢!其实,《三国演义》中,评价杨修的时候,除了“恃才傲物”之外,后面

  • 李道宗:唐初三大名将之一,他在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道宗,唐朝

    你们知道李道宗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今天的主人公,就是未在历史上引起波澜,却被后世不断抹黑的李世民堂弟,李道宗。从李道宗与李世民的血缘关系看起来,两人是实打实的亲兄弟。两人的曾祖都是李虎,有着相同的血脉,其实这也是李道宗雄才大略的最好解释吧。其实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对于李道宗这个

  • 崇祯为什么是一个不合格的皇帝 所犯得三个错误葬送了大明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崇祯,明朝

    还不知道:崇祯皇帝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崇祯是一个很勤奋的皇帝,他每天忙于国事,甚至彻夜不眠的处理公文。崇祯是一个很节俭的皇帝,他虽然贵为天子,生活水平却跟普通老百姓差不多,穿的衣服上甚至有补丁。同时,崇祯还是一个很有气节的皇帝,他在江山倾颓之际,没有选择